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猛 宁晓婷
[摘 要] 秸秆还田技术的应用不但有利于提高秸秆的利用效率,对于保护环境,减缓全球气候变暖等方面也有着卓越的贡献,对于发挥土壤自身固碳能力也有着广泛的影响。此技术的应用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因此加强对此技术的研究是我国农业技术应用的主要任务之一。由于这项技术在我国仍处于研究阶段,因此应用还不是十分的广泛,笔者就影响农户采用秸秆还田技术的影响因素展开论述,希望我国能够加快秸秆还田技术的应用。
[关键词] 秸秆还田 经济制约 技术研究
[中图分类号] F06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 (2014)05-0041-01
秸秆还田技术在农业技术中的应用,是通过把不能够直接转化为肥料的秸秆通过堆积腐熟等方式转化为养料施入土壤当中。此方法不但能够改善土地的质量及其结构,并且对于提高其有机碳的含量、调动土壤本身对于固碳能力以及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甚至是缓解全球气候变暖等都有着积极的意义。现阶段,对于秸秆的处理方式仍然以焚烧为主,此方法不但无法改善土地的质量,还为耕地增加了负担,同时还造成了空气的污染以及资源的浪费。近年来,对于禁止焚烧秸秆、促进秸秆等可持续性综合利用的政策层出不穷,然而收效甚微。由传统的燃烧秸秆到加强其综合利用的转变,是社会可持续发展以及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必然要求。
一、秸秆还田的意义
所谓的秸秆还田技术是指通过将无法直接转化为肥料的秸秆通过堆积腐熟等方式转化为养料施入土壤当中的一种技术,它能够提高土壤中对于氮磷钾等有机物质的含量,同时有利于土壤本身蓄养能量的增强。通过秸秆还田技术的应用,亩产量能够增加6%-12%左右,其增产效果显著。世界范围内对于秸秆还田在土质改善以及对环境可持续发展方面的意义都给予了肯定,这项技术被认为是改善种植环境的重要举措。因此在世界进程的推动下,我国也越来越重视此技术的推广应用,一系列的政策相应的出台,鼓励人们放弃传统的焚烧,增强对秸秆的综合利用效率。化肥与秸秆还田有机的结合,能够有效地减少农作物吸收过程的损失,及时的补充土壤的养料,对于抑制土壤板结收效也甚好,同时还能够提高养料的持久性。另外对于农作物的增产还有着显著地效果。
二、研究的方法
1.基本假设
社会、文化、经济等因素对于农业生产管理的活动都有着一定的影响。产业结构以及地域差异等影响因素,使得秸秆还田在各地区中应用的差异明显。现对影响秸秆还田的因素进行分析,基本假设如下所示:
1.1农民是具有理性思维的“经济人”。同其他的“经济人”一样,农民追求在成本一定的前提下实现效用或收益的最大化。
1.2农民也是社会人,成本、收益等因素对其行为产生影响,同时社会政策、地域的环境、文化传统、人际的关系和其他人的行为也会对其产生影响。在进行分析的过程中,认为每一户农民的决策都是独立的,对于农民间的示范效应不进行考虑。
1.3影响农户对于秸秆还田意识的因素不尽相同,其产生影响的效果更是千差万别,有的因素能够带来正面影响,有的则只能带来负面影响,同时对于其影响的程度更是有主次之分。
2.构建模型
对于分析的理论模型进行构建,家庭效用的函数W是假设的对农民秸秆还田行为的决定性因素,解釋变量Xi决定了W的值(Xi指对于秸秆还田的影响因素)。
秸秆还田的行为=W(影响因素的变量)=W(农民的家庭特征,农户经营生产的特性,区域的经济特性以及其他的因素)+随机干扰项。y=0表示农民秸秆不还田,y=1农民秸秆还田,因此采用Logistic 模型来进行分析比较:
logit(P)=log(P/1-P )=β0+β1X1+β2X2+……βmXM,;βi是回归系数,β0是常数项,经过变换可知:
公式中i是农户的编号,Pi表示农民进行秸秆还田的概率,βi是因素回归的系数,m则是表示对这一因素影响的概率,XM是自变量,βj表示第 j种影响因素,β0表示回归截距。
三、影响农户秸秆还田行为的因素
1.施肥量和耕地面积的因素
农民的主要生产作物是油菜、小麦、水稻,首先需要将农民的秸秆还田进行模拟。其中,得出计算结果为对农民秸秆还田影响最大的是地区变量,同时对农民秸秆还田影响的最主要因素是化肥的使用量,如果农民施用的化肥较少则更倾向于实施秸秆还田。
2.生活水平的影响
由于农村的生活水平日益提升,收入不断的增加,天然气在农户家庭中使用已经越来越广泛,传统的畜牧养殖已经慢慢退出了家庭经营的范围。当然上述因素使得该地区用于饲养原料和家庭生活燃料秸秆基本上不再使用,同时在农业机械化的发展、机会成本、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等方面都对农业环境重视程度上不断加大。因此农户的耕地面积越大,产生的秸秆就会越多,一般就会通过秸秆还田来处理秸秆。因为随着秸秆数量的增多,处理秸秆的相应费用就会增加,所以更多的农户转而选择秸秆还田。
3.技术的因素
通过调查发现,水稻的秸秆还田比例明显要高于小麦。经过分析发现,主要有两方面原因:其一是因为没有很好的小麦灭茬的粉碎机器,残留的秸秆茬会影响到下一季的播种,尤其是影响到旋耕机器的工作效率,同时也会影响到下季的农作物的生长;另一个原因在于农村农业相应的生产设施的发展方面,农机人员为了抢收麦子,获得更多的经济收入,会将收割机镰刀处提升一部分距离,因此会留下较高的麦茬。因为麦茬很难再进行回收,同时也对下茬农作物的播种造成影响,农户一般会将小麦的秸秆进行焚烧,因此也影响到了秸秆还田。
结语
由于经济因素的制约,秸秆还田技术还不是很完善,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导致技术应用的水平也千差万别。想要增强秸秆技术在农业中的应用,国家必须加以重视,加强相关政策的制定,加大财政补贴,确保专项资金得到充分的应用。只有解决了农民的后顾之忧,降低秸秆还田的成本,才能使秸秆还田的技术真正的应用到生产当中。在应用过程中,应当注意区域的差异,不能盲目的借鉴其他地区经验,应当因地制宜,切实的将秸秆还田技术进行推广,让利于民。
参考文献
[1]徐静. 农户采用秸秆还田技术的影响因素分析[D].安徽农业大学,2012.
[2]宋燕平,徐静,李金才. 农户采用秸秆还田技术不同阶段的影响因素分析[J]. 生态经济(学术版),2012(02):267-2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