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广场设计在城市中的发展趋势探索

2014-04-29 08:51:03王玮璜
美与时代·美术学刊 2014年10期
关键词:城市广场设计原则人性化

摘 要:城市广场是城市道路交通系统中具有多种功能的空间,它作为城市艺术建设的一种类型,既承袭传统和历史,也传递着美的韵律和节奏。广场体系规划是城市总体规划和城市开放空间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设计原则决定了广场的性质、规模,并且影响广场与整个城市及周边用地的空间组织、功能衔接和交通联系。在日益走向开放、多元、现代的今天,城市广场这一载体所蕴涵的诸多信息,已经成为规划设计应当深入研究的课题。

关键词:设计原则 人性化 广场设计 城市广场

城市广场不仅是一个城市的人文底蕴,也是精神魅力的集中体现。它虽然只是城市设计的一部分,但它与城市总体规划和环境质量密不可分,体现了城市整体性和环境的统一。不管从建筑学的角度,还是从政治、文化的角度来看,城市广场的发展是有其一定的必然性的。

一、城市广场的概念

(一)古代城市广场

“广场”一词源于希腊,最初用于政府议会,是人们进行户外休闲娱乐和社会交流的空间,其位置是松散和不固定的。在古罗马时期,广场的使用功能逐渐由集会、市场扩大到宗教和娱乐,广场开始固定成为公共建筑前所附属的户外场地。在巴洛克时期,广场不再是附属的建筑物,在最大的空间限度下城市广场与其交通联成一体,并成为整个城市动态空间序列和道路网的一部分。

在古代,我国城市缺乏像西方那样具有集会、论坛式的广场,而少数地区才兼有交易、交流活动的场所。从《周礼·考工记》中所记载的文字中发现,当时对市场在城市中的大小和位置都作了规定,而这样的城市规划思维一直伴随着中国古代城市的建设。

(二)现代城市广场

如今,提及“城市广场”,经常浮现在人们脑海的往往是大型城市公共中心广场的形象。城市中心人为设置以提供一个开放的空间,供市民的休闲活动,是城市广场的一个重要特点。围绕一定主题配置的设施、道路或建筑、公共活动场地是构成城市广场的三大要素。

二、城市广场在城市中的作用

(一)城市广场是城市的起居室

由于城市广场空间的开放性、公共性,人们常常将它比喻为城市的起居室。在中世纪的一些欧洲城市中,城市的建筑物依据市民的各方面需求,进行规划与建造,人们在城市广场公共空间中进行交流和活动。如威尼斯的圣马可广场,是由不同时期的建筑构建而成,风格形态各异,建造的时段从中世纪一直跨越到了文艺复兴时期,其被誉为“欧洲的客厅”。

(二)城市广场是城市构图的需要

在中世纪的城市中,虽然建筑物高度密集,但是建筑规划布局却相对自由,广场一般位于城市的中心地区,周边具有良好的空间尺度连续性和视觉统一性。在现代的城市规划中,城市广场则被规划在城市的节点位置,通过它来组织城市的其他要素,这些广场通常与道路一起成为城市的骨骼,用轴线的手法形成联系。

(三)城市广场是城市形象的体现

一个充满活力的城市广场,不仅拥有宜人的景观环境,还需有合理的空间环境,它往往是城市形象中最重要的形象代表。如莫斯科的红场,其具有独特的风格和传奇的色彩。这些城市中心广场的形象在人们的眼中已成为这些著名城市的象征。

(四)城市广场是城市生活的重要舞台

城市广场是提高城市品味和发展的重要途径,能增强城市活力、改善城市空间、维护生态环境。广场的文化设施为市民提供了文化交流的场所,使每个人都有机会交换意见、自由集会和接触各种文化现象,随着时间的推移,将其转变为自己的感情和见解,让人们的文化水平和人生修养得到提高。

三、我国广场设计存在的问题

(一)功能单一

虽然我国城市广场的发展逐渐摆脱了“商业化建筑”的影子,但在规划上依旧存在许多问题,如广场的使用时间和功能过于单一。同一广场在夜间的人流量大,在白天的使用者却寥寥无几。功能上的单一导致了使用时间的集中,这就要求设计者充分挖掘广场空间的潜力,使广场空间具备不同的使用功能。

(二)尺度过大

从正在修建和已经建成的城市广场来看,城市广场的尺度和规模都越来越大,造成了资源的浪费,人力和物力的消耗。而部分设计者和管理者为了追求纯粹的形式美,在进行广场设计时也往往试图以商业活动来替代其本身的定位。如缺少树荫供人遮蔽纳凉的广场,是不能让人自愿在其中漫步和交流的,这样的广场不能表现其人性化。

(三)地方性的传统文化体现不够

广场设计的最大缺点是千人一面。一些设计只是复制其表面形式,而不与当地的实际情况相结合,设计方式除了主题雕塑之外就是喷泉,这样缺乏理性地去追求表面图案的造型,所谓“罗马式”广场,是缺乏特色和个性。在了解当地的历史背景下,深刻理解其地方的特色,在提炼精华的基础上塑造个性是非常必要的。

(四)广场的内容可接触性不强

在广场中布置大片装饰性图案和装饰性草坪,不仅空间的层次变化单调,同时也不符合舒适性的要求,而草坪外部“禁止践踏”的标识,将游人拒于其外。造成游人因活动空间不足而影响自身的活动情绪。广场空间环境中,人们的活动行为有公开行为、半公开行为和私密行为三种,所以在广场设计时要充分考虑到游客行为的多样性,这不仅反映了广场设计品位的高低,也充分展现以人为本的精神。

(五)材料选用不当

材料不仅是广场设计的物质载体,也是广场的物质基础。随着现代工程技术的飞速发展,设计者在城市广场中所运用的材料也如雨后春笋般涌现。然而,在设计中仍存在很多人选材不当。例如,有人“高档低用”,花费昂贵但不牢固,造成资源与经济上的浪费。

四、城市广场的设计方法

(一)广场的定性和选址

在城市广场设计时首先需要确定一个明确的主题,即给广场定性。例如,休闲娱乐型广场适合兴建在商业中心附近,可为游览者和购物者提供休息的场地;集散型广场则适合规划在城市的繁华地段,起到疏导交通和人流的作用。设计者需要对广场周围的环境进行调查和研究,使周围环境和广场相协调。明确的主题可以反映广场本身的特色,能避免平庸和雷同。

城市广场周围的建筑物和附属物具有不同的功能,这些能够吸引人流的场所,可称之为“吸引点”,包括行政文化中心、商业服务区、风景名胜区以及其他动态空间。“人流运动趋势”形成于人流与吸引点之间的主要交通线路上,流动的趋势不仅具有方向性,还拥有强烈的可识别性,不同的运动趋势地段对人流的作用各不一样。

此外,广场的确切位置要根据当地的气候条件来确定。人们选择广场时,首先要考虑的是阳光,所以广场的位置选择应考虑太阳的四季运行,以及周围建筑群体对它的影响。

(二)广场的交通组织

步行在广场活动中具有绝对的优先权。为了缓解交通组织带给城市广场及周边地区的压力,设计者需在广场的周边或地下合理设立停车场,并通过其组织分区,将车流量减少到最低限度。完备的交通设施,可有效地组织地面交通。无障碍的交通会直接提高广场的使用频率。对于集散广场而言,因广场用地面积的限制,很难满足高峰时期的车流需求,在明确人流和车流之间的关系基础上,可设置地下停车场,不仅能够快速疏散人流,又充分的利用了整体空间。

(三)广场空间的人性化设计原则

1.空间划分

规模庞大是当代广场的现状,需要被划分成不同的区域,以适应不同年龄和不同文化背景下人们的需求。在规划设计中,占据主导地位的应是一个相对集中的大空间,而狭小的空间划分不宜琐碎,并且要与整体相互联系。

2.边界效应

实践证明广场的边界是公共活动的密集区和环境依托点,人们的活动都是从类似的环境中开始并向中心扩展。从心理学角度来看,人们的行为活动是不愿意完全暴露在公共空间之中的,人们活动的类型和广场的功能是多种多样的。

3.对不同的活动人群设计原则

广场公共空间应尽可能考虑到不同人群的使用,按不同的需求进行组织规划和设计。对徘徊的人群应与步行人群分区以避免冲突;针对不同性别使用率的差异对广场进行细节的设计,创造一个适合不同性别群体的空间。参与者的行为是和活动对象有着直接或者间接关联的。设计者和管理者应积极引导公众“参与决策”,增加主客体之间的直接互动,使广场空间环境“物尽其用”。

五、绿化的人性化设计原则

利用多样化的种植来提高并丰富广场的使用价值,可通过颜色、光线、地形坡度和质地的变化来进行调整。考虑到下沉广场所种植的植物高度及其生长的速度,从而应选择品种多样的灌木和乔木、一年或多年生花卉;在植物进行修剪和维护时,应考虑到其生长的最终高度和体量;为避免形成一个空旷的大草地,可通过起坡或抬高的形式来改变草坪的区域面积,创造出小尺度的亲切空间,并且使游人拥有更好的视觉感受和休息场地。

六、结 语

城市广场不是单纯的艺术品,如何营造人性化的城市广场,取决于我们能否做出正确的选择。在对城市广场的人性化需求进行分析研究后,探讨出如何更好的促进其功能机制的完善,营造出一个现代文明与文化内涵共存的城市广场空间。希望通过这些研究成果能给读者以启发和指引,设计出能给人们带来愉悦、舒适的人性化广场空间。

参考文献:

[1] 金广君.当代城市设计探索[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0

[2] 高巍.广场景观[M].沈阳: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2011

[3] 缪朴.太城市的公共空间[M].司玲,司然译.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7

[4] 王东升.小议城市广场规划建设[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09(01)

作者简介:

王玮璜,湖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在读研究生。研究方向:环境艺术设计。

猜你喜欢
城市广场设计原则人性化
人性化
幽默大师(2019年6期)2019-06-06 08:41:38
加入人性化考量令体验更佳 TDG Audio IWLCR-66 & IWS-210
南宁市城市广场绿化景观提升的必要性
美不自美,因人而彰
网络视频监控系统总体架构设计
建筑电气设计原则及可行性对策
浅析旅游景区公共设施的设计
今传媒(2016年9期)2016-10-15 23:14:14
浅析多层住宅的设计要点及其注意事项
“扶不扶”的人性化选择
公民与法治(2016年2期)2016-05-17 04:08:33
中国当代城市广场的演变与文化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