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晓燕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在“科学”领域倡导幼儿科学教育过程是教师引领、点拨、指导幼儿主动探索科学知识,体验科学精神,获取对物质世界的感性认识与经验,探究解决问题策略的过程。哪里有生活,哪里就有科学。那么,幼儿教育工作者如何引导幼儿挖掘生活中蕴藏着的无穷无尽的科学教育资源,为幼儿构建主动学习科学的广阔平台呢?
一、激发兴趣,增强主动学习科学的动力
俗话说得好:“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在幼儿科学教育活动中发挥着无法低估的动力作用。在科学教育活动中,教师应为幼儿营造丰富多样的学习氛围,努力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好奇心,引发对科学活动的探求欲,让幼儿主动亲近科学,主动探索科学问题,主动发现科学规律。例如,一位教师为了让幼儿探求“沉与浮”的科学秘密,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鼓励幼儿们自主或与同伴合作进行实验,让浮着的物体沉下去。幼儿们兴趣倍增,兴致勃勃地投入到“浮”与“沉”的实验活动中。幼儿们想出的办法让人惊叹不已,答案精彩纷呈。有的幼儿会向浮在水面上的小船里投放石子,随着投放石子数量的增加,便会有幼儿高呼:“小船快沉下去啦!”执教老师立即抓住这一契机,引导、启发幼儿思考,从而加深“沉与浮”概念的認识,探求“沉与浮”的科学奥秘。执教老师抛出让幼儿感兴趣的问题,为幼儿构建了主动探究科学的平台,因而让幼儿对科学学习产生了强烈的兴趣,幼儿们自然而然地便会以最佳的状态投入到探求科学的过程之中。
二、适时放手,搭建主动学习科学的舞台
现代幼儿教育研究认为幼儿学习科学的过程是幼儿以积极、饱满、热情的姿态调动幼儿自身原有的知识经验,调整原有认知结构,大胆探索,不断尝试,勇于创新,主动建构知识意义的过程。幼儿教育工作者应在幼儿的“最近发展区”为幼儿搭建主动研究、体验、创造学习科学的舞台。
(1)以幼儿主动参与学习为前提。皮亚杰的认知结构理论认为每个幼儿有能力自主建构自己的智力结构。幼儿教育工作者应坚持与时俱进、坚持科学发展观,尽一切可能为幼儿提供丰富的可供幼儿探索的科学学习对象。如科学教育活动的工具、设备及其动植物标本等。让幼儿有充足的科学活动材料:放大镜、磁铁、量杯、量筒、塑料盒、塑料绳、各种各样的树叶以及小蚯蚓等小动物,为幼儿开展科学探究活动提供物质保障,以促使幼儿主动参与学习科学。
(2)以幼儿思维力的提升为“着力点”。现代幼儿教育研究认为幼儿主体的发展离不开幼儿主体思维的参与。在科学教育活动中,幼儿教育工作者要重视幼儿对科学学习的感受与体验,让幼儿的思维能力得到有效的提升。应鼓励幼儿对科学活动进行自主独立的思考,鼓励幼儿迸发智慧的火花,对幼儿在科学活动中的独特思维表现,教师应大加赞赏、大加鼓励,及时肯定、表扬。
(3)以幼儿科学应用能力为“立足点”。学以致用是科学教育的最终目的。幼儿教育工作者应采取有效策略,探求最佳途径,引导幼儿将学习的科学知识迁移运用到日常生活之中,以科学的眼光解释日常生活中的现象,能创造性、有独特性地解决一些生活中的问题。幼儿教育工作者应更新教育理念,努力探求幼儿科学教育的最佳路径,以《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与《幼儿园教育指南》为准绳,运用现代幼儿教育心理学的最新研究理论指导幼儿的科学教育活动,努力培养幼儿运用科学的能力,以提升幼儿的科学素养。
三、鼓励交流,体验主动学习科学的情怀
幼儿教育工作者应为幼儿构建科学教育活动的有效情境,努力激发幼儿的问题意识,鼓励幼儿敢于提问,善于提问,鼓励师幼间进行交流互动,鼓励幼儿质疑问难。鼓励幼儿走进大自然,努力探索大自然中植物的花开花落,草木的萌发、生长,努力探索并积极交流动物的形态、习性、生存条件,感受、体验季节的变换及天体运动的规律等等。鼓励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内容、结构等进行交流、争论,以增强幼儿参与科学学习的信心,体验主动学习科学的情怀。
总之,教师应为幼儿主动学习科学构建广阔的平台,多为幼儿提供科学探究的学习材料,增强幼儿学科学的兴趣,提升幼儿的科学素养。
(江苏省如皋市经济开发区实验幼儿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