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农村金融改革的反思

2014-04-29 00:09纪艳香
中国市场 2014年24期
关键词:改革建议展望

纪艳香

[摘要]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农村金融体系不断完善和发展。然而,伴随着农村金融改革的进行,许多问题也不断涌现。本文阐述了农村金融的现状和问题,并提出了对于我国金融改革的建议和对未来的展望。

[关键词]农村金融现状;改革建议;展望

[中图分类号]F8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6432(2014)24-0156-02

1引言

作为现代农村经济的核心,农村金融在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农业发展和经济繁荣方面发挥着很大作用。自1994年以来我国农村金融的改革,虽然形成了金融体系,但是在这种体制下的金融格局并不完善。

2我国农村金融体系问题现状

农村金融体系的协调发展是农村金融改革发展成熟的一个主要标志,也是构建全面协调可持续社会的必然要求。但是,目前我国农村金融体系却存在着诸多问题。

21农村金融体系不健全

由于我国农村金融体系功能的缺失,不能适应农村信贷特点,农民信贷需求得不到满足,农村大量资金外流等问题不断出现,使得金融体系并不能适应现行农村经济发展。我国农村金融机构、金融基础设施建设和金融市场相对滞后,欠发达地区的情况更为严重。主要表现在国内四大银行在改制前后考虑到费用和成本,主要集中在城市,退出农村金融市场,农村金融日益萎缩。许多金融服务和金融产品主要面向城市居民。农信社和邮储银行从农村吸收的存款远远大于向农户发放的贷款数,这种不对称危及到农村金融发展和经济的稳定。

22农村金融基础设施落后、金融市场不发达

农村金融体系缺乏信用,信贷考核机制也不利于信用维护。竞争有序、合理分工的农村支付体系还没有形成,金融监管不到位等问题使金融生态环境不能够得到很好的改善。另外,农村的金融服务和金融产品相对比较单一,使农村金融市场不能够很好地分散风险。农村金融市场缺乏竞争机制和竞争主体,市场机制存在着金融压抑,机制不完善。

23农村金融市场创新比较滞后

现阶段,我国农村金融市场融资渠道和金融服务品种比较少。很多农村金融机构仍在使用传统的金融服务方式,以存、贷、汇业务为主,金融机构的性质多为银行信用,而保险、担保、投资证券、基金等机构在农村金融市场基本处于空白。另外,除了少量的小额存单质押款和联保贷款外,农户的小额信用贷款是农村金融机构的主要贷款业务。由于缺乏有效的抵押担保品和担保机构,农村抵押贷款业务发展缓慢,经济主体的资金需求不能得到满足。

24农村金融供给和需求失衡

由于我国长期实行的抑制性金融政策,使得农村正规金融市场垄断性强、比较单一。而非正规性的金融规模比较大、相对活跃,更多的农村金融需求转向非正规金融市场。

另外,随着农村产业化的推进和产业结构的调整,农村金融需求总量不断扩张,但是有效需求不足。虽然大量的农村中小型企业和农户金融需求很强烈,但是由于达不到正规金融机构的房贷标准,其金融需求是无效的。

3农村金融改革的建议

面对当前农民贷款需求得不到满足、农村资金大量流失和金融体系功能缺失等问题的不断出现,现行农村金融体系已经远不能够适应农村经济的发展。因此,对现行农村金融体系的重新定位就很有必要。在将来对农村金融改革的过程中,应该注意以下几方面。

31营造良好的制度环境和外部条件

良好的金融环境是农村金融健康持续发展的条件和基础。在深化农村金融机构改革的过程中,要大力培养和完善农村外部环境基础和农村金融的需求市场。我国农村金融市场交易风险高、成本高、预期收益差,其金融市场如果完全由市场支配会导致农村金融的空心化,因此,政府需对市场引导、支持。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政府完全控制农村金融市场,政府应该合理定位自己的角色。能够满足我国农村金融需求的主要渠道是民间借贷,但是长期以来,民间借贷受到压制,对此,国家应该放松管制,依法监管和指导民间金融行为,引导和规范民间金融。通过鼓励创建不同形式的民间金融载体吸纳民间资金,对扰乱正常秩序的高利贷和地下金融进行严厉打击。

此外,为了使金融资源在城乡的配置更加合理,政府应该改革县乡财政体制、对农村公共财政加大投资,建立政策性金融制度和公共财政的综合机制,并按照“城市支持农村,工业反哺农业”的要求,遵循“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加大投资农村公共财政。

32建立城乡统筹发展的农村金融体系

很长时间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形成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并且差距在不断扩大,“三农”问题越来越突出。相对于繁荣的城市,我国大部分农村地区生产力低下,经过几十年的建设发展仍然是小农经济,农业产业效益低。而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农村繁荣与农村金融改革发展之间是一种共生共荣的关系,二者有多种联系途径,而不是简单的支持和被支持的关系。“三农”问题的解决,需要通过实行城乡统筹发展来实现。具体就是让城市的技术、资金、人才进入农村,更多的农村剩余劳动力进入城镇。构建农村金融机构和制度的新体系,促进资金要素在城乡之间的自由流动、优势互补、相互协助,实现体系的可持续发展和“工业反哺农业”的战略要求。

33培育农村金融的有效需求

①建立竞争有序、全国城乡统一的劳动力市场,打破城乡二元结构,对劳动力就业管理制度进行改革,成功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增加农民收入,增加农户有效的金融需求。②对乡镇企业中的一些中小企业还贷能力差、债务融资信用不足等问题,政府要对其在投资决策、技术援助、人才培训、财税和管理咨询方面给予扶持和援助,构建各类的服务平台。同时,建立企业信用体系和信息披露机制,健全企业管理和财务规章制度,加强治理乡镇企业,扶持企业的发展,培育乡镇企业的有效需求。③提高农户的承贷能力,改革农地的流转机制。在稳定土地承包关系和明确土地承包经营权基础上,按照有偿、自愿的原则,通过对土地使用权的流转机制改革来实现土地规模化经营,使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提高,进而农地经营者的还贷能力也随之提高。④推进农业产业化提高农民进入市场的社会化、组织化成效,农业经营效益提高,吸引更多金融机构的信贷资金。

34创建农村金融良好的信用环境

通过构建和完善农村社保体系使农户信贷需求转向生产投资性借款,建立健全面向农户和中小企业的信用担保制度,实行动产抵押在内的多种担保方式,引导和鼓励民间资金和各类信用担保机构进入农村信用担保市场。政府可以通过自建和合建专业性的担保机制为农村金融提供担保,降低涉农银行贷款风险。

另外政府可以通过实施财政税收补贴、再保险制度立法建设,来发展农村政策性保险。提高农村的经济主体信用意识,建立农村金融的信用体系。甚至可以通过创建信用村和信用镇的方式推进农村信用担保体系的建立。

良好的金融生态环境为农业的发展提供综合性的配套支持,政府部门培育农村金融的有效需求、建立良好的金融体系和信用环境,为农业发展提供支持,保证农业的产业壮大,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

4对我国农村金融改革的展望

农村金融改革应注意培育农村金融的竞争机制,发展具有竞争性、多样性和高效率的农村金融体系,适当地放开农村金融市场,扶持多种农村金融组织的发展,放宽对农村金融市场的准入限制。构建以商业性金融、合作性金融和政策性金融为主,非正规性金融为补充的多元农村金融体系。承认和支持引导合法的农村非正规金融,使其成为农村金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加快推进农村金融产品和服务的创新,根绝农村金融市场实际情况和农业规模化、产业化的需求,重点开发一些适合农村经济发展和农业生产、农民需要的金融产品。建立多渠道、多层次支持、多主体经营的农业保险体系,增强农业抵抗市场波动和自然灾害的能力推动农村金融制度的建设。完善农村担保体系,探索有效的抵押担保的方式。发展民营商业性和互助性担保机构,扩大担保的覆盖层面,建立再担保机构,最终形成分散化解风险的能够有效控制的农村信用担保体系。

农村金融改革的核心是建立有效的农村金融体系,目前为解决我国农村金融存在的问题,必须从农村金融体系整体着眼,建立更加完善、更有效率的为“三农”服务的农村金融体系,整体推进农村金融体系的改革。

参考文献:

[1]田学思,高连水惫赜谖夜农村金融改革发展的思考[J].甘肃社会科学,2011(5):165-167

[2]姚敏蔽夜农村金融改革的反思与展望[J].三农问题,2011(2):83-85

[3]谢欣迸┐褰鹑谔逑档慕ㄉ栌胪晟疲跩].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2008(12):206-208

[4]尹晨,金川敝泄农村金融改革和金融深化再解析[J].思想战线,2012(3):79-81

猜你喜欢
改革建议展望
分析财政税收工作存在的问题及改革建议
西北少数民族地区中小学舞蹈普及教育之我见
我国环境会计研究回顾与展望
武陵山片区教授工科专业制图课程的思考及改革建议
专车行业改革必要性探究
国内外森林生物量碳储量估测现状存在问题及展望
园林绿化植物应用现状与展望
国内延续性护理现状及展望
“展望” ——阿伦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