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识别羊脂白玉与和田籽料

2014-04-29 00:44刘继卿
收藏界 2014年3期
关键词:籽料皮色玉质

刘继卿

和田籽料目前在市场上可说是炙手可热,好的籽料已经不再按块论价,大多是以克论价。面对这种商机,一些人岂肯放过,所以目前市面上仿冒和田籽料及和田籽料玉器的比比皆是(图1)。

籽料(传统上习惯于写作“籽料”或“仔料”。现在有学者考证,认为称作“籽料”比较洽意,我因赞同这一观点而采用之),又称为子玉。目前虽然有人认为子玉的成因不是来自风化剥离出来的山料,而是形成于产出地的岩浆岩类中。从目前的科研成果来看,一般比较认同新疆和田玉属于接触浸入交代型变质岩;因此我还是认为,子玉指从原生矿床中经过风化剥离后,又被山洪等自然外力搬运到河床上及沉积于阶地中的砾石形状软玉品种。至于有些籽料的品种,在现代的上游原生矿山料中并不存在,我认为这是矿层分布不同造成的。籽料的外形磨圆度较好,呈鹅卵石状,个体差别较大;表面光滑,有厚薄不一的皮壳层。籽料必有皮壳,皮壳分有色和无色两种,子玉就分为带色皮子玉(图2)和无色皮(俗称光白子)子玉两类(图3)。有色皮壳的颜色种类较多,以褐红、棕黄色调居多。一块籽料上的色调种类越多越罕见,因而价值越高。在相同的环境作用下能被浸染出皮色的玉料,或因自身结构不够致密而容易导致其他致色元素进入而产生颜色,或因外界对其侵蚀的时间特别持久而产生强有力的浸染作用。玉质结构疏松或石性大及有裂隙的玉料就容易形成颜色浓、色层厚的籽料,故玉石行业中有“好玉不着色”的经验之谈;反之,玉质结构致密细腻的很难产生皮色,更难产生浓艳的色皮,所以行业中还有“白玉带红,价值连城”之说,说明这种情况很少出现。明白了这一点,对市场上满带红皮的“籽料玉器”,其颜色的真假比例便不言而喻了。

有些人认为籽料经过大浪淘沙的天然分选,保留下来的都是最为坚硬致密的精华部分,因而都是最好的玉料。这种说法虽有一定的道理,但只能说相对的是这样,并不能说凡是籽料都是最好的玉料;羊脂白玉基本都是产自籽料中,更不能说白色籽料都是羊脂白玉。天然风化剥离出来的玉料各种颜色和质地都有,在洪水多次复杂的搬运过程中,并非所有质地疏松及玉石化程度不足的部分都能够全部地磨损掉,因此籽料中不但有白玉、青白玉、青玉、墨玉等,而且籽料的玉质也存在着优劣的等级之别,只是从整体品质上讲,尤其在油脂光泽方面,籽料优于山流水料,山流水料优于山料。当玉器上没有保留部分原籽料上的皮壳时,光泽和质地更是区分三种产状玉料的重要依据了。但是不要把玉器上涂的液蜡和油性物质当作油脂光泽了,更不要把表面抛成镜面样的高亮度玻璃光泽(植物油脂样清亮)当作和田玉的(动物)油脂光泽了。因此多看、多接触是提高眼力的不二法门。

我曾与人讨论过籽料的玉质优于山料和山流水料的原因,大部分人还是认为是籽料经过天然的分选,保留下来的都是玉石中最坚硬、最致密的精华部分,所以玉质整体上要比山料和山流水料好。于是我提出了一个问题:籽料所保留下来的精华玉质,它是在原生矿中形成的,所以这种精华玉质在山料和山流水料中也应该出现,但实际上很难在山料和山流水料中见到像籽料中那么脂润的玉质。这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我认为,一是组成软玉的透闪石矿物仅仅经过接触浸入交代并不能玉石化,必须再经过充分的水岩反应作用才能被玉石化及优化。水岩反应程度的差异,不仅是造成籽料、山料和山流水料玉质的油脂光泽不同的原因,也是同一产状下玉质差异的一个原因。这就是中央电视台报导过的一大块裸露原生玉矿,其位于冰线以上的部分和处在冰线以下的部分玉石化程度不同的主要原因。从山料、山流水料到籽料所处的环境看,有利于进行水岩反应的环境条件显然是依次增强的。现在有些人试图从透闪石矿物的含量多少来甄别羊脂玉和白玉。虽然阳起石的含量有少许增加,就会极大地增加玉质的青色调,但透闪石矿物的含量增高只会增加白玉的白色度,它对玉质的脂润度并没有影响, 因此我认为这是行不通的。二是籽料在河床中受到其他物质的侵蚀及渗入作用,也会使玉质产生微妙的优化作用,使玉质改善了脂润性和细腻程度。三是组成软玉的矿物透闪石和阳起石【Ca(Mg,Fe)5Si8O22(OH)2】结构中含有结构水(常呈OH-离子形式存在);理论上结构水的逸出温度通常为600~1000℃之间;但软玉长时期处于较干燥的环境中,表面便会产生光泽暗淡的“发干”现象。结构水是否会存在“干失”(在干燥环境中产生缓慢失水)现象呢?这一设想有待进一步证实,但在常温常压的湿润环境下有利于结构水的保持及充足是可以肯定的。

籽料的形态虽然以鹅卵石形为主,其实许多都没有一般岩石质鹅卵石的磨圆度好,这可能是因为其细密度和坚韧性都大于一般岩石的缘故;当它与众多其他的岩石块在流水中滚动相互磨砺时,就会比其他岩石经得起磨砺,因而造成软玉砾石的磨圆度相对较差和不一致(图4、图5)。石英岩的硬度一般都大于和田玉,由于它是粒状结构及脆性较大,在河床中常可见到很像鸡蛋形状的白色石英岩鹅卵石,而这种形状和圆柱状的和田子玉则很难见到,如果见到了则要警惕它的真伪性。软玉的解理虽然很不发育,当众多透闪石矿物晶粒的解理处于一个大致平面上时,就会形成一个力学强度薄弱层,在河床上滚动撞击时就会出现大致较平的参差状断裂面,参差形状的断面经过滚动磨砺,成为较平坦的平面,更加破坏了它的磨圆度。把山料在滚筒机中滚磨成鹅卵石形状,相互之间磨损力度相差不大,在人工控制的情况下都可以磨砺成鹅卵石形态。所以在一批籽料中,如果有较为一致的大小和磨圆度时,对这批料子的成因就要引起注意了(图6)。以前单纯使用滚筒机磨制出来的仿冒子玉,由于棱角难以彻底消除而易被人识破,又用琢玉的方法将这些似露不露的棱角磨去,有的还在表面琢制或酸蚀出密密麻麻的小凹坑来模仿天然籽料上必有的“汗毛眼”和天然撞击坑,或进一步再染上皮色,其欺骗性很大。其甄别的关键在于“汗毛眼”的形态。行业中之所以把它称之为“汗毛眼”而不是别的毛眼,更不是小凹坑,是为了说明这种小眼的形状和分布特征。天然籽料上的“汗毛眼”形态自然,分布不论是细密或疏朗,就像人皮肤上的汗毛孔,一个个都是细小和孤立地存在着,深浅较为一致;与周围的天然撞击坑是两种形态。人工仿制的“汗毛眼”,不论疏密均为凹坑形状,加工痕迹明显,深浅一致性较差,与天然撞击坑也有明显的不同。目前市场上出现的仿冒籽料有两大类:一是“料对形或颜色都不对”的非原生态籽料,就是给从大块籽料上切下来的边角余料,穿上“加工成砾石形状或再进行染色”的小马夹来仿冒原生态籽料。在目前较好的“原形子”子玉非常难得的情况下,能买到这样的子玉就是万幸的了。第二大类是“料、形和颜色都不对的仿籽料”,这又分为两种类型:一是用软玉类仿冒的子玉,在矿物类型上还与子玉沾点边。二是用与籽料不沾一点边的杂石类材料仿冒的“籽料”。在成品籽料玉器上可分为:一是料对颜色也对和颜色不对的两种籽料玉器;二是非籽料染色软玉类玉器;三是非软玉染色玉器。

至迟在宋代已开始对玉器进行了人工染色。玉器的染色技术发展至今,染色的效果甚至能保持十几年不褪,更加与天然颜色难以区分。玉料商人为了好销售玉料,已经达到了无料不染色的程度。就是真正的质次光白籽料和皮色不太好或玉质欠佳的子玉,以及像碎砖头块一样外观明显的山料也要进行染色。山料染色是为了便于玉雕人员仿冒籽料玉器而好销售;玉质欠佳的子玉染色,是为了便于销售给只认皮色的人,同时也可卖个“白玉带红,价值连城”的价格。有些高仿的籽料,甚至会让一些具备一定经验的人上当,所以说对于那些仅凭有没有皮色来判断是不是籽料和籽料玉器的人来说,他们买对货的机会是不会太多的(图7)。软玉的结构大多比较致密细腻,除石性大及有裂隙的部分外,一般是不容易染上色的,虽有少数人采用特殊的方法也能染上色,但由于它具有容易被溶剂溶蚀掉的特性,因而也是可以识别的。在玉质疏松处、石性大的部位及裂隙内,既是容易形成天然皮色的地方,也是容易进行人工染色的处所。由于二者的成因和形成速度不同,就产生了不同的颜色特征和颜色分布形态,为我们提供了识别的依据。真子玉皮色是外界致色金属元素进入玉质结构内部形成的,已成为局部玉质矿物的组成部分,哪怕是很薄的一层也十分牢固,很难用一般溶剂把它擦洗掉。二是由于致色金属元素是由外向内逐渐深入的,因而表层堆积的金属元素大于内层,就形成了大部分皮色外部深而内部浅的现象。三是由于玉质的结构基本没有发生变化,所以对玉质的温润程度没有影响,色泽十分自然,皮色由深向浅过渡自然。人工染色的假皮色,是在较短时间内一层一层地粘附在表面及充填沉积于裂隙中的,或者扩散进入结构疏松的矿物颗粒之间。颜料的堆积、沉淀使色层稀薄处少而色浅,色层浓厚处多而色深,颜色和玉质是两层皮,一般能用溶剂溶蚀掉。用沾有乙醚、丙酮等溶剂的棉签擦拭有颜色的部位,如果发现洁白的棉签上有了较浅的颜色,便可证明这种颜色是人工染上去的。四是由于形成天然皮色的时间漫长和元素成分复杂而使皮色显得“老气”;而人工染色的染料成分相对单纯,染出的颜色大多都有些夸张,比较鲜艳或浓重,色调层次少(图8);用多种颜色进行多次染色时,色调变化突然,缺乏天然皮色的自然过渡变化,这是人工染色的一个有力警示。五是天然皮色处的光泽是玉石矿物的光泽;人工染色部分的物质成分有一层不同于玉质,因此有较厚染料层时呈现的光泽也和玉质部分的有些不同(当染料层较薄时不易区别)。六是有些人工染皮色的工艺中是用树脂胶作为颜料的调和剂,有颜色处会带有胶的亮光而不是玉质的油润光泽;由于有树脂的存在,在紫外荧光灯下必定会产生荧光。七是根据天然矿物的颜色与有机染料的不同,我们还可借助一些简便的鉴定仪器来检测,如使用查尔斯滤色镜。

在通过查尔斯滤色镜观察样品时,天然籽料颜色的色调稍变暗些或没有变化,而使用有机染料人工染色的假皮色变得比原色鲜艳许多,尤其发黑的部分会变成鲜红色。对于贵重的籽料、或需要做司法鉴定时,还可参考红外光谱仪、激光拉曼光谱仪等大型物质分析测试仪器的分析结果结合经验来判断。由于待检样品存在的假象是复杂的,因此结合经验来判断这一点很重要。同一个听诊器,有经验的医生可以准确地判断出疾病,有的医生却做不到;如果买了听诊器就可以成为能够准确地诊断出疾病的医生,医学院校就不必办了,更不需要长期不断地总结和积累医疗经验,只要学会把听诊器放到耳朵上就行了。

羊脂白玉历来都是比较稀少和珍贵的,是少数既有财力又有玉缘人的珍玩品。现在一件价值千百万元的翡翠还是可以见得到的,而要见到真正羊脂白玉的机会却十分难得,因此有人对它称之为“可望而不可及”。我接触和田玉几十年,仅有一次谋面机会,虽因囊中羞涩而与其失之交臂,但能够认识其芳容,要比一生都无缘一睹尊颜的人万分荣幸了。我曾奢望拍摄一幅羊脂玉的图片作为标本,但多年来一直没有机缘实现。这期间曾有许多人声称自己有几件羊脂玉,看过之后都大失所望,大多数只能勉强地称为白玉,个别的充其量也只能算作较好的白玉。由于许多人因为不知它的庐山真面目而缺乏感性认识,对它的定性标准也难以清晰。

羊脂白玉,简称为羊脂玉,因古人称其“如割肪”(即如在新鲜羊板油上切割一刀,就像切割面上所呈现的鲜亮白色和油脂感)而得名,是和田玉中宝石级的白玉。有人根据陈旧羊脂的白色和油脂感而认为:“羊脂玉的颜色并不一定是特别的白,油脂感也不是特别的鲜亮”。我认为“羊脂白玉不但要白,而且还要是比较纯正的白色,不然它的全称为什么叫做羊脂白玉呢?只有这样它才能称得起宝石级;如果仅仅以油脂光泽强来定为羊脂玉的话,许多和田产的青白玉、青玉的油脂光泽也很强,难道说它们也可以称之为羊脂白玉吗”?因此“羊脂”仅是对油脂光泽的比拟,是和白并列的两个条件之一。市场上对羊脂白玉的白色说法不一:有人根据“如割肪”而认为像羊板油切割面上的白色;由于陈旧与新鲜羊板油的白色是不同的,所以概念有些模糊;还有人说像羊耳根下面枣核样圆骨的白色,但很多人都没有这种感官经验,更缺少传统文化依据。传统上一般认为羊脂白玉的标准是:羊脂白玉首先应具有很强的油脂光泽,一眼望去宛如一团油旺旺的新鲜羊脂,有稍微用力一下就会流出油来的感觉。其次是除皮色和少量共生的墨色外,白色不但纯正均匀,而且是温润的柔和白色,看了让人心里感到特别的舒坦,与干巴巴的硬白色使人产生的视觉感受是冰火两重天;它若稍带一点粉红等暖色调时尚可,若隐隐约约含有淡淡的青、灰等冷色调时价值将受到很大的影响。再次是质地应致密细腻、洁净坚韧,基本不存在微小的杂质及其他瑕疵。在行业内羊脂玉还有一个不成文的经验判断标准,就是愈经佩戴把玩愈显得油脂光泽强。只有完全符合这四点的白玉才能称之为羊脂白玉。能达到上述四点要求的,只有在和田白玉籽料中可以见到,仅其中油脂光泽一项在和田地区之外产的软玉品种中是很难见得到的;有一点不足时只能称之为上好的白玉料。

(责编:蔚蔚)

猜你喜欢
籽料皮色玉质
石性与玉质
碱液显色鉴别小麦皮色的方法研究*
VR宝石显微镜下和田玉籽料的鉴别特征
浅谈和田玉籽料
玉质天成
第15届中国当代玉雕大师(籽料作品)拍卖会
探讨小麦皮色的化学检验方法
鉴别真假籽料先学会看毛孔
慧眼识玉辨真伪
知玉珠宝店聚天地之灵气 凝日月之精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