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深层次动感课堂 推进有效教学实践

2014-04-29 13:53余志武
现代教育科学·中学教师 2014年3期
关键词:错题基础知识学案

余志武

清朝詩人郑板桥的《竹石》里有一句“咬定青山不放松”的诗句。在这里,我想把它稍作改动,叫做“咬定基础知识不放松”。在初中历史与社会学科教学中,老师讲解基础知识,引导学生落实、巩固、强化基础知识是重中之重。这不是一件容易做的事。但这是每一位历史与社会教师都必须思考并且必须解决的教学问题。

结合我近几年的教学实践和这次上示范课的体会和感悟,来谈谈自己的一些想法和做法。如有不当之处,还请大家批评指正。

在教学实践中,我很重视把基础知识的讲解、落实、巩固、强化,贯穿在备课、编写学案、新课教学、课堂小结、作业设计、试卷讲评、编写错题集等各个环节中,取得了比较好的效果。

一、备课——确立基础知识目标

备课工作开始前,我常常会问自己:这节课,学生要学什么?为什么要学?学多少?怎么学?为什么要这么学?老师要讲什么?为什么要讲?讲多少?怎么讲?为什么要这么讲?这样可以促使自己深入研究新课标、教材及学情,准确确立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尤其是基础知识方面的教学目标,整合教学资源,科学地预设和组织教学活动。只有教学目标准确,才能提出具体可行的教学要求,才能安排适当的教学任务,才能为课堂教学进行科学地规划,教师的“教“才会有的放矢,学生的“学”才会得到应有的收获。

二、导学案——基础知识问题化

导学案原则上要让每个学生在课堂始终有事做,时时有时做,人人有事做,要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有所发展和进步,而课堂又不会压抑、沉闷,不会枯燥、乏味。为此,我采用“百分制”编写导学案,把考核和竞争机制引入课堂教学全程。具体做法是,把导学案分为课前检测、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当堂自测四大部分,采用填空、选择、简答、材料分析题、改错题、搭配题等题型,设置一定的分值,将基础知识问题化、分数化、材料化。一节课内容,编一篇导学案,每篇导学案的满分都是100分。上课时,先由学生独立完成,再组织同学互批或组长评阅并给分,教师可以通过得分情况反馈出学生的课堂学习状态和学习效果,特别是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而老师也可以发现自己教学中的问题和不足,以便查漏补缺。

三、新课教学——精心讲解基础知识

导入新课时,老师要选择学生熟悉的、感兴趣的新闻、历史故事或案例,尽可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讲授新知识点,重视对基础知识中的关键概念、术语的讲解与落实。例如,文明与文化,根本原因与主要原因,封建君主专制与资本主义民主制度,政治与政治文明,法制与法治等术语,戊戌变法、辛亥革命、土地改革、三大改造等历史事件的名称。学生只有真正理解这些名词、术语含义,才能真正掌握并熟练运用。实际上,许多学习中的问题,产生的原因,就是对基本概念和术语的含糊不清。因此,讲解关键概念和术语,就是要让学生在第一次接触它们时,就对它们建立正确的理解和认识,形成较为深刻的第一印象。在课堂教学中,老师还可以通过基础知识竞赛、猜谜语的形式,一方面调节课堂气氛,调整节奏,调动学生,另一方面可以进一步巩固基础知识。

四、课堂小结——基础知识系统化

老师可以根据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先组织学生自行梳理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尤其是基础知识,以形成知识结构,即把知识点条理化、系统化。对某个知识点,很多学生能短时记忆,很容易遗忘,但是,如果把知识点串联起来,记住了“知识串”、“知识群”,则很容易通过联想,再现知识。打个比方,我们很多老师的家门口会有一个鞋架,当我们要换鞋的时候,会很容易在鞋架里找到自己要换的鞋,那是因为自己对鞋的位置非常熟悉。其实,知识点也是一样的,当我们把所学的某个知识点放在“知识架”的某个位置,我们会很快找到它。老师可以先让学生在草稿纸上把本节课的“知识群”写出来,再请一个同学在黑板上“演板”,然后再由其他同学或老师进行完善,以便让学生能记住正确的、科学的“知识群”。

五、作业设计——巩固基础知识

作业要根据教学目标进行原创。近几年来,我养成了一个工作习惯,就是根据当天所学的内容,把基础知识编成5个问答题,这些题目全部原创,参照中考等试卷中常出现的问法、文法,要求学生在专用的默写本上完成,其作用是一方面落实本节课的基础知识,另一方面可以训练学生的读题、审题、解题能力和书面表达能力,第二天,由课代表收齐交老师,全批全改,也采用百分制计分,以便激励和鞭策学生。对于老师来说,这又是一次十分有效的教学反馈。

六、试卷讲评——强化基础知识

讲评课包括作业讲评、周测讲评、单元测试讲评、月考试卷讲评等。

讲评课前,准备工作要充分。分两方面:一是学生在拿到老师批改好的试卷后,首先自己发现错误,分析原因,并自行订正,并做好考后反思。二是老师在分发试卷之前,先对全班每个学生的试卷中的错误、问题、不足,进行记录、统计,并进行原因分析。具体做法是,老师在自己用作讲评稿的试卷上,对于选择题,把学生每道题选择A、B、C、D四个选项的情况,用画“正”字的办法全部计数,如,某道选择题的正确答案是A,但是选B、C、D的分别有多少人,就分别用画“正”字来统计;对综合运用题的每一道问答题,先将每个学生的错误找出来,再从知识性错误和方法性错误两方面来统计,也用画“正”字的办法来计数,同时,对具体错误现象进行记录、归类。老师要根据统计情况,分析学生丢分的主要原因,要判断是老师方面的原因,还是学生方面的原因,是基础知识方面的原因,还是解题技术方面的原因。基础知识方面的原因,包括概念理解不清,关键词书写错误,不会迁移,不能灵活运用;解题技术方面的原因,包括没有认真读题,没有仔细审题,导致漏题,把题意理解错误,不明白题目要求,没有根据题目中的提示去阅读材料和思考问题,阅读能力和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差,答题时,书写不规范,有病句,表述不清楚,要点不齐,不能使用术语回答问题,等等。通过试卷的全面分析与精彩讲评,让学生和老师都能从自己的角度查漏补缺,进一步落实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从而提高学习效果和考试成绩。

七、错题集——基础知识的“查漏补缺”

错题集有两种:一是学生错题集。从初一年级开始,老师就要指导学生编写错题集,培养细心、查漏补缺、总结与反思的良好学习习惯,这对于基础知识的巩固和强化是十分必要和有效的。二是教师错题集。平时,教师把批改作业、练习、单元测验,以及批阅试卷过程中发现的错误和问题,甚至课堂上学生的疑惑之处,及时地记录下来,认真分析原因,判断是学生自身的原因,还是老师的原因,是学生没有认真听讲、巩固,还是老师没有讲透彻、讲到位。由此,可以找到解决这些问题、纠正这些错误的正确途径和科学方法。

教师错题集的价值是明显的,一是老师可以从中发现自己教学工作中的纰漏、缪误,从教师教学的角度,进行查漏补缺,进一步提高教学效果;二是可以作为教师编练习题、命制试卷的资源之一;三是可以增强培“优”补“差”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四是期中考试、期末考试、中考前,教师把自己积累的错题集,整理复印,发给每一个学生,用作考前最后阶段的复习资料,可以大大提高复习备考的效率,在很大程度上避免在最后的大考中重犯平时犯过的错误,从而可以较大面积地提高考试成绩。

总之,牢固、熟练地掌握基础知识是学好历史与社会学科的“奠基”之工作。只有在日常教学中,从班级和学生的实际出发,采用正确的教学策略,才能咬住“基础知识”这座“青山”,教学工作才会收到理想的效果。

猜你喜欢
错题基础知识学案
『压强』易错题练习
笑笑的错题
聚焦数列中的易错题
乡愁导学案
“圆”易错题
掌握基础知识
“比例尺(一)”导学案
基础知识巩固题精选
基础知识:“互联网+”的基本概念
导学案不能沦落为“习题单”:以“中位数和众数”的导学案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