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现供销社“三位一体”模式的可持续发展

2014-04-29 00:44:03陈颖瑛
时代金融 2014年23期
关键词:供销社三位一体

【摘要】浙江省供销社自2007年开始施行“三位一体”模式以来,在产销对接、信用合作等方面取得了实质性突破,然而近年来,该模式在施行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制度的可持续性面临考验。本文分析了现有条件下“三位一体”的实践模式并且指出其在实施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体制上存在的障碍,在文章的第三部分提出破解现有“三位一体”制度难题的策略,即构建产业链融资模式的构思。

【关键词】供销社 三位一体 产业链融资模式

一、供销社“三位一体”模式运行现状

(一)“三位一体”模式

2007年,在时任浙江省委书记习近平总书记和浙江省委省政府领导和推动下,浙江省供销合作社会同有关部门在全省18个县(市、区)开展农民专业合作、供销合作、信用合作“三位一体”新型合作服务体系建设试点工作,推动农村新型合作经济的发展。以瑞安为例,这种“农民合作组织+供销社+农村信用社”的“三位一体”模式,主要依靠这三者各自的优势和三者之间的分工协作实现融资需求。农村合作组织依靠农业信息和技术进行标准化生产,供销社发挥其流通网络优势提供优质的销售服务,农村信用社为农村合作组织成员提供融资支持,通过三者的比较优势,进行资金的融通。其具体运行模式如下:

在该种模式之下供销社利用其网络、信息及服务优势,为农民专业合作社进行产销对接,另一方面,又通过多种渠道、不同方式介入到当地金融机构,促进金融机构对农民专业合作社的融资支持,农业局和科技局对农民专业合作社起到技术支持的辅助作用,在“三位一体”的模式中,供销社起到主导作用。

(二)现有条件下“三位一体”实践中的主要模式及比较分析

1.发起设立非银行金融机构。主要包括设立担保公司、小额贷款公司、保险公司、资金互助社、典当公司等内部融资渠道。以担保公司为例,由供销社牵头成立投资担保公司,具体的运作方式是:担保公司把注册资金存入农村信用社或其他银行,并以此为担保金,获得信用社或其他银行的贷款,信用社或其他银行对担保公司推荐的专业合作社和农户提供融资服务,解决部分农民融资难的问题。该模式在近年来的运作中已经取得了显著成效。截止2013年,浙江省供销社共组建担保公司超过三十家,累计投入资本金近4亿元,全年提供担保额逾20亿元。但是农信担保公司这些年来遇到的问题主要有:根据2009年国家八部委文件的要求,农信担保公司的资本金必须达到2000万以上,部分资本金小无法达到要求的农信担保公司被制度淘汰。

另一方面,由于资本金的不足,又受限于1:5——1:10的贷款比例限制,满足不了广大农户对资金尤其是大笔资金的需求,存在担保能力不足的问题。从近年来的运作情况来看,农信担保公司还处于起步阶段,公司主要以政策性经营为目的,保本经营,商业盈利能力较差。

2.入股村镇银行及农村商业银行。供销社以入股的方式参与村镇银行的建设,既为农村地区提供融资服务,又为供销社的发展提供了金融支持,完善了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供销社长期扎根于农村地区,熟悉农村和农业的生产和经营,自身具备的优势同组建的村镇银行形成互补关系。到2013年底,供销社共参与省内9家农村合作银行及村镇银行的改制,主要形式为资金入股的方式。由于受银监会对村镇银行发起人的身份以及关联方持股比例不得超过村镇银行股本总额10%的限制。目前,供销社只能以财务投资方式参股村镇银行,获取股金分红,并未能对村镇银行的实际经营产生战略性影响。如果今后银监会进一步放宽政策,主发起人股权下降,甚至退出股权,银行遇到财务困境进行重组时,供销社可以考虑进一步增资扩股,提升其在村镇银行的影响力。

3.供销社集团下设立财务公司。供销社下属集团公司根据《银监会非银行金融机构行政许可事项实施办法》、《企业集团财务公司管理办法》《申请设立企业集团财务公司操作规程》开设集团内部的财务公司,可以盘活集团资金,优化资源配置,为农户、农产品销售提供融资、提供更加专业化的金融服务,可以促进集团的公司资金集约化管理、增强内外部融资功能、优化产业结构、提高供销社下属集团公司的竞争实力。另一方面,公司资金可以用于投资、证券,经营范围广,有着非常宽广的投资渠道。

4.独立发起设立民营银行——“供销合作银行”。根据党的十八大报告会议精神,下一步将“打破国有资本对金融的垄断。坚持市场化改革方向,鼓励、支持和引导民间资本进入金融领域,科学放宽金融业准入门槛,彻底消除各种对民间资本投资金融的阻碍和限制”。

目前,全国正在逐步启动五家民营银行的开设,如果政策进一步开放,供销社在资本金充足的前提下,完全可以效仿这些民间资本的做法,开设自己的银行——“供销合作银行”,鼓励有资金实力的社有资金全面进驻金融行业,通过开设民营资本管理公司、信托公司、担保公司和评级机构、甚至开设“供销合作银行”等各类金融中介组织,为民间资金与实体经济的对接搭建平台,通过定向募集等方式,为农村经济主体筹集资金,这样进一步提升供销社在参与农村合作金融机构方面的主动权,全面打通供销社与金融机构合作之间的渠道。

二、“三位一体”模式实际运行中的问题

经过几年的实践,“三位一体”模式在许多试点地区获得了较大的成绩,但是我们也看到,在部分的试点单位,这种模式遇到了执行中的困惑,目标不明确、三方的积极性无法充分调动,“三位一体”陷入了只有供销社发挥主要作用,信用合作社难以融入进来、专业合作社兴趣不大的局面。许多地区在实际工作中处于应付状态,所以破解“三位一体”模式在运行中的问题,对制度的再生和创新提供有非常积极的价值。

(一)“三位一体”存在体制上的障碍

“三位一体”模式试点期间,试点县(市)有的成立农协、农合会等实体平台,有的则由政府牵头定期召开联系会议,努力搭建“联合为农服务平台”,但是经过几年的运作,由于不同部门之间存在职能纷争、利益瓜葛的问题,实际运作效果不够理想,有些地区的试点工作甚至停止运作。该模式的成功实施关键是三类合作经济组织的有效合作。在实践中,尽管三类合作经济组织已在农资供应、农信担保、信贷供给、产品营销等多个方面开展了合作,但由于农民、农民专业合作社天然的缺乏担保品,在信用贷款方面无法与信用合作机构有效衔接,使得金融机构缺乏融入这种模式的根本动力,另一方面,由于供销社在参与金融合作、金融改革方面历史短、经验相对缺乏,合作层次较浅,各地普遍感到“三位一体”合作乏力,供销社起到凝聚这种合作模式的主要作用,信用金融机构参与积极性不高,专业合作社仍然融资困难,现行情况下,三者相互联结的广度和深度以及长效利益机制仍有待进一步探索和提高。

(二)“三位一体”模式缺乏强劲的推动力

当前,在推进“三位一体”体系的建设中,供销社成了这种模式的主要推动者,而,其他参与部门对推进“三位一体”普遍感到动力不足,热情不高,甚至在试点县供销社内部思想都不统一。毫无疑问,“三位一体”模式在推动供销社改革发展、提升为农服务水平和能力等方面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供销社应成为“三位一体”坚定的实践者,但接下来更应该在如何激发和调动其他相关参与者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方面进行制度创新。

从深层次愿意追究,“三位一体”试点处于制度供给不足、发展乏力的尴尬境地。这些体制性的障碍不解决,仅仅依靠政策支持和供销社一方的热情,“三位一体”模式难以深入持久下去。

(三)“三位一体”模式较难介入农信金融机构

从这几年供销社介入农村金融改革的实际情况来看,难度较大。一是银行业的商业化、市场化和盈利性目标,股份制改造门槛高,供销社下属企业介入难度大,虽有入股农村商业银行、村镇银行、等金融机构的,也只是象征性的入股分红,股权比例较小,作为一种财务投资无法对银行等金融机构的实际经营管理无法产生直接的影响;二是社有企业部分经济实力不强,难以用货币形式出资入股,甚至担保公司的出资额度都无法达到八部委的2000万资本金的要求;三是根据银监会的政策规定,对于介入银行业的资金有较多限制,对于银行的主发起人身份也局限于商业性银行机构,因此,供销社下属企业进入农村金融机构改革只能采用资金入股分红的方式。而资金互助社等合作模式社由于天生的封闭性、存贷受限,其发展的空间较小,而局限性却较多。

另外,由于与金融机构的合作经验不足,也存在较多的其他问题:一是省信用联社在系统内对与供销社合作的宣传贯彻力度不够;二是金融机构由于要承担一定的风险损失,积极性不高;三是供销社与省农信社在合作上有些脱节,如担保公司评估后同意担保,但与银行的信用评定、风险保全体系不衔接导致不能放款。

三、破解“三位一体”制度难题的策略——产业链金融模式的构思

“三位一体”模式从目前的运作情形来看,进入到三方合作积极性消退,供销社一方独立支撑,信用合作方无法深入融合,供销社与信用社之间的合作关系难以契合的困境。一味的依靠政府的政策支持和行政手段难以实现“三位一体”这种三方合作模式的可持续发展,如何进行制度的创新是突破制度困境的唯一出路。

从三方的利益诉求和优势进行分析,供销社有为农服务的迫切需求,专业合作社有贷款需求,而金融机构有贷款需求,供销社独特的信息、网络、人力优势可以很好地把三方的利益捆绑在一起,“三位一体”模式有极大的发展空间。

专业合作社有较强的农资贷款需求,但是往往缺少抵押物品:农村的房屋属于集体用地,无法进行抵押,而林权、承包权处置难度较高,因此,对于专业合作社来说,往往很难通过抵押贷款的方式在金融机构获得贷款,这也是农村金融机构无法直接介入“三位一体”模式的主要原因。因此,如何破解专业合作社贷款的难题实质上就是突破“三位一体”困境的着眼点。既然抵押贷款无法实现,那么有没有更好的融资方式呢?担保贷款,由信用等级更好的上游企业提供信用担保,从而帮助下游企业获得贷款这种产业链金融模式是比较可行、也是发展前景较为广远的模式。

产业链金融就是金融机构以产业链的核心企业为依托,针对产业链的各个环节,设计个性化、标准化的金融服务产品,为整个产业链上的所有企业提供综合解决方案的一种服务模式。

在这种模式下,供销社与省农信社签订战略合作关系协议。在该协议之下,实现农业信贷投放、风险管理、农业信息等方面的全部共享,农信社根据合作协议条款,对专业合作社优先提供由担保基金提供担保的贷款,服务于农,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壮大。由于农信社具备历史悠久、服务网点多等优势,服务于供销社网络体系有着天然的便利,农信社与供销社地位相称,服务纵深度与供销社最为相称,建立战略合作关系大大提高服务便捷度、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另一方面,专业合作社或龙头企业与供销社下属供销超市、配送中心、展示厅等销售平台订立产销订单,建立“绿色通道”,以地市为单位建立担保基金,省一级设立再担保公司(专业合作社缴纳担保金)。担保基金根据销售平台收到的订单合同提供担保,金融机构为专业合作社提供小微金融贷款,专业合作社获得贷款后可以扩大再生产,从而实现一种产销相对封闭、融资相对定向的合作模式。同时,可设立农业保险公司,分散担保风险。这种模式的优势在于,对金融机构而言,贷款风险大大降低,对于供销社而言,利用自身优势增强了金融机构和专业合作社的紧密联系,对于专业合作社而言,能够拓宽融资渠道。专业合作社如果不缴纳担保金,容易发生道德风险。供销社由于掌握了交易数据,对违约的农民专业合作社进行监管、处罚。产业链金融较好的解决上下游企业之间的信息不对称现象。

在该种产业链金融模式之下,只需要农民专业合作社和销售平台之间的订单,不需要抵押、质押和担保,既能控制违约风险,又能大大降低交易成本,是一种可持续的融资模式。这种模式运行中的注意要点有:

(一)完备信息数据库。农信社与供销社应联合开展信用评级,联合农村合作

金融机构将农村信用等级评定逐步从信用村、信用户扩展到“三位一体”相关参与者。具体包括两套信息体系:1、建立完备农民、专业合作社及企业的交易信息数据库。可以效仿淘宝的数据库建立模式逐步建立、完善涉农交易数据库,每一笔订单、每一笔交易金额都可以通过查询功能获得。2、联合农信社建立信用评级体系。汇集供销社、农信社多年来共同对这些专业合作社及涉农企业的信息了解程度建立信用评级体系,数据全称入库并做到及时更新。这两大数据库的建成将有利于实现三方的信息共享,实现信息的完全对称,极大程度上降低三方的交易成本。

(二)防范道德风险。一方面,金融机构通过获得信用等级较高的担保基金作

保和对专业合作社的信用风险的识别,大大降低贷款风险;另一方面,供销社应加强对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监管,对于违约者,以扣除其缴纳至担保基金的担保费用和减少其销售订单为制约,加强风险管控。

(三)供销社与农信社签订紧密合作协议。在上述信息通畅,担保齐全的情况下,签订紧密合作协议,对专业合作社的贷款优先支持

产业链金融模式整合了农产品从种子采购、生产、到终端销售的完整金融产品链,为供应商(个体户、专业合作社)、经销商(供销社旗下的销售平台)、终端提供包括应收账款保理、资金担保、流动资金贷款、银行承兑汇票、商票贴现等全流程金融服务,汇集了“供销社+专业合作社+信用合作”三方优势,是一种非常有生命力并且持续性较强,打破行政壁垒的新型供销社参与农村金融模式。

作者简介:陈颖瑛(1980-),汉族,女,浙江杭州人,毕业于浙江大学,任职于浙江经贸职业技术学院金融保险专业教研室,研究方向:金融学。

猜你喜欢
供销社三位一体
温存记忆的供销社
华人时刊(2023年7期)2023-05-17 09:04:46
供销社里攫取黑金的蛀虫
岗位、证书、课程“三位一体”教学方案设计改革研究
信管专业生产实习过程自我管理的实现
学校、家庭、社会如何做到“三位一体”
教育(2016年41期)2016-11-15 19:12:32
基于“三位一体”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下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途径研究
企业导报(2016年19期)2016-11-05 17:48:15
论“有趣、有用、有效”三位一体的教学模式在商务礼仪课程中的运用
企业导报(2016年9期)2016-05-26 21:40:12
浅析高职院校三位一体航空服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企业导报(2016年6期)2016-04-21 17:06:52
统计信息
统计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