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燕
摘要:目的 探索感染控制技术在新生儿科患儿使用PICC进行治疗过程的应用影响。方法 对2011年1月~2013年1月在我院新生儿重症监护室住院的80例PICC患儿,全面实施感染控制技术。结果80例置管成功的患儿,平均留管时间20.13d,经摄片确认导管位置78例位于上腔静脉,2例位于右心房,其中3例放弃治疗后拔管,仅1例发生导管感染后拔管。结论 通过严格的无菌技术操作,对PICC导管的正确护理,延长了导管使用寿命的同时提高了临床护理质量。
关键词:感染控制技术;PICC;新生儿护理
随着医院院内感染研究的不断深入,新生儿重症监护室的院感管理越来越重视。对生理功能尚未成熟的新生兒来说,院内感染是常见的危害之一[1]。由于PICC技术在新生儿科也是广泛应用,在护理过程中会发生一些并发症,如何最大限度地发挥PICC技术的效应,收集2011年~2013年80例目标病例,旨在探讨院感控制技术对PICC技术应用的影响。
1 临床资料
2011年1月~2013年1月在我院新生儿重症监护室,取得家长同意并签特殊治疗同意书后实施PICC置管术的患儿80例,其中男56例,女24例,胎龄29~40w,住院天数10~28d。采用美国BD公司生产PICC包(有1.9Fr规格导管1个、20G穿刺针1个、镊子1把、1%碘伏、酒精棉签、5ml注射器2个、止血带2条、孔巾、治疗巾、肝素10u/ml)。
2 护理要点
2.1术前护理
2.1.1坏境准备 操作环境清洁、宽敞,术前行紫外线消毒及辐射台的终末消毒。
2.1.2物品准备 根据穿刺需要准备充足的无菌物品,包括PICC穿刺包、手术衣、无滑石粉无菌手套、消毒棉签、肝素生理盐水等。
2.1.3人员准备 具有PICC操作资质的专科护士,操作者穿手术衣,戴帽子、口罩,实施规范的洗手或手消毒。
2.2术中护理
2.2.1将患儿置于消毒后的辐射台上保暖,暴露术野,保证严格的无菌操作环境,监测生命体。
2.2.2打开无菌包,建立消毒区,将导管等无菌物品放入无菌区,修剪导管长度,检视切面,确定没有割出斜面和松散结构。
2.2.3皮肤消毒 以穿刺点为中心上下10cm,左右到臂缘,螺旋式消毒皮肤,先用酒精棉签消毒3次,再碘伏棉签消毒3次,待干20s。戴无滑石粉无菌手套,按近-远-近原则铺无菌区,助手戴无菌手套,生理盐水预冲导管,术者更换手套,扎止血带,穿刺所选静脉[2]。
2.2.4穿刺中除镊子以为任何物体不能接触到导管,退出针芯时需要手指压迫管端皮肤防止血液反流,这对穿刺部位皮肤会造成污染,连接肝素帽后应再次消毒。
2.3术后护理
2.3.1透明敷料贴膜应在导管置入后第1个24h更换。以后敷料干洁则更换敷料1次/w,敷料松动、脱落及污染时要及时更换。
2.3.2更换敷料时应铺无菌台,戴无菌手套,顺着导管方向向上撕,避免导管脱落,外露的导管用治疗巾包好,由内向外先用酒精消毒皮肤3次,再用碘伏消毒3遍,以穿刺点为中心,直径约20cm,自然干燥,并使用皮肤保护剂,以防撕揭敷料时损伤皮肤,以减少感染机会。
2.3.3每目观察导管的刻度并记录,如导管有部分脱出,可采用局部固定,切不可将脱出导管送入血管中,避免发生感染。
2.3.4穿刺点渗血的预防及护理 充分评估患儿血小板计数、凝血功能,选择适当置管时间[3]。局部渗血后应及时更换贴膜,避免血液培养基的作用滋生细菌导致感染。
2.3.5发生机械性静脉炎后,将患肢抬高,可先以湿热敷20min,再以喜疗妥按摩患处,3~4次/d。如患儿存在不明原因的发热,应考虑导管相关性感染,可根据药敏结果有针对性地应用抗生素,严重者拔管观察。
2.3.6保证PICC患儿专人护理,进行床边保护性隔离,每次接触患儿前后均要认真消毒手。做好交接班,认真书写PICC护理记录。
3 结果
感染和医院消毒环境、PICC留置时间及患儿本身免疫力等因素有关[4]。因此,在术前、术中、术后的操作过程中全面落实院内感染控制技术,使导管相关性感染并发症明显减少,80例患儿仅1例因金葡菌感染后拔管。延长了导管使用期限,平均留置时间20.13d,充分满足临床治疗的需要。
4 结论
反复穿刺易致外周静脉破坏,影响婴儿生理稳定性[5]。提高穿刺技术,缩短操作时间,是防止感染发生的重要条件。由于导管部分置于体外,势必存在感染的危险,仔细的观察,细致的管道护理,既能确保导管的顺利留置,又能维持婴儿的生理稳定。时时树立院感管理理念,时时具有感染控制意识,事事落实感染控制技术,对PICC在新生儿科的临床应用有着关键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童笑梅,王新利,储慧华,等.12年早产儿医院感染的临床分析[J].中华围产医学杂志,2004,7(5):279-282.
[2]胡晓静,沈国妹,等主编.儿童PICC的临床应用及护理进展[J].儿科护理学,2011:12.
[3]熊月娥,周月娥,周钝敏,等.早产超低出生体重儿PICC的应用及护理[J].当代护士,2011,8.
[4]李见章,徐友岚,曾遵英,等.PICC在早产极低出生体重儿输液中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2011:17-34.
[5]陈惠萍,汪慧,王静,等.早产儿极低出生体重儿9例PICC护理体会[J]. 齐鲁护理杂志,2007,13(20):71-72.
编辑/哈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