倾听的艺术

2014-04-29 08:05
世界文化 2014年2期
关键词:莫桑比克南美讲故事

我想从另一个视角看世界——一个有别于欧洲狭窄的视角。 我选择了非洲,当然,我完全可以去亚洲或南美洲,但最终我还是来到了非洲,因为来这儿的机票最便宜。

二十五年来, 断断续续我几乎一直生活在莫桑比克。一只脚踏在非洲的沙漠上,另一只脚仍踩在欧洲白雪皑皑、充满诗情画意、生我养我的瑞典的土地上。我过着这种被分裂的生活,是为了更清楚地观察世界、认识世界。

非洲的生活究竟教会了我什么,可以用最简单的比喻来形容:人之所以有两只耳朵、一张嘴不就是要加倍倾听、少说话吗?

在非洲,倾听是最起码的事。而在西方世界里它却早已荡然无存,人们只顾自己喋喋不休,根本无暇倾听他人的心声。对此,我深有感触。在电视采访中,我现在回答问题的语速比十年前、甚至五年前不知要快多少倍。我们似乎丧失了倾听的能力,滔滔不绝地说着,一旦我们不说了,那些本该作答的人却缄默不语,这一刻的沉寂让我们感到恐惧。

当初,是南美文学永远改变了我们对人的本质看法。如今,该轮到非洲发挥作用了。在非洲大陆人们到处都在写故事、讲故事。很快,非洲文学作品就会如潮水一般涌入世界舞台——正如几年前,加夫列尔·加西亚·马尔克斯以及其他南美、中美人对那些编造的事实所表现出的强烈愤慨与抗争。

在不久的将来,非洲文学将向我们展示观看人生的新视角。莫桑比克作家米娅·科托开创了非洲梦幻现实主义,他把文字与非洲民间口头叙事传统融合在一起。

如果注意倾听就不难发现,非洲人的叙事结构和我们完全不同。听上去这很简单,但其中包含的真实成分究竟有多少:西方文学作品一般是平铺直叙,故事的时间、地点从始至终都不会有太大的偏离。但在非洲却是漫无边际、洋洋洒洒、 前后顺序可以颠倒,过去与现在可以融合。 比如,一位去世多年的故人可以随意插入到两位活人的攀谈中。

生活在卡拉哈里的游牧民族在沙漠里寻找食物或狩猎时,就有讲故事的习惯。 他们往往同时讲上三四个故事,直到返回住所前才把故事讲完。有时他们把所有故事编到一起,给一个大结局,有时把故事分开,各自说一个结尾。

几年前,我在莫桑比克首都马普托阿维尼达歌剧院做艺术总监。有一天,天气十分炎热,我们不得不中断排练,大家都跑到外面,希望能享受一丝凉意。我坐到剧院前的一个石凳上,当时旁边还坐着两位非洲老人。

我听到他们在谈论一位不久前去世的人。其中一位说:“我去他家看他了,听他讲了他年轻时遇到的令人惊讶的事,可是这个故事很长。天渐渐黑了,于是我们决定第二天我再来听他讲完故事。可是当我再来时,他已经过世了。”

说罢老人陷入了沉思。我仍静静地坐在那里。“没讲完自己的故事就去世——这可不是一种离世的好方式。”另一位老人接着说道。

听到这里,我头脑中闪过一个念头: 我们称自己为“人类”,倒不如是“叙事人的故事”更贴切。我们与动物之间的区别就在于具备了倾听的能力——倾听彼此的梦想、恐惧、快乐、忧愁、希望以及失望 。

许多人把信息和知识混为一谈。但两者并非同一事物。知识包括对信息的解释,它意味着倾听。假如我说得有道理的话,那么我们就都是讲故事的人,我们只是偶尔让自己停下来、安静一会儿,然后继续讲这个故事,并且永远讲下去。许多话都讲给了风或沙,抑或封存在那个昏暗的电子保险箱里。但故事会一直讲下去,直到最后没有人再倾听。然后,我们就可以把人类伟大的编年史寄给浩瀚无垠的星空。

谁知道呢?也许此时外面正好有个人在准备倾听呢……

猜你喜欢
莫桑比克南美讲故事
风云变幻的莫桑比克海峡
听冬神讲故事
太平军余部参战在南美
Max讲故事——逃跑的熊
Max讲故事——杀手算命
Max讲故事——温柔的鬼故事
南非萨索尔公司宣称在莫桑比克南部近海发现石油
南美热带雨林
黔南美
投资莫桑比克金矿失败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