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东霞
摘要:区角活动是幼儿园教育教学活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贯穿于幼儿园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当中。它是幼儿园教育中促进幼儿个性化发展的有效形式。区角活动的内容与主题结合提升目的性;区角活动的材料与本土资源结合,凸显本土性、季节性、可变性,富有特色。教师在区角活动的指导中应灵活多样,巧用图示法、观察记录法等有效策略,强调幼儿的主体地位,促进幼儿在快乐、主动的学习中富有个性的发展。
关键词:区角内容; 区角材料; 区角指导
中图分类号:G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3520(2014)-02-00086-02
区角活动作为幼儿园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幼儿的身心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它以其独特的“自由、自主、宽松、愉快”的活动形式深受幼儿的欢迎,为幼儿提供了充分的自主活动的表现机会,最适合让幼儿进行个性化的学习,从中凸显其优势智能。但传统的区角活动中的目标定位、内容设置、材料投放和教师指导等做法,日趋受到挑战和质疑,已成为当前幼儿园教育教学改革的热门话题。究竟如何能更加有效的开展区角活动,让幼儿在区角活动中真正动起来呢?我在幼儿园一线工作中,积累了许多实践探索经验。对于区角活动的高效开展,我觉得应该做好以下几个方面:
一、与主题结合———目标清晰、内容合理
在开展区角活动的实践中,许多教师对其重要性的认识还是非常深刻的,但在实践中却常常还停留在敷衍应付的层面———区角布置得很丰富、很漂亮,但很多时候只是一种摆设,区角活动的开展仍存在许多的问题。如区角活动内容的选择上有明显的孤立性,区角活动材料的投放缺乏目的性等。究其原因是由于老师对自己所投放的区角活动的目标模糊、不清晰。要如何改变教师组织区角活动盲目性的现象呢?我觉得与主题结合,把区角活动作为主题活动的补充、延伸是一种有效的途径。
根据主题设置、选择区角内容。区角活动是幼儿体验、建构、发展的媒介,随着不同主题的生成和更换,区角活动也顺应主题的变化而发展,这样做不仅可以让教师明确每一个区角内容的价值目标,又能让幼儿在全方位整合的环境中互动、游戏和学习。如在大班《走进小学》主题活动中,教师在区角中设立与主题相关的来自幼儿生活经验的小系列——“我当小老师”、“我的一天”、“健康加油站”、“我和时钟交朋友”等内容,幼儿在活动中了解了一天的作息时间的合理安排、巩固认识了钟点、了解了各种食物的不同营养和科学饮食对人体健康的重要性,在同一主题脉络下,对生活的内在逻辑进行经验串联。
把区角活动作为主题活动的延伸、补充。区角活动灵活多样的组织形式与丰富多彩的学习内容能有效弥补集体教学的不足,实现集体教学、小组活动和个别活动三者的有效结合,给幼儿创造多种表达的途径,提高幼儿学习的质量。
如在《稻谷香》的主题活动中,教师不仅在美工展示区设置了“稻草真奇妙”专栏,提供多种材料,引导喜欢动手制作的幼儿通过观察,制作稻草人、草绳、草蒲等用于户外体育游戏中;在种植区投放谷子和米让幼儿种植,引导其通过观察记录谷子和米的变化,最后确认水稻的种子到底是谁, 还在生活劳作区投放了干稻草、各种型号的筐等,让幼儿学习分拣稻草,体验劳动的快乐……当然,区角活动内容的设置及目标的定位,不可能单纯是与主题融合而产生,它还可以与领域内容结合,与游戏内容结合,与生活活动结合等等。这里需要强调的是幼儿园区角活动内容的设置应是全面的,应本着动静分开、减少干扰的原则,每个区角都应遵循多元、开放、丰富、有序的原则加以布置,以便于幼儿能够按照自己的意愿选择活动的区角,引发了幼儿强烈的学习与模仿兴趣,在与环境的互动中获取有价值的经验,同时增强自信心。
二、与有效策略结合———关注主体、注重指导
在区角活动中,教师应时刻留意观察每个孩子的活动情况,并能根据每个孩子的兴趣、需要与能力,选择适当的指导策略,给予孩子适宜的指导,从而促进每个孩子富有个性地发展。
1.巧用图示、建立规则。在开展区角活动的过程中,教师如何在了解孩子的兴趣、需要的基础上,建立明确可行的规则,去支持幼儿的学习,这也是组织开展区角活动的重点。实践中我们发现,合理的利用各种图示,能有效的促进幼儿养成活动区活动的规则。
(1)橱柜与活动材料的图示对应——建立材料取放规则
区角活动的材料十分丰富,并随着目标的改变而不断变化,因此如何让幼儿在较短的时间内养成良好的整理、取放区角材料的习惯,形成一定的规则意识,是幼儿进行区角活动的首要任务。而在摆放各种区角材料的橱柜上贴上与各活动材料相对应的图示,就可帮助幼儿轻松的完成这一任务。
活动室地面、桌面的图示——建立良好的活动秩序。
区角活动中,各种材料的活动空间分配是否合理,会影响良好活动秩序的建立,对幼儿的主动学习产生重要的影响。因此在努力营造全方位开放的活动空间的同时,也应考虑到幼儿活动空间使用的合理性。而在活动室地面、桌面使用各种图示可以暗示幼儿选择合适的空间、合适的区角进行活动,提高活动的有效性、有序性。
2.减少干预、注重观察。幼儿是区角活动的主体,如何让幼儿主体价值凸现,教师真正的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呢?
(1)鼓励、提倡幼儿自主选择。幼儿主体地位保证了幼儿主动学习的热情,幼儿主动学习的重要前提和基本条件是幼儿能根据自己的需要和兴趣选择活动。活动室中存放区角活动工作卡的地方,醒目张贴着一幅标语“我的区域我做主”, 这一标语已成为了幼儿口中的时尚流行语,充分洋溢着快乐学习的气氛;活动室门边的“心情区”中全是幼儿自己的“语言”:去哪活动了,与谁在一起,在哪失败了,和谁争吵了等,这是幼儿自我管理、自我表扬与表现的幼儿活动区记录表,它改变了原来由教师记录参加活动区人数和次数以及任务完成情况的方式,改变了原来由教师针对较“冷门”区角而调配幼儿去活动的现象。教师大胆的放手,减少权威干预,是鼓励、提倡幼儿自主选择的一种尝试。但需要强调的是减少干预,并不是放弃干预、不干预。在幼儿遇到困难,四处走动不参加活动时,教师还是应该通过商议等方式来帮助幼儿进行有目的的学习,成为幼儿学习的支持者。
(2)观察记录,有效调整教育策略。实施指导,观察先行。作为幼儿主动学习的引导者、合作者,教师应根据区角活动目标,有目的的将在某一区角中产生的幼儿的各种表现及时记录下来,也可以收集一些幼儿在区角活动中完成的作品等,以便于在活动后、在备课时,进行合理的分析,及时掌握幼儿的兴趣、态度及在某一领域中的发展情况,及时调整下一阶段区角活动的内容和指导策略。我们的教师养成了“预设分析—现场观察—反思调整”的观察指导行为模式, 这种有针对性的观察记录,可以帮助教师更深入的了解幼儿,及时根据实际情况寻找幼儿的最近发展区,尽可能的为幼儿提供更多的自由展示和发展的空间,促进幼儿潜能充分开发,个性充分发展。
总之,幼儿园区角活动的开展要根据本地区特点,根据幼儿不同年龄特点及不同发展需要,结合教育目标进行合理有效的开展,更需要教师有极强的爱心及责任心,掌握一定的理论知识,在实践中善于总结经验和不足,才能把幼儿园区角活动区活动生动有效的开展起来,使幼儿真正的享受区角活动的巨大乐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