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探究式学习

2014-04-29 00:44魏春兰
现代教育科学·中学教师 2014年2期
关键词:乡愁课文探究

魏春兰

现在语文课程的设置大多是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而编辑的,所以在教学中我们既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又要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因此,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应当努力尝试着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呆板的课堂成为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究的舞台。

在语文教学中,我们应当以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为主要目的,通过学生之间的合作探究,主动地获取知识。可是现在的初中语文课往往是老师的一言堂,即使表面看课堂上师生互动频繁,但对学生提出的问题往往都是教师事先准备好的,课堂成了教师表演的舞台,严重阻碍了学生探究知识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学生成为了被动学习的机器,这样的语文教学模式怎能不令学生厌学呢?现代教学理论认为,教师的真正本领,主要不在于“讲授知识,而在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望,让他们兴趣盎然地参与到教学全过程中来,经过自己的思维活动、与同学的合作探究获得知识。”所以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们要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不同的教学目标,结合学生的特点选用恰当的教学方法,努力创设一种和谐、愉悦的教学氛围和情境,精心设计教学过程和教学环节,在教学中应以能够引起学生兴趣的话题为切入点,让学生自己先感悟感知课文内容,然后提出质疑并在同学之间交流心得体会,逐步解决自己的困惑,使学生的思维始终处于积极主动的活跃状态之中,教者可适时引导点拨,让学生能够在与同学和老师的交流中获取更多的信息,并对课文内容以及作者的思想感情做出正确的理解与感悟。

例如,在引导学生分析理解《乡愁》这一课时,先让学生复习前一课《假如生活欺骗了你》,然后让学生体会托物寄情的写作意境,再引入新课,让学生自读课文后,学生自己提出问题。这样学生的学习兴趣上来了,他们会有很多问题,比如为什么以邮票、船票、坟墓、浅浅的海峡来比喻乡愁,这样比喻又有什么深意呢?作者为什么以这样的顺序写“愁”呢?这种惆怅给予了作者怎样的情怀……通过学生之间的交流与探讨使学生逐渐的明白了作者的写作意图:用“邮票”表达了对母亲的思念,用“坟墓”表达了对母亲的怀念,这是浓烈的亲情,用“船票”表达了对新婚妻子的想念,这是浓烈的爱情,而用“海峡”则表达了对祖国深深的眷恋,这是深沉的爱国之情,这几组形象构成了乡愁的丰富内涵,使乡愁有了更明确的寄托。

这种合作探究的教学方式,使本来让学生望而生畏的诗歌课堂教学,变得让人回味无穷,其关键就在于把学生放在了主体位置,这种合作探究的教学模式让学生获得了成功的愉悦。

探究式学习方式才是学生主动获取知识的根本途径。因为在整个阅读过程中都需要学生自己去体会、去感悟,并能把自己的理解拿来与同学交流,这种交流正是合作探究的具体表现,此时需要我们教者所做的,就是逐步引导学生通过多种多样的合作探究方法去品读作品,去体会文章内涵。

初中语文的探究式教学方式其优越性在于:学生可以凭借自己的生活兴趣,按照自己的思维方式和研究步骤去品读课文,并结合现实生活中的现象对所学内容提出质疑,进行探索、求证,这样就能激发起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在教学中我们还可以进一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在完成课堂讨论之后,我们还可以要求学生把他们讨论的过程和结果写成心得体会,或者写出对课文思想内容的自我感悟,或者对原文进行改编等写作方式对文章进行二次创作。这样不仅增强了对课文的理解能力,还能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进而增添学生的写作兴趣。在学完《皇帝的新装》之后,同学们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写出了《骗子的结局》、《皇帝的忏悔》、《皇帝的新装续集》等优秀作文。

实践证明,在语文教学中让学生采用探究式的学习方式,不仅能使学生主动地获取知识,而且这种以自我分析、探讨的学习模式能极大地调动学生的阅读兴趣和写作热情,并能在教师的引导下,进一步质疑教材理解教材,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性得到了确认。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我们应以积极拓展探究性学习空间为目的,通过学生自主探究教材逐步培养学生的学习热情,为学生的个性发展提供土壤,让学生在发现,探索和体验中获得成功的体验。

猜你喜欢
乡愁课文探究
一道探究题的解法及应用
永远的乡愁
细读课文,让思路清晰起来
乡愁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
背课文的小偷
九月的乡愁
探究式学习在国外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及思考
背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