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专业化发展研究

2014-04-29 15:38张磊
教育与职业·理论版 2014年10期
关键词:专业化专业发展

[摘要]教师教育的追求就是通过各种不同的教育形式实现教师个体在知识和能力等方面的成长,进一步趋向专业化,最终指向所谓的专家型教师。文章在分析教师的专业定位及专业化问题的基础上,探讨了教师专业化的内涵及特征,进而阐述了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的策略。

[关键词]教师专业化教师教育追求

[作者简介]张磊(1979- ),男,河南郑州人,中原工学院体育部,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为体育教育。(河南郑州450007)

[中图分类号]G64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985(2014)15-0069-02

21世纪综合国力的竞争最终是人才的竞争、教育的竞争。教育事业对国家发展的作用重大,教师教育也进入发展的关键期。我们要不断总结学习发达国家教师教育的有益经验,逐步完善系统化的教师教育体制,主动探索促进教师发展的创新,力求提升教师的数量和质量。教师教育的目标就是通过各种不同的教育形式来实现教师的不断成长,使教师的知识和能力趋于专业化,培养大量的专家型教师,从而促进社会的进步。

一、教师的专业定位及专业化问题

关于教师专业化,世界各国的专家学者已争论了半个世纪,多数研究都聚焦在“教师职业能否成为一门专业”这一问题上。有学者主张“教育人(即教师)是一种专业”。教师的教育教學活动同医生所做的工作基本一样,都能总结为不同的问题解决和决策方式。教师的教育教学工作是铸就当今教育和未来世界的专业,是促使其他专业的发展成为可能的核心专业,具有极强的专业性,因此,对进行这项工作的主体即教师的专业化程度也提出更高的要求。为了实现提高教育教学的效果,实现专业化教学,首先要实现教师的专业化。也有一些专家学者持相反的观点,他们认为,由于教育学科的科学性至今受到质疑,而这又是教育教学工作的学科基础,所以尽管教学工作作为人类社会的一种实践活动被肯定,但还达不到专业程度。另外,教学活动的直接效果不明显,不好测量和把握。因此,与律师、医生、工程师等专业相比,教师职业只能说是一种亚专业或者半专业,它具有一定的替代性,不能称为完全意义上的专业。

20世纪末以来,教师专业化再次成为教育界关注的核心问题之一。自从《关于教师地位的建议》(1966年)问世以来,世界各地都在进行不同程度的教师教育改革,并把教师专业化作为追求目标。各国专家都清楚地认识到,作为教学活动主体的教师对教育改革的成败起着关键作用,要想得到高质量的教育,必须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各个国家的前途命运与其教育改革的成功关系密切,因此,各国都强烈关注自己及其他国家的教师专业化发展。20世纪70年代中期,美国较早提出教师专业化口号。早在1986年,美国出台了《明天的教师》和《国家为21世纪准备教师》两个极为重要的报告,推动教师的专业地位及判断教师实现专业化的标准得以确定。

从众多发达国家的实践经验我们可知,在当今教育教学发展的实践过程当中,教师的主体地位、主体精神及其意识早已得到时代的认可及推崇。当代教师已不是单纯的教学机器,不仅是教学活动的设计者、操作者,更是教育活动的思考者、实践者。另外,《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1993年)也明确规定,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工作的专业人员。由此可见,虽然国内对教师专业化的研究和实践仍处于初级摸索阶段,但这种探索已不能仅仅停留在“教师职业到底能否成为一门专业”这一问题上。事实上,重新审视教师工作,努力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和业务水平,逐步促进教师趋于专业化,不但成为提高教育质量的有效方法,更是现代教育发展的必然。

二、教师专业化的内涵及特征

1.教师专业化的内涵。关于教师专业化的界定,不同研究者有不同的认识,我们认为,教师专业化是指教师这一职业具有个体的职业特点和相应的要求,有专门的培养和管理规定。第一,教师专业不仅需要包括学科和教育教学理论等的专业性,还需具备国家规定的学历要求和知识储备;第二,关于教师教育,国家有专门的教育机构、教育内容和途径;第三,关于教师教育的组织单位和教师资格的认证,国家有相关的制度规定;第四,教师专业发展是一个积极向上、持续、发展的动态过程。

2.教师专业化的特征。从宏观角度也就是教师群体和制度层面来说,教师专业化应该具备的特征有:首先,更新教育理念。教师的观念应该与时俱进,跟随时代步伐,秉承终身教育思想。教师通过积极主动的终身学习和不断研究,从而改变个体的教育态度并逐步增强终身教育理念,不断弘扬个体的创造性,并充分发展其个性。其次,知识的更新和提高。采用在职培训和竞赛等方法,促使教师的理论知识、教育教学实践技能不断得到提高和更新。再次,通过有效途径提高教师的精神和生活质量,使其进一步加深对人类生活和发展的认识和理解。在学习、工作和生活中,能恰当处理与周边各类人群的人际关系,有利于提高教师的生活质量,保证其愉快生活。最后,教师通过自己的劳动,对促进社会的发展,推动人类文明的进程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另外,在学习化社会的建构过程中,努力让教师成为进行教育教学活动的专业人员,让教师这一职业真正意义上成为对社会发展贡献巨大、不可替代的专门职业。从微观角度来说,教师专业化指的是教师个体的专业发展,最终指向专家型教师。专家型教师之所以被称为专家型教师,是因为他们善于利用认知资源,善于监控自己的认知执行过程,善于将节约的认知资源投入到超出非专家能力水平的范围。专家型教师的特征有:有丰富的、组织化的专门知识并能有效利用;解决教育领域问题的效率较高;洞察力较为敏锐,善于创造性地解决各种疑难问题。

三、教师专业化的策略

教师专业化的实现及其水平的不断提高,是一个连续不断的发展过程。我们必须在终身教育的大环境中,结合实际并系统地研究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有效策略。

1.培养和提高更新知识的能力。教师专业化的前提和基础是教师具有所教学科的丰富理论知识。在当今的知识化、信息化社会,知识和技术的更新迅速,这就对教师更新知识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学校和相关部门应采取在岗培训、脱产进修、学历教育和非学历教育及进企业挂职锻炼相结合等多种形式,使教师能够进行继续教育,不断更新知识结构。

2.提高科研能力。当今社会,教师是否具有一定的科研能力、学术水平,是衡量教师专业化水平的重要指标。应从学科建设、开展高级课题、进行产学研一体化、培养与凝聚团队精神等方向着手,为教师提供条件,促使其不断提高科学研究能力和学术研究水平,加强教师科学研究能力和学术研究水平的培养,使其努力站在学科的理论前沿,为促进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而努力奋斗。

3.提高教育教学组织能力。教育教学组织能力是教师的一项重要基本功。教师要达成预期的教学目标,保质保量完成任务,就应对教学的整个过程进行一套系统的严格规划和组织管理。教学过程的每个环节都需要教师具备较强的组织能力,比如备课、上课、课后辅导及考试考核等,所有这些都与教育教学质量密切相关。另外,在组织每个环节时,还需要全方位地深度研究学生的背景和心理状况,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多方激发学生的积极性,真正体现出教学相长,从而提高教学实效。

4.新教师的培养与提高。刚步入工作岗位的新教师面临许多新情况和新问题,学校及相关部门应做好对新进教师的岗前培训和在职锻炼等工作。对新教师进行岗前培训,一定要严格按照教育部关于对新教师进行培训的有关规定,加强对教育教学理论的学习,构建合理的知识网络结构。在职锻炼需要让新教师完成学校规定的全部教学环节。使用导师制,为新教师联系本专业的指引教师,让新教师听完本门课的所有课程,包括备课、上课、课后辅导、改作业、实训及毕业设计等各个环节,然后指导新教师制作教案,并进行试讲,为新教师提供全方位的培训和锻炼机会,从而保证新教师的质量。

[参考文献]

[1]彭茜.三十年来教师专业化的国际回顾与展望[J].外国教育研究,2002(2).

[2]吴宝贵.普通高校促进教师专业化的途径与措施[J].天津商学院学报,2006(3).

[3]王长纯.教师专业化发展:对教师的重新发现[J].教育研究,2001(11).

[4]王俊生.教师终身教育的目标构建[J].沈阳教育学院学报,2004(9).

[5]谢安邦.中国师范教育改革发展的理论问题研究[J].高等教育研究,2001(4).

[6]张秀阁,吴江.中国教师教育:理念、模式、目标、结构[J].现代教育科学,2002(11).

猜你喜欢
专业化专业发展
一句话惹毛一个专业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对幼儿园听评课专业化的思考
建设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
专业降噪很简单!
专业化解医疗纠纷
更聚焦、更深入、更专业的数据分析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改性沥青的应用与发展
引导青年教师走专业化成长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