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坤
【摘 要】南宋院体山水画是中国美术史上的一座高峰,这种优雅且极其精练的南宋画风引领着当时的画坛风潮,拥有着众多的追随者。数百年来,这种画风不断地为人所学习,且远播到朝鲜和日本。
【关键词】院体山水画;戴进;雪舟
“院体画”是自唐以来流行于宫廷的传统绘画式样,因五代、宋初在宫廷又设画院,所以把这种在画院里得到发展和成熟的绘画风格便称为“院体画”。“院体画”是流于宫廷的绘画发展而来,为我国绘画史上一个重要流派。至南宋,“院体画”进入到一个新的时期,就是由李唐开创并由马远、夏珪、刘松年等人发展的粗拙、简放、刻露、刚劲的南宋山水画样式。马远和夏珪的画风自成一格,这种风格在十二世纪初期宋徽宗的画院中已经形成,并由十二及十三世纪的院画家承继之特别是在十二世纪末和十三世纪初期,院画风格达到了古典时期的巅峰,为以后数世纪的职业画家奠定了基本的保守作风和典范。
南宋以李唐、刘松年、马远、夏珪为代表的院体山水画在进入文人画占据主流的元代画坛后势微力衰,但随着明朝初建,在元代士大夫那里备受冷落的南宋院体画风格再一次得以发展。尚意重趣的元代画风客观上不利于明统治者的集权专制,再加上朱元璋本日对元朝有着强烈的敌对情绪,他打着“反元复宋”的口号建立明王朝,虽然明代初期“复兴”了宋代画风,但正确的说,宋人画风不曾在元朝完全消失过,如元朝的一些画家,像孙君泽和张远的作品,便是承袭了马远与夏珪那种优雅且极其精炼的南宋画风。在山水画方面主要效仿对象是南宋的李唐、刘松年、马远、夏珪,兼学郭熙,形成了健拔的画风和精炼的技巧,其代表人物为戴进和吴伟。
戴进(1388~1462),字文进,钱塘(今浙江杭州)人,《明画录》卷二载:“其山水源出郭熙、李唐、马远、夏珪,而妙处多自发之,俗所谓行家兼利者也,神像人物杂画无不佳。”《春山积翠图》是戴进取法马远的代表作,画中虬松高岭,松下山径有一老者拄杖前行,童子抱琴跟随,中、远山林之景布置疏爽。此幅为水墨写意,淡水墨作小斧劈皴,以淡墨增添画面清润迷茫的意趣。用笔连续而草草,笔势刚硬挺拔。画面的岩石,并未处理成真正的立体或者有触感的造型;在塑性或描摹肌理时,画家并没有使用耐心重复的皴法。相反,戴进运用渲染以及淡墨大笔重叠的笔触,来造成一种光影的印象,他借着岩块向阳和背阳面的区分,来呈现岩块的实体,并以渲染中留白的部分以及代表沟壑的墨笔,来呈现风吹雨打不规则的石面。吴伟(1459~1508),字次翁,江夏(今湖北武昌)人,吴伟的绘画近师戴进,远承马、夏遗风,使笔运墨趋于放纵,有如其狂放不羁的性格。《寒山积雪》是个很好的例子,以粗放而潦草的笔墨描写冬景,但只限于线条鲜明的轮廓内,目的是在表现岩石的粗硬表面。全画的构图一侧以垂直层叠,另一侧则为水平分布,属于可能由戴进首创的标准构图,而这种构图若非戴进首创,至少也是因他而大受欢迎;画中大块的山石,其中有些还倾斜不稳,而且是以粗糙厚重的笔法描绘,而强烈的明暗对比则可以代表阳光和阴影,或者是积雪及暴露的泥土。举步维艰的旅人与其从仆的身影,被安排在画面前方,身后则是前景的斜坡;树木和石块也运用了同样遒劲的笔法。戴进以挺健豪爽为主,吴伟则是吸取了戴进某些画法的特长,而又加以自己的变化。
南宋院体画风远播到邻国的朝鲜,朝鲜众多的山水画家安坚、李上佐等人的画风都受到过南宋山水画风的影响。安坚(1400~1470),字可度,号洞玄子,池谷人。自幼喜好绘画,师法中国宋代绘画名家,据吴世昌《槿域书画征》:“安坚博阅古画,皆得其用意深处,式郭熙则为郭熙,式李弼为李弼,为刘融,为马远无不应向,而山水最其所长也。”安坚是朝鲜山水画坛的重要画家,是开创李朝一代画风的大家,所作山水画深为宫廷所重。在李朝王室安平大君所收藏的众多书画作品中,安坚的作品就占了其中的很大比重。其画艺资学多家,除了学习郭熙外,还学习马远、夏珪一派南宋院体山水画风格,代表作有《青山积翠图》。李上佐约出生于1465年,出身家奴,他宗法南宋院体画风,是受马、夏风格影响比较明显的画家,其《松下步月图》从左下角的山岩、松枝以及以远山的表现手法看,完全是马远的构图和画法。
南宋院体山水画对日本美术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其中以马远、夏珪为代表的南宋院体画尤其受欢迎,当时传入日本而至今仍流传的绘画作品,有马远的《洞山渡水图》与《清凉法眼图》等祖师像,夏珪的《山水图》《江城图》等,这些作品直接的影响了日本画坛。第一个采用全新的中国水墨画型式的僧人画家是周文(生活于十五世纪上半叶),他是足利时代最早领悟南宋艺术的画家。师承女雪, 他见过足利幕府所搜集到的一些中国绘画。周文研习过不少宋代画家, 特别是夏圭, 在他早期作品中有相当多的模仿痕跡。周文多次运用马远和夏圭的“一角”构图法, 因而他的作品仍保留着一些中国式面貌。周文的绘画作品《水色峦光图》采用高远形式,吸取对角线要素的嵌入式复合构图。突出了构图的中心,在技法上惜墨如金,使用夏珪最为擅长的秃笔笔法表现幽远情趣,可以看出其直接承接马远、夏珪之精髓。相对宋元山水画严格的写实主义和深远的自然观,周文画所显示的没有实感的空间和流溢的一种诗的情趣性,是水墨画的日本化,成为日本山水画的方向。雪舟(1420~1506),字等杨,是日本室町时期水墨画最杰出的代表,日本山水画的完成者,1462年起号“雪舟”,1467年,雪舟随幕府的遣明使节一行乘船前往明朝,寻找中国绘画的本源,并希望得到名师的指点。具有“日本禅人等杨”款识的《四季山水图》是他旅明朝期间的作品,充满强烈的浙派样式,雪舟于1468至1469年停留中国时,从浙派学到一种特殊的线条矫饰作风,亦即在岩石轮廓线转折之处,使笔顿挫而稍微鼓起。 1469年,雪舟回国,开始了日本绘画史上具有开创意义的革新。1476年在大分开设了天开图画楼,这个时期的作品风格被称为“兼备众体”,泛学了中国自唐宋元明画家如李唐、马远、夏珪、梁楷、钱选等人的画风,其中对夏珪对其画风的影响最大。1486年,雪舟在山口又新筑天开图楼,创作出代表作《四季山水长卷》,画中奠定基础的也是自然的实感。它是由墨的浓淡形成的远近表现法和山石的皴法,也具有前所未有的写实意义。完成了根据夏珪式样、又基于写实的雪舟式样,成为日本绘画的重要里程碑。雪舟激昂的笔法既显示出夏珪和浙派的影响,又反映出他的日本武士性格和由应仁之乱带来的战乱时代的特点。雪舟的艺术特质在于画面的构筑性。画面空间的构成主要依靠强劲的北宗派笔法,它给予画面坚固的物质感而构成骨骼。雪舟清晰的空间把握比周文样式的观念性空间表现是飞跃性的发展。雪舟的画源于周文,流于夏珪,再回溯周文,他善用刚健有力的斧劈掖描绘峭拔雄奇的巨石和山势,并突破南宋流行的山水构图模式而创造雪舟式的画法创造一种无国界、完全样式化的山水风景。然后完成了前所未有的日本式山水画。
南宋山水画特征可概况是对北宋全景山水图式的提炼,形成边角之景;南宋院体山水画,在艺术表现上,尤其使“以虚实相生,无画处皆成妙境”。画境无尽。其中“边角之景”和“斧劈皴”成了南宋院画的标志性符号,对后世的山水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作者单位:西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