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歌剧《野火春风斗古城》是总政歌剧团献给人民军队诞辰80周年的一份厚礼,是当代中国民族歌剧的最新之作,是“八一”期间北京舞台上唯一一部纪念人民军队历史方面的优秀歌剧作品。文章通过创作背景和创作意义,再现斗争的残酷、惊险,战友、亲人、朋友们的浓厚深情以及部分演奏特点和艺术特点,并从中得到民族歌剧带来的一些启示。
[关键词]《野火春风斗古城》;《永远的花样年华》;民族歌剧;艺术特点
歌剧是把音乐、文学、戏剧、舞蹈、美术、表演等结合在一起的综合性艺术,歌剧主要由声乐、乐器、美术、表演等元素组成,但最重要的是声乐演唱。当我看完歌剧《野火春风斗古城》的时候,我又一次被我们的民族歌剧所震撼,同时那股激进、责任、豪迈之情一直萦绕在我心中。在当下,弘扬民族精神,歌颂党和军队的“红色经典”作品中,《野火春风斗古城》的创作非常值得我们肯定。该作品作者是李英儒,1958年出版。1963年改编为电影,1995年又改编成电视剧。建党80周年以及抗战胜利60周年,又将其改编为现代民族歌剧。该歌剧的导演、编剧、曲作者、指挥,依次是总政的胡宗琪、孟冰、王祖皆和夫人张卓娅、李玉宁。剧中的人物也都是由总政的歌唱家们所担任。
一、此歌剧中丰富的人物感情和创作意义
我们知道剧中的人物有杨晓东、杨母、金环和银环、关敬陶、高自萍、多田、陈瑶等。抗日战争时期,日军对冀中古城的共产党员进行屠杀清除。上级领导派来了杨晓东组织领导这里的工作。为了增强我党力量,杨晓东只身一人去说服国民党团长关敬陶起义,并与其他成员组成了坚强的抗日堡垒。杨母家是城外的联络站,她承担起了交通员的工作,后为保全儿子,牺牲了自己。此歌剧突出了中国共产党坚持走群众路线,地下党人为了党的前途和党员的信仰,无私奉献、悲烈战斗,歌颂了中国人民的团结和伟大,最后战胜了敌人,完成了抗战任务的伟大胜利。
二、此歌剧中的人物演唱特点
杨母这个角色是由黄华丽扮演的,她塑造了一位伟大的母亲。这个角色需要演员具备深厚的音乐功底,通过杨母给儿子杨晓东做鞋来寄托自己对儿子的思念,不禁让我们想起《游子吟》中那些感人的诗句。开始的节奏比较平稳,情感自然。歌词“明月光……”演唱时每个字都要控制好气息,采用高位置演唱的方法,把声音集中于眉心一点。提起笑肌,气沉丹田,才能把银色宁静的月光洒下来表现好。唱到“借着月光细端详”这句时,“细”字要强调,“端”字要保持喉头立起。在“啊,啊,啊”连续重复出现的地方,需保持口腔的充分打开和喉头的立起,让音集中于头腔。
三、《永远的花样年华》音乐分析
《永远的花样年华》由四段构成,作品是一首抒情咏叹调。它吸收了中国民歌和戏曲元素,音域跨度大,是一部非常优秀的民族歌剧。本曲中抒情咏叹调的歌唱性格,使得歌剧担负起了强烈的戏剧使命。比如剧中的金环,在前奏部分以弦乐器和金环的念白开始,极具特色。本曲运用了戏曲音乐的板式变化使得这首咏叹调的情感张力非常大。全曲由三个部分构成,B部分旋律的开始部分采用了连续上行音阶。相比较A段来看,其情绪更为激昂,从而可以产生出坚定革命信念的情感体会。在《永远的花样年华》整曲中,咏叹调的特征体现出女革命者自豪、光荣及坚定不移的信念。情感的高潮往往是通过声乐的有机发展和综合演唱表现手段来营造和完成的。这首咏叹调把女共产党员的感情升华到了极致,音乐当中传精神。
四、用情感来处理音乐
例如金环这个角色的演唱,在作品中把焦急、愤怒、仓惶、慷慨等激昂的情绪用戏曲中的“流水板”进行了演绎。“流水板”是河北梆子中的唱法,俗称“有板无眼”,这样的处理恰到好处。“让远山描我的黛眉,让流水梳我的秀发”、“没有抹过那胭脂红,也没有披过那银婚纱”。处理这些乐句时,幻想和回忆的感情浓厚,故而在演唱时需注意“弱”和“渐弱”的处理。剧中金环处于危机重重之中,咏叹调也刚好契合金环在面对死亡时候的从容、愤怒和复杂的心理情感,具有强烈的戏剧冲突性。本身声乐作品的背后就会隐藏着时代气息、文化内涵、民族特点等等,那么这些需要演唱者演唱的艺术风格也是不同的。而音乐作品旋律、节奏、调式、力度、调性、速度、节拍等谱面标记也不容忽视,只有这样才能使音乐作品的情感更丰富、更具生命力和欣赏价值,演唱者才能更好地诠释作品。
五、《野火春风斗古城》中《永远的花样年华》的艺术价值
这部民族歌剧自上映以来,给我们带来了太多的震撼和感触,这是一种大无畏的民族精神,同时也是伟大的中华民族内在的精神。该剧中的音乐使人振奋、让人深思,特别是《永远的花样年华》。此时,通过我对这部民族歌剧的艺术分析,让我更加了解了那段光辉历史,了解了中国共产党的艰辛发展历程,了解了革命战士的英勇无畏和崇高理想。对“红色作品”的观看不但能丰富我们的知识,更重要的是让我们感受到当时革命的艰辛,人民的不屈不挠精神和人生观、价值观的正确定位以及个人信仰的不断坚持。
歌剧《野火春风斗古城》是新世纪最成功的一部“红色”民族歌剧,是一部采用现代表现手法和意识来呈现的“红色经典”,其中《永远的花样年华》更是这部“红色经典”之作中最出彩的华美乐章。要完美展现歌剧的片段并不简单,我们甚至需要了解歌剧历史背景、创作背景、人物关系、地域特点等多个方面,还要清晰地掌握住它的故事情节和人物的个性,然后运用合适的表演和演唱技巧,加入真实的情感、情绪,才能赋予作品真正的生命力。一百个人唱同样的一首歌或许会有一百种感情和一百种处理方法,但真正运用到上述方法去演唱和表演的歌曲,才会被大家所认同。希望我对这部作品的这一次浅谈分析,可以起到抛砖引玉的效果,促进更多的学者、同学加入到民族特色的歌剧研究中来,去创作、去传承我们的民族经典。
作者简介:张赵蒙,四川音乐学院绵阳艺术学院音乐舞蹈系教师,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声乐表演艺术、古筝演奏与音乐教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