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加快农业结构调整促进农民增收的对策研究

2014-04-29 00:44余跃平
农民致富之友 2014年22期
关键词:农民增收现代农业调整

余跃平

[摘 要] 农业是我国的基础性产业,对促进我国第二和第三产业的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和意义。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之后,我国在农业发展过程中做了很多工作,不断调整我国农业结构,加速农业健康发展,建设现代化的农业,为国家经济增长和农民增收做出了相应的贡献。本文主要就如何加快农业结构调整进行了分析和研究,希望本次研究对更好的促进农业现代化发展和农民增收有一定的帮助。

[关键词] 农业结构 调整 农民增收 现代农业

[中图分类号] F32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 (2014)11-0047-02

2014年11月9号,在北京举办的APEC工商领导人峰会上,国家主席习近平在演讲过程中提出“我国现在的经济已经进入到一个深水区,我党要敢于突破,大力发展现代化农业,以农业发展促进我国解决经济发展过程中存在的危险因素”。而“加快农业结构调整,促进农民增收”是当前农业和农村工作的重要部分。农民增收关系到我国农民群众的物质文化生活以及农村社会的稳定发展,关系到农业现代化建设和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等任务的全面落实及完成。因此,“农民群众增收”问题不仅仅是农民地区的经济问题,而且还是一个政治性的问题。在农业发展过程中必须加强对农业结构的调整和重视农村经济结构的变化,切实解决好农民群众的增收问题。为此,本文主要提出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发展对策。

一、调整农业内部结构,发展优质高效的农、牧业

在发展种植业过程中,可以根据当地的经济条件,适当地压缩“粮食类作物”的种植面积,扩大经济作物和其他农作物的种植,要稳定当地“畜牧产业”的发展。同时还要兼顾林业发展,重视林种、树种和林业结构的调整,大幅度地改善农村地区的生态环境,为农业发展提供良好的生态基础。比如:在我国西南边疆山区的广大农村,多数是农、牧混合发展地区,有不少的“山坡地”都是在种植“小麦、玉米和薯类”等粮食作物,并且这些山地的“坡度”多数是在25度以上。近些年来的“退耕还林”已初见成效。西南边疆省份的这些山区农村,并不是我国的粮食主产区,这些“山坡地”上的粮食种植不利益“退耕还林”区域的“植被培育和对水土流失”的防治。因此,在退耕还林的同时,可以适度地发展畜牧业,不断开发和扩大“畜牧产品”的市场。从饮食方面,以一定数量的高质量、高能量“肉类和奶类”等食品来替代或减少人们对“粮食类炭水化合物”过多的食用和依赖。这样就有可能从根本上减少粮食的需求量和粮食作物的种植,以保护和保持这些山区广大农村的生态环境和生态发展平衡。

二、发展外向型的农业,积极应对世界贸易的挑战

在对农业结构进行调整过程中,要根据本地区的实际情况,积极地开展农产品出口基地建设,积极树立和培育有效的民族农业品牌,并将其拓展到国外市场。同时还需要极大地加快“动物检疫”基地建设,为当地的畜牧业发展和畜牧产品的出口创汇创造有利条件。同时还要对现有的产品加工技术、包装技术以及水产品保险技术进行改进,实现由原来的低质量的原料或者初级加工品种向着高级产品和高级的商品转变。在农村地区的农产品出口过程中,要加大“大米、花生、蔬菜和水果”等本地区优势产业的出口力度。加强与周边国家的合作力度,不断扩大本地区农产品国际市场的覆盖面积。在农业结构调整过程中应该抓住我国成功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有利时机,想尽一切办法对有关农业发展的“资金、技术和人才”进行科学化的管理,加强农业投入的合作和融资。

三、调整农业结构,做好农村富余劳动力的输出工作

在农村地区可以积极地进行“土地经营权”流转,这样做的好处是能够解放出一大批的农村社会富余劳动力。这就需要我们做好“劳动力转移”工作,积极鼓励农民向着第二、第三产业转移,重点解决好农村富余劳动力的就业、创业问题。同时还应该完善农民群众户口“城镇化”过程中缺失的措施,解决好其中存在的问题,比如:解除“农民出让土地后,进城打工或发展第二、第三产业,能否有长期正常生活保障”的忧虑。真正地使农民群众在“土地流转”之后,能够实现农村户口城镇化,切实提高农村土地的经营效率,不断增加农民群众的收入。

四、加快发展乡镇和民营经济,为农民增收提供帮助

在农村地区应当积极地创建一批大型的骨干特色农业民营企业,创建一批高新技术示范带头企业即龙头企业,创建一批具有自身特色的名牌企业及其产品。同时还需要积极的推进乡镇企业的集群建设,特别是要建设一批功能性较强,服务水平较高的乡镇企业示范区。在乡镇还应当积极地发展第三产业,经济发达和较发达地区可以重点发展农村旅游产业、饮食餐饮业以及运输和商品流通行业, 不断扩展农村地区的产业领域。同时还需要建立一批具有一定辐射能力和带动能力的专业化市场。此外,发展乡镇企业应当与提高农村“农业结构调整”水平结合起来,加快农村地区“中心集镇”建设,集中力量和精力将农村的各个产业做强做大。

五、推广先进农业技术,实现农业技术不断创新发展

首先,积极地加强培育和推广杂交农作物新品种,例如:积极推广抗虫类的玉米、抗虫类棉花以及抗病害水稻、抗寒耐旱等抗逆性较高的杂交新品种;其次,大力普及和推广新型的农业技术新成果;最后,在引进“技术、管理、资金筹集以及设施建设”等几个方面开展全方位的交流和合作,重点引进“生物物种资源、现代化农业技术、环境与生态建设和保护”等几个方面的技术,通过引资促进科技创新和相应的科技成果转化为实际生产力,积极地改善农村地区的农业种植结构。同时应当提高农民的科学文化水平和农业生产素质,大力加强农村科技骨干队伍的建设,并通过“科技骨干”带动和提高广大农民群众应用新科技成果的积极性和能力,最终达到增收致富的目的。

六、加强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提高农业的国家化和市场化程度

地方政府及其有关部门要统筹兼顾,积极组织并加快农民群众进入“市场”的步伐,在一些重点“产业区域”建立与之相适应的“专业农产品”交易市场,并逐渐形成稳定的销售渠道和市场。大力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多种经济合作组织,积极地培育农产品的“批发商和代理商”。首先,要加强农民合作组织与商家的联手合作,做好农产品的生产和销售对接,加快农村地区交易信息网络的建设,把交易的范围延伸到乡村和农业生产大户中,把最新的农产品交易信息送到农民的手中,真正的做到农民足不出户信息就可到家;其次,要建立科学完善的农产品质量标准体系,逐渐按照相应的质量标准开展农产品生产和销售;再次,要完善农产品质量检验、监督体系建设,把农业生产过程中“种子、农药、化肥”以及“农业环境保护”作为质量检验、监督的重要对象,对农产品的“生产和加工”过程进行严格的质量监督和检查,确保农业生产各个环节都能够按照标准化的要求进行组织和生产,切实解决好“农副产品”中“农药和化肥残留超标”的问题;最后,要加快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充分发挥“农业技术推广”在农业科学技术成果转化中的重要作用,实现用新科技指导农业生产,实现农业生产的标准化,加强农业质量监督、监测,不断强化广大农民群众的科学种植意识,真正发挥出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在农业生产中的重大作用。

参考文献

[1]郭承录. 走出“多多少少”的误区——漫谈农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J]. 甘肃农业. 2010(06)

[2]吴雪珍.加快科技进步 推进农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J]. 山东农业(农村经济版). 2010(11)

[3]邓夫勤.调整优化农业结构 构筑农场经济新优势[J]. 农场经济管理. 2011(06)

[4]尚宪芳.以“三个代表”为指导 推进农业结构调整[J]. 支部建设. 2011(03)

[5]许开录. 试论农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与农民收入的增加[J]. 甘肃农业. 2012(06)

[6]杨文宪.不断推进我省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J]. 前进. 2012(10)

猜你喜欢
农民增收现代农业调整
“用好现代农业科技,多种粮、种好粮”
现代农业离不开化肥
夏季午睡越睡越困该如何调整
砥砺奋进 打造现代农业强市
现代农业
工位大调整
沪指快速回落 调整中可增持白马
制约吉林省农民增收的因素
贵州省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及其优化
贵州省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及其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