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农村妇女就业情况探究

2014-04-29 00:44袁杰
农民致富之友 2014年2期
关键词:农村妇女就业探究

袁杰

[摘 要]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农村妇女就业结构和形势发生了根本的变化。如何解决好妇女就业问题,实现农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本文就以萧县为例,分析萧县农村妇女就业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化解基层妇女就业难亟待解决对策。

[关键词] 农村妇女 就业 探究

[中图分类号] F249.2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 (2014)01-0002-02

一、新形势下农村妇女就业面临的新情况与新问题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农村妇女就业结构和形势发生了根本的变化。打破“男劳力外出务工,女劳力在家种田”旧的格局农村就业分工正在形成的新格局。近年来,受农产品供求关系变化和价格不断的影响,农民收入增长缓慢,近几年男劳力还是纷纷外出打工,他们认为打工见效快让妇女在家种田,照顾老人和孩子。据统计,我县地处安徽最北部,目前人口130余万人,我县农村从业劳力不足27万人,其中外出打工者约80万人,余下为儿童和丧失劳动能力的老人而能从业女劳力为25万人,50 %在家种田,妇女劳力已成为农业生产的主力军。即使一些企业在以后的改制中获得了新生,但妇女劳力就业的机会大大减少了。已婚农村妇女外出打工受诸多条件限制,工作难找,求职无门。据有关部门统计,外出打工的农村妇女中,其中80%为未婚女青年。农村妇女劳力负担加重,难以摆脱土地和家庭的束缚。农村劳力就业分工后,妇女劳力普遍反映负担过重,一方面要照顾好家中老人和小孩,另一方面又要种好全家的承包责任田,往往忙不过来。有的甚至把种田当作“副业”来经营,广种薄收的现象相当普遍。有的妇女劳力也想外出打工,但家门难离。调查发现,有80%的农村妇女认为自己出生在农村,以前靠种田吃饭过日子,现在土地因政府招商引资被征用,没有了生产资料也不着急,期望着政府帮助解决工作,对自找就业门路通过就业增加收入认识不足,对市场经济下就业市场化和市场就业竞争的激烈程度认识不足,在就业的问题上缺乏积极性和主动性,也就是说存在着“二转一不转”的现象,即计划经济转到市场经济,农民转为市民,但工作靠政府安排转到工作靠自己找,事业靠自己创的思想还未转过来,从而影响了向其他领域就业的实现。目前,农村妇女相对而言,其文化水平普遍较低,有的名义上称高中,实际上只有初中水平,平时很少参加文化补习和看报看书,曾经学到的知识因缺少实践已感到生疏。同时,技能单一,除了过去从事种养业凭实践积累的经验外,没有其他一技之长,因而难以转向新的领域就业,在参与市场就业过程中没有竞争能力。对于40岁以下的农村妇女,虽然她们大多数是小学或中学毕业,但由于对掌握多种技能缺乏足够的认识,不主动参加有关县乡部门举办的各类技能培训,存在着政府要我学,不是我要学,有工作挂钩去学,没有工作挂钩不愿意去学的倾向,因而对实现再就业缺乏技术准备。40岁以上的农村妇女,虽然通过宣传发动,愿意参加技能培训,但因年龄偏大,文化程度偏低,接受新知识、新技术能力比较差,特别是在等级工考核中,及格率比较低,她们难以取得岗位证书和技术等级证书,因而在企业招工时往往不被录用。

二、解决农村妇女就业问题的初步探索

1.立足农业,鼓励妇女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中建功立业

针对“男劳力外出打工,女劳力在家种田”的现状,我县应把提高妇女就业能力,作为扩大妇女就业渠道的重点来抓。例如多举办各类技术培训班,提高广大农村妇女的科技文化素质。我县农业资源十分丰富,适宜各种种植业和养殖业的发展。为帮助妇女掌握现代的科学技术,近年来,我县妇联在农业局、科委、科协等有关部门的支持和配合下,结合萧县实际,先后举办了大棚蔬菜、畜禽养殖、果树栽培等多种专业技术培训班。通过培训、引导广大妇女学科技、用科技的致富本领有了增强。如一些乡镇集中对全乡镇部分妇女进行养猪培训,建立了以科技养猪场、巾帼养猪场为中心的养猪示范基地;其它乡镇镇对本辖区妇女进行冬季大棚辣椒的栽培培训,创办了以某某村为首的辣椒制种栽植区;某某村妇女进行养殖獭兔培训,创办了以某村为首的养兔专业村等,培养了一批学科技、用科技的农村妇女典型。一部分妇女已逐渐成长为女科技示范大户,并成为农村致富带头人,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培植女科技示范大户典型,带动全县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近年来我县已培植了女科技示范大户4000余户。她们在发展自己的同时,利用“科技示范户+农户”的方式,以大户带动小户,帮带了周边妇女一道发展,形成规模经营,占领市场份额,增强市场竞争力。通过这种方式,不仅有力地推动了我县农业产业结构调整,而且使一大批妇女的就业能力大大增强。

2.做好劳务输出工作,为农村妇女剩余劳力转移寻找出路

2.1设立家政服务中心,解决已婚妇女外出就业难的问题。今年,我县妇联开办了首家巾帼家政服务中心,有钟点工、家庭保姆、职业介绍、陪护病人、拆洗被褥等多种服务项目。几年来,我们与北京、青岛、苏州等地长期建立劳务合作关系,有组织、有计划地组织妇女外出打工,为农村2000余名剩余女劳力寻找就业门路,获得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2.2大力发展劳动密集型企业,解决妇女家难离问题。把发展劳动密集型企业作为工业经济发展方向之一。如山东恒田制衣有限公司在我县设立分公司,解决了邻村妇女就业问题。

2.3建立妇女劳务输出网络,广开妇女就业渠道。今年县妇联在全县23个乡镇妇联设立了劳动服务中心。

3.解决农村妇女就业问题的几点对策建议

笔者认为,在现实生活中就全国来讲,解决农村妇女就业问题是一个长期过程,必须加强领导和引导,广大农村妇女就业是现代农业发展的必然要求。其最终目标是实现农业人口就业非农化。我县的情况表明,要把农村妇女从土地中解放出来,必须加快土地流转的步伐。而对我县经济欠发达地区来说,土地的流转尚受多种条件限制。因此,加快农村妇女就业非农化只有循序渐进,不可操之过急,应当从长计议,并加强引导。要加快妇女离土不离乡的就业载体建设,创造妇女就业的宽松环境。一是加快小城镇建设,就地转移农村剩余妇女劳力。二是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的劳动密集型企业,提高农村妇女的非农产业就业率。三是加快农村妇女就业服务中介组织建设,从信息、技术、资金、市场等方面提供全方位的服务。要坚持不懈地把提高妇女素质作为一项长期的战略任务来抓。目前,农村妇女虽然经过多年的培训和教育,科技文化素质有所提高,但总体素质较低,许多妇女都意识到传统的种养模式已不能适应市场发展的需要。因此,要把农业实用技术的培训与高新技术的培训结合起来,努力造就一支有文化、懂技术、善经营的新型农民队伍,为扩大农村妇女就业提供可靠的技术保障。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加快农村妇女就业是当前党中央提出的民生问题,又是农村妇女自身发展的问题,它关系到我国社会稳定和发展。今天国家和各级政府为农村妇女提供保障和便利条件,既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中国梦的内在要求,也是我国工业化、农村城镇化、现代化进程的重要环节。对于发展农村经济建设和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社会具有重大意义!

参考文献

[1]栾林悦;刘晓东;《国外妇女与就业理论研究概况》[J]中国劳动保障2010年04期.

[2]高小贤《农村妇女研究》[J]妇女研究论丛1997年02期.

[3]杜继淑;余新;《论城市化进程中的农村妇女教育》[J]经济师2004年08期.

猜你喜欢
农村妇女就业探究
一道探究题的解法及应用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
扶贫车间+儿童之家 助力农村妇女本地就业增收
谢翠菊 营造农村妇女“幸福站”
探究式学习在国外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及思考
技工院校以就业为导向市场营销专业人才培养的思考
浅谈高校辅导员的就业指导力
如何指导大学生提高面试技能
内蒙古自治区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服务体系建设及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