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立于1955年的FAMORY(名瑞),可谓是老而弥新的婚纱王牌。说她老,因她是源自1955的中国婚纱晚礼服第一品牌,亦是全球十大婚纱晚礼服品牌之一;说她新,是因她始终站在婚纱市场开拓的第一线,而且由“海归少帅”带领,近两年重新杀回国内市场。
在半个多世纪的风雨兼程中,名瑞坚持用时尚绝美的设计诉说爱情的亘古弥新,用轻盈高贵的材质记录独特高雅的品质和品位,用精致细腻的手工娓娓道来生活中点点滴滴的甜蜜温馨。在即将迎接风云60年之际,《纺织服装周刊》记者与名瑞首席品牌官蔡中涵一同回顾了名瑞的风云岁月。
名瑞基因 缔造美好
TAweekly:名瑞创始人蔡民强被誉为“现代婚纱晚礼服设计之父”,能否为我们讲述一些他的故事?
蔡中涵:我父亲很有责任感,无论对企业还是家庭。记得我小时候,父亲有一段时间工作非常繁忙,即使熬出了病,还是坚持工作。那时我对父亲的印象比较模糊,回家偶尔看到的就是倒头大睡的父亲,和我的交流也非常少。现在接手管理公司,才深刻体会到父亲的辛苦。在家和公司之间,企业经营者们更多的是选择公司。小时候我也曾埋怨过父亲,可现在才知道,父亲走过的路真的不简单。
我回国是因为外婆过世,那件事触动了我,领悟到这么多年来父亲实属不易,希望可以为父亲减轻一些负担,也许这份责任心就是遗传基因吧。
TAweekly:创立之初“FAMORY(名瑞)”的内涵是什么?而今,有什么新的内涵和转变?
蔡中涵:Famory是Famous和Memory的结合,1993年开始用这个名字是希望我们的产品可以成为世界名品,成为新娘们一辈子最美的回忆。现在我对这个词的理解是Family和Memory,是家和一生的回忆。因为结婚、因为新家庭的诞生,才有了更多精彩的回忆。在这个新的含义中,包含更多的是对未来的美好祝福。
TAweekly:1980年,名瑞开始进军国际市场,这对名瑞来说是否算一次转折?怎样看待名瑞在国际市场的发展?
蔡中涵:名瑞可以说是中国企业中较早从国内走向国外的品牌。早在上世纪80年代末期,名瑞率先敲开了美国婚纱市场的大门,但后来由于国际市场大环境下文化的冲突和人才管理的问题,我们放缓了在美国市场的发展脚步。直到2000年,随着中国与国际文化的不断融合交汇,我们面临的阻力少了很多,名瑞又重新返回国际市场。不仅在美国市场从贴牌为主逐渐转型为成熟的ODM模式,更发力于中端产品,以德国为中心发散到整个欧洲市场。这些改变每次都极其艰难,过程也是相当漫长,但不论我们处在什么位置,名瑞始终要做行业里的领头羊。
消费市场 推动变革
TAweekly:请谈谈当前国内外婚纱行业的发展有什么不同?大众对婚纱的理解和消费情况如何?是否需要引导?名瑞将怎么应对?
蔡中涵:2011年,我回国发展。那时,很多人在讨论婚纱是租还是买的问题。可是现在这种情况正在改变,选择买婚纱的人越来越多,我预计到2020年,租赁婚纱市场会剩下不到10%的份额。其实买和租与经济状况直接挂钩,就像80年代,很多人会穿二手衣服,可是随着经济的发展,这种情况正在改变,婚纱市场也在经历这样一个转变过程。
目前,国内外婚纱行业最大的不同还是经济能力导致的,而非文化。互联网的快速发展打破了地域和国别的界限,西方婚纱文化已经渗透到中国家庭的每一位成员。经济能力可以用另外一个词解释——消费能力,但消费能力其实是相对的,中国现在的经济态势良好,可是市场上好的婚纱,因为没有高速运作的柔性供应链,造成成本居高不下,最终导致婚纱消费力疲软。
我个人认为,现在市场在等待两个点的交叉,第一,有足够多的高品质婚纱,同时又在大众接受的消费力之内;第二,等待“90后”甚至“00后”两代人成为婚纱市场的主力消费者,这也就是我所说的未来几年中国婚纱市场将发生一场巨大变化。
作为这个领域的先行者,我认为不需要做太多的引导,只需要给这个市场提供足够多且好的产品,市场就会发生重大变化。例如,2万元一件的婚纱,经过名瑞的柔性生产线,零售价可以控制到6千~7千元。这就是我现在努力去做的事情。每年中国结婚的人数约为1400万,若未来几年逐步给市场提供更多数量的高品质婚纱,那么市场就会发生重大改变。
TAweekly:当前体验式营销非常火热,请问名瑞在体验营销方面有何新的举措?
蔡中涵:近两年,我们在北京和上海做了一些测试。在中国零售业经历新的渠道销售模式之时,我们也会不停地去尝试各种销售模式。零售的核心始终是服务,不论何时都未改变过,所以我们还是会关注新娘结婚的前后事项,做好体验和服务。
设计风格 变与不变
TAweekly:创立以来,名瑞的设计理念是否改变过?最擅长的设计风格是什么?
蔡中涵:我不太追求设计理念,也不太追求设计风格。可能和我本身学习管理经济学有关,我追求的是“Subject To Change”,也可以理解为一个没有理念的理念。只要可以给新娘带来美,带来幸福感,就都是我追求的。正如那句老话所言,唯一不变的就是变。
TAweekly:名瑞挑选设计师有什么特别要求?“名瑞杯”中国晚礼服设计大奖赛对名瑞的设计提升带来哪些帮助?
蔡中涵:挑选设计师其实和挑选人才的要求是一样的。“名瑞杯”是名瑞多年来一个重要的布局。从2001年开始到最近一次举办的2012年,这12年来,名瑞杯设计大赛使婚纱礼服这个特殊的服装品类得到国人的高度关注。从2013年开始,我正式停止了名瑞杯设计大赛,改为“名瑞新品发布会”。因为“名瑞杯”已经完成一个市场氛围的培养,接下来名瑞要做的是,探寻为市场提供什么样的供销模式,使消费市场健康、快速成长。
行业未来 颠覆价格体系
TAweekly:除服装之外,你对婚纱、晚礼服还有怎样的理解?
蔡中涵:在美国生活过6年,我觉得在重要场合穿正式或得体的服装,是对其他人的一种尊重,也是对自己的尊重。对于国内大多数消费者来说,婚纱作为一种舶来品,还没有完完全全融入到我们的生活和文化中去,人们大多也只有在规模性的婚纱影楼里才能接触到。但是反观欧美,婚纱和晚礼服几乎是人们日常生活的需要,从出席婚礼到朋友聚会,婚纱和晚礼服总是必不可少。换句话说,每一类服饰都包含着一种特定的文化底蕴,那婚纱、晚礼服更是如此。
TAweekly:提起婚纱行业,不得不提到Vera Wang,你对这个品牌怎么看?有没有想过做中国本土的Vera Wang?
蔡中涵:对“中国本土Vera Wang”我一点想法都没有。从品牌创立开始,父亲并未打算把我培养成一位设计师,他希望我成为一名企业家,这也是我的意愿。从今年8月,正式接管整个集团的运作开始,我便朝着这个目标努力着。
一名出色的设计师不一定是一位优秀的企业家,但是一位优秀的企业家必须具备一名优秀设计师的素质和才能。就像乔布斯,如果不是对产品的执着,也不会塑造一个伟大的苹果公司。也许,十年、二十年之后,大家谈到婚纱之时,会像想起苹果手机一样,不会有人提到它是由谁设计的,而是提到一个公司。
TAweekly:当前很多传统男装、女装企业都开始涉足定制服务,特别是一些高端女装品牌,与此同时,很多设计师品牌也对婚纱礼服服务加大马力,甚至利用明星展开推广,您如何看待这一现象?您认为这对名瑞,是挑战还是机遇?
蔡中涵:其实人最怕的便是选择困难,最喜欢的是定制一件独一无二的衣服,两者并不矛盾,可以共存。眼下,我们最需要解决的是生产体系的柔性,但是必须要避开过多的选择,以免给消费者造成选择困难。对于市场来说,因为有了挑战才有了新的机遇,这也是我们非常希望看到的变化。
TAweekly:当前,定制婚纱和晚礼服对于大多数人来说价格偏高,名瑞的市场定位是什么?今后会有所改变吗?
蔡中涵:企业存在的意义之一就是解决市场问题,尽自己的能力给这个市场增添更多的“美”,对于名瑞来说,就是要一直颠覆市场价格体系,让所有的不可能变成可能。先是让婚纱价格和欧美同步,接着就是力争让定制价格和零售价格同步,这就是我未来十年要专注的一件事。
TAweekly:接手名瑞之后最大的感受是什么?与过去相比,名瑞的发展有什么传承和创新?
蔡中涵:最大的感受便是辛苦,但却很开心,因为可以更靠近父母一点。毕竟离开家乡在外漂泊多年,现在也是时候为家庭、为名瑞承担更多的责任。我希望自己能够传承一份责任和爱,通过在海外不一样的经历和思想,给婚纱礼服这一传统行业带来一场美丽的革命。
TAweekly:对于名瑞的未来,有什么期待?
蔡中涵:希望十年后每逢有新娘买婚纱之时,脑海里第一个想到的品牌就是名瑞,即使最终并未购买,名瑞也能成为她们选择的最好参照。从具体规划上说,我的目标是在每个一、二线城市的大型购物中心中拥有一家名瑞婚纱连锁店。因为在国外,每个大型购物中心都会有婚纱这项大品类,就如男装、女装一样普遍。如果我能在国内开出200到300家店面,那基本就可以覆盖整个中国的婚纱市场了。做好服务和体验至关重要,尽可能地提升名瑞婚纱的品质与品位也是我的期待之一。
记者手记
编织婚纱梦
1840年,英国女王结婚之时,穿上了一袭中国锦缎材质的白色礼服。该礼服拖尾长达18英尺,配上白色头纱,从头到脚的纯白色惊艳全场。婚纱,如其名,女性结婚时的专用服饰,是每个女人的梦想。而名瑞作为全球十大婚纱晚礼服品牌之一,其首席品牌官蔡中涵坦言:“我希望给更多的中国女孩编织一个真情梦,一个浪漫的公主梦。”
半个多世纪以来,名瑞通过两代人的不断努力,致力展现中国元素和西方时尚的完美结合,将“时尚、高雅、奢华”的品牌风格诠释得淋漓尽致。而对于这位85后海归品牌官来说,名瑞代表的不仅仅是精益求精的设计、日益完善的营销链条,更包含着父亲的期许及行业的责任。(黄斯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