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伟强
由于种种因素的限制,当今许多农村初中数学教师依然使用传统的教学方法,以教师的传授为基本模式,学生大多是被动地听和记,影响了学生数學综合能力的全面提升。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我们应该更新教育理念,重视学法研究,加强学法指导,使教学由教为主逐步转变为以学为主,使学生主动地参与数学的认识过程,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最大限度地提高教学效率。
1. 精读课本。读课本是一种最基本的学法,但是却常常被我们忽视了。有的老师在学生没有认真读课本之前,就大讲特讲,学生听起来难免障碍重重。因此,必须重视指导学生在听讲之前读懂课本。这种指导包括预习导读、分析助读和理解复读三个环节:首先,强调学生在学习新课前必须进行预习阅读,即使来不及预习,课内也要拿出一定时间让学生将学习内容通读一遍。在预习阅读之前,教师一般应当设计导学案。导学案不必很细,以让学生在预习中基本掌握教材内容、把握教材重点为目的。学生根据导学案进行阅读,要比随意阅读有兴趣,收获大,久而久之,就会养成一定的阅读能力。在预习的基础上,课堂教学中,教师抓住课本中基本概念和基础知识的表述,从不同方面和角度着重剖析表述中的要点和关键部分,以培养学生阅读中紧扣关键字眼进行深入思考的习惯。其次,指导学生进行分析助读,就是对用数学语言进行表述的概念或定义、定理等,教师要教会并强调学生进行解析的读法,使学生通过阅读不仅知其然,也知其所以然。第三,指导学生进行理解复读,就是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的消化性阅读,当一堂课所学内容授完后,要求学生按照要求重新阅读教材。这样,学生对教材内容往往都有新的领悟,进而得到新的提高。
2. 讨论探究。农村初中生的探究意识相对弱些,需逐步加强培养。新课改特别强调学生的探究性学习法,因为这是培养学生开拓思路、深入观察比较、总结掌握规律的巩面提高措施,特别是指导学生对一些重要的基础知识展开讨论,深入探究,有助于学生明确知识范围,发现和总结特点,在以后的学习中能运用自如。这就好比游泳,若对水下情况不明,游泳时往往只能浮在水面上,不敢深入水下活动;而若知晓水情,就会放心大胆地地深入到水下,甚至可以对环境进行创造性的利用。因此,引导学生使用讨论探究学习法极为重要。如,在学生学习了数轴、相反数、绝对值、倒数、平方数、立方数等一系列知识后,教师组织学生利用数轴对0、-1、1以及数轴上由此三点所分的四区间所表示的有理数,进行一次关于其性质规律的讨论,学生经过积极参与分组讨论探究以后,利用数轴解决有理数有关问题的能力明显提高。需要指出的是,在讨论探究的过程中,教师不要包办代替,而要当好导演,加强引导和协调,同时在探究结束后,教师要指导学生进行全面细致的总结,以帮助学生逐步学会探究问题的方法。
3. 比较辨析。数学学科的内容比较抽象,学生理解起来存在一定难度,但许多内容之间有着密切联系,如能够学会比较法加以辨析,有助于突破学习重点和难点,防止知识的混淆,提高辨别能力,从而更加扎实地掌握数学知识,发展逻辑思维能力。同时,在练习中也应逐步培养学生对基本题型变化应用的辨析能力。在课堂教学中,通过精心设计的题组练习,一般可使学生对基本题型的解法和规律达到熟练掌握的程度。在此基础上再深入学习,学生必然要接触到变型和拔高的习题。对此,可以根据“万变不离其宗”的事物规律,引导学生扣住基本题型,着重抓好变化辨析,让学生明确了变化所在,题目便可迎刃而解。另外,学生掌握了题型辨析的学习方法,练习中就能抓住关键,解决难点,可以避免题海战术之苦,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这种方法,对解决大多数学生感到困难较大的方程应用题,效果尤为明显。
4. 梳理总结。有的老师认为,农村初中生听老师讲解很认真,但是缺乏自己总结的能力,于是常常替代学生进行知识的梳理总结,使学生失去了锻炼的机会。其实,在学生掌握了一定的知识以后,为了进一步熟练和巩固,自我进行梳理总结法就显得特别重要。因此,在复习过程中,要注意指导学生将所学知识按体系梳理,编绘成知识树,从而达到脉络清楚、知识点明确、成树在胸的目的。知识树要随着学生的知识积累而逐渐长大,不可只在最后总复习中一次编绘,然后一劳永逸。因为如果平日胸中没有树的影像,一次植入一棵大树,学生难以接受,同时总复习时需要总结的知识繁多,编绘起来困难较大,另外梳理总结得太晚,难以达到熟练应用的程度。比较有效的办法是,每当学生知识积累到一定程度时,就进行一次梳理和总结。
总之,农村初中完全可以根据实际,采用适当的方法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努力把教学的重心放在学生的动脑、动手上,使学生的自学能力逐渐得到增强,学习兴趣和学习成绩得到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