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 燕 刘平
【摘要】“问题学导式”教学是一种以“问题”为中心,以教师“导”为主线,以学生“学”为主体,学生自主学习和教师引导学习相结合的教学方法。目前,学界对这一教学方法的重要性和科学依据探讨较多,但具体实施研究较少。笔者基于自身实践,以政治理论课教学为例,尝试探讨“问题学导式”教学法的实施方略,为“问题学导式”教学具体实施提供有益的借鉴。
【关键词】“问题学导式”;教学法;实施方略
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问题的提出是学习的起点和动力,对问题的探索是学习的必经过程,对问题的破解是学习的最终目的。习主席在谈到学习时也强调要“带着问题学”,“你脑子里装着问题了,想解决问题了,想把问题解决好了,就会去学习,就会自觉去学习”①。
“问题学导式”教学是一种以“问题”为中心,以教师“导”为主线,以学生“学”为主体,学生自主学习和教师引导学习相结合的教学方法。这一教学方法要求:在内容上,教师要研究课程标准、教学内容、教学对象的内在联系,选定“问题”,设置“问题链条”;在方法上,要重视“学”“导”功能,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和学生主体作用,体现教师“教”的过程与学生“学”的过程的有机统一;在操作上,在“学导”中解决“问题”,解开“问题链条”;在结果上,从“问题提出”到“问题破解”的闭环中、从“问题链条”开解的螺旋式上升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探究能力,达成增长知识、澄清认识、提高能力的目标。目前,学界对这一教学方法的重要性和科学依据探讨较多,但具体实施研究较少。笔者基于自身实践,以政治理论课教学为例,尝试探讨“问题学导式”教学法的具体实施方略。
所谓“问题学导式”教学法实施方略,是指对“问题学导式”教学的组织实施,以及在组织实施中应处理好相互关系的总体考量。
一、“问题学导式”教学实施的基本环节
“问题学导式”教学的组织实施主要包括:问题提出及目标设定、问题探索及精讲点拨、问题解决及迁移应用等三个基本环节。
(一)问题提出及目标设定
这一环节是整个“问题学导式”教学活动的准备阶段,也是“问题学导式”教学顺利实施的基础。
上课前,教师以教学组为单位,认真钻研教材、人才培养方案、课程标准和本门课程“三进入”的实施方案。根据课程标准要求和教学内容需要,把握住教材中的重点和难点要求,整理出学生需要达到的学习目标、学习要求和学习主题、围绕主题应该解决的重点、难点和热点问题,研究这部分内容应该阅读的资料,学习活动方案等,并以《学导方案》的形式提前下发给学生,为学生自主学习提供指南,使自学有目标、有方向、有方法,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值得注意的是,问题的提出是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的前提。要依据教材内容精心编写、巧妙设计,既要符合课程标准的需要,又要契合理论热点、学生兴趣点以及学生知识水平。如果问题过于简单或过于深奥,都不利于问题的展开和学习。如果学生不感兴趣,也必然使学习效果大打折扣。因此,教师要深入研究课程标准、关注当前社会热点和教学对象特点,提出恰当的问题,从而诱导和激发学生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和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求索心态。此外,阅读资料的范围要适当,既不能太宽泛,没有指向性;又不能太狭窄,缺乏深入学习和思考的空间。学习活动的方案要切实可行。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唯物史观部分“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为例,可根据课程标准和本科学生特点,分别提出(1)谁创造了历史?是人民群众还是历史人物?为什么?(2)如何认识“我”(一名90后大学生)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等问题。根据当前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提出党的“群众路线”是怎样产生的?今天我们党和国家如此重视“群众路线”有什么样的理论根据和重大现实意义等问题,激发学生探究心理和浓厚的学习兴趣。对于这一内容的阅读参考书目可以包括:摘录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党的历代领导人有关群众路线论述的《论群众路线——重要论述摘编》②,帮助学生了解群众路线提出的背景、来龙去脉,重大意义等;讲述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密切联系群众的故事《血脉》③(秦天,周立存主编,长征出版社,2013版),增加学生对群众路线的感性认识等等。
总之,《学导方案》提出了学生学习的关键问题、活动方案和应该达到的目标,是“问题学导式”教学的“导学”依据,必须反复研究、设计科学、合理。
(二)问题探索及精讲点拨
这一环节是整个“问题学导式”教学的中心环节,也是能否取得预期教学效果的关键。主要包括问题探索、讨论交流和精讲点拨三个基本步骤。
第一,问题探索。这是学生根据《学导方案》提示,有序、有效地自主学习过程,也是充分发挥学生主体地位的环节之一。学生依据导读思考题,对教材知识和阅读参考书目进行自主阅读和加工整理,并结合已有的知识进行评判分析,获得新知识,掌握相关内容,尝试解决教师提出的问题。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个性和特长,激发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进一步发现问题、提出疑问、并尝试寻找解决的办法。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必须跟踪了解学生自学的情况,一方面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并通过师生合作、生生合作,辅导解决学生自学中出现的个别问题,另一方面更要注意发现并筛选出普遍存在的重点问题,为下一环节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作好准备。
第二,讨论交流。发现和提出问题的目的是为了分析和解决问题。毫无疑问,分析和解决问题并培养学生的分析综合能力是“问题学导式”教学的目的和归宿。因此,组织课堂讨论和交流,把分析和解决问题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就成了“问题学导式”教学的重点环节。从这一教学环节中,教师展示课堂讨论题。课堂讨论题的来源主要有教材的重难点、与教学内容相关的社会热点。课堂讨论题的设置应由教师从备课中精心设计,同时又必须根据学生各阶段提出的问题进行适度的调整。
课堂讨论可采用多种方式进行:(1)小组讨论、集中交流的方式。各小组通过集体讨论、分析判断、优化组织材料和观点,然后推派代表做集中发言,各小组或相互质疑、据理力争,或认识趋同、形成共识。这种方式适用范围广泛,各门政治理论课都可采用。(2)情境模拟的方式。让学生再现问题发生情境,在情境中思考问题、讨论问题、解决问题。这种方式更多适用于“军队基层政治工作”“军队基层文化”和“军人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等实务训练部分的内容。(3)正反方辩论的方式。学生根据自己思考和观点分成两大组,两种观点正面交锋,唇枪舌战,不断碰撞出新的思维火花。这种方式主要适用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解决理论困惑,“军人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解决道德困惑,“党的创新理论与实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等课程中解决现实困惑。通过灵活多样的方式,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进一步增强了学生的探究欲,刺激了学生思维的再拓展。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中运用“共产主义社会应坚持天堂式解读还是人本式解读”的辩论方式学习共产主义社会相关内容;“军队基层政治工作”课中运用学生自主扮演问题学生和指导员的情景模拟方式学习“疏导的方针”;在“军人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中运用模拟法庭学习民法相关内容,运用辩论赛学习法律调节和道德调节的关系等等,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热情,取得了良好的实际效果。
课堂讨论过程中,教师要扮演好“导演”的角色,适时地参与学生的讨论,并给予恰当点播,同时注意保护学生的积极性。
第三,精讲点拨。“问题学导式”教学强调以问题为中心,把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大大加大了学生自主学习、讨论探究的比重,但这决不意味着忽视教师“讲”的作用,完全不讲。但讲什么?怎么讲?如何在更短的时间里讲有用、管用的,是“问题学导式”教学保证教学效果的关键。在学生自学、讨论的基础上,教师没有必要再讲学生自学学会的内容。精讲并不是不讲,或是讲授不重要了,相反,精讲意味着不再照本宣科,不再按照知识体系进行重复,而是提高讲授效果,释疑解惑,讲精髓、讲实质、讲思路、讲方法。为了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教师讲授时要尽可能经过学生自学和“反馈”,找到解决问题的关键点,深入挖掘研究,在较高的起点上精讲,使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学到更多的知识,得到更多的启发。这样既考虑了教法,又考虑了学法,发挥了师生智力交叉的优势,契合了任职教育教学改革需要。同时也有利于教师针对学生提出的疑难问题去深入钻研,提高自己的知识水平和业务能力。
(三)问题解决及迁移创新
这一环节是“问题学导式”教学的最后一步,也是巩固成果、
拓展创新的一步。伴随着问题的解决,一次“问题学导式”教学实施基本结束,但任职教育政治理论课教学对提升学生能力素质的目标,要求一个完整的“问题学导式”教学必须突破课堂限制,对教学进行检测反馈、迁移创新,深化学生对此类问题的认识,学会分析、解决此类问题的方法。
第一,问题解决。
通过前面两个环节的学习,学生对学习的基本问题已经有了较为深入的思考和较为成熟的认识。可以通过课堂检测、课后反馈的方法,了解学生对问题的认识程度,帮助学生总结、认识自己思维特点,解决问题的同时提高认识水平。
第二,迁移创新。
迁移创新是学生对知识的运用和创新,不仅是消化理解和掌握所学知识的过程,更重要的是一次创造性的学习,是训练学生创造性思维、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和创造能力的过程。迁移创新的形式主要包括:(1)延伸阅读。根据学生的思考和认识,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延伸阅读书目,帮助学生对这一问题进行继续学习和研究。(2)撰写小论文。组织学生撰写小论文,把课堂教学的课堂延伸到课下。事实证明,经过自主学习、课堂讨论和教师理论精讲之后再撰写相关论文,不仅吸收了传统论文写作中个体思考和训练的优点,又吸收了教师指导、集体讨论酝酿的过程,学生视野更加开阔,思路更加明确,分析问题更加深入,有效地锻炼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概括提炼能力。(3)深入调查,撰写调查报告。让学生根据一定的问题去进行社会调查和社会实践活动,做好调查笔记和调查资料的收集,最后形成调查报告,将有限的课堂理论学习延伸到广阔的社会实践中去。这样做的结果,既实现了知识的迁移,又培养了学生思维的发展性和敏捷性,从而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和理论创新打下扎实的基础。
二、“问题学导式”教学组织实施应处理好的几个关系
“问题学导式”教学组织实施应该处理好三个关系,才能收到较好的效果。
(一)处理好“学”与“导”的关系,防止把自主学习变成放任自流
采用“问题学导式”教学,学生的自主学习、探索占据了重要位置。有的教师认为自己在教学中的地位降低了、责任减轻了,有一种可以“松口气”的思想,认为只要把理论精讲讲好就行了。其实,这种想法是错误的。“问题学导式”教学中,教师的责任更重,要求更高,因为“学”和“导”是处处相关联、不可分割的一对范畴。学生自主学习离不开教师编写的《学导方案》指导,讨论交流离不开教师的适当引导,理论精讲是教师对学生的理论教导,撰写小论文等离不开教师悉心辅导,总体上说,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向导。必须充分认识“学”和“导”的关系,当好学生的学习向导,才能督促、指导学生按照教学设计,达到预期教学目的和效果。
(二)处理好共性与个性的关系,防止政治理论课组织实施千篇一律
“问题学导式”教学的基本思想是使学生真正成为教学活动的主体,充分发挥其主动性和积极性,挖掘创新潜力,提高认识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种思想与政治理论课教学目的
理论课的教学。但是,应该认识到各个层次学生的特点各异、理论水平和认识问题的差距较大,培养目标也是各不相同的;各门政治理论课本身也存在不同的特点。因此,运用“问题学导式”教学,不能把它作为一种刻板模式到处套用,应该根据学生情况,结合政治理论课科目本身特点,灵活施教,因人因科目因内容灵活运用。
(三)处理好继承和发展的关系,防止唯“问题学导式”教学为上
“问题学导式”教学不是对现有教法的全盘否定,而是对其深化和提高。目前正在使用的“启发式”教学、“专题式”教学,“讨论式”教学等,要取得更好的实效,就需要融入“问题学导式”教学方法。“问题学导式”教学应该从实际出发,把继承和发展、借鉴和创新有机地结合起来,通过教学实践,使其不断充实、完善,更好地服务于政治理论课教学。
注释:
①习近平.在中央党校建校80周年庆祝大会暨2013年春季学期开学典礼上的讲话.人民日报.2013年03月2日第1版。
②徐辉.论群众路线——重要论述摘编.北京:研究出版社,2013年。
③秦天,周立存.血脉.长征出版社,北京:2013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