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谈中国工程机械国际化

2014-04-29 00:44
中国机械 2014年3期
关键词:工程机械国际化基础设施

编者按:近些年来,中国工程机械市场规模已连续多次占世界市场的50%以上,但是作为世界首屈一指的工程机械大国,中国本土的工程机械企业却在2013年全球的行业总营收比重从接近17%下滑到了15%左右。这种变化是中国大的市场环境不景气所导致,同时也是中国企业在做自我的变速调整。在调整下,我国企业的利润比重下降但是毛利率却不断增长,以国内某家知名企业为例,该企业虽然在企业营收上出现了50%以上的下降,但是综合的毛利率却因自身产品升级与掌握先进制作工艺而得到大幅提升,在2013年第一季度便实现环比提高12.6%。行业的不景气与产能过剩挤去了水分,锻炼了中国企业的盈利能力,过去的2013年是国内企业与国际产业界进一步深度融合的一年,在消化吸收并购成果的同时为规避国内的市场的萧条,国内企业在全球范围的舞台上演了一幕幕攻城拔寨的好戏。本期,我们将关注中国工程机械产业在全球市场版图上的存在空间,回眸中国企业在不断国际化道路上的精彩,研判在产业如何迎接新一轮国际化浪潮的挑战。

从“走出去”到“走进去”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装备制造业遵循着“引进来”与“走出去”的思路发展至今,从7、80年代开始的引进合作到逐渐独立自主,我国装备制造业早已脱胎换骨。工程机械产业发展的脉络基本和我们的大环境相同,2011年国务院前副总理曾培炎评价中国工程机械产业的发展局面时指出,“十一五时期,中国装备制造业获得了快速发展,自主创新能力不断增强,产品国际竞争力日益提升,形成了一批具有较强实力的企业集团,这改变了中国大型和超大型工程机械产品依靠进口的局面。”当年业界媒体评论,这是官方权威人士表明中国工程机械制造业部分产品不再依赖进口的一次宣言。

不再依赖进口意味着国际化“走出去”的步伐可以更开阔了。于是乎近年来,业界精英人士和媒体都把国际化挂在嘴边。最近的一条关于国际化的评论来自柳工副董事长曾安光,他指出,中国已成为全球最大的工程机械市场,国外企业在中国也取得重大发展,竞争与合作已成为当今全球产经领域发展的主旋律。同时,中国企业也正在加快对海外市场的探索和布局,希望欧美日和新兴市场能以同样公平的态度接纳新的参与者。而山东临工工程机械有限公司执行总裁于孟生也认为,中国工程机械制造企业在产品和技术上已经具备了“撞线”世界的实力,中国企业要抓住这一时机,拓宽国际市场渠道。

随着国际市场愈发被中国业界所重视,从2011年开始的中国工程机械企业集团在海外市场的并购潮、出口潮风起云涌至今,2012年过渡,2013年开始,中国工程机械产业进入了对国外并购与出口市场开拓成果的消化吸收阶段。去年以来,中联和三一分别完成了对CIFA和大象的100%控股,2013年年末,中联再次大手笔收购全球干混砂浆设备巨头——位于德国M-TEC公司,柳工波兰完成收购波兰ZZN厂,太重煤机成功并购美国REI钻机公司,徐工集团巴西4S店正式开张。

得益于海外收购的大手笔,2013年上半年三一重工的海外业务在公司整体业务中占比大幅提升,已超过20%,起重三一挖掘机出口同比增长近102%;汽车起重机出口同比增长近60%;履带起重机出口同比增长超过180%。三一重工是我国重要工程机械公司,其在混凝土机械、挖掘机、汽车起重机等主要产品领域整体实力都处于行业前列,2013全年,三一重工的海外拓展较大幅度的抵消了其各项国内市场指标的下降,三一通过海外建设生产基地以及收购等方式快速推进海外市场销售,一度在综合利润率方面处于国内企业中的领先地位。

然而冷静来看,中国工程机械企业日渐壮大,“走出去”的脚步在不断加快,越来越多企业迈出国门,与海外市场接轨。跨国并购、海外建厂、海外经销等已经不再稀奇,然而,这些亮丽的光环之下,我们不得不思考,中国工程机械企业国际化,怎样才能稳步走下去。在国际市场立足不是一朝一夕,有专家指出相较于卡特彼勒、小松等世界工程机械巨头,中国工程机械企业缺少的是对品牌有忠诚度的客户,还面临的一个问题是扭转中国制造产品价低质劣的品牌形象。有位常年在非洲市场的业界人士曾指出,由于部分中国工程机械企业早期向非洲一些国家提供劣质产品,以至于中国工程机械产品长期得不到大部分非洲客户的认同,品牌形象被伤害后,对中国企业走向国际化的负面影响是巨大的。

固然中国工程机械产业通过多年的努力,徐工、中联、三一、山推、柳工等品牌走向了国际舞台并有了一定的品牌认知度。但是深耕国际市场,深耕于落地国市场需要一个从“走出去”到“走进去”的转变。

所谓“走进去”便是对落地国、并购对象国产业的“水土”适应过程。主观来看,对于海外建厂或者并购而言,竞争性行业中文化冲突是海外收购后的最大难题。就并购一点而言,著名的“七七定律”表示70% 的企业并购会因为种种原因失败,而其中 70% 的失败因素在于并购后的公司文化整合。在国际化的进程中还有很多问题会阻碍中国企业的成功。这些问题的出现需要企业去客观理性的面对。中国工程机械企业能否成功“走出去”一是企业本身的产品质量与实力,而扎根国外“走进去”是完全实现国际化的重要前提。

“内外兼修”与自主创新

如果说“走出去”到“走进去”是解析国际化战略步骤的导向性提纲,那么国际化具体到细节之处会仍有方方面面的问题需要面对。

2013年我国工程机械产品出口占比中零部件产品却出现了不小的跌幅,前两个季度零部件产品出口出现了5.4%的下降。这其中最本质的因素是国内工程机械零部件大而不强所导致的。虽然我国的工程机械产品自给率通过“十五”规划的努力目前达到了90%上下的水平,但核心零部件例如液压元件和动力传动设备依然依靠国外进口,可以自主生产的中低端配件不断扩张产能而导致产能过剩危机,传导到国际市场后,这些同质化程度高、竞争力低的产品以低价涌入落地国市场,对当地产业造成冲击后,贸易纠纷、“反倾销”壁垒便会接踵而至,落地国会使用添加认证需求、调理关税等一系列手段限制中国商品的进口。

零部件产业的同质化与中低端倾销现象背后,是整个中国工程机械产业仍处于一个中低端仿制与组装的阶段。在2013年上半年工程机械的整体出口份额中整机产品出口占了80%以上,在整个2013年大于100吨全路面起重机、履带式挖掘机等产品在出口大潮中逐渐展露增长优势,以整机企业三一和广西柳工为例,三一重工在半年报中提到,上半年其国际销售收入同比增长 66.5%,达到54.39 亿元。三一挖机在印度、巴西等市场本地化经营取得较大进展,而且保持了非洲、亚太等新兴市场的稳固地位,在美国市场也取得显著突破,性能和质量已达到国际一流并逐步获得高端市场认可。柳工则在其半年报中提到,其装载机、挖掘机等逐渐导入欧美高端成熟市场,如D 系列Ⅲ阶段小型挖掘机和 A 系列挖掘装载机全面进入海外市场。

由此来看,国内企业目前在以中高端整机产品塑造国际品牌形象,以谋求在国际化市场版图上的位置。但是被高端零部件挤压走的利润空间依然存在,而且近几年恶性竞争一直困扰工程机械企业,从主要产品的同比价格下滑能体现出来。同时劳动力成本上升,利润空间继续被压缩,使企业生产再投入、研发和售后投入都受到更大的压力,行业自律、规范贸易行为更加凸显出重要性。成本上升、恶性竞争、售后投入、贸易壁垒已经使企业举步维艰,而人民币持续升值更是加雪上加霜。我国工程机械高性价比的优势在国际市场上正在一步步受到挑战,因而我们认为实现对整机产品的高端化包装同时还需要配套核心零部件的高端化,以实现自主创新的“内外兼修”。

参照工程机械产业零部件领域处于中高端地位的日本企业,据了解,日本著名工程机械企业日立建机位于欧洲的主机工厂很小,但其配件仓库却很大,它的配件中心占地达10万平方米,平时可储存7000万欧元的配件,年销售额1.2亿欧元。日立建机(上海)有限公司总经理平冈明彦曾说,日立建机对代理商的评价考核因素,是其配件及服务的利润占企业运营的比例,如果比例超过了100%就证明,这个代理商一台机器都没买也能赚钱。而目前,日立建机欧洲公司的几个区域中,这个比例为35%-135%之间。但由于各国的市场情况不同,中国的代理商这个比例还是比较低。

由此来看,挖掘零配件产品市场,零配件产品能否成为工程机械产业的另一个增长极,是衡量一个国家工程机械市场是否成熟的一个标尺,对内核心设备的内修是国际化盈利的一个保障。我国工程机械企业要想加速完善健全自己的后市场建设,技术革新将是关键的一环,因为只有更多的创新设计和技术专利才能提保障后市场盈利,特别是针对于工程机械的零部件方面。因此要实现企业更好的盈利模式,就必须依靠技术创新实现多方面产品的盈利,从而减少对整机销售的依赖。

如果进一步深入国际化的课题,那么中国企业的国际化,还要有与当地文化相融合,因地制宜方面的努力。出门在外,正确处理在国际化进程中出现的问题是铺路石。目前来看国际化包括出口,在海外建厂,设置办事处,并购等多种形式。国内大的巨头型企业在国际化各个环节上在这些年来都有了一些经验,例如中联重科在收购CIFA的四年多里,至今没有向CIFA派驻一名中方员工,以“高度自治”的模式渐进完善对被收购对象的整合。通过紧密关注海外市场的特点,与当地要素结合,如充分利用当地人才等资源,注重文化层次等方面的差距,有节奏,有计划的来合理推进企业自身国际化建设。

国际化进程中企业对于行政管理等企业软文化的构建上不再是一个形而上学的范畴了。升级核心产品与升级企业软实力内功的“内外兼修”将会成为检验企业自身创新力和竞争活力的标准之一,企业的创新能力与竞争能力决定了其在国际化舞台的位置。经过多年的努力,在这个国际化人才辈出的时代,中国工程机械的国际化能力早已今非昔比,可是国际化过程中的“内外兼修”仍是一个漫长的系统性工程,合理的顶层设计、妥善的资源配置安排以及方方面面的细节都将会成为企业在面对世界各地迥异的市场环境下成败的关键。

世界波:世界工程机械市场版图

中国工程机械产业不断的国际化以来,五大洲四大洋均可得见的中国身影在远隔故乡千万里的地方耕耘着奋斗着,他们以开拓者的姿态植根异国他乡,用智慧与汗水铺通了一条条道路、建设了一座座建筑,同时也为中国工程机械产业勾勒一副不断丰饶的国际化图景。然而自古以来,凡带兵打仗征讨一方的将领以及想成为将领的士兵们都会养成看地图的习惯。在地图上研判形势预估动态,为下一步工作做充分的准备,战场和商场一脉相承。

拓展亚洲市场 借力化解库存?

业界普遍认为进入2014年的中国已进入了“经济7时代”的第二年。随着经济发展速度的放缓,国内基础设施建设的减少,国内的工程机械市场的乌云难以一时散去,然而成群成片的产品库存又成为企业更头疼的一件心事。眼前,产能过剩和去库存化问题已成为了困扰中国工程机械产业的综合性困难。

供大于求便需要拓展市场,放眼中国周边国家,大量基建设施建设已经陆续展开。这些以印度为代表的发展中国家,在未来3-5年都有“大动土木”的规划。他们对工程机械产品的需求量正日益加大。而中国工程机械产品所具有的性价比优势或将助力中国企业进一步深入亚洲一些购买力欠发展国家的市场。这于中国企业而言,放眼亚洲整个市场无疑可令库存问题得到充分的缓解,并使自身得到国际化的延伸。

据了解,亚洲是我国传统的工程机械出口的最大市场,一直占据出口总量的45%以上,主要的出口地区国家包括泰国、印度尼西亚、越南等东南亚国家,伊朗、沙特阿拉伯等中东国家以及中亚地区国家,其中在南亚的印度市场被中国工程机械产业普遍看好。该国在2012年至2016年实行“十二五”经济计划,计划中重点侧重了对基础设施建设领域的投入,印度官方声称将“建设”定义为驱动经济转型的动力。

作为与我国一样拥有10亿人口级别的人口大国印度,其对于基础设施存在着巨量的刚性需求。据了解,仅仅未来五年印度的基础设施建设投资金额预计达到1万亿美元,投资领域涵盖各方面的基础设施。在2012-2030年之间,印度至少将GDP的10%投入到基础设施建设上。此外,据统计,从2007至2015年,印度投放到工程机械市场的资金累计将达到400亿美元。

面对不断增长的基础设施需求,印度政府已允许私营企业参与基础设施的建设。印度政府给予承担基础设施建设的企业为期五年的免税期,这给印度工程机械设备市场的发展带来了机遇。但受各种因素的制约,印度的工程机械制造业目前发展较弱。目前,印度当地只有28%的机械能适应国内市场,而且印度工程建筑企业在本地购买工程机械需要至少两年才能投入使用,但购买中国的工程机械只需六个月就能立即到工地投入使用。

所以,中国的工程机械比印度本地的工程机械更有竞争力。除此之外,印度工程建筑企业逐渐放弃购买德国、日本、美国等大国的工程机械,因为中国的工程机械比德国、日本、美国的机械更具性价比优势,能更迅速地投入使用。由此可见,印度对中国工程机械需求将大增。

此外,亚洲国家中的越南,在未来10年将有1600亿美元的项目可待开发,包括5000公里的高速公路,300至400公里的铁路和许多港口。与印度的做法类似,越南也开启了民用资源与海外投资对基础设施领域投资的许可,越南国家建设部表示,海外投资者在胡志明市也开始寻找更多的房地产开发项目,政府已经对这些类似房地产项目发放许可证。

同时,我国北方的邻居蒙古国依靠丰富的矿石资源,在近年来经济增速明显,政府也有意扩大在基础设施方面的投资。

东南亚国家的泰国,正在东盟经济共同体的共同主导下,计划将投入900亿美元投资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作为东盟的中心,泰国政府曾表示在确保区域内的互连互通上发挥重要作用。目前,泰国政府计划中的项目有泰国-老挝高速铁路、泰国洪水防控管理等工程。

在印度尼西亚,随着基础设施建设对工程机械和设备的需求,政府用于公路、铁路、港口、机场、发电站等项目的投资共计2,300亿美元。据印尼媒体报道,印度计划增加1万2100公里的铁道线。

亚洲市场对于基础设施上的投资利好,无疑都会是目前低迷的国内工程机械企业的巨大诱惑,有专家曾表示中国需要在亚洲市场不断增大影响力,仅东南亚的市场未来前景都将超过中国本土,亚洲地区国家的工业化建设是中国包括工程机械产业在内的装备制造业千年难得的发展良机,这45%以上的国际化“半壁江山”中国工程机械产业必须重点把握。

美洲市场:“拉丁舞曲”正酣

在美洲市场中的北美,美国作为工程机械产业大国在其市场份额在全球占比达到20%以上,工程机械产品在美国进出口贸易中占有重要地位,日前,汇丰银行报告曾指出,2013年~2015年,美国工程机械出口对美国出口增长的贡献达到21%,2015年将成为美国商品出口最大类别。2016年到2020年,工程机械出口将占到美国出口总额的25%,2021年到2030年这一占比将达到26%。

目前,位于北美洲但是属于拉丁美洲的北美国家墨西哥已成为拉美地区33个国家中仅次于巴西的第二大经济体。媒体评价墨西哥是“离上帝很远,离美国很近”的地方,凭借独有的地利之便,墨西哥制造业实现了近10年的爆发性增长,已建立起相对健全的工业生产体系和基础设施保障。由此在工程机械产业方面2012年3月30日,全球工程机械巨头美国卡特彼勒近水楼台,宣布将在墨西哥的圣路易斯波托西建立一个新型零部件配送中心,以进一步拓展在该地区的零部件分销网络;而徐工特机也将墨西哥作为扩大海外市场辐射范围的重要目标,将力争以其为基地,全力开拓小型装载机在南美的市场。

2013年中旬,墨西哥总统培尼亚宣布了《2013-2018年交通和通信领域基础设施建设投资计划》。计划称,墨西哥政府将在2013-2018年间投入至少4万亿比索(约合3157亿美元)用于基础设施和能源领域,这一计划的投资总额相当于墨西哥2012年GDP总额的25%。另外其中约三分之一的投资、也就是1.3万亿比索(约合1026亿美元)资金将用于改善交通和通信领域的基础设施建设状况。

根据计划,今后六年墨西哥将新建或改建总里程约5410公里的15条高速公路、29条国道、7个港口、7座机场,还将扩大全国的互联网接入、消除电信领域的数字鸿沟。对此,培尼亚表示,多模式基础设施发展项目主要有三个目标,“第一,发展物流网来减少运输成本,提高安全性,使得墨西哥生产的产品有更大的价值。第二,推动区域均衡发展。第三,通过建设更快、更安全、更经济的交通和电信基础设施来提高墨西哥人的生活质量。”

墨西哥政府不断强调着基础设施的重要性,这带给全球工程机械产业的是对美洲市场更多的想象空间。在墨西哥大有成为美洲工程机械新桥头堡的局面下,南美国家的基础设施建设热情同样可观。据媒体报道,包括世界第六大经济体巴西在内的南美洲各国,近些年来一直保持着旺盛的基建需求。根据一家智利投资信息咨询机构近日报告,智利、秘鲁、哥伦比亚和巴西等南美四国在2012-2021年间将在基础设施领域投资5008亿美元,重点建设交通、市政设施、电信、饮用水和卫生设施、水利基础设施和城际公路等,其中大部分将有政府和私人投资,并对外资开放。因此,南北美市场对于工程其中、路面、土方和混凝土等工程机械需求量巨大,对中国的工程机械企业来说无疑是一个巨大的机会。

挺进欧洲 淘金非洲

这些年来,由于大部分欧洲国家在欧元问题上遇到挫折客观上让中国工程机械产业抓住了机会,多年来占据世界主导地位的欧洲混凝土机械巨头一一被中国工程机械企业收购。在中国工程机械产业整体实力不断的提高下,中国工程机械产品具备了竞逐欧洲市场舞台的资格。目前,据中国工程机械工业协会副秘书长王金星介绍,中国工程机械产品几乎已经出口到欧洲所有国家。同时他指出,我国对俄罗斯、德国、英国、比利时、意大利、荷兰、瑞典、法国等国的出口额均超过了1亿美元,欧洲在中国工程机械海外格局中的重要地位正日益凸显。

作为与我国接壤的欧洲国家俄罗斯,从2000年起,俄罗斯成为世界上建筑领域发展最快的国家之一。其建筑市场每年增长达10-15%由此带动了工程机械市场的需求量,近年来随着两国在政治经济相关领域的关系不断升温,中国工程机械企业纷纷进入俄罗斯市场。三一与中联是较早进入俄罗斯市场的中国企业,在2013年两家均有不同程度的斩获,而山推与山河智能在2013年各自高调进军俄罗斯,凸显了俄罗斯市场的价值。

当下的欧罗巴,是中国工程机械仅次于亚洲与非洲的重要出口市场。近年来,随着海外市场的不断拓展,国内工程机械企业对欧盟高端市场日益重视,出口到欧洲的产品数量也越来越多,与欧盟的联系日益紧密。

对于非洲工程机械市场,2013年有媒体曾经以“串起珍珠”来形容非洲国家工程机械市场的丰厚。拥有世界上最富饶的水力资源刚果(金)、国内生产总值约占撒哈拉以南非洲国家经济总量的三分之一“彩虹之国”南非、素有“黄金海岸”之称的加纳,非洲国家对于国内工程机械行业而言,可谓处处蕴藏着前进的能量和动力。

在前些年来,中国建筑承包企业对于非洲市场的开拓是客观的,同时在2000年至2011年,中国政府向51个非洲国家援助了1673个项目,援助总额约750亿美元。在我国软硬实力共同作用下,非洲已经成为中国第二大承包工程市场,非洲第一人口大国尼日利亚和安哥拉更是中国对外承包工程业务最多的两个国家。2013年第五届金砖国家峰会在南非召开,峰会上,金砖国家达成了《非洲基础设施联合融资多边协议》,以满足非洲大陆的快速增长及其导致的基础设施资金方面的巨大需求。

结语:在整个西半球的版图上欧洲与非洲都将会是中国工程机械“掘金”的圣地,而在更广阔的地球表面上,处处涌动着的建设机遇都在召唤着羽翼渐丰的中国工程机械企业们。在

机会面前,包括徐工、三一、中联等国内工程机械企业都早早的全球布局,甚至在南极也有活跃着的中国工程机械企业柳工的挖掘机。我们知道,全球化大潮下全球各地的工业化市场都将是中国制造的竞逐之地,不断占据海外市场尤其是具有快速增长潜力的新兴市场更是中国工程机械行业能否延续辉煌的重中之重,不景气大背景下的中国企业们何以摆脱萧条,国际化大道已然时不我待。

猜你喜欢
工程机械国际化基础设施
聚焦港口国际化
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有望加速
公募基础设施REITs与股票的比较
工程机械自动化中节能设计理念的应用
邵阳三一工程机械与零部件再制造工程项目开工
人民币国际化十年纪
工程机械雄安遇冷
从园区化到国际化
振动搅拌,基础设施耐久性的保障
充分挖掘基础设施建设发展潜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