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黑粉病的发生及防治

2014-04-29 00:44曹玖燕
农民致富之友 2014年22期
关键词:防治措施症状

曹玖燕

[摘 要] 玉米黑粉病在我们大关县已上升为玉米主要病害,发病损失很重,成为当地玉米生产的一大障碍,本文对该病的发生特点进行了叙述和分析,针对性地提出了具体防治措施,并提出了只有培育抗病品种才是最根本、彻底地解决黑粉病的方法。

[关键词] 玉米黑粉病 症状 侵染循环 发病条件 防治措施

[中图分类号] S435.1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 (2014)11-0054-01

玉米黑粉病又名瘤黑粉病,是我国玉米的重要病害之一。发生极为普遍,在我县生产玉米的地方均有发生,这个病一旦发生就特别严重。玉米感染这个病后,会造成产量减少,还易遭受其他病原物侵染为害。这个病在我国报到有60多年历史,但是并没有引起对此病的足够重视,防治研究工作还需要亟待加强。

一、症状

玉米黑粉病病原为黑粉菌。发球担子菌。病部的黑粉为冬孢子。冬孢子茶褐色,球形、椭圆形或卵圆形,表面有很多细刺状突起。玉米黑粉病陆续发生在整个生育过程中,苗期发病较少,抽雄后迅速增多。玉米苗4-5片真叶即可发病,病苗茎叶扭曲畸形、短缩、不长,近地面的茎基部产生小的瘤状物。玉米生长到一尺高左右时症状更加明显。以后叶片、茎秆、雄穗、果穗、腋芽甚至叶鞘等相继感染而出现病瘤。叶上病瘤多分布在叶片颈部的两侧,有时也显现在叶鞘上。病瘤如谷粒和豆粒,成熟后变干硬不易破裂,内部很少形成黑粉。基部的病瘤多生于各节的颈部,而不在节间,大病瘤大小不等,小的如鸡蛋,大的加拳头或更大些。病瘤初期呈银白色,有光泽,肉质多汁,成熟后,外膜破裂,散出大量黑粉。一个玉米茎杆上,可生一至多个病瘤。雄穗抽出后,部分小花感病长出囊状或角状的小瘤,常数个病瘤聚集成堆。一个雄穗上可长出几个至十几个病瘤不等。雄穗抽及其以下的节也常感病即生病瘤,穗抽常向病瘤一侧的反面屈折。有时雄花感病后可能变成雨性花或出现雄穗。雌穗受侵多在上半部,一般仅个别小花受侵而生病瘤,一般较大生长很快,常突破茎叶而外露,也有不外露的,潜伏在果穗也能感病即生病瘤,在整个果穗变成一个大黑粉瘤时,轻压有水流出。

二、侵染循环

玉米收获后,冬孢子在土壤中或病株体上越冬,成为来年主要初侵染源。其次,混入堆肥或厩肥中的冬孢子,在肥料中还芽殖。冬孢子通过家畜消化道排出后便失去发芽力。干燥的冬孢子存活时间较长。潮湿时冬孢子容易萌发,也容易由于细菌的污染而失去发芽力,不易长期存活。在土表的冬孢子经过秋、冬、春便失去75%的发芽率;埋在土表下20cm深的则失去91.1%的发芽率。冬孢子结合成块时,无论在土表或土内部能延长其存活期。春、夏季遇适宜的温度条件,越冬的冬孢子萌发产生担孢子和次生担孢子,随风雨昆虫传播,落到玉米幼嫩组织上或心叶叶旋内,又可随叶旋内的水渗入到叶片和叶鞘的基部缝隙中,得以接种叶片基部、茎秆、节部、腋芽和雌穗等幼嫩分生组织。担孢子在有水滴的情况下很快萌发,侵染丝穿透寄主表皮侵入或从伤口侵入,但不能侵入无分生能力的老组织。菌丝在细胞间或细胞增生和膨大,从而形成病瘤。最后病瘤内为菌丝体所充满,只有病瘤的外膜不被菌丝体破坏而保留下来。侵入后潜育期的长短因侵染部位及环境条件不同而异。侵入茎秆的一般经过8-12天开始形成肉眼可见的病瘤,20-24天后病瘤成熟。这些成熟的冬孢子能立即萌发产生担孢子,进行再侵染。尤其在春、夏玉米混播区,再侵染可能更多一些。冬孢子本身也可以随风雨传播,在玉米幼嫩组织上萌发产生担孢子,侵染玉米。冬孢子萌发后,还可以直接产生侵染丝侵入,特别是在水分和温度不很充足,但已能满足冬孢子萌发时作用更大。这对于病原物的侵染十分有利。玉米黑粉病是一种典型的局部侵染病害。菌丝体在玉米叶片或茎秆组织内也可以扩展蔓延一定的距离,从而在一次侵染后在叶片上可以产生成串的小病瘤。这些小病瘤之间有菌丝相联系。另外,沾附在种子上或土壤中的担孢子,侵染很小的玉米苗后,可以引致一定程度的“半系统侵染”极为少见,而只能在幼苗的一定阶段才能发生。菌丝体有这种扩展特性,但是扩展距离不大,是一个局部侵染的病害。

三、发病条件

1.气候条件:气候条件对病害生发的影响很大。首先影响冬孢子的越冬。由于冬孢子没有的休眠期,遇到合适的环境条件就能萌发。玉米在抽雄前后对肥水的反应非常敏感,这时如遇干旱,又不能及时灌溉,常造成玉米生理干旱,膨压降低,削弱玉米抗病力。这时如有数小时微雨或多雾多露时,有利于孢子萌发侵染,发病就会严重。前期干旱,后期多雨潮湿,或旱湿交替出现,也有利于此病发生,暴风雨后,或有冰雹造成大量损伤都会使发病严重。

2.耕作栽培条件:玉米地多年连作,或玉米收获后不能及时将玉米秆运出田外处理,田间积累大量的冬孢子,发病便会严重。高肥秘植往往发病较重。玉米螟的,为害和去雄等常造成许多伤口,都有利于瘤黑粉病发生。

3.自交系和杂交种的抗病性:目前还没有发现免疫品种,但自交系、杂交种之间抗病性有的差异。一般较耐旱的各果穗茎叶长而且包得紧的较抗病。甜玉米较感病,马齿型玉米较抗病。早熟种比晚熟种抗病。杂交种由于杂种优势抗病性比亲本自系强。玉米不同器官抗病不完全一致。营养器官和雄穗的抗病性一致,而果穗则不同。分为四种类型:1全部器官都抗病;2全部器官都感病;3营养器官和雄穗抗病,果穗感病;4营养器官和雄穗感病,果穗抗病。

四、防治措施

防治玉米黑粉病在采取以种植抗病品种为主的综合防治措施。由于目前还没有高抗品种,更需强调综合防治的重要性。

1.抗病品种:是防治黑粉病的根本措施。在玉米育种工作中需要加强对黑粉病的抗病性鉴定,以防选育的新品种对此病高度感染。

2.消灭初侵染源:玉米收获后要及时清除遗留田间的病株群体,减少越冬病菌。玉米秸杆不要堆积田边地头,在下年玉米播种前要全部处理掉。堆肥时一定要经过高温发酵。秋季进行深耕,病重地实行2-3年的轮作。注意使用不含病菌的肥料。

3.加强田间栽培管理:提高玉米抗病力加强肥水管理,特别是抽雄前后勿使受旱,不要过多偏施氮肥,防止徒长。及时防治玉米螟,尽量减少耕作机械伤。去雄前要先摘除病瘤。

4.早期摘除病瘤,减少病菌在田间的传播:摘除病瘤的时间一定要在病瘤成熟破裂之前。由于摘除的未成熟病瘤经过后熟仍能继续成熟,因此要及时深埋,决不能乱丢。这一措施如能做到及时、全面、连续、彻底可收到良好效果。

从玉米黑粉病的发生上看,玉米黑粉病是气流传播和当年可以重复侵染的病害,运用农业措施和药剂知识,这只是停留在对感病品种防治水平上,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黑粉病的危害,从长远来看,只有利用玉米种质资源的遗传抗性,培育抗病品种,种植抗病品种才是彻底解决黑粉病为害的方法。

猜你喜欢
防治措施症状
Don’t Be Addicted To The Internet
有症状立即治疗,别“梗”了再抢救
预防心肌缺血临床症状早知道
可改善咳嗽症状的两款药膳
浅析建筑地基不均匀沉降问题的防治措施
蝴蝶兰软腐病的防治
水产养殖中病害的防治措施分析
夏季猪高热病的症状与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