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肇星的不敢”新材料作文写作指导

2014-04-29 18:55张海法李学才
新作文·高中版 2014年11期
关键词:李肇星

张海法 李学才

【文题展示】

作为前外交部部长、中国改革开放以来任期最长的新闻发言人,在任期间,李肇星获得了“铁嘴外交官”的称号。从事外交工作多年,经历过大风大浪的李肇星,近期却没有出回忆录的打算。“对我经过的事情,还有个重新认识的过程……我觉得我还差得远呢,还有很多东西需要学习,所以不敢写。”“我就是个永远都毕不了业的学生,希望能跟你们一起学习。”他说。

读了上述材料之后,你有什么感受?请你自选角度,自主立意,自拟题目,写一篇作文。

【写作指导】

外交家李肇星的做法与社会上一些人小有名气便出书写回忆录或写什么人生启示的做法可谓是大相径庭。李肇星的说法也更值得我们深思,一个在任期间,就获得了“铁嘴外交官”称号的人退休后居然还感到自己“还差得远呢,还有很多东西需要学习”,并把自己看成一个“永远都毕不了业的学生,希望能跟你们一起学习”。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李肇星的谦虚品性和永不自满、不断学习的人生追求。这些意思也就是材料的内涵,也就是材料的要义所在,因此我们写作文时也应先把握好这个主旨,然后在此基础上行文立意。

我们写作时可重点从如下两个层面来入手。一是为人要谦虚。自古以来,我国人民就有谦虚的美德,人们有许多这方面的格言警句启迪后人。如“谦受益,满招损”“谦虚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虚心竹有低头叶,傲骨梅无仰面花”等等。这都教育我们为人要谦虚,才能取得更大的进步。我们可通过“谦虚”来表现成功的法则。一些人很容易成功,一些人老不成功,这除了个人主观上的努力不同外,还与人的品质有很大的关系。有的人自以为是,听不进别人的建议,找不到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案;而有些人善于综合各方面的意见,取长补短,从而找出解决问题的捷径。我们可通过“谦虚”来表现人的不同观念。现在有人认为改革开放打开了国门,新事物、新景象层出不穷。我们年轻人不应当再谦虚了,应当充分自信,力求展现自我,因此,他们认为:“谦虚早过时了,谦虚就是骄傲。”我们可以对这些人的看法发表观点,提出自己的见解,然后用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进行论证,这样一篇观点鲜明、论证充分的议论文也就新鲜出炉了。我们也可通过“谦虚”来表现人性的美好。有的人虽然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仍虚怀若谷,孜孜不倦,虚心学习。他们给年轻人做了很好的榜样,值得我们学习。

二是什么时候我们都不能自满,要树立不断学习的理想。学习是人类的一种本能,是人类的生存状态;没有学习,就没有社会的延续,就没有文明的传播。在当今,学习对于我们有一种更加空前重要的意义。每时每刻所面临的挑战,都需要靠学习去充实自己。我们写作时从一个侧面下手,小切口,深分析,反映出深刻的思想。可以从自己的切身体会出发,表达自己对终身学习的理解,即终身学习所应抱有的态度和精神。先写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一段时光或遇到的一个困难,着重当时的精神状态和经验体会,最后明确总结出自己对终身学习的认识。也可以用正反对比的手法,写出苦乐交织中所蕴含的学习真谛。先写终身学习之苦,举出大家熟知的事实为例,极言其苦;再写学有所成时的种种乐处,极言其甜。用身边之事进行鲜明对比,引起读者感情的共鸣——不断学习的真味就蕴含其中。宋朝大思想家朱熹说:“无一人不学,无一事不学,无一时不学,无一处不学。”书店里成人高考的辅导材料销售情况异常火爆,一位准备参加考试的中年人说出了自己的想法:终生学习是每个人经营生命的重要途径,我们可以从学校里毕业,但是只要活着,就不能从人生的学校中毕业。这个层面的立意给了考生极大的空间,不仅在内容上可以多向展开,在体裁上也可以进行创新。比如考生可以写一个故事,用寓言的形式来反映终身学习的内涵,制造含蓄悠长的回味效果。

【时文欣赏】

学习须从“不自满”开始

文/马祖云

关于学习态度,毛泽东同志有句名言:“学习的敌人是自己的满足,要认真学习一点东西,必须从不自满开始。”联系我们今天的学习,这句名言具有很强的现实指导意义。

“自己的满足”之所以成为学习的敌人,是因为它反映了一种盲目骄傲、不求进取的不良学风,会使人降低学习热情,失去学习动力。学习上的自满,原因和表现形式不同,克服的办法也就不一样。一般来说,克服学习上的自满需要做到“四戒”。

戒学而不恒。有人认为,自己取得了学士、硕士甚至博士学位,又经过多年实践锻炼,掌握的知识已经够用,没有必要继续埋头苦读了。于是乎,读书少了,应酬多了;思考少了,娱乐多了;思想少了,“官念”多了。克服这种学而不恒的自满情绪,须树立新理念,开阔新视野。当今时代,社会快速发展,科技突飞猛进,信息不断更新,人们所掌握知识的“保质期”越来越短,昨天的人才不能保证就是今天的人才,昔日的经验不能保证会解决今日的问题,现在的知识也不能保证会适用于将来。在这种形势下,如果不克服自满情绪,不持之以恒开展学习,势必造成知识快速老化、思想逐步僵化、能力不断退化。只有活到老、学到老、提高到老,才能不断适应新形势、完成新任务。

戒学而不深。所谓学而不深,就是囫囵吞枣、不求甚解,学到一点皮毛就以为掌握了精髓和真谛。克服这种自满情绪,需要发扬“攻书”的精神。我国古人把读书称为“攻书”,认为善于“攻书”才能融会贯通。这是很有道理的。如何“攻书”?毛泽东同志认为:“有一个办法,叫‘钻,如木匠钻木头一样地‘钻进去。看不懂的东西我们不要怕,就用‘钻来对付。”学习掌握改革发展中的新知识、新理论、新技能,需要学会这种“钻”的办法,在悉心钻研中把观点搞清楚、把原理弄明白,做到学有所得、学有所成。

戒学而不化。对照现实可以发现,有人在学习中患有“消化不良”症:满足于知道一些名词、概念、范畴,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只会提几句本本上写的原则要求,却不能运用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去分析认识问题。同进食一样,学习不仅仅是获得原料和食粮,更要咀嚼、消化和吸收其中的营养,否则对身心不仅无益而且有害。学而不化,即使学得再多也不会有益处,甚至还会因为曲解理论而误导工作、贻误事业。学而能化,关键在于加强思考。思考是一个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表及里的思想活动过程,是把书本上有益的养分转化为自己的素质能力的过程。只有常思考、常总结、常积累,学习才能常有收获、思想才能常有进步、工作才能常有创新。

戒学而不用。学的目的是用,即实践、运用。只学不用,就会陷入“本本主义”。现在,有人谈学习、讲工作、提要求能说出一大套,但只满足于学在本上、讲在嘴上、写在纸上,不注重用理论指导实践、解决问题。防止和克服这种学而不用的自满情绪,需要牢固树立实践标准。是不是真学、善学,关键在于能不能用理论解决问题,标准在于解决了多少问题、取得了多少成效。因此,应把学与用有机结合起来,做到学以致用、用以促学、学用相长。

(选自《人民时报》)

【特点解析】

这是一篇很有特色的议论散文,文章在一开头就首先引用毛泽东的话来引出自己的观点,这样就使得本文论点具有极强的权威性和雄辩力,然后对学习上“自己的满足”的危害作中肯的分析,这又使文章极具说服力。然后又条分缕析具体分析克服学习上的自满需要做到“四戒”,这样就使得文章脉络相当清晰,层次也相当清楚。

猜你喜欢
李肇星
李肇星爬树养生
李肇星爬树养生
我与李肇星
爬树陪伴大半生
克林顿曾向中国写道歉词
李肇星和儿子父爱不可或缺
李肇星『铁嘴』说外交
李禾禾的单飞之路
李肇星对话台湾记者
鹰爪鸽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