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宝庆
谈起珍珠,许多人都会想起“珍珠索得龙宫贫”这句出自唐代诗人李咸用《富贵曲》诗中的佳句。自古以来,人们都把珍珠视为天下奇珍,看得十分贵重,尤其是帝王将相更视珍珠为无价之宝。《战国策·秦策五》中有“君之府藏珍珠宝石”的记载,足以说明这点。在西方,人们又把珍珠誉为“海之娇子”“宝石皇后”,并作为六月份的生辰幸运石和结婚三十周年的纪念石。珍珠以其色彩柔和、含蓄高雅、圆满丰润、珠光照人、洁白清丽的气质,成为宝石中一颗永不落伍、永随时尚、永久流传,并始终闪耀绚丽光彩的明珠。
珍珠来自肉体,是唯一与生命相连的珠宝。它的成因是贝类保护自身,分泌出以碳酸钙为主的物质,包围外侵异物或病灶而形成的,外层包以光滑珍珠层的硬性物质。其组成主要由无机成分和一定量的有机成分。无机成分主体是碳酸钙(文石和方解石),另有少量的碳酸镁(菱镁矿),有机成分的主体是壳角蛋白(也称角质蛋白或固蛋白)。此外,还有铜、铁、锌、锰、镁等十多种微量元素。这些微量元素对珍珠的品质及颜色都有一定的影响。如金色、黄色以及奶油色珍珠中含铜和银很多,肉色和粉红色珍珠中则含钠、锌较多。
珍珠按其成分和水域可分为:天然珍珠、养殖珍珠。天然珍珠由天然贝、蚌类体内形成的珍珠(不经人为因素自然的分泌物),包括天然海水珠、天然淡水珠。如今天然珍珠已经极其稀少,市场上交易的珍珠几乎完全是养殖珍珠。养殖珍珠是用人工培育的方法,在贝、蚌类体内形成的珍珠。按产出的水域特点分为:海水养殖珍珠和淡水养殖珍珠。根据有无珠核可分为:有核珍珠和无核珍珠。根据是否附壳可分为:游离珠、附壳珠。按颜色分为五个系列:即白色系列、红色系列、黑色系列、黄色系列及其他颜色,每个系列又包含多种颜色。珍珠的颜色是其体色、伴色和晕彩综合的颜色。体色又称本体颜色,也称背景色,是珍珠对白光的选择性吸收产生的颜色。它取决珍珠本身所含的各种色素和微量金属元素,即蛋白色素卟啉和其共同诱发荧光色的金属元素所致。卟啉和金属结合体称卟啉体。卟啉体所结合的金属种类不同,色彩亦不同,卟啉体含量不同,色彩也就深浅不同。伴色是在珍珠表面的一种或几种颜色。晕彩是在珍珠表面或表面下层形成的可漂移的彩虹色,是加在其体色之上的,是从珍珠表面反射的光中观察到的,由珍珠次表面的内部珠层对光的反射干涉等综合作用形成的特有色彩。颜色的描述以体色描述为主,伴色和晕彩描述为辅。
珍珠具同心放射层状结构。天然及无核珠珍珠层厚,有核者较薄。折射率为1.53-1.680,多为1.53-1.56。摩氏硬度为2.5-4.5,密度一般在2.60-2.85。不同种类、不同产地的珍珠密度会略有差异。天然海水珍珠的密度为2.61-2.85,接近2.85。天然淡水珍珠的密度为2.66-2.78,很少超过2.74。海水养殖珠和淡水养殖珠的密度通常低于天然珠。质量差的珍珠密度小。珍珠遇酸起泡,加热燃烧变褐色,表面触摸有沙感。
珍珠的文化采撷
据地质学家考证,远在距今两亿年前的三叠纪时代,贝类开始繁衍后就有珍珠生成了。珍珠是人类祖先最先认识并使用的珠宝之一,也是融入人类社会最深、人文内涵最丰富的珠宝。可以说,珍珠与人类社会的发展和进步紧紧相连。据说,中华民族是世界上最早发现和使用珍珠的民族,也是最早开始养殖珍珠的民族。先秦古籍儒家经典《尔雅》中就有珍珠的记载。春秋战国史料《禹贡》中,记载了大约在公元前2200年的禹王时代,就称淮河所产的珍珠为“淮夷珠”,并且被列为必须交纳的“贡品”。在《韩非子·解老》篇中,记载有“和氏璧”和“隋侯之珠”。由此,“和璧隋珠”就成了贵重珠宝的代名词。道教信徒认为,养殖珍珠的发明权应属于他们的鼻祖——道教创始人老子李聃。传说,李聃雕刻了自己的一幅头像,并让其信徒将头像植入一颗巨蚌之中,然后留下了五千言的道德真经,骑上他那肥壮青牛飘然西去而不知所踪。数年之后,人们从巨蚌中收获了一粒酷似老子头像的珍珠。这一培植到收获的过程恰好寓意着“以德报怨”的道德理论,人们残酷地对待蚌贝,而蚌贝却无怨无悔地贡献出了美丽的珍珠。又据资料记载,1939年7月,纽约百老汇举办了“信不信由你”的展览,有人展出了世界上最大的海水珍珠,重8.266千克,高24.13厘米。有一位李姓华人愿出350万美元购买此珠。因为李先生相信,这就是他的祖先老子李聃所留下的头像珠。据说,基督教、伊斯兰教、佛教以及儒教的信徒们也从不同侧面发现,这颗珍珠分别酷似他们的鼻祖——基督、阿拉、释迦牟尼以及孔子,因此人们将该珠视为“圣珠”。
珍珠历来是统治阶级的专用品。唐代就设立了专门“亲监珠户”的官员,宋代更在广西合浦设立了“珠场司”专门的官员。到了明代,皇帝干脆派了太监常驻合浦,并随时派御史前往督办采珠。古代采珠十分艰险,明代诗人赵瑶诗曰:“曾驱万命沉渊底,争似当年去不还”。有人形容为“以人易珠”。明代宋应星在《天工开物》中描绘了采珠人情景。清代,朝廷不仅专门设立了采珠的官员,还明确规定了使用珍珠的等级:“皇上朝冠金顶用头等东珠十二颗”(产自黑龙江、辽宁等地的淡水珍珠),“贝子朝帽金顶用三等东珠六颗”。乾隆皇帝是中国历史上最钟情珍珠的一位君主。他曾享用过用数万粒珍珠编织的凉席。然而,当西藏班禅额尔德尼活佛于乾隆四十四年进京朝拜时,乾隆皇帝仅赏赐其一粒五等珍珠,可见珍珠的稀有和珍贵。西方人对珍珠的认识和使用远远晚于东方人。公元前三世纪,马其顿帝国亚历山大的铁蹄踏至印度次大陆,掠夺了无数珠宝。美丽圣洁的珍珠令希腊人、罗马人惊喜不已。1096-1291年,罗马天主教会发起了所谓“十字军”东征,八次大规模军事行动,历时200年,目的主要是掠夺东方人的财富。珍珠被大量带入欧洲,以至于15、16世纪在西方出现了所谓“珍珠时代”。人们将珍珠奉为“珠宝皇后”,只有王公贵戚才有权享用。当时珍珠的价值远远超过钻石,在珠宝世界中受到无上的尊宠。现代社会中,凡重大场合,女性政府要员、社会名流、时尚贵妇,仍然把珍珠作为最能体现时尚、高贵、典雅气质的珠宝佩戴。
珍珠的生产发展和市场行情
在珍珠的发展史上,据史料记载,早在宋代我国已经养殖出了附壳佛像珠。又据宋代庞元英著的《文昌杂录》记载,“礼部侍郎谢公言,有一养珠法:以今所做假核,择光莹圆满者,取稍大蚌哈,以清水浸之饲其口开,急以珠投之频换清水,经两秋即成珠矣”,这些史料充分说明了中国是世界上名副其实的最早开始养殖珍珠的国家。然而,真正大规模商业养殖珍珠是日本人御木本幸吉。经过数十年的试验,他在1893年成功地养殖出了附壳珠,以后又相继培育出了圆形的有核游离珠,又以贝壳制作圆核,利用马氏贝养殖出了海水珍珠,从而开辟了珍珠业的新时代,并被尊称为“珍珠之父”。到了1940年日本人又发明并成熟了外套膜插片技术,使得淡水养殖珍珠的人工养殖技术获得长足发展。客观地讲,日本人为世界现代珍珠业的发展做出了贡献。在我国,从上世纪50年代末,熊大仁、张玺、谢绍河等一批专家教授和研究人员就开始了规模化养殖珍珠技术的探索和研究。在经过多年的反复试验后,成功地培育出了马氏贝有核珍珠、淡水无核珍珠。又随着马氏贝人工育苗成功、人工繁蚌技术的突破,结束了国外长期对此技术的垄断,为我国大力发展养殖珍珠生产打下了良好的基础。进入20世纪80年代,中国淡水养殖珍珠,进入膨胀性发展时期,以年产千吨之势(高峰时,年产量接近两千吨),远超日本淡水珍珠养殖业。到了20世纪末,中国海水养殖珍珠产量已突破20吨,也首次超过日本,从而结束了日本人垄断世界珍珠产业长达半个世纪的局面,中国成为了珍珠生产大国。近年来,谢绍河在利用皱纹冠蚌养殖高品质附壳珠,以及养殖形象生动逼真的头像珠研究方面又获得了明显的成效。这些成果,必将对我国珍珠业生产的格局、拓宽我国珍珠业在国际市场上的发展、提高国际竞争力产生深远影响。据资料显示,当今世界珍珠生产的格局大致为:淡水珍珠年产量千吨左右,中国约占90%左右,美国、西欧、日本约占10%左右;海水珍珠年产量40吨左右,中国、日本各占约45%左右,越南、缅甸等约占10%左右。南洋珠年产量10吨左右,主要产自澳大利亚、印度尼西亚、菲律宾。黑珍珠年产量20吨左右,主要产自波利尼西亚。目前,我国珠宝市场上,珍珠的价格是稳步上升的。特别是2013年,珍珠价格的攀升幅度最大,尤其是高端珍珠,究其原因主要有:一是周期性减产。2008年以前,我国珍珠销量主要依赖出口,2008年金融危机后,随着对外出口量大幅下降,珍珠价格一落千丈(达到珠宝级10毫米珍珠只卖数百元),国内珍珠的养殖产量也大幅减产,约减产一半左右。据资料显示,2012年国内珍珠产量约为230万公斤,2013年则不到70万公斤。珍珠从育苗到采收需要4-6年。2008年至今恰好是一个周期,所以近两年产量最少。而外销市场经过多年低迷后,已开始回暖,随着需求量的增加,珍珠价格上涨是必然的。二是国内高端珍珠产量十分有限。中国虽然是珍珠大国,但却不是高端珍珠的生产大国。长期以来,自产高端珍珠都难以满足市场需要,尤其随着珍珠产量的大幅下降,高端珍珠供需矛盾更为突出。三是市场炒作,使得一些有经济实力的人士投资高端珍珠,并将其作为保值、增值理财产品或作为传世品购得收藏,进一步推高了高端珍珠的价格。四是名人效应。名人、政要的服饰对市场的引领作用是显而易见的。2013年珍珠市场购销两旺的态势,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这一点。从近期了解掌握的珠宝行情分析:2013年珍珠的批发价普遍上涨了30%以上,如2012年一串9-10毫米3A级淡水珍珠项链大概是700~900元,到2013年则是1300~1500元。(在1000粒统珠中直径达7毫米以上3A级珍珠通常仅有十几粒,AAB级的也不超过30-50粒)有的品种上涨得更多。据经营珍珠生意人士介绍:去年以来,达到珠宝级的珍珠,每隔几天就要调整一次价格。相比之下,中低端珍珠价格涨幅度要略低些。目前,珠宝市场上淡水珍珠手链、项链、吊坠的价格,依据珠粒的大小、圆度、颜色、光泽、瑕疵程度分为50~300元、300~500元、500~1000元、1000~2000元、2000~3000元以及3000元以上不同价格等级。通常珠粒直径越大(8毫米以上)、圆度越好、光泽越好、瑕疵越少,价格越贵。裸珠的价格大致为:白珍珠(南洋):12-14毫米,正圆、极强光、微瑕,价格为每粒6000~11000元;15-17毫米,同质地,价格为每粒12000~18000元;金珠(南洋):10-13毫米,正圆、极强光、微瑕,价格为每粒5000~8000元,14-15毫米,同质地,价格为每粒11000~15000元,16-18毫米,同质地,价格为每粒15000~35000元,黑珍珠(大溪地):10-12毫米,正圆、极强光、微瑕,价格为每粒1500~3300元,13-14毫米,同质地,价格为每粒4500~6500元,15-16毫米,同质地,价格为每粒7800~9800元,16-18毫米,同质地,价格为每粒1200~36000元淡水珍珠直径在10毫米以上,品质等级与海水珍珠相同的,其二者价格相近。(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