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淮海南片夏玉米区‘隆平206’高产栽培技术规程

2014-04-29 00:44牛峰刘正张子学韩坤龙马慧慧
农学学报 2014年2期
关键词:技术规程玉米

牛峰 刘正 张子学 韩坤龙 马慧慧

摘 要:基于在沿淮淮北的生态气候条件与技术基础上,为了进一步对主推玉米品种‘隆平206生产共性关键技术研究,集成黄淮南片夏玉米高产高效技术措施和技术标准规范,提出‘隆平206在黄淮海南片的高产栽培技术规程,旨在为安徽省淮北玉米主产区提供技术理论依据和配套技术体系。研究采用二次通用旋转组合设计和计算机模拟选优的方法,对2011—2013年的优化栽培技术研究及高产创建应用,探讨了玉米高产栽培中的关键因子——密度、氮、钾肥与产量的回归关系。研究结果表明:‘隆平206大面积高产群体产量结构指标为:收获株数60000~75000株/hm2;每穗500~650粒,千粒重350~360 g,平均穗行数15,行粒数33~35,单穗粒重160~220 g,穗长16~18 cm。‘隆平206种植密度及N、K优化栽培技术方案:产量9750~10725 kg/hm2,要求纯氮施用量为247.5~306 kg/hm2,施钾量为261.3~315.9 kg/hm2,折合尿素540 kg/hm2,K2SO4 450 kg/hm2。本规程规定了‘隆平206品种适宜的生态气候条件、产量及群体结构指标、技术路线、高产栽培技术、田间管理、适期收获等技术要求;提出了75000~112500 kg/hm2产量及群体结构指标;具体农艺方案:确定适宜的生态播种时期→条深旋种、肥一体化机播技术→中高密度→水肥调控→病虫草害综合防控→适时晚收。

关键词:‘隆平206;群体结构指标;技术规程;玉米

中图分类号:S513 文献标志码:A 论文编号:2013-0922

0 引言

‘隆平206(L239×L7221)是安徽隆平高科种业公司于2007年选育并审定推广应用的玉米新品种(皖品审07050572)。该品种株型较紧凑,株高和穗位高适宜,果穗为筒型,为中大穗品种,出籽率88.6%~90.0%,千粒重360 g左右,夏播生育期100天左右,生育期间需≥10℃有效积温2700℃左右[1]。该品种高抗矮花叶病;抗弯孢菌叶斑病、茎腐病;中抗瘤黑粉病、小斑病、玉米螟。2005—2006年参加安徽省夏玉米品种区域试验,2年平均产量7437 kg/hm2,比对照平均增产12.78%,2011年分别在山东、河北审定通过[1]。2010年阜阳农科院通过品种筛选试验,首次推荐在临泉县万亩高产创建片示范应用,较‘郑单958增产显著;2011年推广1.5万hm2,2012年4.8万hm2,2013年推广 8.54万hm2,累计在阜阳推广15.3万hm2。其中2012年临泉县谭棚万亩高产创建示范片2亩‘隆平206高产攻关示范方,经省市专家测产为12751.65 kg/hm2,创安徽省玉米高产记录。2013年临泉县杨桥万亩高产创建示范片种粮大户陈金3亩高产攻关示范方,经省科技厅组织专家测产为13339.5 kg/hm2;同年,太和县旧县镇种粮大户徐淙祥1.6亩高产攻关田经省玉米振兴计划专家组测产达13749.6 kg/hm2,有力地推动安徽省玉米振兴计划的实施,为粮食整建制推进高产创建和增产模式攻关树立了成功典范。据隆平高科2012—2013年年报公布,2012年在全国推广面积预计 66.67万hm2左右,推广面积继续保持30%~35%的增长,2013年推广面积达83.33万hm2[1]。李文阳等对‘隆平206不同播期夏玉米籽粒灌浆特性及主要气象因子关系进行研究,提出沿淮地区夏玉米生长的适宜播期在6月17日左右,张子学等研究‘隆平206的密度、N和K对产量和品质的影响[1-4],这些研究符合皖北玉米生产实际,有一定的指导意义。为此,笔者对‘隆平206品种适宜的生态气候条件、产量及群体结构指标、技术路线、高产栽培技术、田间管理、适期收获等技术要求进行说明,以期为安徽省皖北地区玉米主产区提供栽培技术理论依据和技术标准规程。

1 生态气候条件

要求年降雨量750~900 mm,年平均气温14~15.3℃,有效积温4800~5400℃,≥15℃有效积温4200℃,年日照时数2200~2500 h,无霜期210~220天。6—10月夏玉米生长期,有效积温在2700~2800℃,常年月平均气温24℃左右,降水量620 mm,日照时数880 h[1]。

2 产量及群体结构指标

产量目标:公顷产量可达75000~11250 kg。产量构成:公顷收获株数60000~75000株;每穗500~650粒,千粒重350~360 g,平均穗行数15,行粒数33~35,单穗粒重160~220 g,穗长16~18 cm[1]。

3 技术路线

以生态适期播种、提高机播质量为基础,以中高密度为保证,以加强肥水调控和病虫草害综合防控为重点,以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为生产目标。具体农艺方案:确定适宜的生态播种时期→条深旋种、肥一体化机播技术→中高密度→水肥调控→病虫草害综合防控→适时晚收[1]。

4 高产栽培技术

4.1 品种

‘隆平206玉米品种具有高产、优质、多抗、适应性强且生育期适宜。选择纯度高、质量好的种子,种子质量应符合GB 4404.1规定[5]。

4.2 整地准备

选择地势平坦、排水良好的前茬有深松基础及三年内未施用过长残留农药的地块。前茬小麦地块要求:肥力基础中等偏上,播种时整地采取深松作业,深松后耙茬二遍,达到土壤细碎、疏松、平整。严禁湿整湿耕。夏玉米:趁墒按行距冲沟,耧平沟底播种,也可采用免耕机械一体化播种,有条件的可采用条深旋播种[6-8]。

4.3 适期播种

‘隆平206为中熟品种,春玉米播期5~10 cm土层温度稳定通过10~12℃,避开5月中下旬播种,防止玉米粗缩病发生。夏直播玉米麦收后抢茬适期播种,一般6月10日—6月17日为宜[9]。做到足墒播种:土壤水分达到田间持水量的70%左右为宜。选纯度高、大粒饱满发芽率达85%以上的种子,事先做发芽率试验。

4.4 种子处理

4.4.1 药剂处理 地下害虫严重的地块,播种前1天,用50%辛硫磷乳油50 g,加水1.0 kg混拌均匀后,均匀地喷洒在20 kg种子上,闷种3~4 h摊开,阴干后播种[10]。或利用70%噻虫嗪种衣剂、7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拌种或含有上述成分的种衣剂包衣。

4.4.2 种子包衣 将100 kg干种子用40%卫福400~ 500 mL加水1.6 L,或35%的多克福种衣剂1.5~2.0 L进行包衣。2%立克秀湿拌种衣剂400~600 mL/100 kg种子防治玉米丝黑穗病。利用咯菌·精甲霜悬浮种衣剂包衣防治玉米茎基腐病。利用7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拌种或含有上述成分的种衣剂包衣,在控制地下害虫的基础上,可以兼治二点委夜蛾。

4.5 合理施肥

根据夏玉米生长发育需肥规律和土壤肥力条件合理施肥,每生产100 kg籽粒,大约吸收N 2.6~2.7 kg,P2O5 1.0~1.1 kg,K2O 2.4~2.5 kg,高产开发要求的土壤肥力为:有机质1.2%,全N 0.1%,水解N 60 mg/kg,P2O5 10 mg/kg,K2O 120 mg/kg,速效Zn 0.5 mg/kg。高产施肥标准:纯N 270~300 kg/hm2,P2O5 90~105 kg/hm2,K2SO4 180~210 kg/hm2,ZnSO4 15 kg/hm2。产量水平9750~10725 kg/hm2,要求纯氮施用量为247.5~306 kg/hm2,施钾量为261.3~315.9 kg/hm2折合尿素540 kg/hm2,K2SO4 450 kg/hm2,ZnSO4 15 kg/hm2[11]。有机肥采用基施或与氮肥总量的1/3及全部的磷钾肥在拔节前追施。氮肥的施用量在不同生育阶段的分配比例大致为苗肥占20%~30%,大喇叭口前追攻穗肥占40%~50%,抽雄初期追攻粒肥20%[11-12],施肥时开沟条施玉米行侧。

4.6 播种量

一般条播每公顷60~75 kg,点播每公顷30~45 kg。

4.7 播种深度

一般播种深度4~5 cm,土壤黏重,墒情好时3~4 cm;土壤疏松,砂质土壤5~6 cm。

4.8 合理密植

根据栽培条件确定密度,高产田密度上限,中低产田选密度下限。高产田每公顷60000~71250株。种植方式可采用等行距或宽窄行,等行距60~65 cm,宽窄行80 cm/40 cm,株距随密度界定[11-12]。

5 田间管理

5.1 苗期管理

5.1.1 查苗补苗 对缺苗田块,可于3~4片叶时带土移栽补苗,缺苗不重地块,可在缺苗四周留双株补齐。

5.1.2 间苗定苗 3~4片叶间苗,5~6片叶定苗,去弱留壮,去杂苗留齐苗,去病苗留健苗。

5.1.3 中耕除草 苗期中耕2~3次,深耕5~10 cm。夏直播玉米宜浅锄5 cm,防止芽涝。在玉米4~5叶期进行中耕灭草作业;结合玉米追肥,在玉米6~7叶期进行中耕培土作业。在播种前或播后苗前,用50%乙草胺乳油2250~3000 mL/hm2、72%都尔乳油1500~3000 mL/hm2、48%拉索乳油3750~6000 mL/hm2;苗后3~5叶期利用4%玉农乐0.75 L/hm2+38%莠去津1.5 L/hm2或喷施 40 g/L烟嘧磺隆可分散油悬浮剂1500 mL/hm2,防治1年生禾本科和部分阔叶杂草,用90%乙草胺乳油1.4~ 2.0 L/hm2+75%噻吩磺隆可湿性粉剂15~20 g/hm2。苗后除草剂:选用玉农乐、百草敌、莠去津等。单子叶杂草三叶以前,阔叶杂草2~4叶期,玉米苗3~5叶期使用。利用4%玉农乐0.75 L/hm2+38%莠去津1.5 L/hm2。单子叶杂草三叶以前,阔叶杂草2~4叶期,玉米苗3~5叶期使用[13]。

5.1.4 及时追肥 一般在定苗后—拔节期进行,可在距玉米植株15~20 cm处开沟,将有机肥、化肥等一次施入,覆土盖严。化肥施用深度应大于5 cm,有机肥施用深度10 cm左右。苗期追肥原则上磷、钾肥全部施入,氮肥一般不高于总追氮量的20%~30%。

5.1.5 防治病虫害 苗期虫害主要有地老虎、蚜虫和蓟马等。出苗后,可用2.5%的敌杀死800~1000倍液,于傍晚时喷洒苗行地面,或配成0.05%的毒沙撒于苗行两侧防治地老虎。用40%乐果乳剂1000~1500倍液喷洒苗心防治蚜虫、蓟马和稻飞虱。用20%氰戊菊酯乳油或50%辛硫磷1500~2000倍液防治黏虫。防治灰飞虱用25%吡蚜酮wp 240~300 g兑水喷雾或用10%吡虫啉10 g喷雾,也可在麦蚜防治药剂中加入25%捕虱灵20 g兼治灰飞虱[13-14],同时注意田边、沟边喷药防治。

5.2 穗期管理

5.2.1 中耕培土 中耕培土高度以7~8 cm为宜,时间一般在拔节—大喇叭口前进行。同时,拔除不能结果穗的小弱株。

5.2.2 拔除弱株 及早拔除弱小植株,以提高群体质量。

5.2.3 水肥管理 在大喇叭口期(10~12叶展开)追施,一般每公顷追肥尿素450 kg左右,占总施肥量的50%~60%,以深施10 cm左右为宜,一般距玉米行15~20 cm,条施或穴施。当0~40 cm土壤含水量低于田间持水量的70%时,应及时灌溉。穗期阶段要灌好2次水:第1次在大喇叭口前后,为追攻穗肥适期,应结合追肥进行;第2次在抽雄前后。地面灌水通常采用沟灌或隔沟灌溉,既不影响土壤结构,又节约用水。

5.2.4 病虫害防治 防治玉米螟:防治玉米螟的最佳时间是大喇叭口期(9~11片展开叶期),用2.5%的辛硫磷颗粒剂撒于心叶丛中防治,每株1~2 g。防治蚜虫:玉米中后期每公顷用10%吡虫啉150~225 g,兑水750~900 kg均匀喷雾防治蚜虫[14]。

5.3 花粒期管理

5.3.1 浇灌 防止花期干旱,开花前15天到授粉后20天浇好灌浆水,保持田间持水量70%以上。

5.3.2 追施花粒肥 在抽雄吐丝期追施,主要是满足籽粒灌浆期对养分的需求,在高产条件下,要特别重视攻粒肥的施肥,以速效氮肥为主,追肥量约占总追肥量的10%~20%,一般每公顷施150 kg尿素。

5.3.3 及时浇水与排涝 花粒期应灌好2次关键水:第1次为开花—籽粒形成期,是促粒数的关键水;第2次为乳熟期,是增加粒重的关键水。

5.3.4 拔除空株 为减少空株对光、水、肥等资源的竞争和消耗,授粉10天以后,对全田植株逐一检查,发现空株后将其拔除,以提高群体产量。

5.3.5 病虫防治 大小斑病于玉米抽雄期每公顷用50%多菌灵乳剂750~1200 mL,兑水300 kg或8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1200~1500 g,兑水300 kg喷雾;弯孢菌叶斑病在玉米抽雄扬花期发病初期可用40%福星乳油37.5 mL,兑水300 kg。或50%速克灵可湿性粉剂150 g,兑水300 kg或12.5%烯唑酮可湿性粉剂45~90 g,兑水300 kg等喷雾防治;锈病在玉米抽雄扬花期发病初期,可用25%粉锈宁可湿性粉剂225~300 g,兑水300 kg或20%萎锈灵乳剂60 mL,兑水300 kg或20%三唑酮乳油225~300 mL,兑水300 kg等化学药剂喷雾[6]。蚜虫防治用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300 g兑水600 kg喷雾[13-14]。大面积高产创建建议用200 g/L氯虫苯甲酰胺悬浮剂+18.7%丙环.密菌脂悬浮剂1200 mL防治害虫及叶斑病。

5.3.6 高产辅助措施 高产栽培条件下,可采用人工辅助授粉和去雄等辅助措施。

5.4 适时晚收技术对策

一是根据本区生态气候因素,科学确定播期。该品种播期宜在6月10日—6月17日之间;二是防止偏施氮肥,注重增施钾肥;三是加强病害防治,防止玉米花粒期植株致病早衰;四是适时晚收指标:从出苗到收获要求95~100天,玉米开花授粉后50~55天;苞叶干枯变白、籽粒变硬发亮、灌浆线消失、胚部黑层出现且籽粒含水量下降到30%以下[15]。

6 结论与讨论

针对黄淮海南片夏玉米主推品种‘隆平206栽培粗放、农机农艺技术不配套、田间管理跟不上、传统精细栽培技术过于费工、费时等问题提出的技术规程标准,该技术对提高玉米生产机械化、规模化,节本增效,保障高产稳产具有良好效果。在黄淮海南片地区,‘隆平206玉米品种已成为近几年主推品种类型,鉴于该区域生态气候和经济条件,高产栽培技术研究和相关规程制定上较为滞后,从区域生态条件、生产方式和技术基础考虑,制定黄淮海南片夏玉米区‘隆平206高产栽培技术规程,对指导该区玉米生产意义重大。本规程规定了‘隆平206品种适宜的生态气候条件、产量及群体结构指标、技术路线、高产栽培技术、田间管理、适期收获等技术要求。试验研究和高产攻关应用结果表明:适宜的生态播种期为6月10—6月17日;适期收获为9月25日—10月2日,出苗—成熟100天左右;高产群体结构为:收获株数60000~75000株/hm2;穗粒数500~650粒,千粒重350~360 g,平均穗行数15,行粒数33~35,单穗粒重160~220 g,穗16~18 cm;密度及N、K优化栽培技术方案:产量9750~10725 kg/hm2要求密度为60000~71250株/hm2,纯氮施用量为247.5~306 kg/hm2,施钾量为261.3~315.9 kg/hm2。

由于黄淮海南片土壤耕层较浅、土壤类型不一、有机质含量较低,机械化程度不高及气候变化复杂等原因,因此栽培上应根据当地生态气候条件、肥力水平、生产技术基础综合考虑,适当降低种植密度和减少施肥量。受半冬性小麦品种推广及收获期延迟趋势的发展,玉米播期最迟在6月20日完毕。该区未来高产栽培的途径应在土壤深松、机播质量、苗期均匀度、密度和肥水调控上实现突破。

参考文献

[1] 牛峰.隆平206玉米品种高产创建应用技术研究[J].安徽农学通报,2013,20(19):35-37.

[2] 张彩霞.麦套夏玉米高产栽培优化措施数学模型的建立[J].玉米科学,1999,7(3):45-48.

[3] 李素萍,南文华.密度与施肥量对不同玉米品种产量及穗部性状的影响[J].西北农业学报,2007,16(5):80-83.

[4] 牛峰.黄淮海(南片)夏玉米高产高效栽培技术规程[J].种子科技,2010,28(03):41-42.

[5] 禾谷类GB 4404.1—2008粮食作物种子第1部分:禾谷类[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08.

[6] 张起君,黄舜阶,等.玉米高产开发原理与技术[M].济南:山东科技出版社,1994.

[7] 牛峰.阜阳市夏玉米生产现状及高产栽培技术体系的探讨[J].中国种业,2009(增刊):10-12.

[8] 牛峰,刘正,等.阜阳市夏玉米高产优化栽培技术研究及集成示范应用[J].农业科技通讯,2012(4):128-130.

[9] 李文阳,张子学.不同播期夏玉米籽粒灌浆特性及与主要气象因子的关系[J].安徽科技学院学报,2013(5):21-26.

[10] 郭庆法,汪黎明,等.中国玉米栽培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4.

[11] 牛峰,张子学.阜阳市主推玉米品种高产技术集成研究及示范应用概况[A].种业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专家论坛论文集[C].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13:340-348.

[12] 牛峰,杨涛.阜阳市夏玉米高产创建及配套栽培技术体系研究[J].安徽农学通报,2010,16(5):79-81.

[13] 安徽省地方标准.安徽省绿色食品原料(普通玉米)标准化生产基地管理准则,DB 34/T 1779—2012[S].

[14] 黄泾.玉米新品种隆平206的特征特性及高产栽培技术[J].安徽农学通报,2012(09):77-78.

[15] 牛峰.黄淮海夏玉米适时晚收原因的探讨与对策[J].安徽农学通报,2011,17(03):72-74.

猜你喜欢
技术规程玉米
湖北出台磷石膏无害化处理技术规程
收玉米啦!
玉米适当晚收好处多
我的玉米送给你
园林施工中技术管理及技术规程的探讨
2015年公告发布的山西省地方标准
简述金银花栽培技术规程
西葫芦栽培技术规程
玉稻518高产优质生产技术规程
最饱满的玉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