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志琦
竹,绿荫可人,纵然群芳落尽,竹却依然翠绿。自当年竹纤维服饰问世之日起,引起世人关注,北京梦狐服饰科技开发有限公司董事长张士军就被誉为“竹纤维服饰第一人”。最近,梦狐服饰又有新的科研成果“绿能生物质有机组分分离提取”技术,该工艺能达到零污染、零排放和高利用率,已达国际先进水平。这不禁让记者对这家公司产生了浓厚兴趣。
当进入位于大兴区的梦狐服饰公司大门,就会发现整个公司处在一片静谧的竹林中。在竹林掩映中的木质小屋里记者见到了张士军。当听完张士军讲述的创业历程和研发过程后,记者深感他已将自己的灵魂与竹融为一体。在这个已经走过65个春秋的河北人身上,我们看到了虚怀若谷、坚忍不拔、节节突出的竹子精神。
虚怀若谷 全心投入产品
与张士军面对而坐,他的脸上一直洋溢着谦和的笑容。回溯三十多年前,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河北省宁晋县粮棉油供销公司一名普通的内燃机操作员,到竹纤维服饰第一人,再到现在即将开发一项重大生物科技工程、身家过亿的企业家,张士军实现着一次次蜕变。但他始终以普通老百姓自居,装束简单,待人接物谦恭平和。
当张士军在全国率先着手研发出新型环保健康纺织材料——竹纤维,被原中国纺织工业协会会长杜钰洲赞为中国竹纤维服饰第一人时,他才正式为行业所熟知。
在2003年获得“第一人”赞誉后,张士军并没有因此沉溺于荣誉的光环中,而是选择慢慢淡出人们的视线,不断推进和改进竹纤维技术。2004年,投资380万元的北京梦狐宇通竹纤维研究中心成立。2005年,梦狐公司推出了国内首家克服了竹纤维缩水率大、易变形、色牢度差等缺陷的第三代产品,备受广大消费者青睐。竹纤维面料更被业内专家誉为“二十一世纪最具有发展前景的健康面料”。
发展到现在,张士军带领团队研发的“绿能生物质有机组分分离提取”技术,已经通过了中国高科技产业化研究会的成果鉴定会。很显然,在全世界都倡导节能减排的时代大趋势下,因“绿能生物质有机组分分离提取”技术而建立的“绿能生物质产业化”工程的启动和实施,对于张士军和梦狐来说,又将是一个质的飞跃,前景不可限量。但在与张士军的交谈过程中记者发现,他依然平和而简单,散发着质朴的气息。
当问及他为什么如此低调时,张士军说:“我只想把全部的精力、财力、物力花到产品品质提升上,只有产品的内在品质出色了,才能赢得信任与口碑。在我看来,一切沽名钓誉的做法,都只是暂时的喧嚣,对于产品品牌的提升并无裨益。”
回顾张士军的这三十多年的历程,从销售服装面料、开发彩棉到竹纤维产品的面世,再到即将上马的“绿能生物质产业化”工程项目,张士军与他的梦狐一直并肩成长着。“未出土时便有节,及凌云处更虚心”,张士军始终把这句话作为他人生的座右铭。
坚忍不拔 探索从未停止
俗话说“根深才能叶茂”,干事一定要打好坚实的基础,发扬竹的坚忍精神才能取得成功。理想与现实总是有一定差距,选择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必然需要很大的勇气与智慧,更为重要的是具备坚忍不拔的意志,竹纤维的研发过程同样如此。
一次江南之行,张士军来到了有着“中国竹乡”之称的四川宜宾,也正是这一次四川之行,让他与竹子结下了不解之缘。从此以后,竹之美、竹之韵、竹之节,竹的一切都让张士军深深着迷,愿一生为之倾慕,至今仍深爱如初。
对竹的挚爱,让张士军萌生了“要是能把‘竹子穿在身上该有多好啊”的奇思妙想。张士军想,既然木材可以制成纸张,竹子也可以加工成纸张,说明竹子与木材的内部结构有相似之处。
带着这个想法,张士军带领自己的团队翻阅了大量的相关资料,逐步了解了竹子的结构。同时,他与多家科研机构联系,说明了自己的想法,希望得到权威机构的帮助,但是这种近乎天方夜谭的想法受到不少同行的冷嘲热讽,得到的回复也只有拒绝。但这并没有让张士军知难而退。
“那时候,我与科研人员同吃同住在实验室,为了一个小小的细节问题,连续几宿不眠不休。进竹林、访农户、查资料、拜老师……经过不懈的努力,克服了11个关键问题,这种全新的绿色生态纺织材料才终于在2000年9月面世,并产出了第一批1.67dtex*38mm短纤维。”谈到这里,张士军的成就感溢于言表。
竹纤维诞生后,相关的技术难题也接踵而至,但张士军与他的科研团队怀着“咬定青山不放松”的精神,一一攻克了。2001年张士军成功地推出了“竹纤维”第一代产品,包括纯竹、竹棉、竹麻、竹真丝、竹天丝、竹羊绒等各种混纺梭织、针织、色织服装面料,并于同年申请了国家专利,成为中国竹纤维服饰第一人。
2003年3月张士军带着他的竹纤维第二代产品参加了中国国际服装服饰博览会,并获得业内的特别关注,当场签下了上百份订单。
2004年张士军继续投入大量资金深入研究竹纤维的产业化,并得到了国家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和支持,竹纤维被列入了北京市火炬计划项目,获得了由北京市科学技术委员会颁发的高新技术企业认证证书。
为进一步弥补竹纤维的不足,满足消费者的需求,经过两年的潜心研究,梦狐公司又在2005年成功推出了国内首家完全克服了竹纤维缩水率高、色差、易褶皱等缺陷第三代竹纤维产品。第三代竹纤维的成功问世,为公司带来了新的发展契机,竹纤维面料更被业内专家誉为“二十一世纪最具有发展前景的健康面料”。
张士军又一次成功了,多少个不眠之夜、多少次从头再来、多少辛酸化作喜悦的泪水润湿了他的眼底。政府的扶植与引导、家人的理解与支持、朋友的帮助与鼓励给了张士军无限的力量,加快了他一次又一次的探索。
正如他本人说的:“我已经顾不上得病,顾不上长岁数了。”一种对社会的责任、对职工的责任、对合作伙伴的责任促使他不断前进。即使竹纤维已经升级到了第三代,研发和探索依旧从未停止。
节节突破 成果催人奋进
竹子是一节节的,它的成长意味着节节突破。人生,也是一个节节不断攀升不断向上突破的过程。如同竹节特别硬一样,人生的每个节也都要夯实,基础牢固了才能更上一层楼。
从1980年开始,张士军人生的每一步,无不在诠释着竹子那种节节突破的精神和灵魂。1986年,为了使公司得到进一步发展,张士军办理了停薪留职手续,专心经营起了迎星阁服装公司,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下,在国企上班被当做“铁饭碗”之时,张士军的举动引发了周围很多人的不解。也就是在此时,张士军便将迎星阁生产的服装命名为梦狐品牌。
此后,张士军干脆辞职,下海专心于企业的发展。如果说上一次离开国企公职是张士军人生的第一次重大抉择,那么在2000年以后,他又作出了人生的第二次重大抉择:将迎星阁服装公司从河北举家迁往首都北京。公司总共投入6000万元,在经过多方筹划后,2001年7月12日,新公司厂房正式在北京大兴区“生物工程与医药产业基地”破土动工,占地39997平方米,并被正式命名为北京梦狐服饰科技开发有限责任公司。
也就是从这一年开始,张士军逐渐把梦狐带入了一个国际化的新领域。随着2000年竹纤维的问世,这一路走来,梦狐的发展规模已今非昔比。在常人看来,凭借这一发明,梦狐公司大可平稳发展,张士军也可在过去光环的照耀下安然度日。可谁曾想,自从与竹子结下了不解之缘,他的整个事业和人生,从此也和竹纤维交织在了一起。
当全世界都在谈论生态环保、可持续发展时,张士军敏锐地意识到研发出一种全新的节能环保的新型原料,将是企业未来发展的方向。于是,张士军带领梦狐集团研发团队经过一次次的创新与失败后,终于在2005年底,开发出了一整套严格的竹纤维提取技术——生物分离与再利用技术。
这项技术是将浸泡好的竹纤维液进行生物分离,做到最大限度提取竹纤维,并将废液反复提纯,而梦狐研发团队惊喜地发现最后的排放物拥有更大的利用价值。通过一套成熟的科技手段,还可以从废料中提取出生物原油,而且产量十分可观。
而后,又经过不断的研究和改进,研发团队不但在废液中发现了石油,还能提取出甘糖类物质,这就等于开发出了副产品产业链。这样一来,不但解决了环保问题,还开发了新能源,张士军自己也没想到,这无心之举,竟带领着梦狐迎来了新的春天。
2011年,张士军开始规划梦狐公司第七个“五年计划”,也就是在这五年时间里,张士军做出了他人生的第三个抉择:通过自主创新,成功地试制出了最棘手的高性能碳纤维。如今这个被称为“绿能生物质产业化”的示范工程正在筹备阶段,近期就要开工。
这项“绿能生物质产业化”示范工程,无论对国家的能源运用、对梦狐的发展还是对张士军本人来说,都是一个新的起点。张士军表示,利用最新技术分离提取出的新型高纯木质素,因工艺独特,物理性能未被破坏,可延伸开发出范围广泛的高科技产品群,涉及航空航天、军工、太阳能、微电子等领域。
此外,木质素还是一种几乎用之不竭的生物质可再生资源,提取的纤维素可用作纺织原料、纸浆及工业建材等,半纤维素(聚戊糖)则是重要的医药、食品、化工原料。路漫漫其修远兮,刚刚迎来“第二春”的张士军,他的“竹”梦之旅才刚刚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