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英
摘要:舞台表演就是给予演员一个可以施展其歌唱、戏剧、舞蹈、器乐、杂技等等技艺的平台。舞台表演艺术则是将舞台表演升华,将表演性与自我情感的扩张性相结合,使其成为一种真正的艺术体,一种有感情、有深刻探究意义的艺术体。当丰富的情感融入了表演艺术之中,将赋有情感的艺术魅力传递给广大观众,一种美的享受瞬间涌上心头。本文就以情感在表演艺术中的充分体现为主线,结合表演艺术自身的功能特点,浅析舞台表演艺术中的情感贯通性。
关键词:舞台表演艺术;表演艺术;情感;贯通性
中图分类号:J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3520(2014)-02-00071-01
表演艺术,是演员塑造的载体。这种载体来源于生活的积累,不是平实的过日子,也不是无意识的流年,而是有意识的去体验,去琢磨,善于观察周围生活的一切,用心去体验生活诸多的细节[1]。笔者思考,表演艺术家是神圣的,他们在自己的生活中精益求精的演绎着别人的生活,感知着他人的情感,把人物性格、情感表现得淋漓精致。同时,也将表演艺术的多重功能特点传播给大众,令受众不止观看表演,也深刻体会着其中的情感寄托。
一、舞台表演的艺术功能
长期的艺术实践告诉我们,舞台表演艺术较之其它形式的艺术更具感染力,它的功能特点体现在诸多方面,是衡量剧目价值的基础,是展现演员能力强弱的根本,也是衡量观众接受心理的依据。同时,舞台表演艺术的功能,又是新时期文艺工作者必须关注的重要课题,也是检验舞台艺术价值的重要标准[2]。
(一)舞台表演艺术的行为性
舞台表演给演员创建了展现自我的空间,但舞台上的大多数表演是虚构的,演员们演绎出的情感也是进行过艺术加工的。所有演员的表演是自我想象力与行为束缚力的矛盾体,他们无尽的想象着被表演人物的喜怒哀乐、一举一动,但他们也无法挣脱戏剧人物中的束缚,无法真正的用自主思想演绎人物。整场演出,演员都只能将戏剧人物的情感贯通在表演之中,用艺术行为代替自我意识维持表演艺术的情感贯通性。
(二)舞台表演艺术的自我性
这里所提到的自我性,并不同于上文中提及的自我意识。舞台表演是一种艺术展现,它需要演员即使在演绎别人的生活,也要充分突出自信性。正如戏剧意识上的武戏大师盖叶天说的一样:“自信,把自己就放在一个搞艺术的人中,自己很神圣,才有可能做到神行兼备。”笔者认为,表演是演员的生命,若你不充满自信,迟早有一天你只能演绎别人的生活,而自己的生活却被影响得一塌糊涂。演得好别人,也做得好自己,不是将演绎与真实的情感刻意分离,而是将生活中的情感表达放在舞台上,令其无限扩大,贯通在艺术表演的内在与外在,用艺术去演绎真实。
(三)舞台表演艺术的教育性
艺术结合生活的演绎,是有其社会意义的。舞台表演并不仅是宣传艺术,更应有启发大众、教育大众的作用。因此,舞台表演艺术必须面向大众需求,反映百姓心理,表演者要时刻谨记,你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将牵动受众的心,给他们带来多方面影响。所以,舞台表演艺术要向大众展现美好的事物、表达积极向上的态度、抒发愉悦欢心的情感,或者揭露丑恶的事件、批判令人憎恶的言语与作为。塑造的是真善美,厌恶的是假恶丑,让正确的是非判断、美好的心灵教育不断改善人们在生活中所承担的巨大压力,舒缓人们精神世界的紧迫感,提升人们的精神境界。
二、舞台表演的艺术情感
所有的艺术作品都是由不同情感堆砌而成的,情感是展现艺术的最佳武器,是突出艺术表现力的优质方式,也是渲染艺术价值的得力助手。笔者思考,情感伴随着艺术表演,贯通性是持久而延续的,目的是让观众在艺术表演中产生共鸣。
(一)记叙式情感表现
所谓记叙式情感表现,就是表演叙事类的艺术作品时,演员对于情感的记叙式贯通。在叙事累的艺术作品中,故事情节是特定的,剧目中所含有的情感是有限的,演员并不是直接演绎剧目中人物的情绪,而是将人物性格、特点细致刻画,逼真再现真实人物特质,从而间接的表达作者的喜怒哀乐、爱憎褒贬。这样的表现形式,让情感在艺术创作中含蓄的表达,融合在整部表演作品中,更真实的体现演员的功底,使观众感觉似乎观看的并不是表演,而是真实发生的事件。
在记叙式情感中,演绎是抢眼的,情感的表现是不奔放的,是内敛的。例如京剧《白毛女》中黄世仁的扮演者袁世海,他将黄世仁的恶霸形象演绎的十分逼真,将观众完全带入戏剧的情节中,甚至使袁世海在现实生活中都被误认为是土豪、是恶霸。难道仅仅对角色的深刻再现就足以达到这样的效果吗?不,袁世海的确没有运用明显的情感表现模式,但却将角色情感贯通在角色的内心世界,准确的把握了角色的情绪。
(二)抒情式情感表现
所谓抒情式情感表现,可以简单理解为将情感灌入整部艺术作品中,用情感支撑情节。演员将大量的情感注入到演绎技巧之中,在展示剧目人物情绪的同时,倾注了自我情感,让感性贯通在整部戏剧之中,烘托剧目的情感真实性。例如莎士比亚的著作《罗密欧与朱丽叶》中,罗密欧看着为爱假死的朱丽叶这段,丝毫没有情节的铺垫,完全是罗密欧情感的集聚。殊不知心爱的人是假死,看着她的尸体摆在眼前,怎样的心里活动、怎样的表情、怎样的肢体动作,都必须倚靠人物情感的贯通展现出来。演员将过去罗密欧与朱丽叶相爱时的愉悦、爱情遭到家人反对时的愤恨以及爱人死在面前时的痛心统一起来,贯通在这段剧情的演绎之中,才能真实表达罗密欧的完全绝望,以致为最后罗密欧为爱殉情做好充实铺垫。
无论是记叙式的情感表现,还是抒情式的情感表现,情感在艺术表演中的贯通性始终占据着不容忽视的重要地位。
结语:艺术来源于生活,更高于生活,所有的艺术都是以原始生活为基础的创造,是生活的精益加工品。生活之所以让人欲罢不能,是因为在生活的过程中,给人们带来了太多的情绪与感受,愉悦、愤怒、感伤、绝望等等,都是生活赋予人们的“礼物”。更重要的是,这些情感从不曾脱离生活的轨道,只要你活着,情感的抒发就贯通在你的生命之中,使生活不至于因单调而让人无视。情感贯通在艺术创作中,为艺术与真实架设了桥梁,不仅创造了艺术的真实感知力,也为真实的生活增添了艺术感染力。
参考文献
[1]宗维洁,梁闻铭.论武术舞台表演艺术的发展趋势——从央视春晚武术节目的视角[J].山西体育科技.2013(03)
[2]李芝.新媒体表演艺术的创意表现[J].北京服装学院.201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