仍在布局,打车软件的入口之争

2014-04-29 07:56罗乐
计算机应用文摘 2014年24期
关键词:程维寡头滴滴

罗乐

互惠互利,打车软件结盟运营商

2014年上半年,打车软件轰轰烈烈地进行了一轮“补贴”大战,被业界和用户高度关注。自5月停止补贴之后,虽然用户活跃度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冲击,但随着手机打车和移动支付习惯的养成,整体市场基本步入了平稳增长的阶段。不过,这一行业似乎从来不乏热闹可看,如今打车软件中的两大寡头又在同一天宣布与电信运营商展开合作,别苗头的意味非常明显。

2014年10月13日,热闹的打车软件市场正式迎来了电信运营商。当天,《滴滴打车》与中国电信就手机流量、个性化套餐以及手机终端等多个层面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中国电信将为《滴滴打车》提供全国优惠流量包、个人定制套餐及终端,《滴滴打车》将开放自身渠道,建立专用的数据接口与中国电信实现对接。同一天,《快的打车》也宣布与中国联通达成战略合作,除了流量服务,双方主要是基于通信和社交网络,探索用户共享及积分体系的互通与互换。

实际上,《滴滴打车》和《快的打车》都不是初次与运营商合作。在此之前,两大寡头都不同程度地与三大运营商集团或地方分公司开展过合作,包括积分兑换打车代金券、抢红包等形式。而此次《滴滴打车》与中国电信、《快的打车》与中国联通达成的战略合作协议并非是排他性的,也就是说打车软件厂商可以与不同的电信运营商进行合作。

打车软件厂商与电信运营商之间可谓一拍即合,毕竟这是对双方都有利的事情。《滴滴打车》和《快的打车》看中的是运营商的流量优惠,以及叫车响应速度的优化。在此前的“补贴”大战中,《滴滴打车》和《快的打车》都曾经为鼓励司机使用软件而根据在线时长提供现金补贴。而电信运营商也乐意与打车软件厂商合作,以此维系并发展出租车司机用户群,另外还可借此进行流量等业务的销售。可以肯定的是,打车软件与运营商的合作还会出现新的模式,《快的打车》联合创始人赵冬表示:“将继续凭借各自在领域内的经验和资源,进一步发挥各自行业优势,增强双方的市场竞争力。”

建立闭环,相继牵手房地产网站

在宣布与电信运营商进行战略合作的第二天,《滴滴打车》和《快的打车》又同时将触角伸向了房地产网站,分别宣布与新浪乐居和搜狐焦点展开合作。依然是同一天,依然是同一类型的合作对象,两大寡头之间的激烈竞争可见一斑。

打车软件与电信运营商之间存在明显的流量瓜葛,而与房地产网站之间似乎没有明显的交集,但两大寡头显然不会无的放矢。其实,买房对于国内绝大多数家庭来说都是一件大事,所以在选择的时候非常慎重,需要奔波于各大售楼处多次看房。如此一来问题就出现了,路途遥远、打车费用高、开车油费贵或缺车位等都是困扰看房者的难题。倘若打车软件与房地产网站展开合作,上述问题就有了解决之道。不得不说,《滴滴打车》和《快的打车》的思路是非常不错的,于是同样有利可图的新浪乐居和搜狐焦点心甘情愿地被拉上了战车。

如果说打车软件与电信运营商的合作存在多种可能性的话,那么打车软件与房地产网站之间的碰撞就显得“简单粗暴”多了。新浪乐居在全国4万个《微信》售楼处添加了“滴滴看房”专项服务,用户可在《微信》售楼处一键实现滴滴叫车服务。在方便用户看房出行交通的同时,售楼处工作人员也将提供专人“接驾”,并派发现金红包,另外还有“你看房我报销”等形式的福利分享活动,为看房者线下提供更多便利。与之类似,快的打车也接入搜狐焦点Web及APP端,为搜狐焦点用户提供打车服务,并推出了“免费打车看房”等活动。

打车软件与房地产网站的合作模式并不复杂,但效果是显而易见的。这意味着一个新的闭环已经形成:用户通过新浪乐居、搜狐焦点等房地产网站寻找到心仪房源,之后用《滴滴打车》和《快的打车》预约看房的出租车。在此过程中,用户会享受打车费用的减免,节省时间,也可提升看房体验。《滴滴打车》创始人兼CEO程维表示,此次与新浪乐居的战略合作,实现了“住”与“行”两个领域的紧密契合,是两类客户需求的完美匹配,两家企业也在合作中真正实现了共赢。

针锋相对,O2O入口战拉开序幕

与电信运营商和房地产网站的合作,再现了《滴滴打车》和《快的打车》在“补贴”大战时你追我赶的劲头,让双方再次受到广泛关注。种种迹象表明,这也许只是新一轮大战的序幕,那就是O2O入口战。几乎在同一时间点,宣布与同一类企业达成合作,《滴滴打车》和《快的打车》的举动绝不是巧合。更符合逻辑的是,他们在“补贴”大战结束之后,又掀起了合作伙伴的入口布局竞赛。

补贴取消,烧钱仍未停止

根据易观国际最新发布的数据显示,截至第三季度国内打车软件累计账户规模达1.54亿,其中《滴滴打车》和《快的打车》的活跃用户人均启动次数分别达到12.55次及15.82次,相比第二季度进一步增多,显示出打车软件的用户黏性明显提升。如此看来,“补贴”大战在培育司机及乘客使用习惯方面取得了不错的效果。作为前期“烧钱大户”,目前《滴滴打车》、《快的打车》分别以44.9%、54.4%的占有率瓜分打车软件市场,两款软件的服务目前已分别覆盖全国300个城市和358个城市。但即便如此,两大寡头及其他打车软件的日子也并没有好过起来。

短短两年时间,国内打车软件的变化可以用天翻地覆来形容。融资和抢占用户是早期竞争的核心,在腾讯和阿里巴巴分别入股《滴滴打车》、《快的打车》后,行业混战最终演变成了兩大派系之争。2014年5月,在双方“补贴”大战的胶着状态下,《滴滴打车》和《快的打车》同时宣布停止对乘客的现金补贴。不久之后,两家又停止了对司机的现金补贴。然而,“补贴”大战偃旗息鼓并不意味着这场资本和行业的博弈已经结束,取消补贴也并不代表停止“烧钱”。

直到现在,包括两大寡头在内的打车软件都没有开始盈利。“两年时间花掉15亿元,可以说我们是最烧钱的互联网初创公司。”程维在接受采访时,毫不讳言地指出这一行业巨大的资本投入。“三五年内我们没有盈利的打算,也不准备上市”,这是程维对盈利的预估,而其他打车软件厂商的情况显然也不容乐观。

建立平臺,摆脱单一打车模式

倘若一直处于“有出无进”的局面,即便是腾讯和阿里巴巴这种巨无霸也会肉痛不已。在单一打车服务不能带来盈利的情况下,《滴滴打车》和《快的打车》都不得不在增值和高端服务方面寻求利润。从产品本身来看,在走过赚“眼球效应”的初级阶段后,打车软件之间的竞争已经转向了服务和生态领域。目前,《滴滴打车》和《快的打车》都推出了专车服务,打车软件的定位也变成了出行方案提供商和移动出行平台。

2014年7月8日,《快的打车》宣布推出定位于中高端用户的新业务品牌“一号专车”。2014年8月19日,《滴滴打车》也紧随其后推出了“滴滴专车”。“一号专车”结合里程和时长等因素收取服务费,而“滴滴专车”更多是提供增值服务。据程维透露,用户在通过“滴滴专车”下单以后,滴滴会向租赁公司和司机约定一定比例分成。不过,双方的品牌都处于培养用户阶段,“烧钱”仍然是不得不做的事。

业内人士认为,未来的打车软件还会围绕城市出行推出更多服务,如代驾、试驾和购车服务等各种衍生项目,建立更大的平台。“未来5~10年投入多少很难准确讲,但是我们会持续投入建立这个平台,如果不觉得出行平台是足够有价值的一块市场,我们和投资人也不敢做这样一个投入。”程维的转型决心非常坚定。

扩展生态圈,建立移动端出行入口

与其说《滴滴打车》和《快的打车》在建立出行平台方面殊死搏斗,倒不如说双方都是为了寻求活下去的更多能力。而建立一个出行平台,显然也不是他们的最终目的,从他们近期的动作来看,建立O2O闭环,将打车工具转变为移动端出行入口,这才是竞争的焦点所在。

《滴滴打车》和《快的打车》在巩固双寡头市场格局的同时,还不断与其他应用提供商合作,如高铁、旅游和购物等生活服务类,借此加大打车软件的入口渠道,从而巩固用户和市场规模。程维在评价《滴滴打车》与中国电信的合作时表示,《滴滴打车》作为一个天然的移动本地生活服务入口,也在积极寻找不同的合作伙伴合作。据悉,《滴滴打车》和中国电信后续将在能力整合、资源开放、创新合作及O2O销售服务体系方面全面加强合作关系。

《快的打车》同样在积极扩展生态圈,继《支付宝钱包》、《高德地图》、《百度地图》和《携程》等生活服务类应用之后,又与国航首次开启合作,为国航旗下APP《国航无线》提供出租车叫车服务。此外,《快的打车》积分商城还与《天猫》、《全聚德》、《易果网》、《网易美美》和《艺龙》等品牌建立了合作关系,通过积分兑换的方式拓展O2O市场。对于积分商城未来的发展,《快的打车》方面也公开表示,未来积分商城还将继续拓展更多的线上、线下企业的品牌,加速O2O领域的发展。

可以这么说,两大寡头都在试图找到商业化的道路,不约而同地提出了“移动出行电商”的概念,即打通线上和线下,搭建基于移动出行的综合服务类平台。

不过,虽然双方都通过与电信运营商的合作获取了流量支撑及其他资源的合作,但“移动出行电商”模式能否真正落地,还得具体看打车软件厂商的操作执行能力。

猜你喜欢
程维寡头滴滴
武术文化在侨校的传承研究
“滴滴”上的叮咛
短视频四寡头
境由心生,繁花似锦
滴滴断臂求生?
“厉害了,我的国”之滴滴打车
从“仇敌”到同盟互联网同业寡头的并购潮
滴滴Uber 大战
境由心生,繁花似锦
确定和不确定策略框架下的古诺双寡头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