寇明玲
人们常说,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
确实是这样。每个孩子的心理成长与家庭环境密切相关,当一个小生命诞生后,最需要的是家长无条件的关注和接纳,孩子从这里感受到父母的爱,与父母产生情感的连接。
现在家庭中常见的有这样两类家长:
1专制型家长:无论何时,家长都是家庭的最高统治者,是最有话语权的权威人物,让孩子干什么,孩子就得言听计从,否则就会遭到家长的谩骂与暴打。
在专制型家庭长大的孩子,长大后要么固执逆反,缺少人际沟通的能力;要么性格软弱,逆来顺受。
2溺爱型家长:家长包办孩子的一切,什么事情都要插手管,也被称为“直升机父母”。这类家长根本不给孩子体验成长的机会,久而久之,孩子形成了依赖习惯,也没有自己解决问题的愿望,只会袖手旁观等待别人帮助。
在这种家庭长大的孩子,通常缺乏责任感,不能担当,也许就是将来的“啃老族”或“白眼狼”。他们对父母的辛苦付出视为理所应当,不明白感恩的道理,进入社会也不会体谅、理解别人。
相反,民主型的家长以尊重孩子为前提,倾听孩子的想法,遇到事情与孩子一起商量解决,而不是一言堂—家长说了算。当孩子感觉到平等与尊重,他有什么想法会与家长主动交流沟通,这样,家长更能了解孩子,沟通时家长的智慧也于无形中传达给了孩子。民主型的家长,还会以现身说法教会孩子学会尊重,从而孩子也会尊重老师、同学和身边的人,在和谐的人际交往中快乐地学习和生活。
我的女儿今年18岁,对很多事物都充满好奇。她喜欢探索和冒险,喜欢养小动物,喜欢养花,喜欢看孟京辉的话剧,经常去北大或清华大学看昆曲、英文版话剧,更喜欢去北京的一些有特色的书店。今年3月,女儿接连收到美国四所大学的入学邀请,她所选择的大学,生物专业全美排名第二。一个月前,女儿独自飞往美国,开始了她的留学生涯。
说这些不是为了向别人炫耀女儿有多优秀,只是想和大家分享自己在教育女儿过程中的一些心得。
用心营造舒适温暖的家庭氛围
父母是孩子心灵的安全港。父母关系和谐,孩子的内心就是安静踏实的。小小的心灵得到滋养,孩子自然会产生价值感、安全感和幸福感。
在家庭中,我们夫妻彼此互相关心照顾,给女儿幼小的心灵种下关心别人的种子。记得那年女儿上幼儿园,放学后我去接她,她出来后告诉我班上的老师病了,嗓子痛得讲不出话了,和我商量给老师买点润喉片,她说这话的时候才3岁。听女儿说完,我的心都融化了,这么小就能体谅别人身体的难受,让我很感动。我爽快答应后就带她到附近药店买西瓜霜,第二天她就送给了老师。
鼓励孩子多与异性同学交往
孩子进入青春期后,很多父母担心孩子早恋,就限制孩子与异性交往,以为这样可以防患于未然。
在女儿人际交往方面,我们从没有限制她交友,无论学习好的或不好的,由她自己选择,因为我们相信她会选择合适的朋友,相信她有自己的评判标准,我们不仅不干涉,相反,我们更鼓励女儿与男生交往,有意让她与我先生同学的儿子或班上的男生多交往。我们这样开放式的接纳,让女儿感到和异性交往很正常,大大方方,没有神秘感,还会有早恋吗?即使孩子早恋了,我想我们也会有办法引导孩子。如果家长害怕孩子早恋,千方百计阻止孩子与异性交往,实际上对孩子是一种暗示和诱惑,反而会吊起孩子的胃口,要越雷池去试一把。
教孩子遇到困难不逃避,勇敢面对挑战
女儿来北京读书遇到的最大挑战就是小升初。女儿是在老家读完五年小学课程,六年级时来北京的。刚入学的女儿,看到周围同学大部分都有参加各类比赛而获得的证书,有钢琴八级的,有奥数比赛获得全國二等奖的,而我们在老家因为条件限制,没有参加过什么比赛。女儿因自己没有证书,也没有学习过奥数而着急,回来给我们讲是不是自己要去五年级重新读书。听到这些,我知道女儿产生了自卑心理,就安慰她说:“妈妈知道你很着急,我理解你现在的心情。你原来在老家就很优秀,你没有那些证书并不代表你不好,我相信有些学校会考查综合素质的。放心吧,孩子,是金子在哪儿都会发光的。”
这些安慰的话只能暂时缓解女儿的焦虑情绪,还得用实际行动才能解决根本问题。我先生是数学系的高才生,他买了本奥数书,认真准备后就开始给女儿讲奥数习题,几个星期后,女儿对奥数有些感觉了,慢慢也产生了兴趣,渐渐做对的题也越来越多。在我和先生的鼓励和女儿的努力下,女儿的自信又回来了。后来,通过学校的面试,她顺利地进入了一所口碑很好的实验学校。
通过这件事,我们夫妻俩教育女儿以后在遇到问题时不要被事情所困,而要想办法解决,无论遇到多大的困难,只要心态积极,有坚定的信念,乐观面对,事情就会有转机。
此后,女儿在学习、生活中遇到问题总能想办法解决,这种积极阳光的处事模式植入女儿的心田,让她面对学习和困难时更加从容和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