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悦
摘 要:美术教学为学生创造开放的学习空间,让学生在学习中放飞思维,在广阔的教学空间中插上自由的翅膀,寻找快乐、体验快乐、获得快乐。绘画是每个孩子抒发自己情感最直接的途径之一;美术课是学生们感情交流的重要场所。让学生在美术课堂中感受快乐是培养孩子审美能力、想象能力、体验成功的关键。
关键词:开放教学 学习空间 美术
纵观当下的美术教育,在很多时候由于学习者其思维方面的制约,往往在实际的学习过程中碰到困难和挫折时很容易产生低落的情绪,导致学习中不能将注意力持续的集中起来。这样一来,就会使得本应充满活力的艺术学科在学生面前变得黯然失色[1]。因此如何在现代教育理念指导下,为学生创设自主学习的空间,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创造充满活力的课堂教学,来让学生克服求知过程中的浮躁,让学生爱上课堂就成为了我们艺术类学科教育工作者们关注的重点问题。在这样的背景下,我们就以“自主探究教学方式”的课题研究为突破口,尝试让学生走出封闭、单一的课堂,通过创设开放的充满活力的课堂的形式为学生提供开放、自主的学习空间,来将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以此来促进学生在课堂中的个性发展。
一、在美术教学中为学生提供开放学习空间
作为艺术学科,美术教育、教学的主要目标之一就是为了让学习者具备良好的发现美、感受美、评价美的能力,并在这些能力形成、完善的过程中逐渐地具备独立创造美的能力。就课程本身而言,无论是从课程的设计还是实施上都是具有很强的开放性的[2]。这些开放性主要表现在教师的教法、学生的学习方法的开放性,评价方法的开放性等方面。开放性学习空间,从教学目标的设定、教学的组织形式、教学的评价方面为学生提供最大程度上的开放度和自由度,从开放化、自主化的教学情境的构建着手,让学生在一个相对而言宽松、自由的氛围下去体会所学知识,完成实践创作。当然开放的学习空间的形成也是需要教师从某个主题出发,让学生围绕这个主题去自由的想象、思考、创作。必要的时候可以脱离教材去开发课外教学资源或者是对教材进行二次开发,以此为学生的自主发挥提供便利条件。当然这样的自主性和开放性也是相对的,主要的环节也是需要教师进行组织和引导的。
二、美术教学中为学生提供开放学习空间的意义
在美术学科的实际课堂教学中,很多时候教学的侧重点往往放在一些纯技能、技巧类的知识点方面,也有很多的美术教师将此放在教学目标的首位,甚至将其作为衡量美术教学效果的标尺。在这样一种教学思想的指引下,学生一般就是单纯的跟在教师后面一味地模仿,很少会主动地观察、感受和思考。真正有实效的美术教学和学习,首先最需要考虑到的应该是相关生活经验的积累。对于很多的学生来说,没有对生活有过密切的接触、认识和体验,是根本不能理解事物的构造和形象的。在开放式的课堂教学和学习活动中,学生通过对学习资源的观察与同学、老师之间的交流获得更多的关于事物的认识。在这样的情境或者氛围下学习,是可以让学生们意识到“生活处处存在着美,艺术需要从生活中捕捉得到”这种理念的[3]。在开放性的学习空间中,教师能够对学生潜在的艺术兴趣、能力加以引导,开发学生对美的感受能力、欣赏能力和评价能力,使学生能够感受到生活的美,并从中捕捉到美 ,产生对美的表现欲望,以达到创造美的最终目标。
三、开放学习空间的缔造——开放课堂
在开放学习空间的实践中开放教学课堂的形成是其中一个最重要的环节,只有课堂教学氛围、情境满足了开放学习的条件,学生在相应的情境下才能进行开放性的学习。可以说开放课堂是构建开放学习空间的必要条件,而开放学习空间的形成也是开放课堂活动实施的最终目的和结果[4]。
(一)师生情感上的共鸣为开放性课堂的形成构建情感基础
在教学活动中,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实际上和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行为等是有着一定关系的。这要求教师,必须以自己最大的热情、爱心来对待学生,在教学中做到关爱、理解学生。教师通过这样的努力与学生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后,是利于师生之间进行情感方面的沟通和交流的。有了情感上的互动和交流,学生会更加愿意在老师指导下参加美术学习活动,并且积极配合教师的教学。而教师与学生之间更多的交流、互动,师生之间面对面的机会就会更多,这样也在很大程度上增进了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的积极性。在日常的教学和学习活动中,教师还需要置身于学生中间,拉近自己与学生的空间上的距离,这样也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这样一来学生就敢于发言,课堂就会更加的活跃,开发性也就在这里体现了出来 [4]。
(二)创设生动活泼的学习空间使学生的个性得到自主的发展
在实际的美术课堂教学中,教师需要选择恰当的时机巧妙地设疑来创设出一定的问题情景, 通过问题的创设为学生构建出一个自由、生动、活泼的学习空间。在这样的空间里可以让学生自主地交流,转变学生的角色,使其不但成为学习者更是欣赏者、聆听着、表现者。对于美术教学而言,需要的就是这样的一种氛围,这实际上也是一种文化。如果在教学中没有问题作为指引很难走进正确的学习认知情境中,真正意义上的美术开放式教学也就无从说起[5]。
例如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在学习关于四季景色的描绘时,就可以采用播放四季变化的配乐视频的形式,让学生感受四季变化给我们带来的感官体验。在听完后,让学生说说自己对于四季变化的感受,接着可以直接(或者在小组交流的基础上)就让学生将刚听到的、想到的、感受到的相关景物、人物都画出来。这时的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都会得到很大的激发,在思考具体场景的同时,带着一种愉悦心情把自己所思、所想转化为一张具体的美术作品。这样就是为学生营造宽松、愉悦、开放的学习空间或者学习氛围的一种有效方法。
(三)以丰富的知识表现形式激发学生潜在的创作欲
对新时代的美术教育来说,相关教研工作已经得到了有效的发展并已经形成了自己的一套体系,这就为教学内容的选择、拓展和组织形式上提供强有力的支持,在这基础上美术教学的表现形式也就具备了更多的可选择性和开放性。开放性的知识表现形式使每个学生都可以自由的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内容,在活动中可以突出自己的闪光点。如在关于建筑物的美术学习活动中,就可以把制作立体场景作为一个重要的知识点和绘画知识表现形式。以实际的例子提供学生对生活中最普遍的感官体验,由此对合理存在的遮挡现象方面的知识进行说明,使得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有意识的注意表现遮挡关系。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可以直接让学生观察遮挡现象的具体实例,让学生谈谈自己的直观感受,然后和同学交流一下这种现象具体的生活场景还有哪些,接着教师就可以直接地告知学生这种现象就是美术中的遮挡关系[6]。当然在遮挡关系的美术作品制作中,可以不单单是用绘画来表现还可以是纸工、泥工等。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和个人爱好,准备不同的材料,选择合适的表现形式并发挥出自己的创作特长。
(四)借助信息化教学手段来拓宽学生们的视野
信息技术的发展为美术教学更为有效、直观的实施提供了巨大的支持和帮助,在实际的课堂教学活动中我们可以借助计算机多媒体技术来丰富课堂教学资源、学习资源的表现形式,同时信息技术中的网络技术也为收集资料、参观访问等方式的教学活动提供了便利条件,可以使学生大量的接触美术作品,拓展其艺术视野并在这个过程中吸收时代的信息以及多元的美术艺术观念,提升学生思维的活跃度和深度[7]。
(五) 自由、自主地评价自我,激发学生的表现欲
激励性评价是教学中的重要环节,而评价本身也是一门重要的艺术,作为学科教师我们要始终用发展的眼光来看待学生[8]。由于学生的个性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所以在很多时候其在知识的理解和表达上都会存在一定的差异性,对于其作品我们不能从自己的眼光去认识和评价,更不能以“画得像不像”的标准来衡量这些作品。对于画得的特别好的学生,教师可以恰如其分地评价并予以鼓励;对于一些技法差的学生,教师可以让他自评一下自己的作品,让他自己找到自己存在的问题,教师给予鼓励后可以让一些画的好的同学对其进行帮助和指导。也就是在实际的课堂教学评价中,教师应该做到的就是该表扬时就要实事求是地的加以表扬,并提出新的期望;而对于画得的差学生,则需要表现其“闪光点”,比如说他“想法好”,“用色大胆”等,以这样的方式来鼓励他们进行大胆的创作激发其学习的积极性。因为每个人的审美都是不同的,对美术作品的评价也不能仅凭个人主观上的定性。而在每次下课前,也要给学生的成果给予一定的评价,并引导学生相互地借鉴与学习,这样是有利于培养学生观察、判断、审美能力的。
总的来说,开放性课堂情境下所创设给学生的开放性学习空间,能够为学生的个性发展提供很大的帮助和支持,开放空间下的课堂教学和学习活动才会因此而多彩并充满活力,美术教育最终的教学目标和良好的教学效果才能达到。
注释:
[1] 刘军.开放美术教学唤醒生活感受[J].广西教育(小教版),2013(45)
[2] 张慧.浅谈开放的美术教学[J].新课程学习·中旬,2013(10)
[3] 王颖.把学习美术的快乐还给孩子——小学低段的开放性美术教学的实践与探索[J].新课程导学,2013(21)
[4] 魏欣.构建开放式小学美术课堂的思考[J].课程教育研究,2014(16)
[5] 孙冬冬.开放的教学空间在美术教学中的应用[J].东方青年·教师,2013(22)
[6] 张静.中班幼儿开放式美术教学的实践研究[J].华章,2014(27)
[7] 宗雯.个性化美术教学与学生内生学习力探讨[J].美术教育研究,2013(04)
[8] 何彬.美术教学应创设开放的教学空间[J].新一代(下半月),2012(10)
作者单位:
河北省石家庄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