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豆重迎茬减产原因与防治对策

2014-04-29 06:15陈志新
农民致富之友 2014年23期
关键词:重茬减产年限

陈志新

在当前重迎茬不可避免的形势下,要种好重迎茬大豆,就必须从该善大豆生长发育环境、增补和调节大豆生长发育期间所需的各种营养元素、增强植株自身抗逆性以及病虫草害综合防治等多方面入手,采取综合性防治措施,力争最大限度地减缓重迎茬的危害。

一、重迎茬对大豆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1.重迎茬对大豆产量的影响

大豆重茬、迎茬危害程度与重茬年限、土壤类型、有机质含量、水分状况等有直接关系。重茬年限越长,危害越重。从土壤类型上看,土质肥沃、微酸性土壤,减产幅度小于土质瘠薄、偏碱性土壤;从土壤有机质看,同一重茬年限,土壤有机质含量高减产幅度小,反之则大;从地势上看,在水分不足的情况下,平地和二洼地减产幅度小,而岗坡地减产幅度大。一般迎茬可减产10%~15%,重茬可减产15%~30%。大豆重茬年限越长,减产幅度越大,如遇到自然灾害(干旱、高温)年份,减产更严重,甚至绝收。从产量构成因素分析,主要引起荚数和三粒荚减少、瘪荚增多等。

2.重迎茬对产量构成因子的影响

从产量构成因子来看,迎茬大豆的产量构成因子均较正茬大豆呈下降趋势,重茬年限增加,降低产量严重。

二、大豆重迎茬减产的原因

种大豆不宜重茬和迎茬,也不宜种在其他豆类之后。“油见油、三年愁”,大豆重迎茬减产的主要原因是根部病虫害的严重危害,根系分泌物、根茬腐解物、根际微生物的变化,破坏了共生固氮系统,抑制了根的吸收能力,使植株代谢减弱,植株生育缓慢,产量降低。

三、减缓大豆重迎茬危害的技术措施

1.合理轮作,尽量减少重茬,适当迎茬

在当前大豆重迎茬不可避免的情况下,应把重茬和迎茬区别开来,尽量减少重茬,适当迎茬。因此,风沙盐碱土地区以及土壤瘠薄的岗坡地和孢囊线虫病、菌核病、根蛆严重的地块,不能种植重迎茬大豆。在重迎茬不可避免的情况下,要坚持“宁迎勿重”的原则,可选择有机质含量高的平川地和二洼地种植重迎茬大豆,重茬也只能重1a。对于那些开发晚、有机质含量高的地块,虽可适当重茬,但也不可重茬年限过多。

2.选用抗逆性强的品种

大豆重迎茬,各种病虫害很多,比如灰斑病、苗核痫、食心虫等,一年一更换品种,新品种抗病力很强,选择种植抗线一号等抗病性强、增产效果好的品种品系。国内外研究与实践证明,选用抗病或耐病品种,是减轻重迎茬影响大豆产量与品质的有效措施。另外,还应做好不同品种合理搭配、轮换种植,以减轻重迎茬危害。

3.合理耕作

进行合理的土壤耕作,可以破坏板结层,为大豆根系生长发育创造良好的土壤条件,并可有效减轻病虫危害。在土壤耕作上,坚持以深松为主的松、翻、耙、旋相结合的土壤耕作制,大力推广应用深松耕法,要避免原垄耕种。

4.增施农肥,合理应用化肥,适量补充微肥

一般地块施用优质农肥15t/hm2以上,瘠薄的岗坡地施用20t/hm2以上。可采用秸秆还田的方法增加土壤有机质。一是秸秆粉碎翻压直接还田,将作物秸秆用机械粉碎,施少量氮肥或喷洒酵素水剂,结合秋整地翻入土壤;二是运用发酵剂、发酵素,或加入畜禽粪等按照一定比例,制造优质秸秆肥还田。化肥的施用要做到氮、磷、钾搭配,进行测土配方施肥,根据作物的需肥规律、土壤供肥性能和肥料效应,确定氮、磷、钾和微肥的适宜比例及肥料品种。

5.适当增加播种密度

由于重迎茬地块病虫害加重、土壤环境恶化,对大豆生长极为不利,容易造成缺苗现象。因此,对于重迎茬地块,要适当增加播种量,一般比正茬大豆增加8%~10%,并提高播种质量,增加保苗株数。

6.病虫害的防治

6.1大豆根蛆

防治方法:用药剂拌种预防幼虫,40%乐果乳油按种子量的0.7%拌种,兑水喷雾,边喷边拌。如拌大豆种子100千克,用0.7千克药,兑水4千克,用喷雾器喷雾,边喷边拌,摊开晾开。成虫发生盛期可用80%敌敌畏乳油1000倍液,喷雾防治。每667平方米喷药液40千克。

6.2根腐病

防治方法:4%农抗120水剂150—300倍液75%百菌清{打克尼尔} 可湿性粉剂70%甲基托布津{甲基硫菌灵} 可湿性粉剂 1000倍液70%恶霉灵可湿性粉剂1000—2000倍液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800—1000倍液20%龙克菌悬浮剂500—600倍液10%双效灵水剂300倍液。

(作者单位:164700黑龙江省拜泉县农业科学技术推广中心驻国富镇技术指导站)

猜你喜欢
重茬减产年限
无人机洒药相邻藕塘减产 谁来担责?
老桃园更新再植不怕重茬病 砧木新品种“中桃抗砧1号”对重茬病有免疫力
苹果重茬栽培现状与解决方法探究
影响种公牛使用年限的几个因素与解决办法
预防“倒春寒”保证果树不减产
二铵减产 复合肥增产
不同产地、生长年限银杏叶总多酚含量比较
错打农药导致西瓜减产咋赔偿
体外发酵法评定不同茬次和生长年限苜蓿的营养价值
重茬连作对豇豆植物学和结果性状影响的调查与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