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峡坝区山鸡椒人工栽培试验

2014-04-29 10:12:54席小玉田光胜赵晓玲赵红武周丹李祖梅
湖北林业科技 2014年3期
关键词:纯林冠幅间作

席小玉 田光胜 赵晓玲 赵红武 周丹 李祖梅

山鸡椒Litsea cubeba又名木姜子、山苍子,为樟科木姜子属落叶灌木或小乔木。其花、叶和果皮可作为提取柠檬醛的原料,供医药制品和配制香精等用,果可榨油供工业上用。同时,根、茎、叶和果实均可入药,有祛风散寒、消肿止疼之效。在三峡坝区,当地居民常以山鸡椒幼嫩果实作为调味品食用,随着近年来居民消费水平的提高,山鸡椒鲜果均价逐年攀升,这为发展山鸡椒种植业提供了一个良好的机会。本文通过不同的人工栽培模式试验,探索适合三峡坝区的山鸡椒高产优质种植技术,为三峡地区及周边区域山鸡椒产业发展和推广提供科学基础,同时也对转变三峡库区农业产业发展模式,实现农民增收、农业增效等具有一定意义。

1试验区概况

1.1生物学特性

山鸡椒广泛分布于长江流域以南各省,多生于向阳山地和丘陵的疏林或灌丛中,海拔分布可达3 000 m。适应性强,对土壤要求不严,喜湿润温暖气候,特别适生于土层深厚、排水良好的红壤、黄壤以及山地黄棕壤。

1.2试验区概况

试验区为位于三峡坝区的夷陵区乐天溪镇石洞坪村,全村4个村民小组,418户,共1 336人口。村域面积3 2835 hm2,海拔在500~1 000 m,土壤以花岗岩分化的黄壤为主,年平均气温166 ℃,年降水量997~1 370 mm,无霜期280 天左右,光照充足,雨量充沛。试验地坡度10~16°,土层厚度50~70 cm,pH值65左右,适宜山鸡椒生长。该村从2005年结合退耕还林工程开始人工种植山鸡椒,到2013年3月,栽植面积达320 hm2,年产量96万 kg。

2试验材料与方法

2.1试验材料

挖取1~2年生、地径1.0 cm、高800 cm、无病虫害、生长健壮的山鸡椒野生苗作为供试材料。

2.2试验方法

2.2.1人工栽植

选择土壤肥沃、深厚、湿润、阳光充足的荒地、退耕地、茶园,2~3月,在雨后阴天或无风晴天,土壤较湿润时进行天然苗人工造林。挖取时不要伤根太多,宜多带宿土,随挖随运随栽。栽时做到苗正根舒、覆土紧实。①纯林栽植密度为20 m×25 m,20 m×30 m,30 m×30 m,分别为1 995株·hm2,1 665株·hm2,1 110株·hm2;②茶园间作密度为4 m×4 m,4 m×5 m,5 m×6 m,分别为630株·hm2,495株·hm2,330株·hm2。

2.2.2野生苗培育

在试验区内,选择与人工栽培林相同的立地条件,且周边有天然山鸡椒母树分布的抛荒地,于1~2月,割除林地杂草、灌木,火烧后整地,将落在地上的山鸡椒种子翻入土内,出苗后,经过6年的抚育管理,幼树平均高可达25~30 m。控制密度为1 995株·hm2,1 665株·hm2,1 110株·hm2,以相同树龄、相同密度、相同经营措施的人工林对比试验。

2.2.3数据处理

对试验林的山鸡椒成活率、保存率、生长情况、产量、收益等因子进行统计分析。数据统计分析用Excel软件进行处理和统计分析。

3试验结果分析

3.1人工栽培效果分析

2008年,在试验区选择相同立地条件下有代表性的地块,人工栽植山鸡椒试验林面积394 hm2。从2009年连续2年进行了调查观测记载见表1。栽植成活率均在90%以上;保存面积为394 hm2,面积保存率100%,造林效果十分理想。

3.2人工纯林与天然纯林不同密度产量比较

由表2可知:经过6年培育后,人工栽植的山鸡椒纯林在产量、树高生长量和冠幅等方面均明显高于同龄天然山鸡椒纯林。在相同密度下,人工栽培林比天然林单位面积产量增长904%~963%,树高增长200%~238%,冠幅增长154%~222%。

栽培密度为1 110株·hm2的人工林单位面积产量最高,比密度为1 665株·hm2的人工林高出173%、比密度为1 995株·hm2的人工林高出366%。同时,根据试验区2005年退耕还林工程种植山鸡椒的调查资料显示,在优等立地条件下,栽培密度840株·hm2,630株·hm2的人工林单位面积产量分别为5 510 kg,4 980 kg,比1 110株·hm2的单位面积产量低198%和325%。可见山鸡椒以密度为1 110株·hm2的中等密度为最佳种植密度。

3.3茶园间作山鸡椒不同密度经济效益比较

茶园内间作山鸡椒,除增加经济收入以外,能提高茶叶鲜叶中氨基酸、氮、咖啡碱、糖等物质成分的含量,降低茶叶中单宁及重金属的含量,提高茶叶的品质和经济效益。由表3可知,随着间作密度的增加,山鸡椒经济收入增加,茶叶经济收入减少。间作密度为630株·hm2时,山鸡椒收入比330株·hm2和495株·hm2时分别增长90.9%和27.3%,茶叶收入则分别减少60.0%和52.0%。但从总收入看,间作密度为495株·hm2时总收最高,比密度为330株·hm2和630株·hm2的分别高出109%和83%。

3.4不同抚育措施对生长量和产量的比较

采取不同的抚育措施也会对产量产生一定的影响。从表4可知,采取抚育措施后,冠幅、树高和产量明显上升。松土抚育施肥、松土抚育施肥加修剪、松土抚育施肥加修剪加去雄(保留雄株均匀分布)三种措施分别与对照(不采取任何措施)比较,冠幅生长量分别是对照的18,25,27倍;树高生长量分别是对照的19,26,27倍;产量分别是对照的19,20,26倍。4结论

(1)山鸡椒适合人工栽培,且人工林比天然林产量高、经济效益好。同时,通过多年的栽培实践经验表明,山鸡椒通过人工移栽,抗逆性大大增强,特别是抗病虫、抗干旱能力增强;经营期延长,寿命增加。

(2)人工栽培山鸡椒纯林最适合密度为1 110株·hm2。密度过大,影响树木高生长和冠幅生长,不能发挥单株最大效益;密度过小,不能发挥地力资源,达不到最佳经济效益。

(3)茶园间作山鸡椒,以不影响茶树正常生长为原则,最适合密度为495株·hm2。山鸡椒密度过大,影响茶树生长;山鸡椒密度过小,不能充分合理地利用阳光、土壤、水分和肥料,同时也达不到对茶树进行适当的避荫作用。

(4)在栽培管理中,要加大投入,集约栽培,采取每年松土抚育施肥两次,修剪1次,疏伐雄株(控制雌雄比例为7∶3,且分布均匀)等措施,可显著提高山鸡椒产量和效益。

(5) 在试验过程中,发现山鸡椒育苗问题是制约山鸡椒产业大规模发展的瓶颈。2008年在试验区进行了对种子不作任何处理的大田育苗试验;2011年10月又采集种子,在滚动式穴盘工厂化育苗床生产线上试验,结果是出苗率低,管理难度大,效果均不理想。

(责任编辑:郑京津)

猜你喜欢
纯林冠幅间作
无人机遥感影像提取的单木冠幅数据在桉树林分蓄积量估测中的应用1)
不同间作模式对山苍子光合特性及其栽培土壤水分和养分的影响
经济林研究(2022年4期)2023-01-12 09:14:46
城市绿地微环境对土壤动物群落多样性的影响
施肥对三江平原丘陵区长白落叶松人工林中龄林单木树冠圆满度影响
核桃柴胡间作技术
河北果树(2020年4期)2020-11-26 06:05:18
水曲柳和落叶松人工纯林与混交林的碳储量
森林工程(2018年4期)2018-08-04 03:23:10
挪用公款8700万的“一把手”
方圆(2018年23期)2018-01-07 09:06:18
基于无人机高分影像的冠幅提取与树高反演
枣棉间作系统光合特性研究
桉树纯林和桉-珍混交林水土流失规律的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