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电子与信息技术专业建设思路浅谈

2014-04-29 12:16张小红
电子世界 2014年21期
关键词:师资队伍课程体系

张小红

【摘要】笔者结合江苏省江阴中等专业学校电子与信息技术专业建设,从专业开发、师资队伍建设、强化技能训练,校企合作优化课程体系、完善监控体、锐意创新系等方面谈了具体做法与成效。

【关键词】专业开发;师资队伍;课程体系;锐意创新

中职电子与信息技术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具备熟练使用常见电子仪器、仪表,具备电子整机装配、调试、维修及电子产品的检验能力和电气安装基本技能的技术技能人才。如何适应当今职业教育的要求,把专业做强做好,满足岗位及社会需求。我校电子与信息技术专业成立于1984年,“十一五”期间被评为江苏省示范专业,“十二五”期间被评为江苏省品牌专业,办学规模稳步发展。本人结合我校专业建设情况谈几点体会。

一、注重调研,加快专业开发

我校成立了以行业技术专家和职业教育专家为主的专业建设委员会,成立了校企合作工作委员会,设立课程改革和专业建设组织机构,广泛开展电信专业岗位调研,形成岗位能力分析报告。紧紧结合地方经济建设需求及学校发展目标,定期调研,制定出科学有效的专业建设规划。通过对区域经济、产业结构、行业标准、岗位需求等调研分析,形成由电子与信息技术专业和电子技术应用专业组成的电子信息专业群,电子与信息技术专业形成了电子测量技术和安防与监控技术两个专业技能方向。

二、内培外引,优化师资队伍

师资队伍建设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为适应职业教育的要求,学校把优化双师结构、提升教师学历和职称、提高教学业务水平作为师资建设目标,促进师资结构和质量的全面提升。我校的具体做法是:

1.推进三项改革。实行全员聘用制度。实行教师岗位由部门聘用,受聘者上岗,落聘者待岗,变岗位分配为双向选择。改革考核分配制度。学校和部门建立了二级考评制度,各系部制定科学、客观、公正的教师考核评价体系。学校制定《薪酬制度》,形成了重业绩、重贡献,向高层次人才和重点岗位倾斜的分配激励机制。建立督导休整制度。启动“教育督导制”与“警示休整制”。出台专项制度,成立督导室,科学客观地评价教职员工。对上课效果差、教学质量低的老师,实行警示休整。

2.实施三大工程。双师工程。学校承担培训、考核的全部费用,要求专业教师必须取得高级工或以上技能等级证书。安排专业教师轮岗进驻企业实践,学校和企业合作负责教师的实践安排和考评。积极鼓励教师参加各种技能竞赛,提升教学基本功。名师工程。有计划有步骤地培养知名教师;鼓励与支持在职教师函授攻读硕士学位,学校和教育局负担全部进修学费,最近几年每年都有一批优秀教师录取为硕士研究生。青蓝工程。安排新教师与学校各级各类名师结对,并实施名师指导工作的捆捧式考核,每年进行青年教师教学大比武,促进新教师迅速成长。

3.坚持三大创新。创设名师工作室。发挥名教师、骨干教师的示范带头作用。工作室倡导集体攻关、专题攻关,以促进教育教学水平的全面提高。设立教师论坛。把“教师论坛”做为校本教研的重要组成部分,让教师有一个展示自己创新思维的讲台,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成立研发小组。做到三个保证,即机构保证,人员保证,经费保证。

通过多方位的队伍建设,电子与信息技术专业拥有一支数量适当、结构合理、素质优良、专兼结合的师资队伍。本专业负责人掌握行业、专业发展现状与趋势,专业课程改革思路清晰,具有较丰富的教学经验,科研成果丰硕,主持的省、市级课题研究,发表了多篇论文。全体专业教师在专业建设、教学管理和教学改革中,树立创业、创新、创优意识,不断开拓进取,努力提高教学质量。专任教师创新意识、科研能力强,能胜任理实一体化教学。近几年来教师发表论文20余篇,完成课题10余项。十二五期间,多位老师参加“两课”评比与信息化大赛获市级以上奖。

三、内外互通,强化技能训练

加强实训基地建设是职业学校改善办学条件、彰显办学特色、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措施。近几年我校想方设法加大设备投入,以实训基地建设工作为载体,不断推进教育教学、专业建设等各项改革,积极探索实训基地运行的有效机制,切实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和综合职业能力。一方面学校根据企业技术标准和工艺变化确定并适时调整实习实训项目和内容,通过多种形式的专业教师实践技能培训,如参加各级专业技能培训、到高校进修、下企业锻炼等,让实训教师了解目前的新工艺, 学习新技术, 积累实践经验, 掌握过硬的生产技术,进一步提高自身的专业素质和实训指导水平。另一方面,从企业和社会中, 特别是校企合作企业中选聘有实践经验的工程师、技师或能工巧匠到学校担任实训教师,缩短学校专业技能教学和企业岗位实际操作之间的距离。

电子与信息专业校内实训基地设施设备先进,配置合理、功能完善,建有电子、传感与检测、单片机等10多个实验实训室,完全满足本专业实验实训、职业资格鉴定、技能竞赛和社会培训等要求。制定了完善的实训基地管理制度并有效执行,有专门的管理机构和管理维护人员,能保证实验实训安全有序进行。同时建立了江苏长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江阴浚鑫科技有限公司等10家长期稳定的校外实训就业基地,满足校外实习教学要求。

四、校企合作,优化课程体系

依托校企合作,通过共建共管方式,坚持能力本位的教学理念,按照岗位技能要求,结合市场的变化,进行课程整合,以企业或行业工作过程规范要求为标准,专业技能课程实施行动导向、项目式、理实一体化等教学模式,专业教学过程对接生产过程,75%以上专业技能课程采用多媒体教学、现场教学等方式,实现做中教、做中学,教学做合一,建立专业课程评价方案,注重过程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良好。

1.课程设置动态化

通过与企业的紧密合作,在分析、研讨专业典型岗位工作任务、工作过程及能力要求的基础上,打破特定的知识体系,建立跨学科、综合化的课程模块,根据岗位需要的新知识、新技术、新技能设置课程,从而构建一个动态化的课程体系。

2.课程内容项目化

目前许多工作岗位对能力的要求已不再局限于某一门课程,其技能要求也已经超越了传统的单一专业所界定的范围,因此,引进企业的基于工作过程的项目,依据项目所需要的知识、技能有机合理地安排教学内容,从而使学生更快地形成成熟的专业技能,可以有效地提高教学效率。

3.课程资源数字化

利用不断完善的校企合作模式,合理使用实训基地的设施、设备,将外聘的企业技术骨干与校内专业课教师结合实现,实施课程堂教学改革,合理规划课程建设,在核心课程中选取部分课程,搜集整理专业课程信息、开发项目教材、课程动画及视频,建成了精品课程网络资源,从而为提高学生网络学习、自主学习、协作学习能力搭建一个友好、便捷的学习平台。

五、督导结合,完善监控体系

多年来,学校形成了高效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此监控体系有三个子系统,一是教学信息监控系统,二是教学督导监控系统,三是教学管理监控系统。由校长通过教学副校长直接领导教务处、系部;教务处、系部通过教研室开展工作,形成了校、系、教研室为主体三级管理机构。这样的工作系统,职责分明、重点突出、应变灵活。教学行政机构(教务处)代表校长室通过下达计划和教学指令并进行指导、评估、检查而推动教学行政管理工作,并负责制订教学、实习有关规章制度,系部、教研室组织执行,实施各种教学业务,负责聘任教师,考核教师并反馈信息。系部配备了一名分管教学的主任,一至二名教务员、四至五名教研室主任。我校教学行政管理网络构成了一个封闭的回路系统,它发出指令、规程,进行检查、收集反馈信息,进而修正指令、规程,再进入新的循环。学校教学督导机制健全,运作流程规范,“督”与“导”相结合,全面监控教学质量。

六、锐意创新,孕育办学特色

1.现代职教体系项目试点

自2012年起,江苏省开展了现代职教体系试点,我校电子与信息专业抢抓机遇,2012年与江阴职业技术学院合作,试点了电气自动化/电子与信息技术“3+2”中高职衔接试点项目,招生36名,2013年按照省厅精神与江阴职业技术学院又成功试点了电气自动化/电子与信息技术“3+3”中高职衔接试点项目,招生68名,2014年该专业与常州工学院合作,试点的电子信息工程/电子与信息技术“3+4”中职与普通本科衔接项目,招生40名。

2.顶岗实习“五员共管”

顶岗实习环节是落实人才培养方案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教学质量管控的难点,我校在实践中逐步摸索出“五员共管模式”:①顶岗实习班级管理员,负责顶岗实习期间学生学籍管理,信息反馈,家校联系;②顶岗实习校内咨询员,职责是指导学生将校内实践技能顺利延伸进企业生产;③顶岗实习企业指导员,职责是指导徒弟由学生角色向工人角色的转换;④顶岗实习校外辅导员,职责是通过例会、定期走访、定期座谈等制度,架构学校、企业、学生、家庭之间的立交桥;⑤顶岗实习企业管理员,职责是考察学生在企业的表现,为顶岗实习期满签定就业合同做准备。通过“五员共管”,完善了管理链,实现了学生安心、家长放心、企业称心的多赢局面。

猜你喜欢
师资队伍课程体系
关于加强铁路职工培训师资队伍建设的思考
翻译硕士师资队伍建设的反思
以创新课程体系引领学生发展
民法课程体系的改进和完善思路*——以中国政法大学的民法课程体系为例
加强青少年中医传统文化教育的必要性及其课程体系构建
论普通高校国防教育课程体系的构建
师资队伍建设
地方高校师资队伍建设初探
英国大学课程体系特色借鉴
法国高校课程体系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