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子菲
尽管已经进入数字时代,不少原本需要借助笔头的记录被“噼里啪啦”的敲击键盘声替代,但如果说笔是不可缺少的工作伙伴之一,恐怕不会有人反对。对学生来说,笔更是离不开的“战斗武器”。在种类繁多的笔中,中性笔是目前使用最为广泛的一种。
所谓中性,是相对钢笔墨水的水性和圆珠笔油墨的油性而言的。中性笔芯中添加的有机溶剂黏稠度介于二者之间,又被称作“水性圆珠笔”,具有书写顺滑、笔迹保存时间长久、不会遇水发散等特性。因此,一些重要文件、表格在簽署与填写时都会要求使用中性笔。
然而就是这样一种笔,在因方便好用被广泛使用的同时,也制造出一个体量庞大的环境污染源。
2013年,烟台大学的“启梦团队”在学校做了一个中性笔芯使用量调查,结果显示,平均80%的学生每个月会用到3支,17%甚至会用到6支以上。全国大约有3亿在校学生,按照3支的使用量计算,全国每个月大约产生6亿支废旧笔芯,一年就是将近72亿支。加上难以计数的各类企事业单位,中性笔芯的消耗数量非常惊人。
好笔头变成坏垃圾
提到白色污染,人们总会惯性般想到一次性塑料袋、塑料打包盒等等。而就在这些“传统”塑料污染物或被技术改进成为可降解物,或被人们以布袋、纸袋取而代之时,塑料制的中性笔芯却不曾引起足够的重视。
用来制作中性笔芯杆的塑料是一种无色透明的热塑性塑料,学名为聚乙烯。这种由乙烯单体经自由基缩聚反应合成的聚合物具有极好的化学稳定性,并且能耐大多数酸碱的侵蚀,在自然条件下,两百年之内都很难被降解。
中性笔芯的金属笔头构成则相当复杂,包括铁、铬、镍、铅、铜、钨等等,其中大部分都属于重金属。在日常接触中,小小笔头中重金属的含量并不会对人体造成伤害,然而当它们被随意丢弃、填埋时,时间一长,就会对土壤、水体造成严重污染。
芯杆、笔头之外,油墨才是中性笔芯备受欢迎的主因。可一旦脱离书写功能,由颜料、连接料、填料、附加料等组成的油墨就可能从“书写利器”变身“污染武器”,成为土壤与水体的污染源之一。
董宇飞算是对中性笔芯污染有危机意识较早的人之一。从2010年上大学开始,他就自费用“以旧换新”的方式回收废旧中性笔芯。一年多之后,回收到的14万支废旧笔芯让他得了个“笔芯哥”的称号,也引来不少媒体报道。然而抱着环保初衷的董宇飞却愁了:这么多笔芯,只能放着。因为没有笔厂接手回收,也没有专门的垃圾站对笔芯进行特殊处理。
就制作企业来说,塑料的部分虽然有再利用价值,但必须在对残余油墨处理后,再打碎为符合标准的粉末或颗粒,实在是件过程复杂、成本不低的“麻烦事”。又因为笔芯的头使用太久会漏油,重新灌墨也不可行。因此,仅有极少数从公益出发的塑料加工场愿意接收它们。从回收角度看,废旧笔芯可按照废旧塑料的价格进行回收,每斤价格为3到5角钱。一位废品回收人员说:“中性笔芯体积小、重量轻,得300多支才有一斤。谁会专门攒这个卖?”最后从垃圾处理角度看,国家并没有将废旧的中性笔芯列为污染物,也没有明确处理规定和回收方法,中性笔芯作为生活垃圾的一员,最终以简单填埋或焚烧结束了“笔生”,开始了“污染之旅”。
一支“好笔头”,在经济与制度因素下,终成了无用的坏垃圾。
有好芯,更需有好心
写罢忘了套上笔盖,结果笔头受损,还剩大半墨却成了废笔;
懒得换芯干脆重新买一支,把旧的连笔杆带笔芯一起丢进了垃圾桶,却不知制作笔杆的聚苯乙烯也是不能自行降解的有害物质;
文具超市里不少中性笔都是四五支只成套售卖的,还顺带相应数量的替换芯,然而还没等用完,却发现笔芯“漏油”或变色了。这是因为与食物、化妆品一样,中性笔芯也有保质期……
以上大概是不少人都曾做过或遇到的。这些“无意”,加上“也不多我这一支吧”的心态,堆积成“一年用过的中性笔,笔芯连起来可绕地球N圈”的笑谈。
不妨再从一次性塑料袋、塑料打包盒说起。当年“限塑令”风起,在收费使用的措施下,塑料袋“乱飞”的情况多少有所改善。事实上,环保并非不允许这些制品的存在,在产品技术提升与专业处理方式之前,使用时有所节制,减少不必要的浪费才是最重要的。中性笔芯与此同理。
尽己所能,用尽每一支笔芯,再把它丢进“可回收利用类”的垃圾桶里。“环保人人有责”不该成为虚空的过场,套用崔卫平教授的一句名言,那便是:你所站立的地方,就是你的地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