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讲者:佘贤君博士 CCTV广告经营管理中心市场部副主任
1.与大媒体融合,避免消费者内心的偏离恐惧。
归属一个群体才是安全的,这是生物的本能。人也是这样。为什么现在大家特别渴望在一个群体里沟通交流,就是因为偏离恐惧——我们害怕偏离群体,担心跟不上时代。
正是因为这种偏离恐惧,造就了电视上的大热节目,比如《中国好声音》、《爸爸去哪儿》。
最经典的是今年的世界杯。我们的客户一度非常担心,因为后半夜时差比往年都大,收视率有保证吗?投这么多钱,你们广告那么贵。我们也担心。万万没想到,我们在后半夜创造了5%的收视率。这是什么概念?地方台最牛的《中国好声音》、《爸爸去哪儿》,在黄金时间也不过2%左右,世界杯5%,而且是后半夜啊!
为什么收视率比上几届都高?
因为那段时间所有微信、微博都在讨论世界杯,离开世界杯就会觉得自己跟不上了。所以起来赶紧看两眼,省得不知道微信在讨论什么。
反应比较敏捷的客户,比如海尔,就在世界杯期间做了一個线上线下互动活动。最后海尔天樽空调的广告累计到达50.55亿人次,效果非常好。
当大家在欢呼媒体碎片化时代给我们带来自由的时候,请注意,消费者的偏离恐惧感也在提升。这个时候,我们要与大媒体融合,避免消费者恐惧。
2.消费者要在广告互动中体验到奖励感。
大家都说互动是新媒体广告的优势所在。但是,互动越来越多,消费者见得越来越多,他就不愿意互动了,出现互动疲劳。你别觉得给他一些奖品就行了,消费者不动心。
消费者在意的不是奖励,而是奖励感。获得突破时,我们会分泌多巴胺,产生成就感、价值感。你给他奖品,他不一定有成就感。
今年世界杯,我们推出的主持人刘语熙在微博搞互动,刘语熙今天晚上穿哪队球衣由投票决定,几十万网民投票,决定是穿巴西队还是德国队。后来刘语熙穿哪个队,哪个队就输,刘语熙被戏称为“乌贼刘”,但是微博、微信粉丝量暴涨,效果非常好。
3.绕过消费者的认知防御,让广告出其不意。
今天的消费者每天接触1500~2000条信息,可能会疲劳,出现认知防御,视而不见,听而不闻。我们绝大部分的信息都被防御掉,怎么办?
于是广告商提出植入式广告,原生广告。但原生广告更糟糕,当消费者最后发现你给他的资讯是广告,会有一种上当的感觉,他会很生气,不仅会防御,还会愤怒。
央视春节联欢晚会是人类或者地球上最大的人类聚会。一个晚上七八亿人同时看一台晚会,平均收视率38%以上,广告价值巨大。但是由于消费者这种强大的认知防御,不允许我们在上面做广告。我们也很郁闷。
最近我们发现,消费者看春晚的时候有一个需求:他渴望互动。于是2014年马年春晚,我们推出一个二维码互动,扫描二维码进入我们的新浪微博,一起互动。广告在微博上呈现,在链接的网站上呈现,效果特别好,3477万人参与了互动,广告价值巨大。
广告要不断推陈出新,特别是新媒体的广告产品。如果说你的智商还不如我们这些消费者,你就别指望消费者和你一起进行新媒体广告的互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