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型城市转型与金融支持问题研究

2014-04-29 02:33贾晓燕
西部资源 2014年2期
关键词:金融支持

贾晓燕

摘要:乌海市的发展规划是:依据自治区“8337”发展思路,围绕“五个基地”基本建设,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提升新型工业化水平,加快经济转型步伐。本文从乌海市实现资源型城市转型现状人手,对金融支持城市转型的现状、存在的问题进行调查分析,提出支持城市转型发展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城市转型 新型经济 金融支持

乌海市是国家确定的31个典型的煤炭资源型城市之一,因煤而建,因煤而兴。自1958年大规模开发建设以来,已动用全市探明煤炭储量约一半左右的资源,为国家和自治区经济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被列为国家第三批资源型城市转型试点。近年来,乌海市在城市转型过程中,依托资源优势,超前谋划,积极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延伸产业链条和产业层次,全市经济已逐渐由“一煤独大”向“多元支撑”循环经济发展之路转变。

一、乌海市资源型城市转型现状

(一)彻底改变“一煤独大”的经济格局。作为资源型城市,乌海的产业转型首先要摆脱对资源的依赖,从过去单纯依靠资源支撑向多极化方向发展。目前,乌海市焦炭已形成1800万吨的生产能力,PVC产能达到120万吨,产业规模、技术装备、节能环保等方面均处于国内同行业先进水平。“十一五”期末,乌海市原煤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由“十五”时期的74.2%下降到了38.7%,从根本上改变了“一煤独大”的经济格局。同时,按照提高资源产品附加值的思路,乌海市大力延伸产业链条,围绕资源与产业基础,重点发展延伸煤焦化和氯碱化工两条产业链,形成煤-焦-煤焦油-煤化工产品、煤-电-电石-电石化工产品两条相互关联和促进的产业链,目前已具备了30万吨甲醇和60万吨煤焦油深加工生产能力。

(二)大力发展循环经济。依据自治区“8337”发展思路,围绕“五个基地”建设,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提高资源综合利用率,提升新型工业化水平。在煤化工方面,乌海在煤炭洗选基础上生产焦炭及其下游的系列产品,用焦炭炼钢,并用洗煤厂产生的中煤、矸石、煤泥等大量劣质煤就地消化发电。引进总投资47亿元的乌海华油焦炉煤气节能减排综合利用项目,年综合利用焦炉煤气30亿立方米,不仅彻底解决了乌海焦炉煤气点火放散的问题,还将一部分回收的焦炉煤气制成液化天然气,成为陕汽乌海天然气重卡的主要燃料。另外,企业充分利用煤矸石、粉煤灰、电石渣开发空心砖、粉煤砖与矿渣水泥等新型建材产品,变废为宝,初步形成了资源综合利用的循环经济发展模式。

(三)成功创建绿色乌海。乌海市大力发展绿色经济、循环经济和低碳经济,不断加大环保投入,培育壮大节能环保产业,努力形成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产业结构、生产方式和消费模式。2011年,乌海市政府环保投入3.8亿元,占公共财政收入的4.58%;2012年投入3.87亿元,占比达到4.09%。2011年-2012年,乌海市工业企业投入污染治理资金近20亿元。2013年上半年,乌海市累计投入林业生态建设资金15亿元,启动实施了甘德尔山生态文明景区、乌珠慕公园、乌达西山、海勃湾东山等一大批生态园林绿化工程。同时,加大园区、农区等绿化实施力度,组织实施了海勃湾千里山工业园区、乌达工业园、海南西来风工业园和低碳产业园等“一区四园”绿化,完成了3200亩造林任务。目前,全市有林地50多万亩。“十一五”以来,乌海市坚持“关小上大、扶优汰劣”,关停各类高耗能、高污染小企业1560户,100万吨以下焦化、60万吨以下洗煤、30万吨以下煤矿全部关停。此举促使“十一五”期间全市工业经济总量比“十五”增长了4倍,单位GDP能耗却下降了29%。

二、金融支持城市转型现状

(一)金融助推实体经济增长。今年以来,域内贷款稳定增长,“造血”能力不断提高。2013年6月,乌海市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为412.62亿元,比年初增加31.43亿元,同比多增2.38亿元,同比增长16.44%。人民币存量存贷比为69.68%,同比提高3.79个百分点。人民币贷款余额由2005年的95.63亿元增加至2012年的381.19亿元,增长3.99倍,推动了地区生产总值由2005年的125.5亿元增加到2012年的562.56亿元,增长4.48倍。信贷资金投放力度加大,有利地支持了实体经济发展、产业结构调整、项目引资及城市转型。

(二)金融机构努力满足城市转型中多样化的金融需求。人民银行乌海市中心支行加强对地方金融生态建设的指导,乌海市辖内金融机构秩序井然,运行情况良好,金融机构各项创新业务得到快速发展,金融生态环境有了明显的改善。今年以来,各金融机构相继推出贸易融资、股权融资等一系列金融新产品,累计为企业融资18.47亿元,其中,累计办理贸易融资11.47亿元,发行短期融资券7亿元。各金融机构累计签发银行承兑汇票52.18亿元,为企业办理票据融资359.02亿元,缓解了企业资金紧张的局面。乌海市良好的金融生态环境和经济发展前景,吸引了开行、华夏、光大、民生、浦发、招商、奥地利奥和银行等域外金融机构前来拓展业务,2013年6月末,市外金融机构贷款余额为146亿元。金融机构大力开展创新业务,域外资金纷纷涌入,有效满足了城市转型过程中多样化的金融需求。

(三)加强政银企合作,构建银企互信互赢机制。2012年,人民银行乌海市中心支行与乌海市政府、内蒙古自治区金融办、人民银行呼和浩特中心支行、自治区银监局联合主办了金融支持乌海区域中小微企业项目融资孵化对接会,启动实施了中小企业融资孵化园项目,达成孵化意向企业21户,签约金额69亿元。2013年,为了认真贯彻落实“8337”发展思路,乌海市银行业金融机构采取“金融超市”的形式与各项目单位进行洽谈对接,加大信贷支持力度。5月8日,在乌海市第二届“金融超市”洽谈会上,有69家企业与金融机构达成协议,合作金额达80.49亿元,高于2012年合作金额11.49亿元。5月末,乌海市中小微企业贷款余额达147.05亿元,同比增长10.35%,占各项贷款余额的35.64%;新增中小微企业贷款14.83亿元,占全银行业金融机构贷款新增的47.18%。此次会议有效畅通了政银企信息沟通渠道,优化了金融资产配置,对缓解中小微企业贷款难的作用初显。(四)大力支持传统产业升级改造。目前,乌海市经济开发区“一区四园”规划调整得到自治区人民政府正式批复同意,低碳产业园区各项基础设施建设有序推进,三区工业园全部进入自治区循环经济示范园区,乌海的原煤、洗煤、焦炭、烧碱和PVC支柱产业进一步发展壮大。5月末,乌海市采矿业、制造业贷款余额分别达80.02亿元、89.22亿元,同比增长20.11%、18.34%,两大行业新增贷款17.06亿元,占全银行业新增贷款额的46.86%。金融机构找准了稳健货币政策与支持地方经济发展的切合点,信贷投放节奏、投放量与传统产业发展实现“双同步”。

三、金融支持城市转型存在的问题

(一)宏观政策落实难度较大。近年来,人民银行、银监会等部门多次出台促进对中小微企业的信贷投放指导性意见以及《关于贯彻落实环保政策法规防范信贷风险的意见》等,但从基层政策落实来看,对存在环境违法行为的企业并未真正做到全部限贷、停贷、收贷。这是由于银行业经营目标仍是以“安全性、流动性、盈利性”为原则,“三性原则”前提下才会兼顾宏观政策引导,货币政策调控效果受到一定影响。

(二)融资方式单一,直接融资比重不高。近几年来,乌海市的融资规模逐年扩大,但间接融资仍占主导地位,约占融资规模的90%以上,直接融资的存量、增量所占比重都不大。企业融资对银行的高度依赖性,使得企业信贷资金需求易受宏观信贷政调整的影响,同时导致全社会融资风险过度集中于银行体系,容易诱发地区性金融或经济危机。

(三)金融服务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一是信贷管理体制不适应新型产业经济发展要求。金融体制改革后,各国有商业银行根据经营管理的需要,特别是为了防范金融风险,对企业和项目实行了贷款授信授权制度,而且四大国有商业银行的总、分行纷纷上收了信贷审批权限,银行贷款审批程序繁多,缺乏灵活性,企业从贷款申请到批准需要一至一个半月,影响了贷款的正常发放。同时,从乌海市经济发展的现实出发,属于较好的企业或项目却不属于其上级行重点支持的产业,在一系列考核之后,往往被排除在上级行的信贷支持之外。二是金融产品创新不足。节能低耗、资源循环利用、“减量化、再使用、再生产”等新型贷款品种规模小,难以满足企业多样化的融资需求。

四、金融支持城市转型发展的对策建议

(一)加强产业政策和信贷政策的研究与落实。地方政府、金融机构应坚决贯彻落实国家能源、产能政策,同时结合本地区实际,依据当地经济发展特点和资源优势,认真研究产业政策和信贷政策,准确把握政策导向,深入探索未来产业发展趋势,把地区发展建立在优化结构、提高质量和效益的基础上,实现速度、结构、质量、效益相统一。金融机构应对信用等级低、生产技术水平落后、不符合产业政策要求的企业要退出信贷支持,加大对符合产业发展规划和行业信贷政策要求的煤炭企业及延伸产业的金融支持力度,坚持“有扶有控”,继续支持新兴产业经济稳健发展。

(二)建立健全信用体系,打造良好金融生态。政府相关部门要强有力的落实《乌海市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指导意见》文件精神,确保地区人民银行信息数据采集准确及时,有步骤的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实现信用体系建设标准化管理,提高企业素质,增强自我发展能力,从根本上降低银行的贷款风险,让金融部门敢于提供资金支持,使银企共赢和谐发展。金融业应探索建立贷款风险补偿机制,由于转型项目建设周期普遍较长,持续产业信贷风险不确定性较强,因此金融部门在加大金融支持经济转型力度的同时,政府要建立和完善有效的风险补偿和保障措施。

(三)以特色金融服务特色经济。人民银行发挥牵头作用,组织辖区内金融机构,通过政策服务、信息服务和信贷服务等,发挥金融部门服务于经济建设的职能作用,积极支持政府和企业。对重点企业、重点行业和重点项目实施“扩链”、“补链”“延链”项目适当增加授信额度,对新增贷款实施优惠利率,可在基准利率基础上下调10%,给予积极的信贷支持。

(四)充分发挥金融创新在支持资源型城市转型中的作用。利用金融创新手段为基础性强、投资期较长的绿色产业、分解产业、区域循环经济、可再生能源发展和利用、循环经济的技术支撑体系等环节提供金融支持。如创建循环经济政策性金融组织,组织循环经济政策性投资基金,开发适应循环经济需求的金融产品等金融创新业务,支持化工企业新产品开发的资金需求等。

猜你喜欢
金融支持
金融支持山西钢铁业发展的思考
关于我国小微企业金融支持的问题与对策
中国在新农村建设中金融支持的实证研究
滇中产业新区建设的金融支持研究
朔州市煤炭产业发展现状分析
农业现代化及其金融支持的国际经验
金融支持养老服务业发展
金融支持对我国城镇化建设的重要影响
医药制造业发展的金融支持研究
欠发达地区金融支持城镇化建设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