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凤娟
发展现代农业,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是促进粮食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的根本途径,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首要任务。笔者认为发展现代农业,繁荣农村经济,全面提高农业的综合生产能力,具体“九个”方法如下:
一、树立新理念解放思想实际是一个创新理念的过程。随着科技进步,农业除了一般的经济功能外,还具有旅游观光、休闲娱乐、文化教育、平衡生态、提供能源等多种功能。因此应破除传统农业的旧观念,树立现代农业的新观念,利用工业力量和城市资源发展农村经济,充分挖掘农业内部发展潜力,坚持以工带农、以工投农、以工改农,利用工业化先进成果改造传统农业,用现代先进农业机械设备装备农业,发挥农业多重功能和效益,努力增加农民收入。同时既要积极鼓励农民外出务工,又要大力引导返乡创业,促进当地农村经济发展。
二、建立新机制发展现代农业,必须建立与之相适应的现代农业新制度。应建立整合政府各相关职能部门在资金、项目、政策等方面的优势资源投入新农村建设的机制,改变过去政府部门对农村“各行其道,一盘散沙,效果不佳”的投资局面。健全农村民主选举、决策、管理、监督制度,让农民群众真正享有知情权、参与权、管理权、监督权。要大力扶持发展农业龙头企业和农业经营业主,不断引导业主与农产建立健全紧密联结的利益联结机制。要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健全在依法、自愿、有偿基础上的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机制,引导和规范土地使用权有序流转,推进农业适度规模经营。
三、培育新产业在确保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基础上,坚持以市场为导向,调整优化农业结构,引导工商企业参与农业的开发与经营,积极培育特色农业、循环农业、生态农业、休闲观光农业、有机农业等新型产业。以发展绿色产业为主导,紧紧依靠科技进步,大力推广绿色农业技术,加快“一村一品、一乡一业”发展,推进特色块状农业,建设具有区域特色,相对集中的产业区、产业群、产业带,基本形成区域化布局、标准化生产、机械化作业、规模化经营、产业化运作、品牌化营销、社会化服务的现代农业新格局。
四、培养新农民培养新型农民是发展现代农业的核心。要按照“政府主导组织,多元主体培训,农民自主选择,市场辐射调节”的办法,整合城乡现有各类教育资源,大力开展“阳光工程”、新型农民科技培训工程、“绿色证书”工程、农业实用技术培训等,着力培养一批有文化、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新型农民,提高农村劳动力的致富本领和创业能力,为发展现代农业提供新的动力。要大力开展“把优秀的致富带头人培养成党员、把党员培养成致富带头人、把党员致富带头人培养成村干部”活动,切实提高村党组织带领群众建设新农村的能力。
五、倡导新合作组建新型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是发展现代农业的需要。农民专业经济合作组织不仅可以把大量的致富能手聚集在一起,共同学习致富技术,还可促进资金、技术、信息的合理流动。要按照“民办、民营、民受益”的原则,以合作的方式,把千家万户的农民组织起来,充分发挥农民合作社“引导生产、联接市场、塑造品牌、指导服务”的作用,规范生产经营行为,提高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增强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最大限度地保护农民利益。
六、完善新金融发展现代农业,要靠政策、靠投入、靠科技、靠改革。因此在发展现代农业的进程中,必须加快完善农村金融体系,加大金融支农力度。要在深入研究农村资金需求的基本特点和规律的基础上,加快完善农村金融体系,形成一个持续稳定的支持农业和农村建设的资金渠道。要健全和强化金融监管体系,加大政策性金融的支农力度,鼓励涉农银行逐步开展农业综合开发、农业小企业、农村市场流通建设等贷款业务,引导其有计划地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进行投入。同时还要积极探索动产抵押、仓单抵押等多种抵押形式,切实解决农产和业主的融资难问题。
七、推广新技术要加大农业信息化投入,加强农业信息月赂平台建设,整合现有农业信息网、农技110等网络资源,让广大农民及时了解国内外农业信息动态,搞好生产经营。加快农业技术推广,力求在种子种苗,节地、节水、节肥、节种、节能技术,种养设施栽培、养殖技术、农产品加工保鲜贮藏技术,动植物疫病防控技术和农业资源综合循环利用技术等方面取得新进展。切实加强农业科技服务网络建设,扩大主导品种、主推技术和主体培训实施范围,促进农业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新农药、新机械、新工艺的推广运用,切实提高农业的科技含量。
八、拓展新空间按照“因地制宜、着眼长远、分类指导、体现特色、科学评审、群众认可”的原则编制农村产业发展规划。要积极鼓励和引导农业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种养大户到市外建基地、办企业、搞加工、拓市场,把本地的技术、资本、信息、市场优势与外地的政策、资源、人力优势有机结合起来,促进农业生产要素在更大范围、更广领域、更高层次上得到合理优化配置,不断拓展农业新的发展空间。要把农产品销售放在突出位置,增强农产品进超市和社区的能力,建立起多元化、便捷、高效的现代农产品市场营销服务体系。
九、制订新标准要按照绿色生态和质量安全的理念,建立健全农产品质量标准体系、检验检测体系、认证标识体系,实行标准化生产、投入品监管、关键点控制、安全性保障。建立完善生产档案制度、投入品监管制度、质量监测制度、信息发布制度、质量安全追溯制度以及市场准入制度,把农业的产前、产中、产后全过程都纳入标准化生产和标准化管理的轨道,实现农产品从源头到餐桌的全面质量控制。做到质量有标准,过程有规范,销售有标识,市场有监测,全面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逐步树立农产品品牌。
(作者单位:151400 黑龙江省安达市万宝山镇农村经济管理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