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aniel
道歉有用?有!
2014年2月27日,畅游、完美向《大掌门》和《武侠Q传》等武侠类手游公司发出维权律师函,称其运营的武侠手游因内容擅自使用了金庸原作的人物名称,造成了对正版授权方畅游和完美的侵权。由此,揭开了2014年年初震动手游界的第一桩新闻—金庸维权。
至今年11月初,盛大游戏宣布将针对市场上侵权“传奇”手游的行为进行维权,目前已经向多达20余家公司发出维权公函,其中不乏苹果和百度等大公司,索赔额度初步合计达5 000万元人民币。《热血传奇》堪称中国网游兴起的最大功臣之一,但却因未知原因迟迟没有入驻手游端。而至今涉及维权的有《怒斩轩辕》、《玛法传奇》、和《沙巴克之城》等名气不等的15款手游。而与后者不同的是,盛大不仅将这些手游公司诉诸法庭,甚至还“迁怒”了苹果公司、360应用中心、腾讯应用宝、豌豆荚、百度手机助手、UC九游、同步推、小米、91助手、华为、联想、多玩、口袋巴士以及当乐网等业内约20家左右的平台。其数量、规模和影响力之大,远超年初的“金庸版权案”。
纵观今年集中爆发的版权案来说,有一个特性是追责方的追究态度不同。有的在同意停止侵权行为后,此事就大事化小,小事化无,有的如《大掌门》虽然最终诉诸法庭,却在受理次日即宣告庭外和解,有的在经过打地鼠式的追逐之后,通过渠道施压成功;只有像《暴走武侠》这种打了左脸还要上赶着凑上右脸的侵权游戏,才会被金庸以及搜狐和完美按倒在法庭上,非要打服气了算数。
而不仅仅是金庸维权事件,手游IP侵权事件屡禁不绝,但真正闹到撕破脸的却很少,不少手游运营商和开发商只要反应迅速点,态度好一点,就能获得版权方的谅解,这种现象又是为什么呢?
赚钱难,维权也难
虽然维权行为表面上看起来能给版权方带来巨大的利益,比如《大掌门》为取得金庸的諒解就支付了1 000万元的和解赔偿金,而《暴走武侠》则连带渠道商一起遭了秧。但有时候这种看似一打一个准的维权行为却未必能够将猎物真正收入自己囊中。通常我们认为原因如下:
如果按照著作权侵权起诉,文字作品侵权一般千字也就几十元,影视作品则是两三万元,对于只是拿走了几个人名,几段剧情的手游开发商来说,这些支出可以忽略不计。而如果按照不正当竞争起诉,虽然胜诉可能性更大,但赔偿额也很低。像《大掌门》这样乖觉的游戏公司少之又少,更多的游戏公司则是想方设法将此类事件定性为著作权纠纷或不正当竞争。
而另外一方面,手游本身生命周期很短,常青树手游更是凤毛麟角,而当版权方对一款手游作品起诉后,从运营商到开发商,有足够的时间玩拖字诀。结果就是,搞不好法院都还没开庭,这两边就已经把游戏一关,拿着赚到的钱直接跑路了,甚至有些游戏早就已经过了生命周期,被开发商和运营商所抛弃。在这种侵权成本低,而维权成本高的大环境下,版权方对于侵权方的“宽容”实际上也是无奈之举。
江湖事,江湖了
手游维权虽然走法律途径难,但是维权方也并非只有这一招。比如向运营渠道施压就是一个很好的手段。不管是畅游还是完美,包括网易这样的企业,在遭遇侵权时都首先会向渠道施压,因为渠道可供选择的产品很多,题材类似的不少,犯不着为了保护一个前景不明的游戏而让自己也背上官司。而和那种漫漫无期的诉讼程序相比,渠道商将自己的产品直接下架显然更让开发商揪心。打蛇打三寸,在多方面考量之后,手游界的侵权事件就越来越多地呈现为了“江湖事江湖了”,甚至许多大型手游企业干脆和苹果App Store、Google Play、百度和360等多个有影响力的渠道紧密联系达成默契,一个电话就能摆平的事情,自然维权方也不乐意拿到法庭上去折腾。
而渠道商不想和维权方发生正面冲突,同样维权方也不乐意和渠道商硬碰硬,毕竟自己旗下游戏有时候也要看它们的脸色,它们是侵权方同样也是自己的合作伙伴。所以通常在两边的角力之下,最终侵权行为就会以侵权方游戏被下架或被迫修改为终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