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视数学习题课的开展提高学生解题才能

2014-04-29 18:24张雷
成才之路 2014年33期
关键词:习题课小学数学

张雷

摘 要:在教学环节中,学与练是缺一不可的两个重点。在学习之外,开展习题课,让学生大脑转动起来,能让他们对知识点的理解和记忆得到强化和巩固,思维方式得到完善。

关键词:小学数学;习题课;习题练习

在小学数学的教学环节中,习题练习是必不可少的一环。在一定条件下开展习题课,让学生的大脑转动起来,对于他们的数学学习会有极大的帮助。习题的练习和讲评是让学生对所学知识进一步强化记忆、深化理解和形成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也是帮助学生完善思维、发展思维的有效途径,能提高学生的解题才能。

在习题练习的环节,存在着几点问题:

(1)就题练题,缺少拓展性训练。个别教师在上习题课时,仅仅布置课本上原有的习题,而在讲评过程中也仅仅是照本宣科的读答案或纠错。这种习题课内容重点不明、层次不清,因为缺少拓展性训练,学生只会做死题,思维僵硬,对知识点的理解停留在表面。

(2)认识不足,缺乏对错误资源的有效利用。学生在做题过程中不可避免的出现各种错误,然而这些错误资源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和利用。对于学生所犯的错误,教师的讲解仅在“纠错”初级层面,缺乏对出错原因、发生频率、表现形式进行研究和总结。部分教师虽然有对错误资源进行收集、分类、整理和利用,但却不能做到持之以恒。

因为这些问题的存在,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不够深入和全面,大脑不能得到充分的锻炼,思维发展受到了限制。笔者总结多年的教学经验,提出了以下几点对策。

一、针对练习有所拓展,渗透数学思想方法

重复的模仿性练习只能让学生单纯的记住数学知识和问题答案,却不能渗透数学思想方法,帮助完善学生的思维方式。只有对练习内容作适当且科学的拓展练习,学生的思维才能得到训练。练习应当分为几个层次:

(1)模仿练习:即让学生巩固基本的知识和技能。以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的“长度单位”为例,为了让学生对厘米、分米等长度单位产生深刻的印象。则可以让学生用尺子测量身边物体长度,如橡皮、铅笔盒、课桌等。这样,通过大量的练习,学生能准确区分厘米、分米等不同的长度单位以及之间的换算关系,并对身边物体的长度产生基本概念。

(2)变式练习:即让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训练思维方式。变式练习主要能帮助学生培养举一反三、逆向思考的思维能力。除此之外,变式练习可以给学生渗透数学思想方法,为学生以后的数学学习打下基础。例如给出算式“8-△>5”,让学生给出符合要求的答案。教师可适当引导学生更深入的思考,如:“△里面最多可以填几个数?最大的数是多少?”这种练习不仅能拓展学生的思维,还可以给学生初步渗透符号化思想,为以后方程的学习打下基础。

(3)实践练习:即学生从基本数学知识出发自主解决问题。数学来自于生活,也应服务于生活。因此,除了让学生进行单纯的数字练习,在习题课上应当适当给出实际问题,让学生用所学的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体会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如在“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单元,给出问题:“某一学校组织学生春游,一共有两辆车,每辆车可以坐60人,一年级的两个班分别有34人、28人,二年级的两个班分别有32人、26人,问怎么安排坐车?”这个问题同时涉及到加法运算和减法运算,难度比普通的加减法大,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通过积极思考、相互交流,探讨出了问题的答案。

二、合理利用错误资源,在错误中学习知识

在练习过程中,学生犯错误在所难免。错题体现出学生掌握知识的难点,如果这些错误不能彻底解决,学生则可能会再犯。对于习题课上出现的错误,教师应当重视起来,充分认识到产生错误的根本原因,在讲解过程中注意引导学生对相关知识点的再探究,并从不同的角度再认识,将错误变成宝贵的学习资源。

如何合理利用错误,首先应当充分认识错误,如在“混合运算”单元,给出算式(22+29×2)÷4,正确答案为20,但是部分学生将算式当成22+29×2÷4,以致算不出结果。其实出错的原因并不在于没有掌握加减法和乘除法的混合运算法则,而是没有充分意识到括号的存在对运算顺序的影响。对于相似的错误,教师应当高度重视,挖掘原因并将其作为全班学习的重点资料。其次,作为教师应当善于利用错误,错误不仅能激发学生自主探究,加深对知识的理解,还能为教师的教学质量提供反馈结果,为教学方向的调整提供思路。此外,对于教学上的易错点,教师则可以利用习题课的机会精心设计错误,挖“陷阱”让学生跳。这样,学生学习的薄弱环节被充分暴露,学生能深刻认识到错误所在,提高对相应知识点的理解。

三、互动式讲评习题,让学生参与解析过程

在传统教学中,学生做完练习题后,教师针对出现的问题给出解析,基本是“我主讲,你主听”的形式,讲评过程基本是教师的独奏。事实上,学生犯错的原因多种多样,有可能是计算错误,也有可能是解题思路错误。因此,在讲解过程中,教师应当尊重学生的思维过程,肯定其中的可取之处,指出不足之处,让讲评环节变成师生、生生交流的平台。在这个平台上,学生有机会参与解析过程,思维处于活跃的状态,更容易对相关知识产生深刻的印象。

如针对“周长”一节,给出习题:“一个长方形花坛的长是5米,宽是3米。这个花坛的周长是多少米?”同时,教师指定三位学生上台写出解题过程。结果三位学生给了不同的解题过程:第一位学生:5×2+3×2=10+6=16;第二位学生:5+3×2=11;第三位学生:(5+3)×2=16。针对三种不同的解题过程和结果,让每位学生分别介绍了自己的想法和计算过程,结果发现第一位学生和第三位学生解题思路不同但结果相同,而第二位学生和第三位学生解题思路相同但由于计算出错导致结果不同。通过多位学生的互动,大家对该题目的理解更为深刻,对周长的计算方法也更加了解。

总之,我们应当充分认识到开展习题课的重要意义,掌握开展习题课的科学策略。同时,要通过习题课的开展,充分开发学生的大脑,发展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的解题才能,让他们得到全面的发展。

参考文献:

[1]赵会阁.浅谈小学数学习题讲评环节的优化设计[J].实践课堂,

2013(4).

[2]宋海成.浅议小学数学习题课中的思维训练[J].大观周刊,2011

(10).

(安徽省铜陵市第七中学小学部)

猜你喜欢
习题课小学数学
实现课堂高效的初中化学习题课教学策略
高效课堂之高中数学习题课初探
差错是习题课的有效资源
数学错题的自主管理与有效利用研究
建模思想在数学教学中的渗透研究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培养数学意识发展思维能力的研究
难点不容“滑过”