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夏杂·扎西坚参原著刘勇译注的《藏族雍仲本教史妙语宝库》,2012年12月由民族出版社出版发行。这是第一部关于本教历史的译著,填补了本教研究的空白。
由国内外普遍接受的“本教即藏族原始宗教”和“本教即藏族萨满教”的错误观点说明,本教研究的学术水平有待提高、学术的社会影响还有待扩大。翻译介绍一些具有代表性、权威性的本教历史著作,揭开本教历史的神秘面纱,拓宽本教历史研究的学术视野就很有价值。
《藏族雍仲本教史妙语宝库》即是“五宝库”中的最重要的一部经典,全书共七章、四十余万字,涉及藏、汉、印度和大食等地的近百位历史人物、两百多处教法圣地和寺院、引用和提及近三百部本教经典的内容和名称。第一章所化世间内情外器的形成。按照本教的宇宙观和历史观,描述了宇宙特别是赡部洲、本教发源地大食沃木岭的形成以及诸本教教祖出现的世系。第二章分说能化“大觉悟者”的出现。按照本教的时空观,描述了贤劫千佛出现的情形、特别是教祖辛饶米沃且降生、完成十二圣行的情形,并对一些邪见进行了驳斥。第三章详说秘咒的出现。叙述了教祖三身宣说秘咒教法的情形,密法在天龙人三地情形。第四章本教核心护法国王、法主诸辛的世系。对印度、吐蕃、内地、西夏、突厥等地王系、诸辛的世系做了叙述。第五章总说本教由沃木岭向各地,尤其是藏地的传播。对本教法在沃木岭、象雄、印度、吐蕃、汉地传播进行了叙述。第六章在吐蕃历朝本教盛衰状况。本章对吐蕃历代赞普时期,特别是松赞干布、赤松德赞等时期的灭本情况作了详细叙述。有很多不同于佛教历史文本的重要史料。第七章分说后来教语、伏藏法的兴盛情形。对本教后弘期的历史进行了详细叙述,其中记述了87处伏藏法圣地、掘藏师身世以及教法目录,具有较高的史学价值,是研究本教与佛教尼玛派关系的重要资料。本书是典型的本教历史文本,其史料的占有、叙述的方式都有代表性,是我们研究本教历史、宗教历史文本的范本。总之,本书系统地重构了本教的文本历史和佛本关系史,是本教历史上距今时间最近的公认的里程碑似的历史学巨著,是我们了解和研究本教文本历史、历史发生过程的范本,具有很高的宗教学、历史学研究价值。
第一,本书的最大特点是以“一体多元”“和而不同”的精神境界,将大食、象雄、印度、藏地、内地、西夏的宗教纳入了大本教的文本历史体系之中,在强调一体的同时,调和了不同的矛盾,构拟了一个“美美共美”“各美其美”的经院本教文本历史体系,成为本教在其后的发展过程中与其它宗教文明和谐共存的重要理论依据。这些经验,对于我们看待和处理民族问题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第二,本教史的介绍和研究,可以矫正藏族文化佛教一元化的观念,强化藏族文化,尤其是藏族宗教构成的多元化的意识,对于藏族宗教中佛教独尊的现状有一定的制衡作用。由于佛教的长期影响,不论在民间世俗社会还是经院社会,逐步形成了藏族文化即佛教文化、藏族宗教即佛教的观念,佛教似乎成为了民族的唯一重要身份特征。重视本教的研究,强调藏族宗教构成的多元化概念和佛教亦为藏族社会发展的历史产物的观点,有助于我们认清藏族民族身份特征与佛教之间的关系,有助于促进藏汉民族的平等、团结和藏区的稳定与发展。
第三,对于现有的本教信徒是一种重视和关怀。长期以来,本教一直受到佛教的排挤和打压,本教的信徒也未受到足够的重视。本教历史的介绍和研究,一方面可以使外界更多地认识和了解本教、本教信徒及其社区的文化,另一方面也可以为地方政府有针对性地制定本教管理政策、办法提供依据。
作者简介:斯农平措(1966-),藏族,西南民族大学西南民族研究院教授。研究方向:宗教、历史。四川 成都 6100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