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职教学业水平测试是标准参照考试,本质属性是“合格性”。测试数据一般用于教育行政部门的教育决策、不同地区教学质量的比较研究、学校教学存在的问题诊断。在职教数学学业水平测试的视角下,为了更好地达成教学目标,广大教师要处理好知识与体验的关系、预设与生成的关系、适时与适度的分寸。
关键词:职教;数学学业水平测试;教学目标达成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C-(2014)08-0045-03
?本文系第一期江苏省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研究课题“中职生数学学习目标研究”成果之一。
收稿日期:2014-06-23
作者简介:徐训锋,江苏省如东县教育局(江苏如东,226400)教研员,高级教师,主要研究方向为职业教育教学。
职业教育学业水平测试已经拉开帷幕。2012年,江苏省出台了《关于进一步提高职业教育教学质量意见的通知》,文件规定:“建立中等职业学校学业水平测试制度。到2015年,实现全省中等职业学校学业水平统一测试。”其中语文、数学、英语三门文化课的学业水平测试2013年已经在南京、常州、南通三个江苏省辖市同时进行试点。
一、职教学业水平测试的功能定位
因为“教育评价,特别是具有法定权威的国家评价,则对教育目的、教育过程起着指挥棒的作用”[1]。所以评价的功能定位至关重要。那么,职教学业水平测试的功能究竟如何定位呢?
要明确职教学业水平测试的性质,先要弄清“学业”一词的含义。《现代汉语词典》对“学业”的解释是“学习的功课和作业”。很明显,职教学业水平测试是指职教学生在学习规定课程和作业中的表现水平的测试,即对照学业标准,通过测试学生达到哪一级标准,就给予相应的水平认定。这很明确,职教学业水平测试的本质属性是“合格性”。教育测量学依据大规模教育考试的目的以及对所得测试数据的用途,将教育测试分为标准参照考试和常模参照考试。就测试性质而言,如果测试是以考生对课程内容掌握的熟练程度或以学习目标的达成度为标准对学生进行评价,而不是以学生的成绩在一定范围内的相对排名为标准进行的评价,就是标准参照考试。[2]显然,职教数学学业水平测试属于标准参照考试。不同地区、不同级别的学业水平测试,其目的及数据的使用都有所不同。职教数学学业水平测试的根本目的是为了监督并检查各地区教育质量的优劣,评价学生是否达到了课程标准所规定的教学要求,它不同于具有选拔性质的考试,也不同于为学分认定而设置的模块考试,既不具有选拔性,也没有过关性,它的本质属性是“合格性”。因此,职教数学学业水平测试的数据作用如下:一是为省级教育行政部门的教育决策提供基础数据,二是对不同地区的教学质量进行比较研究,以探寻产生差距的原因,三是对学校教学是否存在问题进行诊断,并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
二、职教数学学业水平测试的思考
众所周知,中职实行注册入学,中职学生的学习基础,尤其是他们的数学、英语基础较薄弱,可是江苏省职教数学学业水平测试要求合格率达到90%,这对数学教师来说压力相当大。笔者认为,要达到学业水平测试的目的,要实现课堂教学目标,广大数学教师应处理好以下关系。
(一)知识与体验的关系
职教学业水平测试,一方面是教学时间紧、内容多、任务重,另一方面是学生基础薄弱、态度不端正、方法欠缺,不少数学教师从“实用主义”出发,不再讲究课堂教学的环节设计,也不关心是否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把数学课“掐头去尾烧中间”,要学生记公式、记题型、套题型反复练习,还美其名曰“提高效率”。
我们知道,任何学科或是学习领域都存在两个要素——知识与体验。没有体验的知识是虚假的知识,同样,没有知识的体验也是没有价值的。我们要谨防走极端,尤其要防止片面的知识灌输。苏格拉底说过,教育不是灌溉,而是点燃火焰。我们要清醒地认识到,积极的情感体验是中职生数学学习的重要追求。
看中职数学课堂教学是否高效必须从学习目标的达成谈起。中职生数学学习追求的重要目标是什么?为此,笔者曾专门做过“愿意学习”与“学习什么”为题的相关访谈与问卷调查。得出的结论是,中职生“愿意学习”比“学习什么”更重要。
2013年9月,笔者又做过一次有关师生“追求的目标”调查,对调查结果分析可知:教师希望学生通过数学学习能养成严谨的思维习惯,学生的观点是与他人合作,体验、分享学习的过程。
我们由以上的访谈和问卷调查显然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中职生数学学习追求的重要目标是积极的情感体验。
是什么原因导致教师对中职生数学学习目标认识产生了偏差?第一,过去我国制订教学目标时比较注重的是学科本身的需要,相对忽视的是个体发展和社会的需要,[3]而这种习惯在教师头脑中根深蒂固。第二,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的“课程目标”部分,规定了学生通过学习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三方面应达到的总体目标,在中等职业学校数学教学大纲的“课程教学目标”部分,只提到了三条目标[4],没有涉及整体上的“三维目标”的内容。大家知道,从大纲的规定到教材的编写,再到课堂教学的具体实施,这样一个从上而下的过程,是教学理念不可避免地被逐步弱化的过程。作为国家职教数学教学的纲领性文件,作为教材、教学和评价的最高要求,大纲对“三维目标”没有提到,这不能不令人遗憾。
情感情绪能影响一个人的状态,一个人的状态直接决定了他的学习水平或者学习水平的发挥,因而情感情绪能决定一个人的学习水平。《学习的革命》一书将“一种情绪性的东西”称为“学习的门卫”,强调“学习之门必须打开,否则真正的学习无法发生”。鲍比·迪波特在《定量学习》一书中称,学习方面,你的最有价值的财富,是一种积极的态度。因此,学习并非纯智力活动,而是需要积极的情感去助推,真正意义上的学习一定是学习者在积极的情感体验下的主动学习。
(二)预设与生成的关系
教学是有目的、有计划的活动。一方面,教师教什么、怎样教和学生怎样学,都需要预先设计和安排,这说明教学目标的预设是必要的。另一方面,真实情境中的教学活动是一个动态的、变化的过程,充满着各种变数。由于学生之间的差异,常常生成一些超出教学预设的情况,从而引发教师对教学预案的调整或改变,其中最核心的变更就是对预设目标的变动,因而,教学目标又是生成的。学业水平测试背景下的课堂教学,是学生配合教师完成教学任务而“齐步走”,还是教师为了帮助学生学习而及时调整方案予以“个性化”,不同的做法体现的是两种截然不同的理念。
教学时间紧、内容多、任务重,教师可能更多地从教学内容的角度预设教学目标。但是,学生基础薄弱、态度不端正、方法欠缺是一种十分普遍的现象,这就不仅要求我们在教学目标的预设中研究学生,分析他们的已知与未知,而且更多地要在课堂教学中从大多数学生的实际出发,及时调整教学设计和教学目标,“个性化”的程度往往多于“齐步走”的情况。无论是预设还是生成, 都要服从于有效的教学和学生的发展。课堂教学的“动态生成”是新一轮课程改革倡导的理念之一,我们有理由期盼职教数学课堂上同样出现“无法预约的精彩”。
(三)适时与适度的分寸
职教数学学业水平测试是一种下限评价、合格率评价,而不是上限评价、升学率评价。面对学业水平测试,为了把握教学任务,达成教学目标, 教学活动的起点应当设定在绝大多数学生已有知识经验和认知发展水平与他们最近发展区的交界处。这就要求教师的课前教学设计与课堂教学辅导抓住“适时”与“适度”两个关键。
适时,《现代汉语词典》解释为“适合时宜”。孔子非常强调教育过程中启发时机的把握,要求做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所谓“愤”者,心求通而未达;“悱”者,口欲言而不能。只有当学生经历了自学探究、合作讨论的过程,对一个问题的思考进入了“愤悱”状态,才是教师辅导启发的最佳时机。我们知道,股票的买卖是否适时、过马路的时机是否恰当,绝对影响一个人的命运。教师在课堂上指导学生,对于时机把握的认识,上升到这个高度了吗?还会认为“我的课堂我作主”吗?
适度,《现代汉语词典》解释为“程度适当”。我们知道,收音机调台的时候,会碰到一个“临界点”,当你把频率调到某个固定值的时候,收听的音质是最清晰、最好的。如果你再调过一点点,可能就会陡然出现刺耳的尖叫声或者稀奇古怪的噪音,关键是适度。同样,课前教学目标的预设、课堂教学活动中的辅导,适度有着丰富的含义:(1)难度要适度。练习的难度,无论是小了还是大了,对学生来说不是失去兴趣就是失去信心。因此,教师一个无足轻重的不恰当的安排,对学生的伤害却是深层次的。(2)强度要适度。训练的强度,往往在不知不觉中被加大。为了应付考试,教师甚至要求学生“一看就会,一做就对”,恨不得每个学生都是“生产线上的熟练操作工”。(3)速度要适度。学业水平测试是讲究进度的,但是教学不应该单纯追求速度,要把足够的时间留给学生。教师要学习农民对待庄稼成长速度的胸襟,不能拔苗助长。(4)角度要适度。教师要站在学生的角度提问题,这不仅要考虑学生的知识经验、生活经历,更要考虑学生的特点和特长,哑巴卖刀靠的是比划,瞎子买刀只要说一声就行了。(5)思维的深度、广度要适度。抽象与概括,是一种思维活动,具有过程性与层次性。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经验的丰富,概括的范围逐渐扩大,概括的水平与能力会不断发展。思维的深度与广度要适合当下学生的思维水平。(6)尺度要适度。课堂评价是指向学习过程还是指向学习结果,是关注学生知识掌握还是素养提升,教师一堂课的评价尺度,影响着学生一生的发展。(7)教学目标预设与课堂辅导要适度。教学目标的预设与课堂教学活动中的辅导的适度,要求教师研究学生,研究他们是如何思考问题的。不能以教师的认识来代替学生的认识,对于同一个问题,教师与学生的认识规律是不一致的。郭思乐教授认为,学生的认识具有情感性、从具体到一般、以归纳思维为主;教师的认识具有理智性、从一般到抽象、以演绎思维为主。[5]
适时和适度在课前预设与课堂指导中同等重要。只有同时注意了适时与适度,时机介入恰当,分寸把握准确,教学目标的达成率才会高。
参考文献:
[1]王道俊.主体教育论的若干构想[J].教育学报,2005(5).
[2]雷新勇.大规模教育考试:命题与评价[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3]唐盛昌,翁泰吉,刘俊杰.中学数学教育的中西比较[J].上海教育科研,1999(5).
[4]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中等职业学校数学教学大纲[EB/OL].(2009-02-04)[2014-05-14].http://kjxx.hfcas.ac.cn/jxgl/ShowArticle.asp?ArticleID=1841.
[5]郭思乐.教育走向生本[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
(责任编辑:张志刚)
Achieving Teaching Objective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Jiangsu Provincial Vocational Mathematics Academic Proficiency Test
XU Xun-feng
(Jiangsu Rudong Education Bureau, Rudong 226400, Jiangsu Province)
Abstract: The academic proficiency test is a criterion referenced test in vocational education, whose nature is "conformity". The test data are generally used for decision-making in educational administrative departments, for comparative study of teaching quality in different regions and for problem diagnosis in school teaching.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vocational mathematics academic proficiency test, in order to better achieve the teaching objectives, the teachers should deal well with the relationships between knowledge and experience, presupposition and generation, timing and moderation.
Key words: vocational education; mathematics academic proficiency test; achieving the teaching objectiv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