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媛 黄永坤
摘要:目的 探讨和分析婴儿肝炎综合征患儿巨细胞病毒感染及其治疗和预后,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对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08年3月~2012年11月在儿科住院,符合巨细胞病毒婴儿肝炎综合征诊断标准的73例患儿进行分析,并对更昔洛韦规范治疗后的疗效、患儿的不良反应和生长发育进行随访。结果 治疗前后肝功能5项TBIL、DBIL、ALT、AST、TBA比较,统计学无显著型差异(P>0.05),而与随访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常规WBC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与随访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患儿中11例身高、5例体重低于正常儿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MI值有6例低于正常儿童。结论 更昔洛韦规范的治疗巨细胞病毒肝炎是有效的,未发现对血WBC、PLT和Hb明显不良反应;但是生长发育迟滞在巨细胞病毒婴儿肝炎患儿中是存在的。
关键词:婴儿肝炎综合征;巨細胞病毒;更昔洛韦;疗效;预后
婴儿肝炎综合征是指一组由多种病因引起的,而病理及临床表现又基本相似的临床症候群,其临床表现主要为黄疸、肝脾肿大及肝功能异常,实验室检查血清结合胆红素及未结合胆红素均增高,但一般以结合胆红素升高明显,当其病因尚未查清时,而统称之为肝炎综合征,又因为多发生于<1岁婴儿,故又称之为婴儿肝炎综合征[1]。该病主要以感染为主,近年国内报道婴儿肝炎巨细胞病毒(cytomegalovirus CMV)感染率在43.9%~78.3%不等,取代乙肝病毒(感染率约20%)成为第一位病因,引起人们重视[2]。
本文回顾总结了自2008年3月~2012年11月在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儿科确诊为巨细胞病毒婴儿肝炎综合征的73例患儿,给予规范更昔洛韦治疗,随访预后,期望得到较好的治疗方案并减少药物的并发症,改善患儿的预后。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昆明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儿科2008年3月~2012年11月收治的73例巨细胞病毒肝炎综合征患儿,诊断标准符合中华医学会感染消化组1998年11月制定的《巨细胞病毒感染的诊断方案》[3];其中男性38例,女性35例,年龄分布23 d~1岁,随访时年龄4个月~5岁。
1.2方法
1.2.1治疗方案的选择 对确诊患CMV婴儿肝炎的患儿使用更昔洛韦抗病毒治疗:予5 mg/kg/次,2次/d,静滴持续>1 h/次,14 d为诱导疗程,此后10 mg/Kg/次,1次/d,或5 mg/Kg/次,2次/d,3 d/w,持续4个疗程为维持疗程。同时配合予熊去氧胆酸、甘草酸苷等保肝、对症治疗。
1.2.2 病例观察指标 观察治疗前、后期及随访的TBIL、DBIL、ALT、AST、ALB、TBA等肝功能指标、血常规治疗前后的变化,电话随访患儿身高、体重,并计算BMI。
1.2.3临床疗效的判定[4] 治愈:临床症状、体征消失,实验室检查指标恢复正常,无后遗症发生;有效:临床症状、体征基本消失,实验室检查指标明显好转,无后遗症发生;无效:临床症状、体征仍存,实验室检查指标无好转或加重,或有后遗症发生。
1.3统计学处理 全部数据采用SPSS17.0软件包,正态分布资料采用方差分析q检验以及配对t检验,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偏态分布资料比较采用非参数检验(Wilcoxon秩检验),计量资料用(M±Q)表示,P<0.05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治疗前后以及随访肝功能及血常规的比较,见表1、表2。
2.2治疗效果 在所有患儿中放弃治疗11例,治愈22例/73例,好转34例/73例,有效率76.7%,无效17例/73例。
2.3随访的身高、体重及BMI值的计算 随访的32例婴儿及儿童中,体重有5例低于正常值2个标准差,身高11例低于正常值2个标准差, BMI值低于正常值者有6例,见表3。
3结论
婴儿肝炎综合征目前仍然是儿科常见疾病,严重影响到患儿的生存质量,也是威胁患儿生命的重要疾病之一,引起产科以及儿科医师重视。
人巨细胞病毒属于疱疹病毒β亚科,自然界中广泛存在,一旦侵入人体将长期或终身存在于体内。在发展中国家感染率高达90%~100%,但受多种因素决定,如性别、年龄、经济卫生条件等。我国的发病率与发展中国家相似。
作为临床上抗CMV的首选药物更昔洛韦(ganciclovir GCV),它是第一个通过美国FDA认证的抗CMV药物,GCV是一种开环的脱氧鸟嘌呤核苷同功异质体,可被宿主细胞激酶转化成二磷酸和三磷酸的形式。其中三磷酸更昔洛韦作为DNA聚合酶的底物,与脱氧鸟苷三磷酸竞争,使病毒DNA链的延伸变慢,终止病毒的复制和转录。但随着临床上的广泛使用,用药过程中出现的外周血白细胞、血小板减少,肝、肾功能损害、恶心、呕吐、神经毒性、皮疹等副作用日益引起人们的关注[5]。本组选择更昔洛韦作为治疗巨细胞病毒的首选药物,73例患儿住院期间治疗前、后TBIL、DBIL、ALT、AST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随访的患儿32例中,27例完全恢复至正常,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提示更昔洛韦治疗巨细胞病毒有疗效,更昔洛韦的不良反应中骨髓抑制常见,以白细胞数、血小板下降明显,在病程中一直在监测外周血常规的变化,73例患儿无一例白细胞及血小板数下降至异常,提示未出现更昔洛韦的骨髓抑制的副作用。白细胞数治疗前后与随访比较有差异,但白细胞数一直在正常范围内,考虑白细胞是巨细胞病毒易感细胞,因而在感染期升高,而治疗后炎症减轻,白细胞数下降。
BMI 指数是评价婴幼儿生长发育和营养状况的最常用指标之一。它通过一定体积的重量表示,反映人体组织的充实程度,使用简便,评价结果可靠性高,计算公式为[体重(kg)/身高(m)],但由于儿童的BMI随生长出现变化,因此判定儿童肥胖其BMI值应大于年龄标准值的第85位百分位[6],营养不良值低于年龄标准值的第5位百分位。随访的儿童中32例婴儿及儿童中,体重有5例低于正常值2个标准差,4例低于正常值1个标准差,身高11例低于正常值2个标准差,6例低于正常值1个标准差,与方峰[7]报道的有差异,估计与其的随访例数及时间有关,同时本组患儿均为电话随访的身高及体重,不能除外测量标准不一致导致的差异,我们还观察到4岁以后的儿童身高、体重达到正常范围,不能排除后期可出现追赶生长。随访的儿童BMI值低于正常值者有6例,占18.2%,提示患儿营养低下,考虑可能与肝脏疾病影响营养代谢有关,提示在治疗时需加强营养支持治疗,促进肝功能恢复满足机体生长发育的需要。
参考文献:
[1]沈晓明,王卫平.儿科学[M].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256.
[2]杨金铃,李爱香,王竹君.更昔洛韦治疗婴幼儿巨细胞病毒肝炎的疗程探讨[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2,25(11):1294-1295.
[3]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感染消化组.巨细胞病毒感染诊断方案[J].中国实用儿科杂志,2000,15(2):121.
[4]李在玲.与感染相关的婴儿肝炎综合征[J].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11,26(7):474-475.
[5]孙文英,孙新,肖华,等.更昔洛韦治疗婴儿巨细胞病毒感染安全性和不良反应的临床观察[J].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02,10(4):230-232.
[6]胡亚美,江载芳.诸福棠实用儿科学[M].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15-16.
[7]方峰,董永绥.巨细胞病毒性婴儿肝炎的随访观察[J].中华儿科杂志,1990,28(3):147-148.
编辑/肖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