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建红
近些年来,国内越来越多的名人、富商开始拥有自己的私人律师。“有事找我的律师”这句人们经常在影视剧中听到的话语,如今也越来越多地出现在现实中
1月20日下午,当《方圆》记者联系到律师朱晓磊的时候,他告诉记者:“林志颖正委托我办理他儿子肖像权被侵害的案件,综艺节目《爸爸去哪儿》热播之后,他被侵权的问题很严重,还有其他三个小孩,我也一并代理。”作为台湾艺人林志颖的私人律师,委托人的一举一动,他都要随时跟进,他把自己戏称为他们的“法律管家”。
同时,朱晓磊也是台湾艺人伊能静的私人律师。前不久,朱晓磊刚刚帮伊能静打赢了杂志《卫视周刊》不实报道的侵权案子。北京市朝阳区法院判处《卫视周刊》在杂志的显著位置刊登致歉声明,并赔偿伊能静精神损害抚慰金人民币4万元。与《卫视周刊》对簿公堂,只是近年来伊能静维权的一个缩影。尤其是2013年,伊能静先后因为名誉权、肖像权被侵害而频繁维权。
朱晓磊告诉《方圆》记者,他与伊能静最初只是单项法律事务的代理,在帮其处理了一起肖像权官司后,他就成了伊能静“贴身式”私人律师。除了一些侵权类官司,伊能静遇到的任何法律问题,只需一个电话,朱晓磊将为其“善后”。“合作一年多,我帮她处理了几十起官司,其中大部分是肖像权侵权案件。”
2012年底,伊能静成立了自己的演艺工作室,工作室需要的各类手续、接演电影的合同审查等等,都由朱晓磊为其操办。朱晓磊介绍说,除了伊能静,他还为任贤齐、马苏、张馨予、李晨、林志颖等十多位艺人担任私人律师。
据了解,近些年来,国内越来越多的名人、富商开始拥有自己的私人律师。“有事找我的律师”这句人们经常在影视剧中听到的话语,如今也越来越多地出现在现实中。
私人律师提供“贴身式”、“管家式”服务
2013年12月18日下午,深陷一起“打假”风波的林志颖在召开记者发布会前,跟他的私人律师朱晓磊有一段类似彩排的对话:
“我先回应质疑,如果媒体有一些尖锐提问,我会做个手势,说‘这个问题由我的律师来回答。”林志颖说这话时,在朱晓磊面前打了个请的手势。
“你放心吧,你不好回答的问题,就交给我处理。我就在你身边。”这种场景对朱晓磊来说太习惯了,这不过是他参与的又一次委托人的危机公关罢了。
在这一个月以前,11月25日,微博“打假”红人方舟子在其博客发文,对林志颖声称“爱碧丽”胶原蛋白饮品是他本人带领团队研发一事提出质疑。方舟子指出,林志颖的“爱碧丽”公司,还未在工商注册就已经开卖,属于无照经营。还有媒体报道指出,爱碧丽胶原蛋白饮品实际上是无厂房、无研发的代工产品,全是委托上海葡萄王公司代工生产的。
一时间,舆论哗然。林志颖被质疑宣传“逆生长”胶原蛋白产品欺骗消费者。当时,林志颖的经纪人首先找到了朱晓磊,那时候,朱晓磊与林志颖还没有签订代理协议。但在此之前,林志颖的经纪人因为私人问题,曾委托过朱晓磊,对其提供的法律服务很满意,并透露很快林志颖将全面复出演艺界,到时候会面临很多法律问题,希望聘请他当私人律师。“经纪人说,林志颖以后的法律问题,想都交给我来做。”朱晓磊回忆。
朱晓磊当上林志颖的私人律师后,首先要处理的就是“打假专业户”方舟子的质疑。朱晓磊建议林志颖不要急于澄清或者反驳,“我们需要做些准备”。在朱晓磊的建议下,林志颖在第一时间召集了产品生产厂商、保健协会、卫生系统等各专家团,论证方舟子的质疑是否合理。最终针对质疑,林志颖一方提出了五大回应,在12月18日的记者发布会上发布了出来。
“私人律师应该做什么,不是说遇到侵权,就立即启动案件,很多时候不打官司就能解决问题。打官司不一定有利,私人律师要考虑全局。”朱晓磊认为,委托人遇到麻烦,私人律师盲目地回应会适得其反。“私人律师提供的是一种全面化法律服务,特别应该明确的是,私人律师在服务过程中,不仅仅只寻求代理案件,还要对整个事件进行把握。”
在林志颖被质疑事件的处理上,朱晓磊选择对整个事件的进程进行控制,而非一味追求诉讼效果,这样做使得“林志颖事件的影响没有继续扩大”。
如很多业内律师所言,私人律师提供的其实是“贴身式”、“管家式”的精细法律服务。好的私人律师可以成为当事人家庭的一份子,为其服务对象的整体利益服务。
作为舶来品的私人律师
北京大地律师事务所主任李华光说,中国现有的“私人律师”都是舶来品,源于法律制度更早成熟的欧美国家。律师界对其一般定义是,委托人个人聘请的,长期为该委托人提供法律问题解答、法律后果评价、法律风险评估、法律事务代理等服务的律师。私人律师一般与委托人有很强的信任关系,对委托人的财产状况、经济行为、意思表示等比较熟悉,因此私人律师必须具有更严格的保密责任,履行更严格的忠诚义务。
从公开报道来看,国内最早的私人律师业务始于1987年。当年,律师陈旭接受刘晓庆的聘用,担任其私人律师。这之后,掀起了一阵明星请私人律师的热潮,包括当时的著名音乐人侯德健等人都雇请了私人律师。
“但是中国的传统文化决定了我们没有用法律解决身边事的习惯。比如,有病了,才会想到去医院挂号看病;钱闲了,才会想到找地方理财;遇到纠纷了,才想着去找律师打官司。”李华光说,私人律师虽然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就有出现,但一直没有形成规模。
李华光表示,在中国,不同的人群需求的法律服务不一样,私人律师是否适用于所有人群还值得考量,目前来看,中产阶级以上的人群都适合聘请私人律师。“对于一般百姓,花少量的钱,在不缩减服务品质的情况下,找到合适的律师和解决方案就可以了;处于中产阶级及以上的人群,他们对律师的要求会更高,需求也会更频繁:对自己工作生活事务需要保密的隐私性的要求、对法律服务渗透全面的要求、对随时需要法律咨询即能得到满意答复的及时性的要求,以及可以进行长期合作的稳定性的要求等等,这些目标,唯有聘请一位称职的私人律师才能达到。”
纵观国内私人律师发展的过程,也能察觉出,私人律师的受众最开始是少量的一些明星,然后是富豪,受众在增加,范围也在扩大。
不过,刘晓庆作为弄潮儿掀起的私人律师热潮,似乎并没有直接地拉动私人律师服务的迅猛发展。从媒体公开报道来看,截至2004年,国内的私人律师服务仍旧是“犹抱琵琶半遮面”的状态,将出未出,虽有零星的事例,却无完整的面貌。不过,2004年是个转捩点,这一年,“私人律师”这个词,第一次高频率地出现在公众的视野中。
“一元律师”是国内私人律师的雏形
2004年5月29日,演艺明星潘长江来到北京市京都律师事务所,向田文昌、杨大民两位律师颁发终身法律顾问聘书,聘请他们作为自己的终身法律顾问。潘长江是第一个聘请个人终身法律顾问的中国明星。
杨大民回忆说,从2003年开始,演艺圈就不断爆出明星“丑闻”,被侵权的事情也时常发生,在这种背景下,潘长江决定聘请他担任私人律师。不久,杨大民就在潘长江与某美术家《光腚娃娃》MV署名权纠纷案中,为潘长江成功维权。
借着潘长江的光环,杨大民立刻出了名,娱乐圈、文化圈的一些顶级人物陆续聘请他为私人律师,包括中国广告第一人叶茂中、著名作家石钟山、有中国娱乐界教父之称的文硕,著名军旅作家贺茂之、演员金巧巧等等。
再次掀起的“私人律师”热,使得一些律师和律所开始寻求私人律师发展的各种模式。“一元律师”的商业模式应运而生。2004年底,位于上海的外资公司宗诚企业管理顾问有限公司向社会推出一项服务:市民只要交纳每天1元钱的会员费(企业每天6元),就可在全年无限次地咨询购房、买车、遗产等法律事务;在聘请律师代理诉讼、起草合同性文件等法律事务时,会员也可享受一定优惠。
事实上,“一元律师”的运作模式和严格意义上的私人律师有很大不同,比如私人律师是客户向某位固定的律师进行咨询,而“一元律师”是向某律所进行咨询,但业内多名律师还是认为,“一元律师”其实是“私人律师”在中国的最初雏形。
“一元律师”的概念被推出之初,全国各地的“一元律师”计划遍地开花。
2005年底,北京市法易行律师事务所等30家律所签订协议,联合推出律师会员制服务。市民每年支付388元购买一张家庭法律保障卡,就可获得由30家律所提供的全年免费法律咨询,相当于每天一元多。
此后,广州、大连、重庆等全国多个地区,“一元律师”计划陆续上演。至今,“一元律师”的营销模式仍旧存在。
大多数“一元律师”计划的推行者也心知肚明,提供法律咨询服务不是目的,更重要的收入来源将是这种服务带来的诉讼和非诉讼业务。
当前的私人律师服务是一种奢侈消费
“发展到今天,私人律师在中国,概念虽然清晰,实践却与国外却大相径庭。仔细观察我国私人律师业务,最大的问题就在业内对私人律师服务的定位上。”从4年前开始研究私人律师法律业务的庞标律师事务所律师庞理鹏分析认为,由“一元律师”思路沿袭下来的,目前大部分倡导私人律师的团体或者网站,都在尽可能地将私人律师打造成“法律服务进万家”的“亲民”形式,注重推广这种法律服务模式,降低当事人的律师费用,将各种法律服务综合打包出售。
“当然,这样的法律服务形式很好,可以用法律来帮助更多的人,是一种律师法律服务业务的探索,却也只是私人律师的雏形和起步。这样的法律服务,同普通的法律服务在本质上没有区别:律师面对的主体,仍是案件;当事人购买的服务,仍是建立在相互陌生的基础上。”
庞理鹏认为,真正意义上的私人律师服务是一种奢侈消费,服务要走高端路线。“这里所说的高端,并不是只向钱看,而是要有高端的理念和服务模式。在私人律师服务中,律师对自己的当事人,应有明确的服务定位和相互认可的服务理念。”
4年前,庞理鹏开始为美籍华人、著名影视剧作家邝健人提供私人律师法律服务。邝健人原为美国西方传播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总裁,也是经验丰富的影视节目策划人、制作人,1989年,他创作了第一部反映“一国两制”为主题的长篇电视连续剧《公关小姐》,并被誉为中国‘从此都市开始言情的青春偶像剧开山之作,获得国家‘飞天奖等多项奖项。
“作为邝老的私人律师,他生活中遇到的一切法律事务都是我在打理,甚至是家里被盗、护照丢失等问题。”庞理鹏向《方圆》记者介绍说,邝健人每写完一部作品,都会第一时间发给庞理鹏让其将作品进行版权登记。“一些重要的谈判,我都会在场,比如拍摄《大营救》前与当时铁道部的谈判合作,谈完后,我建立备忘录,再向邝老征求意见,看是否出具合同,起草合同。”
2013年8月,邝健人突然在美国去世。“合作多年,邝老突然去世,非常惋惜。”庞理鹏告诉记者,邝健人去世后留下了十几部未发表的作品,其中包括《咖啡姑娘》。“这是一部能与海南经济特区很好地资源嫁接的剧本,邝健人去世前正在与海南红色影视文化艺术促进会谈合作,还想以‘咖啡姑娘为名打造连锁咖啡馆商业模式。”庞理鹏说,由于跟邝健人多年的服务关系,邝健人去世后其家人仍旧聘请庞理鹏为私人律师,继续代理邝健人处理包括“咖啡姑娘”商业模式在内的各种事务。
“现在聘请私人律师的,还是这些明星、大腕。”庞理鹏介绍说,私人律师作为个人常年法律顾问,基本收费是每年五到十万,如果涉及律师业务范围之外的工作内容,按照工作小时计算,大约每小时一千元。私人律师的收费,对大多数中国人来说无法接受。
“私人律师服务需求因人而异,也并不是每个人都需要养一个私人律师。”陈旭这样说。2008年,杨大民也分析称,高收入、高知名度、高风险等“三高人群”是私人律师服务的主要对象。
记者调查了解到,目前高净值人士(高净值人士一般指个人可投资资产超过600万人民币的人士)及家庭、新富阶层(新富阶层是私人法律服务的另一重要服务人群,主要包括:企业管理人员、专业技术人员、国家机关、事业单位的干部和时尚白领四类人群,属中等收入人群)在继明星大腕之后成为主要的私人律师的服务对象。
新富阶层进入财富生活时间短但具有高学历、高消费、高感度的“3H”特征,是引领消费趋势的具有影响力的人群。上海一些律所就推出专门针对白领的年度私人法律服务。新富阶层3H特征决定他们渐渐从单纯的一次性法律服务升级至高境界的保障性法律需求,如个人风险管理、投资组合管理、遗产安排、债务处理等。
在新财富群体中,有一部分是企业高管或者股东。这部分人法律服务需求大,需要私人律师出谋划策的地方多。但记者也了解到,在中国目前,企业高管或者股东个人聘用私人律师的人屈指可数。“这些人几乎都是在用公司的法律顾问当做自己的私人律师。”
在重庆锦扬律师事务所主任段茂兵看来,企业法律顾问不可能面面俱到,要满足这些人的个人需求,可谓“鞭长莫及”,以后,这部分人会意识到私人律师的重要性。
私人律师引入到生活
国内未来私人律师服务的市场空间有多大,是律师界一直在关注的问题。对此问题,业内也说法不一。
像多数律师认为的那样,中国的私人律师服务主要集中在高端人群,而根据相关报道,中国的高资产净值人士及家庭在逐年增加。2012年,瑞士宝盛银行在上海发布了一份财富报告。报告预测,中国高资产净值人士数量将在2015年增至146万人,财富总额为9.3万亿美元,“这是我国高端私人律师市场一个巨大的服务空间。”
山东威海市律师协会副会长、威海卫律师事务所主任姜华丽就非常看好针对中等收入人群的私人法律服务市场。姜华丽认为,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和对外交流的频繁,私人律师的发展前景会越来越好,也会被更多人接受。从2000年开始,姜华丽就带领威海卫律所,探索、开拓和发展私人律师业务,经过多年的努力,市场也在逐步扩大,姜华丽相信越来越多的人希望拥有自己的私人律师。
北京华城律师事务所主任翟雪梅认为,从长期来看,私人法律业务发展前景光明。不过,她分析说,这项业务的增长速度还得取决于我国法律社会形成的速度,只有当法律真正成为社会生活的准则,甚至是唯一准则,那么公民为避免纠纷或产生纠纷后的解决就只能依赖法律、依靠律师,私人法律业务也必将大幅度增加。相反,如果我国仍是权力社会、人情社会,人们习惯于是找“人”办事、找“人”平事,那么法律和律师往往会成为最后的选择。除了个别法律意识较强,或者因为一些自身较特殊的原因或经历,对律师服务有经常性需求的人,绝大多数公民不会主动购买私人律师服务。
“根据我4年多私人律师服务经历来说,未来私人法律服务市场会很乐观。”朱晓磊举例说,特别是演艺界,演艺明星除了与演艺有关的法律问题外,已经开始将私人律师引入到生活中。
“演艺明星李晨就是其中一个。”据了解,朱晓磊作为李晨的私人律师,除了一些艺人的常规维权,还帮其处理酒吧、餐馆的前期项目启动事务。近日,朱晓磊正在帮李晨进行打假维权。
李晨投资经营的运晨公司作为欧洲薰衣草小熊在国内独家代理公司,在其尚未发售产品时,网上多个店铺就开始售卖盗版“紫色薰衣草小熊”,与正品澳洲塔斯马尼亚小熊商标、品相类似。“最近我们就会起诉。”朱晓磊透露。
“让消费者看到私人律师在生活中的作用,私人律师服务市场就会越来越火。”目前,朱晓磊每年都会签四到五个私人法律顾问的合同。
庞理鹏总结了未来亟需私人律师服务的6大类型人群,即投资型、资产型、名人型、外来型、知识技术型(专利、著作权等)、高管型。
“我自己主要在为一些外来型人群提供私人律师服务,比如异乡人在外地的,外国人在中国的人群。”庞理鹏告诉记者,我国法律服务呈现细分化趋势,私人律师服务正是适应了一些特定人群的特殊法律需求。
北京庞标律师事务所主任庞标也认为,未来私人律师的市场空间很大。“现在律师都讲专业化,私人律师也需要专业化,专业方向不是刑事辩护、民事代理等某一领域,而是一种综合业务素质培养,除了具备日常的民事代理、刑事辩护、婚姻家庭等业务,还要有广阔的人脉关系,以满足目前私人律师群体达不到的更精专领域的法律服务需求及社会需求。”
“‘私人律师应当类似医院的‘首诊医生或‘全科医生,能够较准确判断客户所面临的法律问题属于哪个领域,绝大多数问题私人律师可以负责解决,但一些专业较强的问题则应寻求相关领域专业的律师进行合作,从这个意义上讲,综合性律师事务所开展此项业务会有一定优势。但这是一个新的领域,新成立的律师事务所将其作为一项主打业务,也不失为一个好的市场切入点。”翟雪梅说。
令庞标颇感遗憾的是,我国目前对私人律师的概念没有明确的界定,也没有培养私人律师的机构或相关体系。“未来希望私人律师真的能够成为一个新的专业领域。”庞标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