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星
【摘 要】中国钢琴改编曲是指作曲家依据一些公众熟知的,喜爱的乐曲,根据时代和民族的需求,重新调整其旋律,赋予新的特征的曲目。本文将从中国钢琴改编曲的发展时期着手,浅谈中国钢琴改编曲的時代性、价值性与民族性特征。
【关键词】中国钢琴改编曲;时代性;价值性;民族性
一、中国钢琴改编曲发展历史
所谓改编曲:改编是将原有音乐作品在其他的乐器上或以其他乐器音乐形式进行移植,或者对民歌等曲调以器乐音乐的形式进行创造性的发挥、发展和编配。钢琴改编曲是将既有的歌曲或器乐曲,在保持原曲相对完整性的情况下,改编为钢琴曲。改编的“改”是指改由钢琴演奏,“编”是指重新编配,使之成为符合钢琴特性的音乐作品。钢琴由于其乐器本身宽广的音域,和丰富的音色变化,几乎能胜任任何音乐形式的改编。因此改编曲成为中西方钢琴音乐创作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中国钢琴音乐的发展大致经历了三个时期:萌芽探索时期(20世纪20~40年代);形成和逐步成熟时期(20世纪50~70年代),多元化创作手法绽放时期(20世纪70~90年代),中国钢琴改编曲在中国钢琴音乐的创作中起到了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它不仅保留了中国传统音乐的民族意蕴还学习并运用西方多元化创作思维和演奏技法。
二、钢琴改编曲的分类
(1)以社会背景为主题的改编曲目,如《中国民歌主题变奏曲》,这是作者根据国内的时事状况于1948年在法国创作的,这也开创了第一首将民歌改成钢琴曲的先例。除此以外由于社会背景变化,作曲家也会依据民歌的主题来创作一些改编一些乐曲,以适应时事的需要,如陈培勋的《卖杂货》,是改编的广东小调等等。(2)根据古典传统民族乐器改编的钢琴曲,如陈培勋的《平湖秋月》、储望华改编的《二泉映月》等等。(3)中国的戏曲文化源远流长,广受民族喜爱,作曲家依据这些曲目进行改编,如倪洪金根据京剧曲牌、昆曲曲牌改编的《练习曲四首》等,再如朱晓宇根据京剧、秦腔、豫剧改编的《戏剧组曲》。(4)根据舞剧改编的钢琴曲,如杜鸣心改编的《舞剧红色娘子军》,吴祖强、杜鸣心改编的《舞剧鱼美人选曲六首》,李瑞星、谭露茜根据舞剧《白毛女》选段改编的《儿童鲜花舞》、《北风吹》及江静改编的《红头绳》等等。
三、钢琴与民族音乐融合的价值性
改编作品在西方被归为(Trivialmusik)、“实用音乐”(Gebrauchsmusik)等,是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在国内,学者对于改编曲的创造性以及价值性是充分肯定的。从生产史的角度上看,钢琴改编曲顺应了时代的需求与发展,不仅促使了钢琴技巧的发展,还推动了民族音乐与钢琴的融合,并且进一步提高了审美价值,对于民乐曲的改编,通过钢琴来演绎,是对其艺术价值进行了进一步的挖掘与挑战,不是传统意义上的照搬照抄,而是在和声、配器、旋律、织体上都要运用适当的手法进行写作。中国音乐本身是单声性的,没有和声概念。而钢琴,作为一种外来的多声性乐器,与中国音乐的本性是不相符合的,在使和声与曲调相协调的过程中,体现的不是改编,而且完全的创作。因此,中国钢琴改编曲是极其具有价值的。
四、钢琴与民族音乐融合的时代性特征
从生产史的角度再次看来,中国音乐的发展进程中,1915年赵元任的《和平进行曲》是中国第一首钢琴曲,中国的钢琴音乐家们在努力完善中西音乐相融合。20世纪60~70年代中期,由于“文革”的影响,这段时期钢琴改编曲几乎成了中国钢琴曲创作的唯一形式。这些改编曲用丰满而又能与中国旋律融为一体的多声化手法,曲中特殊的和声、复调、音色、节奏等手法的运用,技法得到了充分的发挥,真正的将传统乐曲钢琴化推向高潮。此时,钢琴改编曲成为民族音乐家创作音乐的主流。因而中国传统器乐曲的钢琴化改编所呈现的阶段集中性和断续性,与历史背景、社会审美需求、作曲家的美学追求是息息相关,三者缺一不可的。
五、钢琴与民族音乐融合的民族性特征
(1)和声与调式:从接受史的角度上来看,人们从单声部的中国民族音乐到钢琴改编曲,这样一个多声部的民族性音乐,是欣赏与推崇的,并且民族音乐家们认为将西方的作曲技法与中国的民族音乐相结合,将钢琴与民族器乐曲相结合,创新作曲技法,发展“中国式和声”,才能进一步推进中国民族音乐的发展。而创造出与中国民族调式相协调的和声。钢琴作曲家们在创作时将民族声乐特点融入西式声乐,运用四、五度叠置和弦,取代以往的三度叠置和弦,更加突出了民族性风格,因此改编曲目比原曲目往往具有更强的色彩性和描绘性特征。(2)音色:音色是中国传统音乐里非常重要的因素,只有根据钢琴的特性,通过特定的音型,适当的触键力度与音量,发挥音区、多声、奏法等方面的优势来尽量模拟。而中国钢琴改编曲中的装饰音(或模拟某种民族乐器的特性奏法)运用巧妙、手段之丰富是不可替代的,往往用以营造特定的音乐氛围,对民族风格、民族韵味的刻画起到了惟妙惟肖的作用。利用音区、音型和力度的模拟:《平湖秋月》用pp减弱到ppp奏出相间在五个八度内的调音,模拟古筝、扬琴或琵琶的拨弦音响,可谓惟妙惟肖。又在两手交替演奏旋律中,不时穿插琶音、分解和八度,加上经营剔透的装饰音,渲染出平湖秋月的意境。结尾时成串的颤音表现粼粼水波中的月影。(3)旋律:中国民乐往往节奏欢快,旋律优美,以横向线性旋律思维为主要特征,因此钢琴改编乐更多了采用民间乐曲旋律,更加鲜明的展现其民族性特点,通过这种移植改编出民族化的旋律展现中国风的个性。作曲家们从中国民族乐器的单声部旋律进行创作成二声部或者多声部的钢琴音乐。在踏板上的运用也很有讲究,通过技巧性的运用踏板,来进一步深化对民族乐器的模仿。作曲家们在曲式的结构上以及织体上也有所创新。
通过钢琴改编曲的分析,中国钢琴改编曲的民族性,体现在和声调式、音色、旋律与节奏上。作曲家们运动中国式和声中国民族调式,运用钢琴模拟民族器乐音色,运用民族特色的节奏,改编创作了大量的具有中国民族韵味的钢琴曲。从生产史和接受史的角度,发现钢琴改编曲是具有阶段性和历史的必然性的发展过程和民族进步的产物。并且它的时代性以及价值性比较容易理解,对于改编曲的民族性特征,则体现在和声调式、旋律节奏音色等方面。钢琴改编曲是中国钢琴音乐发展特定时期的产物,是中国民族文化与西洋艺术的融合,更是中国钢琴作曲家智慧的集中体现。(作者单位:苏州大学音乐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