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维 刘小玲 徐道青 屈磊 郑曙峰
摘 要:为了对2012年安徽省棉花生产进行总体评述,通过采用中国棉花生长指数(CCGI)评价方法,分析了约600个棉花种植户的连续监测数据。结果表明:安徽省2012年气候条件比较有利于棉花生长发育,棉花生长指数为105,表明棉花生长情况整体略好于2011年;安徽省2012年棉花种植面积较2011年下降11.1%,单产下降0.8%,总产下降11.8%;2012年新棉价格较2011年基本持平,但棉花生产物化和人工成本增加,植棉收益较2011年下降34.7%;棉花生产景气度持续下降,监测显示2013年安徽省植棉面积较2012年下降18.0%。
关键词:安徽省;棉花;生长指数;生产情况
中图分类号:S562 文献标志码:A 论文编号:2013-0463
0 引言
作物生产景气指数已经成为一项重要的经济指标,它的发布对农业生产指导、农产品的现货、期货与股票价格具有重要影响[1]。1997年以来,中国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开展了棉业信息化的研究和服务,建立了棉花产业经济预警和监测监控的方法学[2],创建了CCPPI(中国棉花生产景气指数,China Cotton Production Prospective Index)模型[1]和CCGI(中国棉花生长指数,China Cotton Growth Index)模型[3],形成《中国棉花生产景气报告》的信息体系[4]。CCPPI和CCGI两指数在棉花产业经济的预警和监测中得到了广泛应用[5-6],继续搞好《中国棉花生产景气报告》的研究和开发,对提升棉花产业经济预警预测技术水平具有重要的实用价值和学术意义[7]。
近年来,江西[8]、江苏[9-11]、安徽[12-14]等省均应用CCGI对本省的棉花作出了科学评述,为提升棉花产业经济预警的理论和实践水平做出了贡献,但市场波动和气候变化均对棉花生产有着重要影响,为进一步提升安徽省棉业信息化的研究和服务水平,笔者于2012年对安徽省约600个棉花种植户进行了连续监测,并应用CCGI评价系统对安徽省2012年棉花生产情况进行了评述,以期为政府、企业和农民等提供重要的信息支持。
1 安徽省棉花生产概述
1.1 植棉面积降低,单产持平,总产略降
监测数据显示,2012年安徽省植棉面积为 284333 hm2,较2011年减少11.1%;皮棉单产为 991.5 kg/hm2,较2011年减少0.8%;总产为292千t,较2011年下降11.8%[5]。因统计口径不同,监测数据与地方统计局稍有差异,据《安徽省201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15],2012年安徽省植棉面积为304900 hm2,较2011年减幅为13.0%;总产为294千t,较2011年下降22.2%。
1.2 植棉效益略有降低
根据600户的监测数据,2012年新棉开秤后价格维持在8.0元/kg左右,较2011年波动不大,但2012年植棉成本尤其是人工费用有所上涨,导致棉农收益略有降低。据统计,2012年安徽省平均棉花生产成本为23687元/hm2,其中种子、化肥、农药、以及地膜等物化成本为8534元/hm2,占36.0%,人工成本为15153元/hm2,占64.0%;安徽省平均植棉收入为28585元/hm2,除去物化和人工成本后收益为4898元/hm2,较2011年降低34.7%[5]。但安徽省淮北、江淮和沿江3个棉区的植棉效益各异,淮北棉区因籽棉售价较高,收益较好;沿江棉区因物化成本投入较大,如果除去人工成本,大多数棉农的收益为负,因为对棉价期望过高,沿江棉区棉农惜售现象较为严重;江淮棉区的植棉平均收益介于淮北和沿江棉区之间。
1.3 气候特点
由表1可知,2012年4—10月积温和日照时数均大于2011年,降水除沿江棉区较多外,其余2个棉区均较2011年偏少。全省范围看,棉花受旱、涝等灾害较多,并呈现出地区性特点。前期与2011年同期的高温干旱恰好相反,3—6月持续低温、阴雨、寡照,油菜、小麦等前茬作物收获期推后,导致棉花移栽期推迟,苗床期延长,“高脚苗”比例高,移栽后缓苗期延长,棉苗迟发。6月下旬至7月上旬,降水偏少,棉花受旱,导致施肥较困难,或前期施下的肥料难以发挥作用。7月中旬至8月,淮北、江淮和沿江棉区均遭遇不同程度的暴雨渍涝灾害。8月初,台风“海葵”深入皖南和沿江棉区,部分棉田渍涝,棉株倒伏,蕾铃大量脱落,但带来的降雨也解除了旱情,整体看这次台风对棉花生产利大于弊。
1.4 病虫害发生情况
局部棉区枯萎病、黄萎病偏重发生,棉蚜、棉盲蝽、棉蓟马危害较重,“多头”的棉株多。江淮棉区前期持续干旱,受旱面积近80%,灌溉条件差的岗坡地旱灾严重,高温干旱导致红蜘蛛、蚜虫等虫害发生较重。7月中旬的暴雨造成涝渍灾害严重,特别是水改旱、排水能力差的棉田,加重棉花枯萎病、黄萎病的发生。
2 全省棉花长势分析
2.1 生长指数分析
2012年全省CCGI平均为105,长势略好于2011年[5]。尽管淮北棉区和江淮棉区前期遭遇干旱,沿江棉区7、8月遭遇暴雨和台风等灾害,整体上来看2012年气候条件对棉花生长较为适宜,单产较2011年基本持平。
2.2 各月长势分析
由表2可知,2012年5月全省CCGI平均为103,稍好于2011年同期。沿江棉区雨水充足,苗情较好。2012年5月江淮棉区和淮北棉区旱情严重,导致苗质较弱,或是移栽后缓苗期延长,这些均不利于培育壮苗和棉苗早发。
2012年6月全省CCGI平均为106,稍好于2011年同期。沿江和淮北大部分地区降雨,旱情解除,长势好于2011年同期;而江淮棉区持续干旱少雨,旱灾严重,棉花生长缓慢,长势差于2011年同期。
2012年7月全省CCGI平均为113,好于2011年同期一成多。2012年7月沿江棉区降水适中,光照充足,加上6月下旬的降雨有效缓解了旱情,棉花长势优于2011年同期。江淮棉区尽管降水偏多,光照不足,但前期自然灾害少于2011年,因此棉花长势略优于2011年同期。淮北棉区干旱少雨天气持续,但旱情较轻对棉花生长影响不大,棉花长势优于2011年同期。
2012年8月全省CCGI平均为99,较2011年同期基本持平。尽管2012年8月进入了台风频发期,尤其是2012年8月8日强台风“海葵”的侵袭,导致许多棉田受灾,蕾铃脱落严重,但其影响在8月15日前进行的监测调查时还没有完全显现出来,且台风对江淮和淮北棉区的影响甚微。
2012年9月全省CCGI平均为104,较2011年同期略有提高。降雨较多,气温下降较快,对结铃吐絮不利,成熟度较差,有晚熟迹象。
总之,沿江棉区前期气候适宜,非常利于棉株搭好丰产架子,但8月的强台风和后期的低温寡照,对棉花的产量和品质有较大影响,单产与2011年基本持平。江淮棉区和淮北棉区因前期天气晴好,无严重的旱灾和水患,有利于棉花快速生长,整齐度较好,成桃率较高,单产与2011年基本持平。
3 高产示范创建情况
3.1 高产创建情况
2012年,安徽省共建立棉花万亩高产创建部级示范片13个,分别设在固镇县、宿松县、全椒县、居巢区、无为县、东至县、宣州区、贵池区、华阳河农场等9个棉花主产县及1个农场,其中望江县、宿松县、无为县各有2个示范片。经省级专家测产验收后,13个示范片皮棉平均单产达创建指标。
高产创建示范片推广的主推技术主要包括选用优良品种、合理密植技术、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抗虫棉病虫草害综合防控技术、全程化学调控技术和防“三丝”科学收花技术等。值得一提的是,东至、望江、无为、宿松等县大面积示范了基质育苗技术、水浮育苗技术、棉花专用配方缓控释肥技术、控失肥技术、油菜秸秆还田技术等轻简化棉花栽培技术。
3.2 轻简化“千(公)斤棉”竞赛情况
2012年,国家棉花产业技术体系分别在在安徽省东至县大渡口镇新桥村、望江县雷池乡雷港村和望江县杨湾镇杨闸村开展了3个“千(公)斤棉”竞赛。主要栽培技术包括:选用强优势杂交棉新组合、施用棉花专用配方缓控释肥、基质育苗、水浮育苗、全程化学调控、全程化学除草、安装杀虫灯等。
经专家组测产,东至县大渡口镇新桥村竞赛点:品种为皖杂棉9号,单产皮棉1848 kg/hm2,比对照增8.9%;望江县雷池乡雷港村:品种为中棉所63,单产皮棉2064 kg/hm2,比对照增15.0%;望江县杨湾镇杨闸村:品种为中棉所63,单产皮棉2042 kg/hm2,比对照增10.9%。3个点虽未能真正达到“千(公)斤棉”的目标,但较对照均有显著增产,更为重要的是在保证增产的同时达到了栽培管理轻简化的目标,平均减少用工45~60个/hm2,通过施用缓控释肥料、科学施肥和合理用药,提高了肥料和农药的利用率,有效减少了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
4 讨论
4.1 棉花生产景气度持续下降
棉花生产景气度继续下降[16],玉米等作物的“入侵”值得警惕。据调研,固镇、铜陵、宣城等地棉花面积继续下降,其中铜陵、宣城棉花面积下降15%左右,固镇县由5年前的1.3万hm2下降到现在的0.3万hm2左右,望江、宿松等传统优势棉区玉米、大豆等作物的“入侵”速度加快,一旦形成规模,加上机械化收获的引进和推广,棉花被替代的速度就会更快。棉花比较效益下降、用工多、机械化程度低、棉价大起大落、植棉效益不稳等因素是造成棉花面积萎缩的主要原因;另外,一些龙头企业因宏观经济增速下降等因素影响经营不善,因而失去了“龙头”作用,也助推了棉花面积下降的趋势。
4.2 2013年棉花面积持续萎缩
据2013年5月监测,受棉花比较效益降低的影响,2013年安徽省植棉面积继续下降,较2012年下降18.0%,其中沿江棉区、江淮棉区及淮北棉区面积分别降低18.2%、9.0%和22.1%[5]。
参考文献
[1] 毛树春,李亚兵,韩迎春.中国棉花生产景气指数CCPPI研究[J].中国棉花,2003,30(04):2-4.
[2] 毛树春,李亚兵,韩迎春,等.我国棉花生产预警系统的研究和初步应用——中国棉花生产景气指数和中国棉花生长指数[J].中国农业科技导报,2004,6(03):40-44.
[3] 毛树春,李亚兵.中国棉花生长指数CCGI的研究与应用[J].中国棉花,2003,30(08):10-12.
[4] 毛树春,李亚兵,王香河,等.我国棉花产业经济预警系统的重大技术支持——《中国棉花生产景气报告》简介[C].宜昌:中国棉花学会2004年年会,2004:18-19.
[5] 刘小玲,王维,郑曙峰,等.安徽省2011年棉花生长指数与生产述评[J].棉花科学,2013,35(01):39-41.
[6] 冯璐,孙高飞,毛树春,等.基于农户的棉花生产和长势信息管理决策系统[J].中国棉花,2011,38(04):19-24.
[7] 毛树春,李亚兵,王香河,等.我国棉花产业经济预警指标的研究和应用——中国棉花生产景气指数(CCPPI)和中国棉花生长指数(CCGI)[J].中国农业科技导报, 2005,7(04):55-58.
[8] 夏绍南,杨磊,张丽娟,等.江西省2012年棉花生长指数与生产述评[J].棉花科学,2013,34(02):47-49.
[9] 程德荣,杨长琴,刘瑞显.2011年中国棉花生长指数在江苏省的应用[J].江苏农业科学,2012,40(08):91-92.
[10] 杨长琴,张培通.2010年江苏省棉花生产概况及中国棉花生长指数的应用[J].江苏农业科学,2011,39(02):153-154.
[11] 杨长琴,张培通,刘瑞显,等.2009年中国棉花生长指数(CCGI)在江苏省的应用[J].江苏农业科学,2010,38(03):101-102.
[12] 郑曙峰,王维.2008年安徽省棉花生产述评——中国棉花生长指数(CCGI)在安徽省的运用[J].中国棉花,2009,36(10):2-4.
[13] 郑曙峰.2006年安徽省棉花生产景气报告——CCGI在安徽省棉花生长监测中的应用[J].安徽农业科学,2007,35(19):5945-5947.
[14] 郑曙峰.CCGI在安徽省棉花生长监测中的应用——2004年安徽省棉花生产述评[J].安徽农学通报,2005,11(04):67-69.
[15] 安徽省统计局,国家统计局安徽调查总队.安徽省201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EB/OL]. http://www.ahtjj.gov.cn/news/open.asp?id=37743.
[16] 毛树春.中国棉花生产景气报告2011[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1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