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景 赵俏
摘要: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指出,加快发展文化产业,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文化产业运作的跨行业特征决定了文化产业与传统产业融合发展的必然,本文以河北省保定市文化产业发展为例,通过分析其产业融合模式,展望未来文化产业与传统产业融合发展趋势,以更好地发挥文化产业对提升传统产业的积极作用。
关键词:文化产业 传统产业 融合 保定
中图分类号:G1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码:1674-3520(2014)-02-00221-02
文化产业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繁荣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途径,是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精神文化需求的重要载体,也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指出,加快发展文化产业,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作为典型的低碳产业、绿色产业、朝阳产业,文化产业具有优结构、扩消费、增就业、促跨越、可持续的独特优势和突出特点,既可以提供丰富多彩的文化产品和服务,又能促进现代服务业发展,既直接贡献于经济增长,又在提升经济发展质量、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一、文化产业与传统行业融合的必然性
文化及相关产业是指为社会公众提供文化产品和文化相关产品的生产活动的集合。其内涵包括文化产业化与相关产业、行业的文化化。文化产业化首先是文化艺术自身的产业化,即利用营销、策展、活动与媒体等扩大文化艺术的消费群,并加入营利性的特质;其次是通过授权、设计、创意等转化,与“产业文化”接轨。与文化产业化不同,产业的文化化是将文化融入传统产业,使其转化为具有建设性和创造性的产业型态,并将文化艺术要素加入其他产业商品或服务中,以提高其附加值,满足消费者物质和精神需求,促进相关产业振兴并带动区域发展。[ 李敏、李涛:《文化产业运作的跨行业跨地区运作特性及营销功能研究》,载《第五届(2010)中国管理学年会——城市与区域管理分会场论文集》。]
因此,跨行业、跨地区经营是文化产业运作和发展的必然属性和过程。文化产业运作需要将文化产业与传统产业进行融合与渗透,通过构建跨行业产业“微笑曲线”,提升传统产业的文化价值,引领经济向“创意经济”的跃迁。
二、文化产业与传统产业融合的实例分析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省市认识到发展文化产业的重要性,并通过制定战略规划、政策措施,积极探索文化产业与传统产业融合发展的新路子。河北省保定市全面贯彻《河北省文化产业振兴规划(2010-2015年)》,立足于建设文化大市,将文化产业与传统产业融合,依托传统产业,加快发展文化产业,在产业融合中寻求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一。
保定市地处北京、天津、石家庄三角地带,素有“京畿重地”、“首都南大门”之称,具有得天独厚的文化产业发展优势:第一,文化资源丰富。保定是全国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全市历史文物数量和种类均列河北省首位。国务院1986年正式命名保定为历史文化名城。现有文物保护单位534处,不可移动文物景点1600多处。[ 董芳、于瑞卿:《环首都经济圈背景下保定文化产业发展战略研究》,载《中国市场》2012年第1期。]此外,独特的民俗风情、众多的民间艺术,也都是保定发展文化产业的丰富资源。第二,市场潜力巨大。保定是全国人口最多的地级市,总人口达1070万,消费潜力巨大。这就为保定文化产业的发展提供了较为稳定的市场支撑。第三,地缘人缘优势。保定地处京、津、冀三角腹地,大北京经济文化圈和环渤海经济文化圈的强势文化和文化产业,为保定市文化产业的发展提供市场、信息、管理、经营、产品等方面的区位优势;众多高等院校及科研机构,为保定文化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强大的生力军和后备军。[ 曲江滨、刘伟:《区域文化产业发展模式探析——以保定市为例》,载《石家庄铁道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第6期。]
(一)文化产业—第一产业
保定作为农业大市,农业在全市经济发展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保定市农业“十二五”发展规划》中提出,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按照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要求,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健全农业产业体系,提高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增强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立足现有农业资源,保定各区县在发展本地第一产业的同时,不断引入文化产业,促进农业结构的优化升级。
农业:望都辣椒节
望都久以盛产辣椒而闻名于世。望都辣椒已有500多年的种植历史,其色泽深红、光亮,肉质肥厚、富有油性,味辣而芳香。改革开放后,望都辣椒油曾一度成为中南海特供产品。近年来,望都县一改以往单纯的辣椒种植模式,对产品不断进行深加工,通过打造辣椒文化平台,发展特色产业。为此,该县政府建立了集收藏、展示、宣传、教育、交流于一体的现代化专业性产业文化博物馆——中国望都辣椒文化博物馆,展馆内容以“尧母故里·锦绣辣都”为主题,通过丰富的现代展示方法和高科技手段,多角度体现望都辣椒产业的绚丽辉煌、辣椒文化的深厚底蕴和内涵,在有限的空间内最大限度地实现“浓缩历史、传承文化、提升品位、扩大影响,促进产业发展”的功能。此举无疑是望都县大力发展辣椒产业文化化的有力佐证。
在挖掘辣椒产业整体文化的同时,该县还积极引导辣椒加工企业结合望都特有的辣椒历史文化,打造自身企业文化,邀请名人代言,把文化、技术、产品和市场有机结合起来,不仅为人们提供文化含量高的产品,更重要的是通过与其他产业的融合,促进产业创新和结构优化,有效地推动农业结构转型升级。如今,望都县的辣椒产业正在由传统粗放、同质化发展的传统模式向附加更多文化内涵的发展模式转变,也因此塑造出了“贺老汉”、“羊角”、“老闷”等一批具有鲜明地域文化特色的辣椒品牌,“中国辣都”的名片更加鲜亮。
林业:顺平桃花节
顺平县是林业部命名的“中国桃乡”,桃树面积达14万亩。仲春四月,顺平是花的世界,人的海洋,万顷桃花竞相开放,争奇斗艳,绵延起伏百里不绝。其中,顺平伊祁山景区被命名为首批“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是农业生态观光游的著名景区。在这里,游客不仅可以买到无公害的绿色产品,还可以休憩、娱乐,领略浓郁的田园风光。在伊祁山看万亩桃花,观马耳双峰迎日,品圣尧文化,已成为游客来此的非凡体验。如今,顺平桃花节已经成功举办了13届,被纳入河北省旅游节庆活动序列。顺平县在发展果木业的同时,引入文化元素,做足桃花节文章,通过发展农业观光旅游,扩展农业产业链,增加经济作物的整体效益。
此外,安国国际药材节、满城红叶柿子节、白洋淀荷花节也都是保定各地区以农业资源为依托,发展文化产业的成功范例。
(二)文化产业—第二产业
保定市位于环渤海经济区域的中心,拥有得天独厚的区域优势。在此经济圈的辐射下,保定市在发展制造型文化产业的过程中,充分贴近市场,有效整合内部资源,注重文化产业与传统产业融合的横向价值链的整合,同时注重产业价值链两头的策划、设计与营销、服务环节,形成“微笑曲线”。
建筑业:曲阳雕刻
著名的“雕刻艺术之乡”曲阳,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包括大理石、石灰石、煤、耐火土、金、铁等矿藏20余种,为发展石雕、板材加工提供了得天独厚的资源条件。西汉时期,曲阳石雕已初具规模;唐代,曲阳成为北方汉白玉雕像发源地和雕造中心;元代,曲阳石雕达到鼎盛。曲阳石雕种类繁多,造型优美,形神活脱,刀工细腻。曲阳雕刻技艺世代相传,雕刻作品题材多样,富于民间传统的魅力和生活气息,2006年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早在汉代,曲阳石雕就用于建筑业。北京十大建筑、毛主席纪念堂等国家重大建筑均有曲阳石雕艺人的杰作。目前,日臻成熟的曲阳雕刻技艺不仅用于建筑装饰用品,还用于家庭日用工艺品(包括家具)的装饰制造中,产品畅销世界70多个国家和地区。曲阳现有各类雕刻厂1000多家,雕刻艺人数以万计,年产值4亿元。将雕刻艺术融入建筑产品和家庭日用工艺品,增强其文化内涵和艺术观赏性,体现了文化产业与第二产业的完美融合。
制造业:易水砚
易水古砚,产自保定易县。砚石取自易水河畔一种色彩柔和的紫灰色水成岩,天然点缀,石质细腻,柔坚适中,色泽鲜明。其雕花图案古雅大方,多以吉祥幸福、神话传说为题材,制作技艺精湛,是“文房四宝”中的精品,被评为全国三大高档名砚之一,蜚声海内外,也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近年来,河北易水砚有限公司继承和发展了易砚千百年来的传统工艺,并以文化创意为核心,将科技与传统工艺相结合,为古砚注入了青春活力,提高了易水砚的文化含量。如今易水砚已发展成为易县的一个品牌,其产品也不断销往北京、天津、石家庄、沈阳、深圳等30多个大中城市,并出口日本、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易县依托易水砚这一制造型文化产业资源,在发展制造业的同时,更加注重产业融合,打造高文化附加值的文化产品。
此外,保定铁球、曲阳定瓷、白沟泥人、白洋淀芦苇画、高阳纺织工艺等文化产品的挖掘与市场化运作,无一不体现着文化产业与制造业的融合。
(三)文化产业—第三产业
保定在历史文化资源、体育文化资源、教育文化资源、戏曲文化资源等方面都有丰厚的积累,这些文化资源的互动互融,形成了保定特有的文化生态系统,为保定发展特色文化产业提供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
1. 红色旅游
保定是晋察冀敌后抗战文化的发祥地,拥有丰富的红色旅游资源。保定现有6处省级以上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以人民战争闻名的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冉庄地道战遗址、唐县白求恩柯棣华纪念馆;省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阜平城南庄革命纪念馆、狼牙山五壮士跳崖处、留法勤工俭学运动纪念馆和直隶总督署。此外,《红旗谱》、《小兵张嘎》、《敌后武工队》、《青春之歌》、《烈火金刚》、《风云初记》、《新儿女英雄传》、《地道战》、《狼牙山五壮士》等反映抗战文化的著名文学及影视作品,享誉海内外。丰富多样的红色经典文化已成为保定独有的旅游资源。
为充分发挥这些红色旅游资源的作用,从而发挥旅游产业优势,保定市旅游局推出了一系列红色旅游线路,把人文景观与自然景观结合起来,把革命传统教育与促进旅游产业发展结合起来,把文化产业与红色旅游结合起来,以文化为灵魂,大力发展本市红色旅游。
2.饮食文化
保定饮食文化源远流长、积淀丰富、历史悠久,是中国第九大菜系“冀菜”的发源地。保定地处广袤的冀中平原,物产丰富,特产居多。自古以来,保定一直是京畿重地,深受宫廷菜的影响,再加上地方官府的不断往来,使得各地的菜肴都或多或少与保定饮食相结合,丰富并弘扬了保定餐饮文化。保定传统食品有驴肉火烧、怀茂酱菜、大慈阁香油、大慈阁酱菜、白运章包子、白肉罩火烧、钟楼面包等,这些久负盛名的特色美食,有着各自不同的历史文化。
保定在发展餐饮业的过程中,不断挖掘传统特色小吃的历史文化,并融入其中,且不断渗透现代社会健康饮食理念,将文化产业与传统的餐饮服务业逐步融合,打造特色餐饮服务。目前,保定驴肉火烧已经走出保定,走向全国,并日益成为保定的招牌。
综上,保定市在发展文化产业的过程中,以多样化的产业融合模式,将文化产业与传统产业融合,依托传统产业发展文化产业,促进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引领经济发展。当然,同先进地区相比,保定市文化产业发展水平还存在较大差距,主要原因在于产业资源整合与开发不够,丰富的文化资源优势还没有完全转化为产业优势,因此,保定市的产业融合发展之路仍需不断探索与实践。
三、文化产业与传统产业融合趋势展望
宏观来看,文化产业运作包括文化产业化与相关产业、行业的文化化。跨行业经营是文化产业运作和发展的必然属性和过程。文化产业运作需要将文化产业与传统产业进行融合、渗透,构建跨行业、跨地区文化价值网络或产业“微笑曲线”,提升传统产业的创意水平及文化价值,从而引领经济向“创意经济”跃迁。
从价值链上讲,文化产业价值链的整合分为纵向价值链的整合与横向价值链的整合。纵向价值链的整合又分两种方式,即企业内部整合和跨企业整合;横向价值链整合主要是指文化产业与传统产业的整合。[ 商建辉:《保定文化产业集群建构模式的选择》,载《大众文艺》2009年第11期。]范周教授曾于2006年提出针对中国文化产业阶段性发展的“三个乐章”的假设[ 范周:《从“元年”的畅想到“三个乐章”的假设》,载《中国文化产业新思考》,光明日报出版社2010年版。],其中提到文化产业“跨界”的产业链条。以保定市为折射点,我们不难发现,文化产业与传统产业融合发展之势已然来临。
【參考文献】
[1]李敏,李涛.文化产业运作的跨行业跨地区运作特性及营销功能研究[A]//第五届(2010)中国管理学年会——城市与区域管理分会场论文集[C].2010.
[2]董芳,于瑞卿.环首都经济圈背景下保定文化产业发展战略研究[J].中国市场,2012(1).
[3]商建辉.保定文化产业集群建构模式的选择[J].大众文艺,2009(11).
[4]范周.中国文化产业新思考[M].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2010.
[5]曲江滨,刘伟.区域文化产业发展模式探析——以保定市为例[J].石家庄铁道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