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富奇
期末统考很快就要进行了,笔者先在班内进行预测,结果发现有的学生很简单的题目都不会做,该记的东西也没有记住. 有些问题虽然已经讲过很多次,却仍有学生没有弄懂;有的题目已经让学生练习过好多次,可是仍有学生不会做. 真的感到很无奈!为何有的学生一点就通,可是有些学生却屡教不会?跟他们理论没少讲,例题没少举,方法没少教,可他们就是理论听不懂,例题学不会,或方法不会用!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这种情况发生呢?笔者认为,那是因为有的学生的自我监控能力太差.
学生学习的自我监控能力是指学生为了提高学习的效果,保证学习的成功,达到学习的目标,在学习的过程中,将自己正在进行的学习活动作为意识对象,不断对其进行积极的计划、监察、检查、评价、反馈、控制和调节的过程.
在教学中笔者发现,学习成绩好的学生,其学习的自我监控能力一般都较高. 他们积极确定自己的学业目标与制订学习计划,他们能自觉地选择较好的方法与策略,选择或安排较好的学习环境,以便学习能顺利进行. 他们监控自己的学习过程,自己动手记录课堂讨论内容与学习结果,并依据反馈信息,及时发现存在的问题,相应地调节自己的学习. 在练习和记忆中,通过多种方法的练习记住学习材料. 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具有目的性强、自觉性高、灵活性大等特点,较少盲目性与冲动性.
而学习成绩差的学生则正好相反,他们对自己学习行为的监控能力比较低,不善于根据教材、学习任务的变化而灵活采用不同的策略,使学习缺少计划性、目的性,导致学习效率低下,成功的可能性降低. 因此,学生学习的自我监控能力已成为影响学业的关键因素,培养与提高学生的自我监控能力十分必要.
那么,该如何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自我监控能力呢?作为一名数学教师,笔者下面结合平时教学中的实例,谈谈如何在数学教学中提高学生的自我监控能力.
一、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任务意识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只有学生对学习内容有足够的兴趣,才会产生强烈的探索欲望和饱满的情绪状态,才会自发地调动全部感观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中去;只有学生对所学内容有兴趣,学习才会有动力,学习效果才会好. 数学课堂更是如此,需要教师采取有趣的引入用通俗易懂而且幽默的语言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认真听课. 同时,教师要善于根据所学知识的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在学习“导数及其应用”一章时,利用导数求函数曲线在某点处的切线方程非常方便,可以告诉学生,利用导数求函数的单调区间、求函数的极值和最值也非常方便,这样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教师在教学中还应该让学生了解当今竞争的社会中,学习与自我成长的关系,提高学生的自我成功感,以增强自我调控的内驱力. 在学习活动中,要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加以肯定,增加学生克服困难的勇气;还可以为学生创设学业成功的机会,增强其成功感和自信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 如对一名学习成绩较差的学生,上课时可以有意识地向他提问一些他能回答的问题,并借此机会表扬他,在他的作业里写上鼓励的语句等.
再者,笔者还发现许多学生在学习上仍处于一种被动的状态,学习任务的意识不强. 因此在教学中必须让学生理解“我是一个学习者,我到学校的目的是学习,而且如果我想学习的话,我一定能学有所得!学习虽然辛苦,但是,如果我能在学习中取得进步,我就会有成功感并会充满乐趣”. 并以此类主题的自我评价练习来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从而提高学生的自我监控能力. 例如,张梓杰同学性格比较随和,做事比较随意,学习不够认真,高兴的时候就学,不高兴的时候就不学,高二上学期曾经回校迟到5次,考试成绩波动极大,尤其是数学,期中考试103分排119名,期末考试59分排329名. 之后的表现仍然没有多大改变,每次的考试,数学成绩也都在50~70分之间波动,直到高三第一学期期末统考得52分. 笔者找到张梓杰同学,与他进行了如下对话,问:“你到学校来是干什么的?”他回答:“当然是来学习的. ”问:“想不想学好?”他答:“有谁不想学好呢?”问:“那你现在学好了没有?”他低下头小声答:“没有!”问:“你有努力去学了吗?”答:“没有. ”問:“如果你努力学,你能学好吗?”答:“不知道!”问:“记得你有一次数学考得103分吗?”他抬头答:“记得. ”问:“考得好开心吗?”大声答:“当然开心!”问:“那你那次是怎么考好的?”答:“那段时间我有努力学习呀!”问:“那你还想考出好成绩吗?”小声答:“想. ”问:“那你今后该怎么做?”答:“我会努力的. ”“大声点!”答:“我会努力的!”“好,看你的了!”之后,明显看到张梓杰同学上课专心了,还经常主动来问老师问题,考试成绩也得到了明显的提高.
二、引导学生制订合适的学习目标和计划
为方便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制订学习目标和学习计划,教师在教学时应指出章节的重点、难点以及要求达到的目标,这样有利于学生设置恰当的学习目标,能够真正激发学生的内部学习动机. 目标确定后还要引导学生制订合适的学习计划,并提醒学生要定期检查目标实施的情况.
例如,在教授“导数及其应用”一章时,根据教材的要求,本章的重点是:(1)要求学生知道瞬时变化率就是导数,体会导数的思想及其内涵,理解导数的几何意义;(2)会根据导数的定义求四个函数y = C,y = x,y = x2,y = ■的导数,并能利用基本初等函数的导数公式和导数运算法则求简单函数的导数;(3)利用导数研究函数的单调性,会求不超过三次的多项式函数的单调区间. 形成导数概念,了解导数的内涵既是本章的重点也是难点,函数在某点取得极值的充要条件也是难点之一.
考虑到所教班级的学生数学基础不是很好,学习能力也不是太强,因此没有对学生要求太高,并且把要求细化,结合考试的需要,笔者引导学生确定学习目标为:(1)通过实例,经历由平均变化率过渡到瞬时变化率的过程,了解导数概念的实际背景,知道瞬时变化率就是导数,通过函数的图像直观地理解导数的几何意义,即导数是曲线上某点处切线的斜率,会求曲线在某点处的切线方程;(2)看懂根据导数的定义求四个函数y = C,y = x,y = x2,y = ■的导数的例子,熟记基本初等函数的导数公式和导数的运算法则,并通过例题的展示和适量的练习学会求简单函数的导数;(3)结合实例,借助几何直观了解函数的单调性与导数的关系,能利用导数研究函数的单调性,会求不超过三次的多项式函数的单调区间,会用导数求不超过三次的多项式函数的极值,以及在给定区间上求不超过三次的多项式函数的最值.
确定目标后,引导学生制订学习计划,如课前认真阅读课本的实例,课堂上仔细听老师的分析讲解或与同学积极讨论,对基本初等函数的导数公式和导数的运算法则加强记忆,反复默写,并通过练习加以巩固,对于求切线方程、单调区间、极值和最值,通过例题的学习和适量习题的模仿、操作,逐步掌握. 期间,教师要准备适量的习题供学生进行练习,并且检查督促学生完成练习的情况.
采用这样的方法,让学生目标明确、任务具体、方法可行,使得学生懂得学,学得懂,并学有所得,从而增强学生的学习信心,提高学生的自我监控能力.
三、引导学生掌握一些自我监控的技巧
在教学中,应渗透并引导学生掌握一些自我监控的技巧. 常用的自我监控技巧有自我奖惩法和心理暗示法.
自我奖惩法,对自己学习成败所可能得到的奖惩进行想象和安排,如“如果我数学考得好,我就可以奖励自己看一场电影或玩一个游戏或者买一样自己喜欢的东西”“如果考不好,就不许使用手机或不许打篮球”等类似的方法使学生在自我的奖惩中学会自我调控,通过自我奖惩法激发自己的学习动力. 例如,李宇明同学脑子灵活,接受能力较强,但是数学考试成绩总是不理想,原因是他喜欢打篮球,经常在下午放学后打篮球,直到上晚修预备铃响了才匆匆忙忙跑回课室,连晚饭都顾不上吃,晚修中途才跑到小卖部去买点东西填肚子,原来计划学习数学的时间不能保证了. 进入高三年级后,他意识到这样下去不行了,所以他也想努力学好数学,但是,真正行动起来的时候却控制不了自己的行为,很难安下心来学习数学,几次月考数学成绩仍徘徊在50~65之间,高三第一学期期末考试得58分!他也不知道怎么办. 我告诉他,你用自我奖惩法试试吧!于是,他按照我教的方法去做,给自己设定了奖惩的措施,慢慢地提高了自我监控能力,成绩逐步提高,几个月以后的高考,数学考得了89分.
数学课堂有时可能会有点枯燥,学生容易走神. 这时教师除了可以通过生动的语言来引导学生集中精神外,还可以教会学生通过自我暗示心理训练督促自己专心听讲. 例如,上课不专心时可暗示自己“我不分神,我积极思考”. 有时,学习的内容会比较难,学生容易失去信心,这时可以引导学生用自我心理训练语:我有顽强的毅力,我有自控能力,越艰难的事情我就越要做. 我保证在几分钟内做完某某事等. 例如,王友升同学高一入学数学成绩68分,排全级937人中的900名,高一第一学期期末考试数学成绩28分,排919名,可是,他的语文、英语成绩相当不错,排名都在年级100名左右,许多老师都为他感到可惜!他也努力过,可是数学成绩都在30~40分之间徘徊,直到高三第一学期期末统考数学成绩也只有45分,一度有过要放弃学习数学的念头. 于是,我就教他用心理暗示法来勉励自己,让自己克服困难,坚持不放弃数学学习,同时还给予他适当的辅导,终于坚持到高考,数学成绩提高到68分. 虽然成绩不算理想,但是他说,幸亏我用心理暗示法坚持了下来,否则我的数学成绩会拖更大的后腿!
四、鼓励学生反思并修正自己的行为
为建立起自我监控的习惯,教师要鼓励学生反思和修正自己的行为习惯,鼓励学生对自己的行为做记录,随时检查自己行为是否得当,提高自己的自我调控水平. 要对学习过程、学习方法等方面进行及时反思、讨论与评估,检查与回顾自己所有的学习行为,并不斷地把有关的学习变量与所实施的学习计划、学习方法联系起来进行对照和检查,以评估自己的学习计划与学习方法所能达到的学习效果. 根据反馈的信息,总结经验,找出不足,并及时进行改进.
五、鼓励学生自我提问和相互学习
对于自控能力差的学生,除了要求其上课做好课堂笔记,还应积极鼓励学生进行自我提问和相互提问. 在自我提问时,应多问几个为什么. 例如,解题时可自我提出如下几个问题:为什么要这样做?还有其他方法吗?我掌握解题的思路吗?在相互提问时,可鼓励学生就解题过程进行提问,以相互取长补短. 例如,高三(13)班的叶晓靖同学,是一个比较有上进心的学生,由于原来数学基础不是很好,上课的时候总是一知半解,有时候听不懂了就容易开小差,打瞌睡. 要求她课前先预习,先学懂一部分,不懂的上课的时候注意听,可是她坚持不了多久. 后来再要求她把课堂不懂的先做好笔记,课后再看一看、想一想,不懂的问问同学或请教老师,总算弄懂了,作业也能完成了,好不容易对数学产生了一点兴趣,自己还找了不少的题目来做,可是考试的时候成绩却不理想,高三第一学期期末统考数学只有56分. 她感到很灰心,学习数学又提不起兴趣了. 同班的袁红瑛同学也是类似的情况. 我首先肯定了她们的努力,指出了她们的不足,并鼓励她们进行自我提问和相互学习,要求她们每做过一类题型,都要弄清解题思路,掌握解题方法,提高解题能力,同时,两人要相互监督、互相鼓励,促进双方自我监控能力的提高. 经过一个学期的努力,她们坚持了下来,高考结束,袁红瑛同学的数学成绩由高三第一学期期末统考的52分提高到高考的90分,叶晓靖的成绩则由56分提高到105分,效果十分显著.
学生的自我监控受个人因素、环境因素和行为因素的影响. 只有当学生能够自己调节行为和学习环境时,自我监控才可能是有效的. 所以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对这些因素的调控,以促进学生提高自我监控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