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永慧 席忠 张志刚 赵清旭
摘要:查干花钼矿床位于苏尼特右旗晚华力西地槽褶皱带,宝音图台隆中段,是乌力吉——锡林浩特铜、铁、铬、金、萤石成矿带内发现的又一大型斑岩型铜钼矿床。查干花钼矿床主要赋存早二叠世花岗闪长岩体处、北西和北东向断裂构造交汇部位。矿区内围岩蚀变强烈,并具有明显的分带性。辉钼矿呈星散状分布于脉石中形成的浸染状构造。笔者在分析矿床的成矿地质背景、矿床地质特征的基础上,初步总结了成因及找矿标志。认为查干花铜钼矿床的发现是该区域找矿的重大突破,显示出良好的区域找矿前景。
关键词:内蒙古 查干花 斑岩型 钼矿床 地质特征 找矿标志
前言
乌拉特后查干花铜钼多金属勘查区位于内蒙古自治区乌拉特后旗马尼图——查干花一带,行政区划隶属于乌拉特后旗巴音前达门苏木管辖。是内蒙古自治区第一地质矿产勘查开发院在1/5万矿产地质调查工作的基础上,经1/万化探异常查证发现的。继而在该区又开展了勘探工作,在查干花矿区内圈定钼矿体14条,铜钼矿体4条。探求铜钼资源储量(121b)+(122b)+(333):钼矿石量17,869.10×104t,钼金属量18,5204t;铜钼矿石量227.01×104t,铜金属量13,155t,钼金属量1,805t;全矿区钼金属量187,009t,矿床平均品位:Mo0.103%,Cu0.58%。本文在分析矿床的成矿地质背景、矿床地质特征的基础上,初步总结了成因及找矿标志,以期对寻找此类型大型隐伏钼多金属矿床提供可借鉴的认识。
1 区域地质特征
勘查区大地构造位置处于内蒙古中部地槽褶皱系(I)苏尼特右旗晚华力西地槽褶皱带(Ⅱ),宝音图台隆(Ⅲ)中段,苏吉音花复背斜(Ⅳ)南翼。位于乌力吉——锡林浩特元古代、华力西期、燕山期铜、铁、铬、金、萤石成矿带内。出露地层有下元古界宝音图群、白垩系;岩浆活动强烈,岩浆岩从晚元古代——侏罗纪均有分布,以酸性岩类为主;区内构造复杂,褶皱、断裂构造十分发育,成矿地质条件良好。在该成矿带内发现了多处矿产地,如图古日格金矿、查干此老金矿等。
2 矿床地质特征
2.1矿区地质特征
查干花矿区内出露的地层简单,主要为下元古界宝音图群第三岩段(Ph1By3)和第四系全新统(Q4)。下元古界宝音图群第三岩段,岩性为二云石英片岩夹石英岩,与花岗闪长岩体外接触带中局部见含绿帘阳起二云母角岩。
查干花矿区位于苏吉音花复式背斜南翼,查干楚鲁断层和温德尔陶勒盖断层交汇部位的北侧,受此影响,矿区内次一级裂隙构造十分发育,岩石破碎,为多期次的成矿热液提供了良好的贮矿环境。
查干花铜钼矿成矿母岩为早二叠世灰色花岗闪长岩。该岩体在矿区内广泛分布,呈不规则状岩基产出,侵位于下元古界宝音图群第三岩段,使其形成热接触变质角岩。矿区中东部被下元古界宝音图群第三岩段二云石英片岩覆盖,岩石呈灰色、灰白色,中粗粒花岗结构,块状构造。矿物成分主要为斜长石、钾长石、石英、黑云母、次生矿物、不透明矿物等。岩石蚀变较为普遍,一般为绢英岩化、绢云母化、高岭土化及硅化。
2.2矿体地质特征
经勘查,查干花铜钼矿共圈定钼矿体14条,铜钼矿体4条,具斑岩型铜钼矿特征。其中钼矿体主要赋存于绢英岩化花岗闪长岩,矿体与围岩无明显界线。而铜钼矿体则赋存于近南北走向的一组裂隙(片理)构造带内,含矿岩石为石英脉、片理化绢英岩化花岗闪长岩,主要表现为在花岗闪长岩内和石英细(网)脉中常见黄铜矿、黄铁矿、辉钼矿呈细脉浸染状分布。铜钼矿体顶底板围岩主要为钼矿体,部分为绢英岩化花岗闪长岩,矿体与围岩界线明显。
钼矿体总体形态较为复杂,多呈似层状、透镜状,少数呈脉状,有分枝复合现象,赋矿标高多为1,415-1,260m。倾向92°-131°,倾角9°-22°,向南南东侧伏。控制钼矿体长约1,630m,宽331-1,216m,钼矿体厚度变化系数不大,向南矿体则变厚。Mo平均品位0.103%。铜钼矿体赋矿标高为1,270-1,206m,倾向110°,倾角15°。呈不规则似层状产出,长度295m,宽50-145m,厚度4.15-7.24m,平均厚度5.88m,厚度变化系数19%。铜钼矿体品位Cu:0.523%-0.792%,平均品位0.646%;Mo:0.043%-0.222%,平均品位0.111%。Cu品位变化系数60%,Mo品位变化系数116%。
2.3矿石特征
查干花铜钼矿石具有半自形晶鳞片粒状结构、它形晶粒状结构、变余花岗结构;主要构造为稀疏浸染状、稠密浸染状、细脉浸染状及脉状构造等。其中,辉钼矿呈星散状分布于脉石中形成的浸染状构造是本区钼矿石的主要构造类型;黄铜矿、辉钼矿颗粒沿脉石的裂隙、片理充填,形成细脉浸染状或脉状构造,为铜钼矿石主要构造类型;黑钨矿(或白钨矿)呈星散状分布于脉石中形成的浸染状构造是本区钨矿石的主要构造类型。
2.4围岩蚀变分带特征
查干花铜钼矿主要赋存在绢英岩化花岗闪长岩体中,围岩蚀变较强,且具有明显的分带性,与成矿有关的蚀变主要为硅化、钾化,其次有绢云母化、孔雀石化、高岭土化等。蚀变分带由中心向边缘大致可分为绢英岩化-硅化带(强蚀变)、硅化-高岭土化带、钾长石化带(弱蚀变)。
绢英岩化-硅化带呈北北东走向,主要蚀变类型有绢英岩化、硅化,硅化多呈细脉状、脉带状分布,脉体内局部见有辉钼矿、黄铁矿和黄铜矿,由于多期次硅化(石英细脉、网脉)叠加钼矿化较强。该带在地表20m以下最为发育,为铜钼矿体和钼矿体主要赋存地段。
硅化-高岭土化带在地表较为发育,是该地区地表主要找矿标志,也是引起Mo-Bi-W-Cu组合异常主要地质体。主要蚀变类型有硅化、高岭土化、绢云母化次之,硅化多呈脉状、细脉状分布,脉体内局部见有褐铁矿、孔雀石,黑钨矿偶见。
钾长石化带沿硅化-高岭土化带外侧分布,为弱蚀变带,主要分布于黑云花岗岩与花岗闪长岩接触带,部分分布在似斑状花岗闪长岩内。主要蚀变类型有钾长石化、白云母化、硅化次之。
2.5地球物理特征
矿区内开展了激电测量工作,分别以ηs=6%圈定较高强度激电异常一处,主要分布于查干花东部;以ηs=4%圈定低缓激电异常一处,主要分布于测区的南西角。激电异常总体呈带状分布,属相对中低阻高极化异常。异常中心位于褐铁矿化蚀变带或石英脉的复合部位,成矿地质条件有利,是寻找钨-钼多金属矿(化)体的重要靶区。
2.6地球化学特征
查干花铜钼矿区经土壤测量圈出组合异常AP1,异常元素组合为:W、Mo、Bi、Cu、Zn、Ag、Sb,主要元素组合为Cu、Mo、W、Bi,伴生元素组合为Zn、Ag、Sb,为-中高温元素组合。异常总体呈不规则椭圆状,走向为北北西向,异常的南端延出区外,呈未封闭状态。主要成矿金属元素Cu异常面积1.16km2,极大值100.00×10-6,平均值56.72×10-6;Mo异常面积1.28km2,极大值>50.00×10-6,平均值33.6×10-6;Bi异常面积2.30km2,极大值47.34×10-6,平均值18.55×10-6;W异常面积0.25km2,极大值235.50×10-6,平均值26.74×10-6;Sn异常面积1.38km2,极大值9.93×10-6,平均值5.76×10-6。其中Cu、Mo、Bi元素异常吻合好,浓集中心明显。
3 矿床成因及找矿标志
查干花铜钼矿床处在北北西和北东向两组断裂交汇处,受断裂构造控制。钼矿体主要赋存于早二叠世花岗闪长岩内,铜钼矿体则赋存于钼矿体内的近南北向裂隙(片理)构造中。根据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进行Re-Os测年(国家地质实验测试中心),获得的Re-Os等时线年龄242.7±3.5Ma,初步认为查干花铜钼矿床是印支期岩浆热液型,复合式,属斑岩型铜钼矿床。笔者通过对矿床地质特征等研究,总结有以下几点找矿标志:
1 早二叠世花岗闪长岩岩体是找矿的有利地段;
2 断裂构造交汇部位及次一级节理、裂隙构造为储矿有利地段;
3 化探W-Mo-Bi-Cu异常是找矿靶区;
4 强硅化、钾化、绢云母化蚀变带为直接找矿标志,石英-钾长石化、石英-绢云母化、石英-孔雀石化等面状蚀变晕是重点找矿标志。
结论
查干花矿区早二叠世花岗闪长岩体处在北西和北东向断裂构造交汇部位,受该断裂构造影响,岩体内次一级构造-节理、裂隙发育,岩石破碎,成矿热液在良好的储矿构造内沉淀富集成矿,形成钼矿体。主成矿期后,次一级构造活动频繁,多期次含矿热液沿节理裂隙和片理等微构造充填形成脉状钼矿体和铜钼矿体。铜钼矿化与硅化、绢云母化、绢英岩化等蚀变关系密切,主要在近南北走向的裂隙(片理)发育地段易形成富矿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