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慧珍
摘要:新课标要求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实践创新,做数学学习的主人。在教学过程中,要多思考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要让学生理解数学、热爱数学,从而使学生主动地去钻研、去探索、去思考,使学生在浓厚的兴趣中去学习数学。
关键词:初中数学 自主学习
中图分类号:G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3520(2014)-02-00088-02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明确指出,“在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要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接受学习,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新课程标准也要求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实践创新,做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转变观念,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在教学过程中,要多思考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要让学生理解数学、热爱数学,从而使学生主动地去钻研、去探索、去思考,使学生在浓厚的兴趣中去学习数学。那么,怎么样才能更好地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呢?
一、教师要加强学习,转变观念,教学中始终坚持贯彻“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这一观念。
自主学习是指学生个体在学习过程中一种主动而积极自觉的学习行动。他表现为学生在教育活动过程中强烈的求知欲,主动参与的精神与积极思考的行为。作为新时期的教师,首先要明确这一观念。在教学中只有树立正确的教学理念,才有可能调动教师内在积极的创造力,想方设法去实现“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这一目标。课程改革不是一堂课或几堂课就可以完成的,也不是一改就可能创造辉煌的,学生本身的个体差异也直接影响这课改的成效,许多时候也不能立竿见影,但我们不能因为一时的无效结果,而否定课改所取得的成功。我们一线的教师要矢志不渝的贯彻课改的基本理念。利用一切时机抓紧学习,丰富自己的教育理论和文化水平,是自己成为教育的真正服务者。
二、创设情境,激发学生自主探究的热情。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罗杰斯指出:“有利于学习活动的一般条件是心理的安全和心理的自由。”数学知识本身是严谨的,但数学课堂结构却应该是灵活、多样的。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作用是要形成一种使学生能够独立自主探究的情景,而不是古板地再现知识,以问题的形式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例如:已知某公交车从始发站到终点站,公交车依次停靠11个公交站,请问公交车从始发站到终点站一路上乘客总共有多少种不同的乘车路线?
教师:如果我们把行车路线看成是一条线段图,每一个站点看成是线段上的点,那么问题的实质是什么呢?
由此,得出线段的条数与规律探究。于是同学们的探究热情高涨,纷纷画图讨论。
古人云:”教人未见意趣,必不可学。”兴趣是提高学生学习情绪的内部动力。通过贴近学生生活的问题情景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对学生来说倍感亲切,觉得数学就在身边,从而使学生怀着强烈的好奇心和迫切探索的心情与教师一起迈入知识的海洋。
三、科学、合理地导入新课,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求知欲。
人们常说:良好的课堂开端等于成功的一半。导入新课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新课的成功导入能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并能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常见的的导入新课的方法有哪些呢?
第一、复旧引新。新知识的求得总是在原有的知识基础上进行的。例如:在教多项式乘以多项式时,掌握了单项式乘以多项式的乘法法则,为了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我们可以这样设计:
1、(1)、(a+b+c)m ( 2 )、(a+b+c)(m+n)
2、比较(2)和(1)在形式上有何不同?在完成以上讨论后,学生就能给出多项式乘以多项式的法则。
第二、以问迁新。恰当的的问题情境能激发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去思考和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
第三、以试迁新。在教学中教师要精心设计情境,让学生通过操作等活动,在实践中去发现、认识、研究数学。总之,新课的导入的方式很多,无论哪种形式导入,都要结合学生的实际,为学生培养自主学习能力创造一切条件。
四、探求方法、调整课题结构、激发学生自主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首先教师在课堂上要改变传统的“一言堂”,要调整和控制自己的授知时间。一般一堂课不得超过20分钟,这样可以留给学生20分钟左右的活动时间。例如:我们在讲平方根时,我们需要弄清的是:①、平方根的定义。②、平方根的性质。③、怎样去求a?的算术平方根?分三种情况:当□0时,√a?= ;当a=0时,√a?= ;当a<0时,√a?= 。
其次要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美国心理学家和教育学家布卢姆曾经说过;“学习的最大动力,就是对学习教材的兴趣。”数学本身这门学科具有一定的枯燥性,而知识却具有严密的逻辑性。认为概念、定理、性质和解题方法都去死记硬背。这样增强了学生的厌学情绪。而新教材加强了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充分体现了数学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的理念。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好好利用教材中的“读一读”、“想一想”、“试一试”“做一做”,来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最后要注重寻求正确的解题策略,除了熟记公式、定理、法则、和性质外,我们还应准确的运用。那么怎样才能准确运用解题策略呢?①、计算时,随时要提醒学生计算要准确。②、几何证明题要把结论、图形、已知三个结合起来分析。③应用题设出未知数,将其与已知条件结合分析。经过这样的思维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才能得到发展。
五、分组学习,强化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增强合作意识。
为了减轻教师的教学压力,可以把班上的同学分成若干小组,充分利用学生的个体优势,取长补短。这样可以增强班上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通过调查发现,随着年级的增加,有60%-80%的学生不喜欢或怕问老师,而喜欢直接去问同学。这样,班上分成若干小组,由小组长收集问题,并由小组长和其成员一起去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老师只是起协助的作用。同学之间这样结成一个团结、协作、互助的小集体,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六、制定、强化学生的学习目标,在教学过程中要选择适当的评价方式。
学习目标是学生学习的一个外在的动力,它必须依靠学生内在的努力才能实现。学生对学习目标有着一定的情绪化,有时强,有时表现得不很强烈,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淡化,因此随时要对学生加以强化。对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丢去以往的“严肃性”,面对学生要多些鼓励、表扬,例如:“很好、没有关系、老师相信你,要对只自己充满信心......”等充满关切的话语,让学生感受到老师的关怀和温暖。增强学习的信心,同时要充分挖掘学生的优点,要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使学生具有饱满的学习热情。
总之,学习能力是通向知识经济时代的桥梁。知识经济时代,人的素质主要表现为驾驭知识和信息进行创造性劳动的能力。因此,在教学新课程改革中,教师应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重视学生的个体,倡导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到整个学习过程中去;要积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数学的能力,使学生想学,乐学,善学。只有这样学生的素质才能得以提高,才能让学生得以主动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