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中国的进出口贸易就开始了持续高速的增长,截止到2013年,中国的货物进出口总额已经突破了25万亿人民币。在现今国际金融市场,传统的商业银行国际贸易融资方式已经跟不上时代的步伐,如何更好的发展银行国际贸易融资业务成为当务之急。本文通过中国商业银行国际贸易融资业务发展的现状,找出我国中资银行国际业务结构上的内外两大问题,揭示国际融资业务创新发展的阻碍表现在理念陈旧、国际贸易融资业务授信规模的核定没有统一的标准、风险控制手段落后等,通过一系列的针对性的对比研究,提出国内商业银行必须更新理念,从本源上指导贸易融资创新,以提高中资银行在国际上的竞争力。
【关键词】商业银行 国际贸易融资 创新
所谓商业银行国际贸易融资,就是银行为跨国企业在进出口业务及其他相关国际业务中所发生的资金和信用融通活动提供便利资金。2013年末,中国货物进出口总额达4.2万亿美元,越来越多的进出口商采用赊销方式结算,随着我国银行业的不断发展和我国进出口贸易规模的不断扩大,各企业对银行融资的需求大大增加,如何更好的发展银行国际贸易融资业务成为当务之急。
一、我国国际贸易业务的发展趋势及国内商业银行融资现状
(一)我国国际贸易业务发展趋势
90年代中期以后,我国商业银行普遍开展国际贸易融资业务,中国已逐步成为世界贸易大国。如表,2013年末国家外汇储备达38213亿美元,比上年末增加5097亿美元。①
中国进出口贸易总额大大高于国民生产,外贸依存度极高,任何国际事件都可能影响到中国的出口贸易,影响到我国出口企业的生存。2008年国际油价大幅上涨,美元处于弱势地位,人民币被动升值,中国出口受到极大影响,加之下半年爆发的美国次贷危机,我国中小企业面临销售无路,资金短缺等问题,仅2008年就有数十万家中小企业倒闭。再则我国国内资金成本居高不下,强化发展贸易融资也成为企业的迫切需求。目前我国进出口贸易的发展趋势主要是朝贸易融资形势的复杂化,多样化发展[1]。
(二)国内商业银行的融资信贷现状
目前国内商业银行开展的国际贸易融资业务,一般以传统的贸易融资业务为主打产品,主要是出口押汇、打包贷款、进口押汇等,此外,一些在国际市场上比较成熟的产品,如福费廷、国际保理等也出现在国内商业银行的产品目录上,但其业务量根本无法与我国进出口贸易量相匹配。
商业银行贷款投向主要倾向于大中型规模的企业。我们都知道大中型企业的信誉良好,技术力量雄厚,经济效益好,相较于中小企业信用等级高,对于商业银行本身而言放贷于规模大的企业所面临的风险较小,为此大中型企业成为商业银行稳定的客源。相比之下小型企业、私营企业、民营企业在融资问题上陷入困境。然而小型企业在市场中的比重相当大,其发展状况直接影响社会就业等民生问题。
从行业方面来看,目前商业银行的贷款投向多偏好于房地产等风险性偏高的行业,此外还有就是公共事业、基础设施建设等。房地产贷款在全部新增贷款余额中占了很大的比例,并处于增长趋势。此外,与房地产相关的钢铁,水泥等行业的投资项目资金也主要来源于银行贷款,可是目前这些行业产能已远远超过市场需求,因此银行贷款过于集中在这些行业,不利于资源的有效配置,不利于新兴行业的发展。
二、商业银行国际贸易融资结构欠合理及其原因
近年来,商业银行的贷款期限结构越来越偏向于中长期贷款,并且中长期的贷款的增幅也比短期贷款大。商业银行的国际贸易融资期限结构呈现出不合理的态势。中长期贷款与短期贷款额度的不均衡,势必会增加商业银行的信贷风险。分析其原因,大体上有外部和内部两个方面。
(一)外部因素
1.我国经济体制的特点。我国经历过长期的计划经济体制时期,现在处于向市场经济转变的阶段,在这个阶段我国经济发展的各个方面都相当不成熟,并且在许多方面都含有计划经济时期的烙印。
2.我国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我国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主要表现为:东西部发展差距较大,东部沿海地区因其地理,气候,人力资源等方面的优势,并且受到国家经济政策的支持下,东部地区得到优先发展,因此商业银行将较多的资金投向了东部地区。相比之下,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落后,对信贷的需求远远大于商业银行的供给。
3.政府对金融资源的挤占和控制。政府时常以控股股东或者唯一股东的身份对商业银行的贷款投向进行干涉、控制。目前政府对商业银行的贷款规模实行限额贷款,规模管理重于比例管理。商业银行特别是国有商业银行承担着政府重点建设项目的全部职能。
4.受当前经济形势影响。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我国新兴市场经济体增速明显趋缓。
(二)内部因素
1.商业银行过于追求自身利益。盈利性是商业银行三性之一,为了追求利益的最大化,商业银行偏向于长期贷款。商业银行倾向于中长期贷款与其内部绩效考核制度有密切关系。一般来说商业银行的总行在对各分行进行绩效考核时只是去考核其即期利润目标,而忽略远期效益。
2.商业银行自身产权制度存在问题。商业银行产权不明晰也制约着其信贷结构的优化。尤其是国有商业银行,由国家控股,银行只有经营权,为此商业银行很难有效处理其流动性,安全性,收益性三者的平衡。贷款投向必然受到其控股股东的影响和控制。
3.商业银行的自身风险控制和审核制度不完备。目前多数商业银行对于其发放的贷款的监督力度还不够,多处于静态控制阶段,跟踪力度不强,增加商业银行的风险性。商业银行不够严格把握审核的标准与流程,也将阻碍商业银行的信贷资产结构的优化进程。
三、国内商业银行国际贸易融资业务在创新之路上遇到的阻碍
(一)业务创新速度慢,理念陈旧,无法跟上需求
国内商业银行在国际贸易融资领域的新产品推出少,还没有大规模地成立专门的贸易融资部门,无法专门负责该项业务的营销推动和业务管理工作。大多数银行都没有意识到,现在的买卖双方在日益紧密的供应链关系下已经不再是单独的买方跟卖方。
(二)国际贸易融资业务授信规模的核定没有统一的标准
国际贸易融资业务授信规模的核定没有统一的标准。事实上,在银行与客户的实际业务交流中,他们已经适应了以前的贷款种类项目,国际贸易融资业务的总体发展过快,而很多客户并不能迅速适应这些新兴产品项目。各家银行一般都是根据自己银行对现今国际贸易融资融资业务的理解来制定相关的融资策略,而没有进一步深入地了解现今国际贸易融资业务的发展及走向,所以会产生出各种不同的国际贸易融资授信规模标准。
(三)国内银行、客户及国外银行间的法律关系不对称,可能产生业务风险
我国的国际贸易融资业务是借鉴了国外及港台银行做法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由于我国缺乏明确的法律条文规范银行、客户及国外银行间的法律关系,极大地增加了国际贸易融资业务的风险。
(四)我国银行风险管理能力的欠缺
我国银行风险管理能力的欠缺,主要体现在各分支行之间的运行都相对独立,信息资源沟通不及时,难以形成和谐统一的管理制度。现在国内商业银行通过对客户资历的反复审核以及复杂繁琐的操作流程来控制风险的手段,会使客户失去耐心进而对银行失去信心。
四、对我国商业银行国际贸易融资创新提出的对策
(一)更新理念,从本源上指导贸易融资创新
在思想层面,我国商业银行要加快技术更新,提高创新能力,就要学习与借鉴西方商业银行的创新成果,树立供应链融资理念。依据《境内机构对外担保管理办法》,在鼓励国内企业走出海外的精神下,由我国商业银行总公司给内地银行担保,银行在境外的分支机构在境外给企业解决贷款问题,大力发展银行融资风险较低的福费廷业务。据统计,在全部信贷资产中,中小企业的比率尚不到30%,广大中小企业的融资空间也为银行的发展提供了机遇。因此,我国商业银行要转变原来“从大从强”的观念,树立起从广大中小型外贸企业中拓展市场的理念,要与国外商业银行开展合作,发展同业合作联盟。
(二)将风险管理体系程序化公开化
首先,风险管理必须覆盖银行的所有相关业务部门和岗位,做到“风险管理,人人有责”。法律制度的不健全产生的风险,只能通过银行相关部门的再三谨慎来弥补。在银行内部设立风险评估,风险监督等相关部门,将银行业务的操作手续流程规范起来。其次,可以将这些业务的操作流程程序化和公开化,实行评分制度,来监督业务的运行。
(三)加强人力资源管理,提高市场营销能力
商业银行在我国金融开放的条件下正逐步扩大,未来面临的竞争压力会更大,这就需要适应新的市场环境,树立可以保持长期核心竞争力的人力资源管理战略。
建立良好、公正、公平的晋升制度,用人所长,敢于创新、突破常理,使优秀的人才得以脱颖而出,为我所用。做好员工的职业生涯规划和岗前培训,为员工未来的发展指明一个方向;做好高层管理人员和员工的薪酬分配,杜绝同工不同酬,缩短高层与中低层的收入差距。
营造良好的内部交流环境。对于员工来说,他们的存在就是为了组成为银行服务的一个小团体,而千千万万个团体足以组成一个庞大的金融帝国。银行要培养经营理念,充分理解市场、客户间的关系,明白以顾客为中心的重要性。要建立起良好的客户关系,树立正确的营销理念。加强市场研究、细分顾客群体,提供不同的金融产品和服务,从“产品型”营销转向“关系型”营销,从而提升市场营销水平。
(四)技术创新
在结合我国国情的基础上,积极吸收和借鉴国际上先进的创新技术成果,充分利用电子网络技术在贸易融资业务中的运用,构建出适用的融资系统,打造科学便捷的贸易融资电子化平台。大力开发网上银行,增加渠道服务项目及开发银企直联等与客户之间建立起信息共享平台,帮助客户降低操作成本,服务于贸易融资,提高银行效益。银行还要注意使用外部电子网络应用系统,倡导商业银行之间的协作和联合开发,以及与非银行金融机构和信息咨询公司的合作。尤其要借助电子计算机、远程通讯和一系列信息技术,科学地应用发明与创新的成果,以降低创新成本,使银行的创新活动突破时间和空间的界限。
注释
①国家统计局.中华人民共和国201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参考文献
[1]刘经纬.我国X商业银行国际贸易融资业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D].天津:河北工业大学,2010.
[2]倪创新.商业银行国际贸易融资风险及其防范研究[D].湘潭:湘潭大学,2004.
[3]胡黎明.我国出口项下贸易融资工具创新研究[D].杭州:浙江大学,2007.
[4]金颖颖等.供应链融资援手中小企业[J].中国金融家,2009,(9):143-145.
作者简介:黄诚毅(1990-),男,汉族,金融学本科毕业,曾任职于上海浦发银行宁波分行客户经理,现南开大学金融学(在职申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