徐秀丽
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班级里也没有特征完全相同的学生。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对于后进生设法寻找其闪光点,承认他们,给以足够的信任,激发他们的内动力。对待优秀学生应多支持,多指导,特别是从心里上给予他们疏导。作为教师,只有因材施教,扬长避短,才能使每个学生体会自己存在的价值,找到自己成长的道路。
教育的目的之一就是要培养具有健全人格的学生。教师应该引导学生,用和蔼可亲的态度给学生增添一份温馨;抓住有利时机,进行教育。捕捉最佳教育时机是对学生教育的敲门砖。孔子说:“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在实际教育工作中,要了解和研究学生是前提。教师要学会察言观色,针对不同的学生做出准确的判断,抓住契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我曾经带的班中就有这样的案例。初三开学初,我发现班级一个陈同学,性格老实敦厚,但就是对学习缺乏兴趣、不求进取、自卑。他月考成绩在班级排名第49。于是,我便找他三天一小谈、五天一大谈,但收效甚微。这让我很是苦恼。
我班前十名中有一个付同学,除了纪律外,各方面都十分优秀。就因为上自习课及课间纪律的问题,我没少找他谈话,甚至还找过他的家长,但是效果并不是很明显。面对这样两种类型完全不一样的孩子,为了使他们能够改正其缺点,促进其进步,我深深地陷入了思索之中,并向一些经验丰富的老班主任取经。
于是,在期中考完试后,我把这两个本无交集的人安排成为同桌。起初,付同学十分自负,十分瞧不起陈同学。我告诉他应该多帮助同学,让他们结成“一帮一”互助小组,又实行奖励机制。渐渐地我发现陈同学在一点一点的进步,学习劲头十足,上课时也能够做到积极发言了。他显然已经把付同学当成了他的学习榜样,并且在课堂小考中取得了优异的成绩,这给了他十足的信心。同时,他的进步给了付同学相当大的压力,也挫伤了付的自尊心,产生了不平衡的心态,思想上发生了变化,认为老师总表扬陈同学,他自己已经不如陈同学了。面对这一新情况,我与付同学进行了一次心与心的沟通,告诉他,人只有在别人的追逐下,才能快跑的道理。经过这次的长谈,付同学无论从纪律还是学习状态,都有了明显的转变。课堂上我们三大主科老师对他俩采取多表扬,少批评;多鼓励,少挖苦的方法,就这样,经过不懈努力,期末考试陈同学在我班排39名,付同学由班级第6名前进到第3名。
在第二学期伊始,他们俩人的竞争态势再次升级,付同学在英语单词小考中连续16次满分,陈同学也考了8次满分,其余都是90分以上。在两人的你争我赶的形势下,月考中他们又取得了骄人的成绩。陈同学班级排名第32名,付同学班级第2名,年级第40名。两人的学习竞争势头不减,一直比拼下去。在中考中他们都取得了自己理想的成绩。付同学考进了长春市第二中学,陈同学考进了养正中学。看到他们取得如此大的进步,让我倍感欢喜。同时也让我进行了深刻的反思。刚开始,虽然找了他们进行长谈,但由于工作方法不对,没有站在学生立场上进行思想教育,而是以师者的角度出发,分析利弊,表面上他们点头称是,但没有走进学生的心灵深处,就得不到预计的效果。常言道“亲其师,信其道”。班主任只有真正掌握了学生在做些什么,想什么,才能因势利导,有的放矢地对学生进行教育,以达到"传道,授业,解惑"的目的。所以在之后的一系列谈心过程中我都站在学生的角度去为他们指引,剖析问题的实质,分清主次,赢得了他们的信任。并在适当的条件下,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真真切切地感受到只有在别人的追逐下,你才能快跑的道理,并转化为实际行动。
“人无全才,人人成才。”作为教师,应本着这样的育人理念发现学生的潜能,并积极引发他们的潜能和学习热情,使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充分地展示并发现自己的才能,体会成功所带来的快乐。学生所尊敬的是知识、品行、能力,最不畏惧的是权势,如果用威吓去压制学生,只能适得其反。班主任工作是最富有创造性,最能锻炼人、培养人的岗位,每一位教师都应珍惜这个岗位,做好培育学生的工作,从真正意义上做到转化后进生,培养优等生的目的。让变化都从这一刻开始,让老师的眼里不光要容得下“沙子”,还要学会把这些“沙子”打磨,使每一粒“沙子”都变成我们所期望的“金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